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用氧舱红外感应防护安全型气动平移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368733阅读:542来源:国知局
医用氧舱红外感应防护安全型气动平移门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安全型舱门,确切地说是一种在医用氧舱上安装使用的红外感应防护安全型气动平移门,属于医用氧舱安全及应用领域的一项关键技术。



背景技术:

医用氧舱是一种特殊的医疗设备,属于密闭式载人压力容器,治疗时将患者置身于密闭且有一定压力的舱室内,让患者在舱室内的压力环境下通过吸入纯氧以达到治疗的目的。因医用氧舱是一个密闭的钢制压力容器,患者每次治疗都需要经过舱门进出舱室,所以舱门的密封性能及安全性和方便性非常重要,尤其是重症患者的治疗和抢救,需要将ICU病床或担架车快速方便地推入舱内,对舱门的宽度和进出舱门的方便性及安全性有着很高的要求,所以医用氧舱设计和建造一款具有良好的密封和安全性能又能够充分满足ICU病床和担架车方便快捷和安全可靠地进出舱室的舱门尤为重要,是医用氧舱产品的一项重要的核心技术。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旨在提供一款具有红外感应安全防护功能的加宽型气动平移门,该气动平移门操作简便、安全可靠、密封性能好,能够充分满足ICU病床和担架车方便快捷和安全可靠的进出舱室。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医用氧舱红外感应防护安全型气动平移门,安装于医用氧舱的舱体一侧,包括舱门板5及舱门门框2,特殊之处在于,其结构还包括:

电控组件,以及由所述电控组件输出控制的:

提供动力支持的气动控制模块;

在气动控制下实施安全防护的红外感应装置;

其中,所述气动控制模块包括对向设计的第一气缸10和第二气缸11,以及分别由所述第一气缸和第二气缸11控制输出的气动滑杆9;所述第一气缸10和第二气缸11分别通过第一供气管路14和第二供气管路15与外部气源相连通;所述第一供气管路14和第二供气管路15上分别安装有第一限流稳压阀12和第二限流稳压阀13;

所述红外感应装置包括安装于舱门两侧的第一红外感应光幕20和第二红外感应光幕21,所述第一红外感应光幕20和第二红外感应光幕21经由信号传输导联线22与电控组件相连;

所述电控组件包括电动控制开关19和PLC微电脑控制器23,所述电动控制开关19通过控制电缆18分别与安装于第一供气管路14和第二供气管路15上的第一电动调节阀16和第二电动调节阀17相连;以此实现对所述气动控制模块的气动控制;所述PLC微电脑控制器23通过信号传输导联线22连接并控制所述红外感应装置。

所述舱门门框2和所述舱门板5的宽度设计为0.7-1.2米;

所述舱门门框2上部设有用于安装舱门板5的侧向平移滑动组件,所述舱门门框2的下部设有对舱门板5平移滑动提供辅助导向功能的滑动变轨导向装置;

所述侧向平移滑动组件包括滑动导轨4以及与所述滑动导轨4滑动配合的滑动模块7,所述滑动模块7的上部通过驱动连接模块8与所述气动控制模块的气动滑杆9相连,所述滑动模块7的下部通过固定吊架6与所述舱门板5相连;

所述滑动变轨导向装置包括安装于舱门板5下部的导轨固定架24,所述导轨固定架24上设有提供直线导向的直向导轨段24-1和提供弧线导向的变向导轨段25;所述导轨固定架24的导轨段设有沿其导向滑动的导向轮27,所述导向轮27通过导向轮连接模块26与所述舱门板5固定连接;所述舱门板5通过直向导轨段24-1实现门体的侧向平移,并通过变向导轨段25实现门体的密封。

本实用新型的医用氧舱红外感应防护安全型气动平移门,采用加宽型结构的门体设计,充分满足ICU病床进出舱门的宽度和空间需要,采用气动和手动两种操作控制方式,操作简便,可靠安全,加装的红外感应安全防护装置可以实现在气动操作模式下对舱门开启和运行实施安全型自动防护控制,采用自动变轨设计实现了舱门侧向平移和纵向滑移之间的平稳过滤转换,确保舱门与门框之间精准定位衔接,提高舱门的密封效果。

