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灯按压开关专用拔出工具及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7952698发布日期:2019-06-19 00:10阅读:400来源:国知局
带灯按压开关专用拔出工具及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飞机控制板组件中的带灯按压开关领域,尤其是一种带灯按压开关专用拔出工具及方法。



背景技术:

带灯按压开关是飞机控制板组件常用的开关元器件,其由灯头和开关本体组成。灯头与开关本体通过排线(软性电路板)连接。请参见图1,带灯按压开关1的结构大体为:开关本体11从控制前板14前部插入安装板15的安装孔中,开关本体11末端的插针与固定底座12上的插孔配合,固定底座12焊接固定于pcb板13上。

目前,拆除带灯按压开关的方法:第一种,先将灯头与开关本体11分离,拉拽灯头并通过排线带动开关本体11脱离固定底座12,但是由于开关本体11的插针与固定底座12的插孔之间存在一定的配合力,采用这种方法会造成排线断裂,导致损坏。第二种,将控制板组件整体拆下,取下后罩,用手指握住安装板15与pcb板13之间的开关本体11,将开关本体11退出安装板15,这种方法耗时费力,也不满足带灯按压开关作为航线可更换单元进行独立更换的需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中拆除步骤繁琐且不易的问题,提供一种新型的带灯按压开关专用拔出工具。

为了实现这一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带灯按压开关专用拔出工具,用以将带灯按压开关中的开关本体与固定底座相分离,其中,所述开关本体上具有沿纵向贯通的纵向开关穿过孔,包含有,

长形支架,其沿纵向延伸,所述长形支架具有支架上部、支架下部及连接所述支架上部与所述支架下部的支架侧部,所述支架上部上具有沿纵向延伸的固定滑槽,所述固定滑槽上具有上极限位置及下极限位置,所述支架下部上具有沿纵向贯通的纵向下部穿过孔,所述纵向下部穿过孔的内径与所述纵向开关穿过孔的内径相同或相近;

钩体部件,其沿纵向延伸,所述钩体部件具有固定部、直线部及弯钩部,所述固定部固定地结合于所述支架下部或所述支架侧部上,所述直线部自所述固定部始沿纵向向下延伸并穿过所述纵向下部穿过孔,所述直线部的下端固定地结合有所述弯钩部,所述弯钩部的横向长度相同或略小于所述纵向开关穿过孔的内径,使得所述弯钩部能够沿纵向向下穿过所述纵向开关穿过孔,且所述弯钩部在穿设所述纵向开关穿过孔的过程中,其完全或基本完全占据所述纵向开关穿过孔的横向空间;

活动滑块,其活动地结合于所述固定滑槽上,所述活动滑块上具有沿纵向贯通的纵向滑块穿过孔及沿横向贯通的横向滑块穿过孔,所述纵向滑块穿过孔与所述横向滑块穿过孔相连通,优选地,所述纵向滑块穿过孔与所述横向滑块穿过孔整体呈“丁”字形结构;

针体部件,其沿纵向延伸,所述针体部件与所述钩体部件相横向相邻,所述针体部件具有针体上部及针体下部,所述针体上部沿纵向向上穿过所述纵向滑块穿过孔,所述针体上部上于所述横向滑块穿过孔位置具有插入槽,所述插入槽的开口方向朝向所述横向滑块穿过孔,所述针体下部沿纵向向下穿过所述纵向下部穿过孔,所述针体下部为半圆结构,所述针体下部具有纵向直线面及纵向曲线面,所述纵向直线面与所述直线部相面接触,所述针体下部与所述直线部共同完全或基本完全占据所述纵向下部穿过的横向空间,所针体下部的纵向弧线面的凸出方向与所述弯钩部的弯伸方向相背,所述针体下部的下端为尖端;

