一种吊柜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483596阅读:644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柜门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吊柜门。



背景技术:

现在市面上的吊柜通常采用的是合页开合,但是由于吊柜安装较高,人们在使用时,开关柜门十分不方便。同时由于门体向外开,会占用一定的空间,尤其是在空间窄小的厨房中,开着的柜门常常会碰到头,造成伤害。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展开一系列研究,主要从柜体升降和改变柜门开合形式这两种角度寻求解决方案,如专利自动升降柜(申请号cn200820151185.6)包括柜体、升降架和驱动机构,其中柜体包括具有开口的台面,所述升降架可通过所述开口进出,升降架和驱动机构均设置在柜体台面下的空间内,其中所述驱动机构进一步被设置在升降架的底部,并可带动升降架运动,于所述升降架周围的所述空间内还对称设有齿条构件,所述驱动机构与齿条构件相配合,该升降吊柜充分利用了台面以下的空间,同时平衡了升降架的重量,使升降架即使负重较多时也同样运动平稳。

如专利:一种钢制文件柜的上翻机构(申请号cn201310731109.8),公开了一种钢制文件柜的上翻机构,所述的钢制文件柜包括吊柜基体,所述的上翻机构包括吊柜门、连杆和气压棒,所述的连杆分别与吊柜门、吊柜基体和气压棒一端连接,所述的气压棒另一端与吊柜基体连接。与现有技术相比,该柜体采用上翻柜门形式,具有使用方便、成本低、安全性佳、机构自身占用空间小等优点。

在上述两种类型的吊柜中,升降吊柜采用自动升降机构将吊柜整体升降,为了保证柜体的稳定性,升降机构在执行升降动作时需要足够平稳,且由于吊柜内容纳物品的具有较大的重量,因此还要求升降机构具有较高的承载能力。因此,升降吊柜对升降机构的要求较高,导致升降吊柜生产成本较大。对于上翻柜门吊柜,此类柜门的门体上部与柜体连接,打开时需要将门体上翻,门体开启时净高度增加,避免了开门时碰头的问题,但由于上翻柜开门时,需将柜门抬高导致开门更加不便。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存在问题,本发明提出一种吊柜门,利用推拉门的原理,在不增加原有合页开门方式的开门操作高度的同时,采用自动控制的滑轮带动吊柜门体的开合。实现上述目的的具体内容如下:

一种吊柜门,包括外侧滑道、内侧滑道、外侧门滑轮、内侧门滑轮、外侧门、内侧门、电机及触摸式开关。所述外侧滑道截面呈“凹”形,位于吊柜箱体顶板和底板的外侧,包括竖道和横道,其中竖道有两个,与横道垂直,一个设置在横道的中间,另一个设置在横道朝着外侧门一侧的端部,竖道用于外侧门在竖直方向上的移动,一方面能够实现自身在横道上滑动与内侧门重叠,另一方面给内侧门的滑动流出空间。所述内侧滑道位于吊柜箱体顶板和底板的内侧,其截面可呈“凹”形或“凸”形中任一种,为直线滑道,内侧滑道可实现内侧门在水平方向上的移动。所述滑道为铝合金滑道,通过螺栓固定在吊柜箱体的顶板、底板上。所述外侧滑道和内侧滑道能够实现外侧门开启时与内侧门重叠,从而实现内侧门和外侧门推拉开合,避免二者使用两条平行的轨道导致的门体结构厚度较大,占用太多的柜体空间。

所述外侧门滑轮和内侧门均为万向滑轮,外侧门设有两组外侧门滑轮,内侧门设有两组内侧门滑轮,其中当内侧滑道截面呈“凸”形时,内侧门滑轮为两个并排的万向滑轮,位于内侧滑道中间凸起的两侧,“凹”形滑道的内侧滑轮和外侧滑轮位于滑道中间凹陷处。

所述外侧门与外侧滑道相匹配,主要由外侧门体和滑轮架组成。外侧门体为矩形板,顶端设有上侧壁和与上侧壁垂直的上顶壁,外侧门体底端设有下侧壁和与下侧壁垂直的下顶壁,所述上顶壁和下顶壁的厚度小于外侧门体的厚度。所述滑轮架为连接在上顶壁和下顶壁上的矩形块,用于安装滑轮。

所述内侧门与内侧滑道相匹配,主要由内侧门体和滑轮架组成,内侧门体为矩形板,顶端和底端分别设有上侧壁和下侧壁。所述滑轮架为连接在上侧壁和下侧壁上的矩形块,用于安装滑轮。

所述外侧门、内侧门的材质可为木质、保温板、玻璃中任意一种。

所述电机位于吊柜门体上侧,内、外侧门的滑轮机构分别配置一个电机,触摸式开关位于内外侧的门体上,电机由门体上的触摸开关控制。所述电机上设置wifi通讯模块,并与移动终端动过wifi相连。