附图说明

图1:医用氧舱红外感应防护安全型气动平移门的设计安装结构图;

图2:医用氧舱红外感应防护安全型气动平移门的工作原理图;

图3:舱门关闭过程示意图;

图4:舱门开启过程示意图;

图5:红外感应安全联动防护装置的安装结构及工作原理图;

图6:滑动变轨导向装置结构及工作原理图;

在图中,1、平板封头,2、舱门门框,3、固定支架,4、滑动导轨,5、舱门板,6、固定吊架,7、滑动模块,8、驱动连接模块,9、气动滑杆,10、第一气缸,11、第二气缸,12、第一限流稳压阀,13、第二限流稳压阀,14、第一供气管路,15、第二供气管路,16、第一电动调节阀,17、第二电动调节阀,18、控制电缆,19、电动控制开关,20、第一红外感应光幕,21、第二红外感应光幕,22、信号传输导联线,23、PLC微电脑控制器,24、导轨固定架,24-1、直向导轨段,25、变向导轨段,26、导向轮连接模块,27、导向轮。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说明,对本实用新型的医用氧舱红外感应防护安全型气动平移门的构成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实施例1

本实施例在于提供一款具有红外感应安全防护功能的加宽型气动平移门,该型舱门的特殊性和技术优势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

1.采用加宽型结构(舱门宽度不小于1米)充分满足ICU病床进出舱门的宽度和空间需要;2.采用侧向平移滑动结构,舱门下方设有凹槽,可消除舱门门槛,实现舱内地面、舱门门框下沿及氧舱大厅地面完全相平,可实现ICU病床和轮椅自由推入; 3.采用气动和手动两种操作控制方式,操作简便,可靠性好;4.舱门的内外两侧均加装红外感应安全防护装置,该装置可以实现在气动操作模式下对舱门的开启和运行实施安全型自动防护控制,以确保舱门运行过程的安全,防止对进出舱门的人员造成误伤。5. 采用自动变轨设计,可以实现舱门侧向平行移动和纵向滑动平稳过渡转换,以确保舱门既可轻便侧向滑动又可通过自动变轨完成舱门与门框间精确地定位衔接,达到良好的密封效果;

该医用氧舱红外感应防护安全型气动平移门的研制成功,解决了医用氧舱在开展重症患者治疗和抢救方面存在的严重技术缺陷,对医用氧舱应用领域的拓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本实施例的具体实施方案如下:

医用氧舱红外感应防护安全型气动平移门,其设计安装结构如下,详见附图1:在氧舱舱体两端的平板封头1上开孔,焊接舱门门框2,舱门门框2的上方焊接固定支架3,固定支架3上加装滑动导轨4,将舱门板5通过固定吊架6和上部的滑动模块7悬挂在滑动导轨4上,固定吊架6的上方通过驱动连接模块8连接在气动滑杆9上,气动滑杆9的两端分别加装了第一气缸10和第二气缸11,当第一气缸10和第二气缸11内充气时会通过气体的压力驱动气动滑杆9滑动,间接带动驱动连接模块8向两个不同的方向滑动,并带动整个舱门随之向两个不同方向发生位移,同时安装在舱门下方的变向导轨段25起到了将舱门板5准确地导入与舱门门框2衔接的相应位置的作用,以实现舱门的关闭和开启。

医用氧舱红外感应防护安全型气动平移门的工作原理如下,详见附图2:第一气缸10通过第一供气管路14与供气气源相连接,在第一供气管路14上加装了第一限流稳压阀12和第一电动调节阀16;第二气缸11通过第二供气管路15与供气气源相连接,在第二供气管路15上加装了第二限流稳压阀13和第二电动调节阀17;第一电动调节阀16和第二电动调节阀17通过控制电缆18与设在舱外的操作控制盒上的电动控制开关19相连。当采用气动控制方式开关舱门时,操作人员在舱外通过电动控制开关19来操作第一电动调节阀16或第二电动调节阀17的开启和关闭,以实现控制第一气缸10和第二气缸11的工作状态,第一限流稳压阀12和第二限流稳压阀13在系统中起到了供气压力稳定控制的作用,以确保舱门平行移动时能够以匀速状态实现双向位移。