推纽部件,其具有横向螺钉及活动推纽,所述活动推纽与所述支架上部相横向相邻,所述活动推纽上具有沿横向贯通的横向推纽穿过孔,所述横向螺钉横向地依次经过所述横向推纽穿过孔、所述横向滑块穿过孔延伸入所述插入槽中,使得所述推纽部件、所述活动滑块及所述针体部件构成一活动整体,以此所述活动整体能够一同上下移位;以及,

复位弹簧,其环绕于所述针体上部设置且沿纵向延伸,所述复位弹簧的上端系固定端,所述复位弹簧的下端系活动端,所述复位弹簧向所述活动滑块施加纵向向下的作用力,使得所述活动整体始终有向所述下极限位置移位的运动趋势;

又,所述活动整体处于所述下极限位置,所述针体下部的底面与所述弯钩部的底面相水平平齐,当所述活动整体沿纵向向上移位至所述上极限位置,所述复位弹簧进一步被压缩,所述针体下部的下端完全处于所述纵向下部穿过孔内。

作为带灯按压开关专用拔出工具的优选方案,所述支架上部上固定地结合有固定把手。

作为带灯按压开关专用拔出工具的优选方案,所述支架上部上具有沿横向贯通的横向顶部穿过孔,所述固定把手横向穿过所述横向顶部穿过孔且所述固定把手与所述横向顶部穿过孔相过盈配合,所述固定把手上具有沿纵向贯通的纵向把手穿过孔,所述纵向把手穿过孔与所述针体上部处于同一纵向轴线上,沿纵向向上移位所述活动整体,所述针体上部可穿设于所述纵向把手穿过孔。

作为带灯按压开关专用拔出工具的优选方案,所述复位弹簧的下端与所述活动滑块相抵,所述复位弹簧的上端与所述固定滑槽的所述上极限位置相抵,所述复位弹簧系始终处于压缩状态。

作为带灯按压开关专用拔出工具的优选方案,所述支架下部的底面上具有沿纵向向下延伸的限位凸起,所述限位凸起的最低点与所述弯钩部的最高点之间的距离略大于所述纵向开关穿过孔的深度,使得所述钩体部件延伸入所述纵向开关穿过孔,所述弯钩部正好勾抵住所述纵向开关穿过孔的底面。

作为带灯按压开关专用拔出工具的优选方案,所述横向螺钉与所述横向推纽穿过孔的配合方式及所述横向螺钉与所述横向滑块穿过孔的配合方式均系螺纹配合。

作为带灯按压开关专用拔出工具的优选方案,所述针体下部的下端为半圆锥结构。

作为带灯按压开关专用拔出工具的优选方案,所述弯钩部与所述直线部构成l形结构。

本发明还提供了带灯按压开关专用拔出工具的方法,包含有,

步骤s1,提供权所述的拔出工具;

步骤s2,持所述长形支架,所述弯钩部与所述纵向开关穿过孔相上下对准,将所述长形支架沿纵向向下移位,所述弯钩部逐渐延伸入所述纵向开关穿过孔内,所述弯钩部完全或基本完全占据所述纵向开关穿过孔的横向空间,使得所述针体下部停留在所述纵向开关穿过孔外,并令所述活动整体离开所述下极限位置向所述上极限位置相对移位,此过程中,所述复位弹簧进一步地被压缩;

步骤s3,待所述弯钩部从所述纵向开关穿过孔内向下穿出并钩挂住所述纵向开关穿过孔的底面,停止所述拔出工具的向下移位,藉由所述复位弹簧对所述活动滑块纵向向下的作用力,所述活动整体沿纵向向下恢复至所述下极限位置,所述针体下部经过所述纵向开关穿过孔向下穿出,所述针体下部及所述直线部共同完全或基本完全占据所述纵向开关穿过孔的横向空间;以及,

步骤s4,将所述拔出工具沿纵向向上移位,通过所述弯钩部钩提所述开关本体,以完成所述开关本体与所述固定底座的分离。

步骤s5,沿纵向向上移位所述活动推纽,所述活动推纽带动所述活动整体上移,所述针体下部从所述纵向开关穿过孔内向上退出;

