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箱门栓防撞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601111阅读:265来源:国知局
保险箱门栓防撞机构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保险箱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保险箱门栓防撞机构,以使保险箱在门打开状态下确保门栓内缩。



背景技术:

传统的保险箱其结构主要包括带有门框的箱体、与箱体相配并轴销连接在门框上的门板、以及可将门板和门框锁定在一起的门栓机构。门栓机构中的门栓通常由手柄带动其动作,使其伸出或缩回。而目前的保险箱结构,在保险箱门开着时其手柄还可以转动,所以当门被打开后,门栓很可能依旧保持外伸状态。因此,这样当用户再次关门时,门栓会直接撞击门框,不仅会损坏内部门栓机构,还会造成门框外观(如箱体壁受损或破坏箱体油漆)被破坏,影响美观。

而公告号为CN202012254U所公开的“一种保险箱柜门闩启闭保护装置”,以及公布号为CN104727695A所公开的一种“改进的保险箱门”均披露了一种用以解决前述技术问题的相关结构。但从它们公开的结构来看,不管“一种保险箱柜门闩启闭保护装置”中的限位卡还是“改进的保险箱门”中的弹性阻挡片,它们均一端固定,另一端为自由端,该自由端可伸出设在门板框上的开孔,并且上面设有可限止门栓板下移的限位结构。但关门时,因该自由端直接与门框相碰,因此当碰撞次数多后,自由端难免会变形或损坏,这样最后就会影响到整个装置的动作可靠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结构合理、动作可靠性更好的保险箱门栓防撞机构,通过该机构使保险箱的门栓只有在门关上时才可动作手柄使其伸出与门框锁定,而在开门状态下门栓始终保持内缩,避免门栓撞击门框造成门框或门栓机构的损坏。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该保险箱门栓防撞机构,包括设在门板背面连接有下栓头的下栓板,下栓板通过由手柄驱动的传动结构而连动下栓头外伸或内缩,其特征是在在所述门板背面邻近下栓头处固定有一支架,支架上连接有一固定轴,一作用块能转动的设在该固定轴上;所述作用块的一头具有与下栓板挡配以限制下栓板下移的阻挡部,并且该阻挡部通过设在固定轴上的扭簧作用始终保持与下栓板相抵触的趋势,另一头具有与箱体门框配合的碰撞部,另于门板的框板上设有可供该碰撞部外伸的通孔。

这样下栓头随下栓板内缩状态下(也即门板打开状态),作用块的阻挡部与下栓板挡配,以阻挡下栓头外伸;而门板关闭状态下,碰撞部经与厢体门框相碰而使碰撞部朝向门板侧偏转,同时带动另一头的阻挡部远离门板侧偏转而脱离下栓板,不再阻挡下栓板下移,使下栓头可外伸。

在上述方案中,所述下栓板下部的一侧具有外凸的阻挡壁,所述作用块上的阻挡部为作用块一头向阻挡壁方向外伸形成的板状体,板状体的外伸端与下栓板的阻挡壁相碰形成所述的作用块与上栓板的挡配结构。这样在下栓头随栓板内缩状态下,阻挡壁与板状体的端面接触,在门板关闭状态下,阻挡壁位于板状体的下方。

优选地,所述的支架与门板之间还设有一衬板,并且该衬板的顶部具有向支架侧凸伸形成的板部,相对应的在所述作用块上具有由板状体根部向门板侧凸伸形成的带斜面的壁部,在所述下栓板的阻挡壁与作用块的板状体端面相接触状态下,所述壁部与板部表面接触,形成衬板与作用块之间的承托限位结构。这样作用块除了有扭簧力作用外,还有连接块对其的承托作用,从而可进一步提高作用块与下栓板之间的挡配牢靠性,使作用块的板状体不会脱离下栓板的阻挡壁,从而限制下栓板下移,这样门板打开状态下,可始终保持下栓头处内缩状态。

为了避免作用块的碰撞部与厢体门框之间因碰撞而相互造成损坏,在所述作用块的碰撞部上装有柔性撞击头。

所述的扭簧其一头与支架或固定轴相低,另一头经拉伸后卡抵在作用块的板状体根部下方的缺口内。

所述的支架主体呈U形,并且两端水平外延形成有与所述的衬板连接用的板状连接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在开门状态下,下栓头随下栓板内缩,作用块在扭簧力作用下挡住下栓板,以阻挡下栓板外伸,也即阻挡了下栓头外伸。若该下栓板与其它栓板(如上栓板、侧栓板)处于联动状态,那么只要下栓板被阻挡,其它栓板也不能外伸,此时不能转动手柄,即可使各栓头始终保持内缩状态,故不会存在关门时栓头直接撞击门框的可能,避免栓头撞击门框造成门框或门栓结构的损坏;正常关门时,作用块的碰撞部经与厢体门框相碰而使碰撞部朝向门板侧偏转,同时带动另一头的阻挡部远离门板侧偏转而脱离下栓板,不再阻挡下栓板下移,此时可转动手柄,使下栓头外伸而与厢体锁定。本实用新型采用可偏转的作用块形式,将阻挡部与碰撞部分别设在作用块的两头,结构合理、动作可靠性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装设在保险箱中在开门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下栓头内缩)。