舱门的开启和关闭过程如下,当舱门需要关闭时,其工作流程如下,详见附图三:启动电动控制开关19,并通过控制电缆18开启第一电动调节阀16,高压气体通过第一供气管路14,并经过第一限流稳压阀12稳压控制后进入第一气缸10,第一气缸10在高压气体的驱动下推动气动滑杆9向右发生位移,通过驱动连接模块8和滑动模块7连接在气动滑杆9上的舱门板5也随之向右滑动,当舱门板5向右滑动到接近舱门门框2时,在舱门下方的滑动变轨导向装置的导引下自动实现变向滑动,实现与舱门门框2的精确定位衔接,完成舱门的有效关闭。当舱门需要开启时,其工作流程如下,详见附图四:启动电动控制开关19,并通过控制电缆18开启第二电动调节阀17,高压气体通过第二供气管路15,并经过第二限流稳压阀13稳压控制后进入第二气缸11,第二气缸11在高压气体的驱动下推动气动滑杆9向左发生位移,通过驱动连接模块8和滑动模块7连接在气动滑杆9上的舱门板5也随之向左滑动,以完成舱门的开启。

医用氧舱红外感应防护安全型气动平移门的红外感应安全联动防护装置的安装结构及工作原理如下,详见附图五:在舱门的两侧固定安装第一红外感应光幕20和第二红外感应光幕21,并通过信号传输导联线22连接到设在舱外的控制箱上的PLC微电脑控制器23上,当红外感应防护装置通电启动工作后,人或物体进入到第一红外感应光幕20和第二红外感应光幕21之间的区域内时,红外感应光幕会将感知到的信号传输给PLC微电脑控制器23,PLC微电脑控制器23会将该信号经处理器处理后传输给第一电动调节阀16或第二电动调节阀17,第一电动调节阀16或第二电动调节阀17收到指令后将自行关闭,停止工作,从而停止舱门的移动。为确保人员进出舱门时的安全性,防止因舱门在气动状态下滑动而造成误伤,在舱门的内外两侧各安装布设一套红外感应安全防护装置,从而确保舱门开关时的安全性。

为确保舱门能够快速有效地实现密封,该医用氧舱红外感应防护安全型气动平移门在舱门的下方加装了滑动变轨导向装置,详见附图六:当舱门需要开关时,首先在气动装置的驱动下完成平行滑动,当舱门平行滑动到相应位置时,通过变向导轨的导引快速准确地与舱门框实现定位衔接,紧密贴合,从而实现舱门的快速密封,其安装结构及工作原理详见附图六:在舱门的下方固定安装导轨固定架24,在导轨固定架24上固定安装变向导轨段25,在舱门板5上固定安装导向轮连接模块26,并与其下方的导向轮27相连,导向轮27为滚动轴承,既可满足横向滑动的需要,也可沿变向导轨段25实现带动舱门变向移动的需要,从而实现舱门板的移动和密封。

本实用新型的医用氧舱红外感应防护安全型气动平移门研制成功后进行了1000多次的实验验证,分别对舱门的固定结构、气体驱动模块、滑动系统及红外感应装置进行了可靠性实验和疲劳实验,经实验验证,确定该医用氧舱红外感防护安全型气动平移门设计结构合理、气体驱动模块运行平稳、导向滑轨设计合理、滑动顺畅,耐疲劳强度高、红外感应防护装置灵敏度高、可靠性好,完全能够满足医用氧舱使用的要求。

本实用新型医用氧舱红外感应防护安全型气动平移门是一个操作简便、安全可靠,具有很高临床使用价值的创新技术,是医用氧舱关键技术的一次突破,对医用氧舱开展重症患者的治疗和抢救具有重大意义和推广价值。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