步骤s6,沿纵向向上移位所述长形支架,所述钩体部件从所述纵向开关穿过孔向上退出,使得所述钩体部件与所述开关本体相分离;以及,

步骤s7,释放所述活动推纽,藉由所述复位弹簧对所述活动滑块纵向向下的作用力,述活动整体沿纵向向下恢复至所述下极限位置。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优点至少在于:利用开关本身的纵向开关穿过孔,通过针体下部限制弯钩部钩住纵向开关穿过孔的下表面后沿纵向开关穿过孔的轴线运动,防止拔出过程中钩体脱位造成开关掉落损坏,避免传统拔出方法可能导致的开关损坏,省去了传统拔出方法带来的不必要的工作量,具有可靠性高、操作简单易学、体积小、重量轻等优点。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中带灯按压开关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分解状态)。

图3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组合状态,局部剖视)

图4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使用状态示意图(钩挂前)。

图5为图4中a处的结构放大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使用状态示意图(钩挂后)。

图7为图6中b处的结构放大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的实施方式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请参见图1,图中示出的是带灯按压开关1的结构大体为:开关本体11从所述控制前板14前部插入所述安装板15的安装孔中。所述开关本体11末端的插针与所述固定底座12上的插孔配合。所述固定底座12焊接固定于所述pcb板13上。为了能够较为容易地拔出所述开关本体11,所述开关本体11上预先配置有纵向开关穿过孔110,以供钩挂。

请参见图2和3,图中示出的是带灯按压开关专用拔出工具,用以将带灯按压开关1中的所述开关本体11与所述固定底座12相分离。该拔出工具主要由长形支架2、钩体部件3、活动滑块4、针体部件5、推纽部件6、复位弹簧7及固定把手8等部件组成。

所述长形支架2沿纵向延伸。所述长形支架2具有支架上部21、支架下部22及连接所述支架上部21与所述支架下部22的支架侧部23。所述支架上部21上具有沿纵向延伸的固定滑槽211。所述固定滑槽211上具有上极限位置2111及下极限位置2112。所述支架下部22上具有沿纵向贯通的纵向下部穿过孔221。所述纵向下部穿过孔221的内径与所述纵向开关穿过孔110的内径可以相同,也可以相近。本实施例中,所述纵向下部穿过孔221的内径与所述纵向开关穿过孔110的内径相同。

所述钩体部件3沿纵向延伸。所述钩体部件3具有固定部31、直线部32及弯钩部33。所述固定部31处于所述支架下部22的上方。所述固定部31固定地结合于所述支架下部22或所述支架侧部23上。本实施例中,固定的结合方式系螺钉连接。所述直线部32自所述固定部31始从所述支架上部21的上方,沿纵向向下沿直线方式延伸并穿过所述纵向下部穿过孔221,出于所述支架下部22的下方。所述直线部32的下端固定地结合有所述弯钩部33。本实施例中,所述弯钩部33与所述直线部32构成l形结构。所述弯钩部33的横向长度可以相同或略小于所述纵向开关穿过孔110的内径,使得所述弯钩部33能够沿纵向向下穿过所述纵向开关穿过孔110,且所述弯钩部33在穿设所述纵向开关穿过孔110的过程中,其完全或基本完全占据所述纵向开关穿过孔110的横向空间,以阻碍所述针体部件5的纵向下移。本实施例中,所述弯钩部33的横截面外接与所述纵向下部穿过孔221的内径相同的整圆。所述直线部32的横截面外接与所述纵向下部穿过孔221的内径相同的左半圆,即,用于占据所述纵向下部穿过孔221的左半。

所述活动滑块4活动地结合于所述固定滑槽211上。所述活动滑块4上具有沿纵向贯通的纵向滑块穿过孔42及沿横向贯通的横向滑块穿过孔41。所述纵向滑块穿过孔42与所述横向滑块穿过孔41相连通。本实施例中,所述纵向滑块穿过孔42与所述横向滑块穿过孔41整体呈“丁”字形结构。

