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铰链加强板组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101977阅读:266来源:国知局
一种铰链加强板组件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属于汽车车身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铰链加强板组件。



背景技术:

目前,铰链式车门结构的车门内板在开关门及车辆行驶过程中受到车前后方向及左右方向的作用力,铰链侧门内板受力最为严重。铰链式车门内板有两种结构,第一种结构是激光拼焊板,将不同厚度的两块金属板通过激光焊接到一起,厚度大的金属板布置在铰链侧,能承受车辆行驶过程中产生的冲击并保持车门不下垂;这种结构的缺点是车门内板重量大、成本高,会增加整车油耗且不利于整车轻量化。第二种结构是全冲压内板,在铰链侧通过焊接一块加强板以承受开关门时的冲击和提升垂直刚度,商用车N1铰链门多采用整体式铰链加强板结构,这种结构的缺点是加强板限位器安装处易产生应力集中造成钣金开裂;在长期开关门后由于车门垂直刚度弱容易造成门下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不足而完成的,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铰链加强板组件,结构简单,强度提高。该铰链加强板组件,采用分体式铰链加强板,根据车门的受力情况分布上、下铰链加强板的结构和尺寸,上部单独设计不受下部影响,设计灵活且成型性易实现。同时,保证钣金力学性能良好的情况下最大化的降低钣金重量,降低整车油耗,提升整车轻量化;铰链加强板结构上的优化提高了车门垂直刚度和窗框刚度。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铰链加强板组件,包括上铰链加强板和下铰链加强板,所述上铰链加强板在限位器安装区设置有限位器安装部,所述上铰链加强板上设置有至少一个曲线型螺母板焊接槽,所述曲线型螺母板焊接槽内设有曲线型螺母板,所述上铰链加强板通过所述曲线型螺母板与所述车门内板固定,所述上铰链加强板与所述下铰链加强板间隔固定于所述车门内板上,所述上铰链加强板的下端与所述下铰链加强板的上端设置间隔。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铰链加强板组件还可以是:

所述限位器安装部设置有至少三个型面,所述相邻型面之间设有夹角,所述夹角为115度至150度之间。

所述上铰链加强板与所述下铰链加强板间隔距离设置为30mm至110mm。

所述上铰链加强板上端设有向上延伸的延伸支架,所述延伸支架固定于车门内板的窗框接角处。

所述上铰链加强板的下端设有向后翻的第一翻边,所述第一翻边的下端边缘处设有向下翻的第二翻边。

所述下铰链加强板上设置有至少一个减重孔。

所述上铰链加强板在左侧设有向前翻的上铰链加强板前翻边,所述上铰链加强板在右侧设有向后翻的上铰链加强板后翻边,所述上铰链加强板前翻边与所述车门内板搭接,所述上铰链加强板后翻边与所述车门内板搭接。

所述下铰链加强板在左侧设有向前翻的下铰链前翻边,所述下铰链加强板在右侧设有向后翻的下铰链加强板后翻边,所述下铰链加强板前翻边与所述车门内板搭接,所述下铰链加强板后翻边与所述车门内板搭接。

所述下铰链加强板上设置有至少一个曲线型螺母板焊接槽,所述曲线型螺母板焊接槽内设有曲线型螺母板,所述下铰链加强板通过所述曲线型螺母板与所述车门内板固定。

所述上铰链加强板在所述曲线型螺母板焊接槽处的左侧设置有三角筋,所述下铰链加强板在所述曲线型螺母板焊接槽处的左侧设置有三角筋。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铰链加强板组件,包括上铰链加强板和下铰链加强板,所述上铰链加强板在限位器安装区设置有限位器安装部,所述上铰链加强板上设置有至少一个曲线型螺母板焊接槽,所述曲线型螺母板焊接槽内设有曲线型螺母板,所述上铰链加强板通过所述曲线型螺母板与所述车门内板固定,所述上铰链加强板与所述下铰链加强板间隔固定于所述车门内板上,所述上铰链加强板的下端与所述下铰链加强板的上端设置间隔。这样,将铰链加强板设置成上铰链加强板与下铰链加强板,安装时,先将上铰链加强板安装固定在车门内板上端,在上铰链加强板上制作至少一个曲线型螺母板焊接槽,安装时,将曲线型螺母板放置到曲线型螺母板焊接槽内,最后通过曲线型螺母板将上铰链加强板与车门内板焊接固定,再将下铰链加强板安装固定在车门内板下端。将上铰链加强板与下铰链加强板分别安装固定到车门内板上,且上铰链加强板下端与下铰链加强板上端设置一定间隔,这种结构使上铰链加强板与下铰链加强板的设计不受制约,可以根据实际受力进行设计,在提高力学性能情况下,降低钣金重量,降低整车油耗;上铰链加强板在限位器安装区设置限位器安装部,限位器安装部的设置是为了便于限位器,同时改善钣金受力情况,有效防止铰链加强板开裂;在上铰链加强板上制作至少一个曲线型螺母板焊接槽,将曲线型螺母板放置到曲线型螺母板焊接槽内,最后通过曲线型螺母板将上铰链加强板与车门内板焊接固定,这种结构的设计使得上铰链加强板与车门内板的连接更加牢固,同时提升了车门垂直刚度。相对于现有技术的优点是:提高了铰链加强板的力学性能,降低钣金重量,降低整车油耗;改善钣金受力情况,有效防止铰链加强板开裂;提升了车门垂直刚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一种铰链加强板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一种铰链加强板组件中的上铰链加强板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一种铰链加强板组件中的多型面的限位器安装部的A-A剖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一种铰链加强板组件中限位器安装部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一种铰链加强板组件中上铰链加强板中的第一道翻边及第二道翻边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一种铰链加强板组件中的下铰链加强板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一种铰链加强板组件中曲线型螺母板结构图。