使用时,按下外侧门体上的触摸开关,外侧门先通过竖道向柜体外侧移动后通过横道向内侧门一侧移动,则外侧门体打开;关闭外侧门后,按下内侧门体上的触摸开关,外侧门先通过竖道向柜体外侧移动,然后内侧门通过内侧滑道向外侧门一侧移动,则内侧门打开。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吊柜门采用移门式开合,不占空间,且门体采用自动开合,触摸门体上开关即可控制,操作方便简单;

2、本发明采用内外侧滑道设计,移门结构中的两块门体闭合后能够在同一个平面内;

3、本发明能够适用于门体较厚的柜体的移门设计;

4、本发明能够确保门体闭合时的密封性,适用于冰箱、保险柜等的移门开合;

5、本发明能够克服普通吊柜开关门不便,门体妨碍用户正常操作的问题,同时也解决了移门闭合性能不好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一种木质吊柜门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一种木质吊柜门外侧滑道示意图;

图3为外侧门结构示意图;

图4为内侧门结构示意图;

图5为一种吊柜门立面示意图;

图6为一种保温吊柜门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一种保温吊柜门外侧滑道示意图。

图中:1外侧滑道、2内侧滑道、3外侧门滑轮、4内侧门滑轮、5外侧门、6内侧门、7电机、8触摸式开关、9竖道、10横道、11外侧门体、12滑轮架、13外侧门上侧壁、14外侧门上顶壁、15外侧门下侧壁、16外侧门下顶壁、17内侧门体、18、内侧门上侧壁、19内侧门下侧壁。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详细说明,以便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实施例中所述的“内”、“外”均指柜体的内侧和外侧。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一种木质吊柜门,包括外侧滑道1、内侧滑道2、外侧门滑轮3、内侧门滑轮4、外侧门5、内侧门6、电机7及触摸式开关8。其中外侧门位于柜体左侧,内侧门位于柜体右侧。

如图2所示,所述外侧滑道截面呈“凹”形,位于吊柜箱体顶板和底板的外侧,包括竖道9和横道10,其中竖道位于横道的左端和中间,与横道垂直,竖道用于外侧门在竖直方向上的移动,一方面能够实现自身在横道上滑动与内侧门重叠,另一方面给内侧门的滑动流出空间。所述内侧滑道位于吊柜箱体顶板和底板的内侧,其截面呈“凸”形,为直线滑道,内侧滑道可实现内侧门在水平方向上的移动。所述滑道为铝合金滑道,通过螺栓固定在吊柜箱体的顶板、底板上。所述外侧滑道和内侧滑道能够实现外侧门开启时与内侧门重叠,从而实现内侧门和外侧门推拉开合,避免二者使用两条平行的轨道导致的门体结构厚度较大,占用太多的柜体空间。

如图1所示,所述外侧门滑轮和内侧门均为万向滑轮,外侧门设有两组外侧门滑轮,内侧门设有两组内侧门滑轮,内侧门滑轮为两个并排的万向滑轮,位于内侧滑道中间凸起的两侧。

所述外侧门与外侧滑道相匹配,主要由外侧门体11和滑轮架12组成。如图3所示,外侧门体为矩形板,顶端设有上侧壁13和与上侧壁垂直的上顶壁14,外侧门体底端设有下侧壁15和与下侧壁垂直的下顶壁16,所述上顶壁和下顶壁的厚度小于外侧门体的厚度。所述滑轮架为连接在上顶壁和下顶壁上的矩形块,用于安装滑轮。

如图4所示,所述内侧门与内侧滑道相匹配,主要由内侧门体17和滑轮架组成,内侧门体为矩形板,顶端和底端分别设有上侧壁18和下侧壁19。所述滑轮架为连接在上侧壁和下侧壁上的矩形块,用于安装滑轮。

如图5所示,所述电机位于吊柜门体上侧,内、外侧门的滑轮机构分别配置一个电机,触摸式开关位于内外侧的门体上,电机由门体上的触摸开关控制。

使用时,按下外侧门体上的触摸开关,外侧门先通过竖道向柜体外侧移动后通过横道向内侧门一侧移动,则外侧门体打开;关闭外侧门后,按下内侧门体上的触摸开关,外侧门先通过竖道向柜体外侧移动,然后内侧门通过内侧滑道向外侧门一侧移动,则内侧门打开。

本发明安装简单,能够实现自动操作,有效解决了现有保温吊柜开合不便的问题;采用推拉移门的方式,解决了现有吊柜开门时,门体占用空间的问题。

实施例2

如图6所示,一种保温吊柜门,包括外侧滑道1、内侧滑道2、外侧门滑轮3、内侧门滑轮4、外侧门5、内侧门6、电机7及触摸式开关8。外侧门位于柜体右侧,内侧门位于柜体左侧。

如图7所示,所述外侧滑道截面呈“凹”形,位于吊柜箱体顶板和底板的外侧,包括竖道9和横道10,其中竖道位于横道的右端端头和中间,与横道垂直,竖道用于外侧门在竖直方向上的移动,一方面能够实现自身在横道上滑动与内侧门重叠,另一方面给内侧门的滑动流出空间。所述内侧滑道位于吊柜箱体顶板和底板的内侧,其截面可呈“凹”形,为直线滑道,内侧滑道可实现内侧门在水平方向上的移动。所述滑道为铝合金滑道,通过螺栓固定在吊柜箱体的顶板、底板上。所述外侧滑道和内侧滑道能够实现外侧门开启时与内侧门重叠,从而实现内侧门和外侧门推拉开合,避免二者使用两条平行的轨道导致的门体结构厚度较大,占用太多的柜体空间。