所述针体部件5沿纵向延伸。所述针体部件5处于所述钩体部件3的右侧。所述针体部件5具有针体上部51及针体下部52。所述针体上部51沿纵向向上穿过所述纵向滑块穿过孔42。所述针体上部51上于所述横向滑块穿过孔41位置具有插入槽511。所述插入槽511的开口方向朝向所述横向滑块穿过孔41。

所述推纽部件6具有横向螺钉62及活动推纽61。所述活动推纽61处于所述支架上部21的左侧。所述活动推纽61上具有沿横向贯通的横向推纽穿过孔610。所述横向螺钉62横向地依次经过所述横向推纽穿过孔610、所述横向滑块穿过孔41延伸入所述插入槽511中,且,所述横向螺钉62与所述横向推纽穿过孔610的配合方式及所述横向螺钉62与所述横向滑块穿过孔41的配合方式均系螺纹配合。藉此,所述推纽部件6、所述活动滑块4及所述针体部件5构成一活动整体,保证所述活动整体中的各单元同步上下移位。

所述针体下部52为半圆结构。所述针体下部52为所述纵向下部穿过孔221的内径相同的右半圆,即,用于占据所述纵向下部穿过孔221的右半。所述针体下部52沿纵向向下穿过所述纵向下部穿过孔221中未被所述直线段占据的另一半空间内。如此设计,所述直线部32及所述针体下部52正好可以共同占据所述纵向下部穿过孔221的整个空间。其中,所述直线段相对于所述支架下部22为固定,所述针体下部52相对于所述支架下部22可沿纵向上下移位。并且,所述针体下部52具有纵向直线面及纵向曲线面。所述纵向直线面与所述直线部32相面接触。所针体下部52的纵向弧线面的凸出方向与所述弯钩部33的弯伸方向相背。本实施例中,所述纵向弧线面向右凸出。所述弯钩部33的弯伸方向向左。所述针体下部52的下端520为尖端,进一步地,半圆锥结构。

所述复位弹簧7环绕于所述针体上部51设置且处于所述活动滑块4的上方。所述复位弹簧7沿纵向延伸。所述复位弹簧7的上端系固定端,所述复位弹簧7的下端系活动端。本实施例中,所述复位弹簧7的上端与所述固定滑槽211的所述上极限位置2111相抵,所述复位弹簧7的下端与所述活动滑块4相抵。所述复位弹簧7系始终处于压缩状态。所述复位弹簧7向所述活动滑块4施加纵向向下的作用力,故,所述活动整体始终有向所述下极限位置2112移位的运动趋势。

所述固定把手8固定地结合于所述支架上部21上。结合的方式如下:所述支架上部21上具有沿横向贯通的横向顶部穿过孔212。所述固定把手8横向穿过所述横向顶部穿过孔212且所述固定把手8与所述横向顶部穿过孔212相过盈配合。此外,所述固定把手8上具有沿纵向贯通的纵向把手穿过孔81。所述纵向把手穿过孔81与所述针体上部51处于同一纵向轴线上。沿纵向向上移位所述活动整体,所述针体上部51可穿设于所述纵向把手穿过孔81,不受阻碍。

所述活动整体的纵向移位受到所述上极限位置2111及所述下极限位置2112的限制。初始状态,所述活动整体处于所述下极限位置2112,所述针体下部52的下端520的底面与所述弯钩部33的底面相水平平齐。而当所述活动整体沿纵向向上移位至所述上极限位置2111,所述复位弹簧7进一步被压缩,所述针体下部52的下端520完全处于所述纵向下部穿过孔221内。