图2为图1中主要反映本防撞机构在横向栓头内缩状态下的立体示意图(扭簧没示出)。

图3为图2的立体分解示意图(不含下栓板和下栓头)。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装设在保险箱中在关门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去掉了保险箱的后板,下栓头外伸)。

图5为图4中主要反映本防撞机构在下栓头外伸状态下的立体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如图1-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的防撞机构包括能上下滑移的下栓板3,它可以通过由手柄驱动的传动机构而连动连接在其下端的下栓头4外伸或内缩。如果保险箱的各栓头采用的是上、下栓头联动或上、下栓头与侧栓头联动的结构,那么下栓板与其它栓板(上栓板、侧栓板)也处于联动状态,受手柄驱动各板能同步外伸或内缩。由于前述结构均可以采用现有技术,因此在此不再详述,图中也省略了该部分的结构。

本防撞机构还包括支架5、作用块8、扭簧6以及衬板7等,其中支架5固定在门板2背面邻近下栓头4处,衬板7位于门板2与支架5之间,三者通过连接件(如螺钉)固定于一起。支架5的主体呈U形,并且两端水平外延形成有与衬板连接用的板状连接部。支架5内部的两侧板之间固定有一固定轴9,扭簧6套在固定轴9上,并且扭簧6的一头抵在支架5或固定轴9上,另一头经拉伸并呈异形状卡抵在作用块8的板状体根部下方的缺口84内,对作用块8施以弹性作用力。作用块8通过限位套11、垫片12可转动的安装在固定轴9靠近下栓板3的一侧,并且作用块8与扭簧6之间由限位套11隔开。

作用块8用以挡配下栓板3,在下栓板3下部靠近作用块的一侧设有外凸的阻挡壁31,与作用块上的阻挡部81配合。而作用块8其一头即是与上栓板挡配的阻挡部81,该阻挡部81通过设在固定轴上的扭簧6作用始终保持与上栓板3相碰抵的趋势。而该阻挡部设计为作用块一头向阻挡壁方向外伸形成的板状体。另一头设有与箱体门框101配合的碰撞部83,在门板的框板201上设有可供该碰撞部穿出的通孔202。另外,为了避免作用块的碰撞部83与厢体门框101之间因碰撞而相互造成损坏,在碰撞部上装有柔性撞击头10。

而设在支架5与门板2之间的衬板7与作用块8之间还设有一承托限位结构,当下栓板的阻挡壁31与作用块的板状体外伸端相扣时,作用块8除了有扭簧力作用外,还有该承托限位结构对作用块8施以承托力,以提高作用块8对下栓板3挡配的稳定可靠性。具体是在该衬板7的顶部设有向支架侧凸伸形成的水平状板部31,相对应的在作用块8上设有由板状体根部向门板侧凸伸形成的带斜面的壁部82,在下栓板的阻挡壁31与作用块的板状体端面相接触状态下,壁部82与板部31表面接触,形成衬板7与作用块8之间的承托限位结构。而当在作用块的板状体外伸端脱离下栓板的阻挡壁31时,作用块的壁部82而随之脱离衬板的板部31表面。

在开门状态时,如图1、图2所示,下栓头4随下栓板3内缩,作用块8在扭簧力和衬板8共同作用下挡住下栓板3,以阻挡下栓板3外伸,也即阻挡了下栓头4外伸。若该下栓板3与其它栓板(如上栓板、侧栓板)处于联动状态,那么只要下栓板3被阻挡,其它栓板也不能外伸,此时不能转动手柄,使各栓头锁定在内缩状态,故不会存在关门时栓头直接撞击门框的可能,避免栓头撞击门框造成门框或门栓结构的损坏。

正常关门时,如图4、图5所示,碰撞部的柔性撞击头10经与厢体门框101相碰而使碰撞部83朝向门板2侧偏转,同时带动另一头的阻挡部81远离门板2侧偏转而脱离下栓板3,不再阻挡下栓板3下移,此时可转动手柄,可使下栓头4外伸落在厢体的栓孔102内而锁定。

正常开门时,转动手柄驱动下栓板3上移,下栓头4连动下栓板3上移后而脱离栓孔102而解锁,同时作用块由于扭簧6的作用其上的阻挡部81自动落在下栓板3阻挡壁31的下面,限制其下移,保持前述的开门状态。

上述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但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还可以有各种改型和变化,而不局限于本实施例所述的。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