图号说明

1…上铰链加强板 2…下铰链加强板 3…限位器安装部

4…曲线型螺母板焊接槽 5…车门内板 6…延伸支架

7…第一翻边 8…第二翻边 9…三角筋

10…上铰链加强板前翻边 11…减重孔 12…上铰链加强板后翻边

13…下铰链加强板前翻边 14…下铰链加强板后翻边 15…型面

16…曲线型螺母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的图1-7对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铰链加强板组件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铰链加强板组件,请参考图1-7,包括上铰链加强板1和下铰链加强板2,所述上铰链加强板1在限位器安装区设置有限位器安装部3,所述上铰链加强板1上设置有至少一个曲线型螺母板焊接槽4,所述曲线型螺母板焊接槽4内设有曲线型螺母板16,所述上铰链加强板1通过所述曲线型螺母板16与所述车门内板5固定,所述上铰链加强板1与所述下铰链加强板2间隔固定于所述车门内板5上,所述上铰链加强板1的下端与所述下铰链加强板2的上端设置间隔。这样,将铰链加强板设置成上铰链加强板1与下铰链加强板2,安装时,先将上铰链加强板1安装固定在车门内板5上端,在上铰链加强板1上制作至少一个曲线型螺母板焊接槽4,安装时,将曲线型螺母板16放置到曲线型螺母板焊接槽4内,最后通过曲线型螺母板16将上铰链加强板1与车门内板5焊接固定,再将下铰链加强板2安装固定在车门内板5下端。将上铰链加强板1与下铰链加强板2分别安装固定到车门内板5上,且上铰链加强板1下端与下铰链加强板2上端设置一定间隔,这种结构使上铰链加强板1与下铰链加强板2的设计不受制约,可以根据实际受力进行设计,在提高力学性能情况下,降低钣金重量,降低整车油耗;上铰链加强板1在限位器安装区设置限位器安装部3,限位器安装部的设置是为了便于限位器,同时改善钣金受力情况,有效防止铰链加强板开裂;在上铰链加强板1上制作至少一个曲线型螺母板焊接槽4,将曲线型螺母板16放置到曲线型螺母板焊接槽4内,最后通过曲线型螺母板16将上铰链加强板1与车门内板5焊接固定,这种结构的设计使得上铰链加强板1与车门内板5的连接更加牢固,同时提升了车门垂直刚度。相对于现有技术的优点是:提高了铰链加强板的力学性能,降低钣金重量,降低整车油耗;改善钣金受力情况,有效防止铰链加强板开裂;提升了车门垂直刚度。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铰链加强板组件,请参考图1-7,在前面描述的技术方案的基础上还可以是:所述限位器安装部3设置有至少三个型面15,所述相邻型面15之间设有夹角,所述夹角为115度至150度之间。这样,限位器安装部3设置有至少三个型面15,相邻型面15之间设置夹角为115度至150度之间,这种设计使限位器安装部3的造型可根据限位器安装区域的造型来设计与之配合的多型面,使钣金受力情况得到改善,有效防止铰链加强板开裂。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铰链加强板组件,请参考图1-7,在前面描述的技术方案的基础上还可以是:所述上铰链加强板1与所述下铰链加强板2间隔距离设置为30mm至110mm。这样,将上铰链加强板1下端与下铰链加强板2上端间隔距离设置为30mm至110mm,可以使在不降低垂直刚度情况下,进一步降低车门钣金重量,提升整车轻量化,更优选地可将上铰链加强板1下端与下铰链加强板2上端间隔距离设置为50mm。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铰链加强板组件,请参考图1-7,还可以是,所述上铰链加强板1上端设有向上延伸的延伸支架6,所述延伸支架6固定于车门内板5的窗框接角处。这样,在上铰链加强板1上端设置向上延伸的延伸支架6,延伸支架6固定于车门内板5的窗框接角处,这种结构使车门提升了垂直刚度,同时也提高了窗框刚度。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铰链加强板组件,请参考图1-7,在前面描述的技术方案的基础上还可以是:所述上铰链加强板1的下端设有向后翻的第一翻边7,所述第一翻边7的下端边缘处设有向下翻的第二翻边8。