所述支架下部22的底面上具有沿纵向向下延伸的限位凸起222,所述限位凸起22的最低点与所述弯钩部33的最高点之间的距离略大于所述纵向开关穿过孔110的深度,使得所述钩体部件3延伸入所述纵向开关穿过孔110,所述弯钩部33正好勾抵住所述纵向开关穿过孔110的底面,且同时限制所述弯钩部33的向下延伸量,以防止破坏开关内部结构。

使用过程:请参见图4和5,持所述长形支架2,将所述弯钩部33对准所述纵向开关穿过孔110,通过所述固定把手8沿所述纵向开关穿过孔110的轴线方向施加向下的力,带动所述弯钩部33向所述纵向开关穿过孔110内部运动。由于所述弯钩部33的截面尺寸较大,所述针体部件5的所述针体下部52的下端520只能部分进入所述纵向开关穿过孔110中,所述针体下部52的下端520与所述纵向开关穿过孔110的孔口接触。这样,所述弯钩部33沿所述纵向开关穿过孔110轴线向下运动,所述针体下部52留在所述纵向开关穿过孔110外。所述活动整体(所述针体部件5、所述活动滑块4及所述推纽部件6)离开所述下极限位置2112,相对于所述支架下部221沿所述针体部件5的轴线向上运动,所述复位弹簧7进一步被压缩。通过受力分析可知,所述纵向开关穿过孔110的孔口对所述针体下部52的下端520施加反作用力,反作用力竖直方向的分力与所述复位弹簧7的压缩力相平衡,反作用力水平方向的分力使所述针体下部52有向所述纵向开关穿过孔110轴线径向运动的趋势。由于所述针体下部52与所述直线部32接触,所述弯钩部33也有这种趋势,但是由于所述纵向开关穿过孔110壁阻碍所述弯钩部33径向运动,这种趋势无法成为现实。

将该拔出工具继续向下运动,直到所述支架下部22的限位凸起与所述纵向开关穿过孔110的上表面接触,无法继续向下。此时,由于所述弯钩部33的上表面与所述限位凸起的距离略大于所述纵向开关穿过孔110的深度,所述弯钩部33已经位于所述纵向开关穿过孔110下表面以下,所述弯钩部33沿所述纵向开关穿过孔110径向方向的运动不再受所述纵向开关穿过孔110壁的限制,所述弯钩部33沿远离所述纵向开关穿过孔110轴线的方向运动,直到所述直线部32接触所述纵向开关穿过孔110壁。这时,所述纵向开关穿过孔110未被所述直线部32占据的空间足以容纳所述针体下部52,所述针体部件5在所述复位弹簧7的圧缩力的作用下沿所述纵向开关穿过孔110轴线向下运动到下极极限位置。所述纵向开关穿过孔110被所述直线部32与所述针体下部52共同占据。施加向上的力时,所述弯钩部33无法进入所述纵向开关穿过孔110内,可以保证所述弯钩部33牢牢钩住所述纵向开关穿过孔110下表面。

对所述固定把手8施加纵向向上的力,所述开关本体11受所述弯钩部33向上的力的作用而与所述固定底座12脱离,被钩出控制板组件。

所述开关本体11被钩出后,对所述活动推钮施加向上的力使所述针体部件5运动到上极极限位置。此时,所述针体下部52已经完全从所述纵向开关穿过孔110中退出。使所述活动推纽61保持在上极限位置2111的同时,该拔出工具向上运动直到所述弯钩部33完全从所述纵向开关穿过孔110中退出。释放所述活动推钮,使所述针体部件5在所述复位弹簧7作用下运动到下极极限位置,这样就完成了开关本体11的拔出操作。不难看出,利用开关本身的纵向开关穿过孔110,通过针体下部52限制弯钩部33钩住纵向开关穿过孔110的下表面后沿纵向开关穿过孔110的轴线运动,防止拔出过程中钩体脱位造成开关掉落损坏,避免传统拔出方法可能导致的开关损坏,省去了传统拔出方法带来的不必要的工作量,具有可靠性高、操作简单易学、体积小、重量轻等优点。

以上仅表达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且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