如图1所示,所述外侧门滑轮和内侧门均为万向滑轮,外侧门设有两组外侧门滑轮,内侧门设有两组内侧门滑轮,“凹”形滑道的内侧滑轮和外侧滑轮位于滑道中间凹陷处。

如图3所示,所述外侧门与外侧滑道相匹配,主要由外侧门体11和滑轮架组12成。外侧门体为矩形板,顶端设有上侧壁13和与上侧壁垂直的上顶壁14,外侧门体底端设有下侧壁15和与下侧壁垂直的下顶壁16,所述上顶壁和下顶壁的厚度小于外侧门体的厚度。所述滑轮架为连接在上顶壁和下顶壁上的矩形块,用于安装滑轮。

如图4所示,所述内侧门与内侧滑道相匹配,主要由内侧门体17和滑轮架12组成,内侧门体为矩形板,顶端和底端分别设有上侧壁18和下侧壁19。所述滑轮架为连接在上侧壁和下侧壁上的矩形块,用于安装滑轮。

如图5所示,所述电机位于吊柜门体上侧,内、外侧门的滑轮机构分别配置一个电机,触摸式开关位于内外侧的门体上,电机由门体上的触摸开关控制。

使用时,按下外侧门体上的触摸开关,外侧门先通过竖道向柜体外侧移动后通过横道向内侧门一侧移动,则外侧门体打开;关闭外侧门后,按下内侧门体上的触摸开关,外侧门先通过竖道向柜体外侧移动,然后内侧门通过内侧滑道向外侧门一侧移动,则内侧门打开。

本发明安装简单,能够实现自动操作,有效解决了现有保温吊柜开合不便的问题;采用推拉移门的方式,解决了现有吊柜开门时,门体占用空间的问题。

实施例3

如图1所示,一种玻璃吊柜门,包括外侧滑道1、内侧滑道2、外侧门滑轮3、内侧门滑轮4、外侧门5、内侧门6、电机7及触摸式开关8。其中外侧门在左侧,内侧门在右侧。

如图2所示,所述外侧滑道截面呈“凹”形,位于吊柜箱体顶板和底板的外侧,包括竖道9和横道10,其中竖道位于横道的左端端头和中间,与横道垂直,竖道用于外侧门在竖直方向上的移动,一方面能够实现自身在横道上滑动与内侧门重叠,另一方面给内侧门的滑动流出空间。所述内侧滑道位于吊柜箱体顶板和底板的内侧,其截面可呈“凹”,为直线滑道,内侧滑道可实现内侧门在水平方向上的移动。所述滑道为铝合金滑道,通过螺栓固定在吊柜箱体的顶板、底板上。所述外侧滑道和内侧滑道能够实现外侧门开启时与内侧门重叠,从而实现内侧门和外侧门推拉开合,避免二者使用两条平行的轨道导致的门体结构厚度较大,占用太多的柜体空间。

如图1所示,所述外侧门滑轮和内侧门均为万向滑轮,外侧门设有两组外侧门滑轮,内侧门设有两组内侧门滑轮,内侧门滑轮为两个并排的万向滑轮,位于内侧滑道中间凸起的两侧。

如图3所示,所述外侧门与外侧滑道相匹配,主要由外侧门体11和滑轮架12组成。外侧门体为矩形板,顶端设有上侧壁13和与上侧壁垂直的上顶壁14,外侧门体底端设有下侧壁15和与下侧壁垂直的下顶壁16,所述上顶壁和下顶壁的厚度小于外侧门体的厚度。所述滑轮架为连接在上顶壁和下顶壁上的矩形块,用于安装滑轮。

如图4所示,所述内侧门与内侧滑道相匹配,主要由内侧门体17和滑轮架12组成,内侧门体为矩形板,顶端和底端分别设有上侧壁18和下侧壁19。所述滑轮架为连接在上侧壁和下侧壁上的矩形块,用于安装滑轮。

如图5所示,所述电机位于吊柜门体上侧,内、外侧门的滑轮机构分别配置一个电机,触摸式开关位于内外侧的门体上,电机由门体上的触摸开关控制。所述电机上设置wifi通讯模块,并与移动终端动过wifi相连。

使用时,按下外侧门体上的触摸开关,外侧门先通过竖道向柜体外侧移动后通过横道向内侧门一侧移动,则外侧门体打开;关闭外侧门后,按下内侧门体上的触摸开关,外侧门先通过竖道向柜体外侧移动,然后内侧门通过内侧滑道向外侧门一侧移动,则内侧门打开。或者直接通过移动终端控制。

本发明安装简单,能够实现自动操作,有效解决了现有保温吊柜开合不便的问题;采用推拉移门的方式,解决了现有吊柜开门时,门体占用空间的问题。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