这样,上铰链加强板1的下端设置从车前向车后翻的第一翻边7,第一翻边7的下端设置向下翻得第二翻边8,可以进一步加强上铰链加强板1的刚度。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铰链加强板组件,请参考图1-7,在前面描述的技术方案的基础上还可以是:所述下铰链加强板2上设置有至少一个减重孔11。这样,下铰链加强板2上设置至少一个减重孔11,可以进一步减轻钣金重量。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铰链加强板组件,请参考图1-7,在前面描述的技术方案的基础上还可以是:所述上铰链加强板1在左侧设有向前翻的上铰链加强板前翻边10,所述上铰链加强板1在右侧设有向后翻的上铰链加强板后翻边12,所述上铰链加强板前翻边10与所述车门内板5搭接,所述上铰链加强板后翻边12与所述车门内板5搭接。这样,上铰链加强板1在左侧设置向车前方向翻的上铰链加强板前翻边10,上铰链加强板1在右侧设置向车后方向翻的上铰链加强板后翻边12,上铰链加强板前翻边10与车门内板5搭接固定,上铰链加强板后翻边12与车门内板搭接固定。设置上铰链加强板前翻边10与上铰链加强板后翻边12,可以进一步加强上铰链加强板1的刚度,提高车门垂直刚度;上铰链加强板前翻边10与上铰链加强板后翻边12分别与车门内板5搭接固定,可进一步提高上铰链加强板1与车门内板5的固定强度,更进一步提高车门垂直刚度。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铰链加强板组件,请参考图1-7,在前面描述的技术方案的基础上还可以是:所述下铰链加强板2在左侧设有向前翻的下铰链加强板前翻边13,所述下铰链加强板2在右侧设有向后翻的下铰链加强板后翻边14,所述下铰链加强板前翻边13与所述车门内板5搭接,所述下铰链加强板后翻边14与所述车门内板5搭接。这样,下铰链加强板2在左侧设置向车前方向翻的下铰链加强板前翻边13,下铰链加强板2在右侧设置向车后方向翻的下铰链加强板后翻边14,下铰链加强板前翻边13与车门内板5搭接固定,下铰链加强板后翻边14与车门内板5搭接固定。设置下铰链加强板前翻边13与下铰链加强板后翻边14,可以进一步加强下铰链加强板2的刚度,提高车门垂直刚度;下铰链加强板前翻边13与下铰链加强板后翻边14分别与车门内板5搭接固定,可进一步提高下铰链加强板2与车门内板5的固定强度,更进一步提高车门垂直刚度。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铰链加强板组件,请参考图1-7,在前面描述的技术方案的基础上还可以是:所述下铰链加强板2上设置有至少一个曲线型螺母板焊接槽4,所述曲线型螺母板焊接槽4内设有曲线型螺母板16,所述下铰链加强板2通过所述曲线型螺母板16与所述车门内板5固定。这样,在下铰链加强板2上制作至少一个曲线型螺母板焊接槽4,安装时,将曲线型螺母板16放置到曲线型螺母板焊接槽4内,最后通过曲线型螺母板16将下铰链加强板2与车门内板5焊接固定,这种结构的设计使得下铰链加强板5与车门内板5的连接更加牢固,同时提升了车门垂直刚度。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铰链加强板组件,请参考图1-7,在前面描述的技术方案的基础上还可以是:所述上铰链加强板1在所述曲线型螺母板焊接槽4处的左侧设置有三角筋9,所述下铰链加强板2在所述曲线型螺母板焊接槽4处的左侧设置有三角筋9。这样,上铰链加强板1在曲线型螺母板焊接槽4处的左侧设置三角筋9,下铰链加强板2在曲线型螺母板焊接槽4处的左侧设置有三角筋9,三角筋9结构的设计,可以进一步提高上铰链加强板1与下铰链加强板2在曲线型螺母板焊接槽4处的刚度,从而提高上铰链加强板1与下铰链加强板2的刚度。

上述仅对本实用新型中的几种具体实施例加以说明,但并不能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是依据本实用新型中的设计精神所作出的等效变化或修饰或等比例放大或缩小等,均应认为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