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操作集成在窗或门中的机构的配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672786发布日期:2018-10-16 19:38阅读:142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窗或门的配件。



背景技术:

DE-U1-1 705 743中描述了一种窗配件或门配件,其具有多边形件,所述多边形件与所述配件的把手固定连接。借助纵向嵌进多边形件中的螺旋弹簧能实现门厚度的补偿,所述螺旋弹簧可通过侧面的槽进入多边形件中。为固定对应把手,驱动固定销横向穿过把手颈部和弹簧,弹簧的各圈紧密相邻地设置,使得楔紧所述固定销。由于所述固定销端部始终是可见的并且可能是突出的,因此这不是美感上令人满意的解决方案;也不能排除人身受伤的危险性。

EP 1 121 501 B1公开的配件虽然提供了一种防盗设备,但同样不能解决下述问题:窗和门具有不同的框架和型材厚度,使得用于所述配件的止挡体的止挡面与集成在窗或门中的机构之间的距离被不同规定。因此按照所述窗或所述门的构造,需要具有不同长度的四边形销。由于从所述止挡体伸出的四边形件部段的长度刚性地被固定,因此必须从车间或当场嵌入一种适当的四边形销,以便能够保证通过所述配件的机构的可靠操作。无论对于制造商而言还是对于顾客而言这都需要很高的物流成本。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标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这些和其他缺点,提供一种窗配件或门配件,所述窗配件或门配件借助简单的部件低成本构造并且能够容易操作。尤其在窗或门上进行安装时会自动地考虑到不同的框架厚度或型材厚度,并且在保持其安全性或保护功能的情况下,与集成在窗或门中的机构总是可靠地耦联。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特征和设计方案在下文进行说明。

作为解决方案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窗配件或门配件,所述窗配件或门配件构成用于操作集成在窗或门中的机构,所述窗配件或门配件具有:止挡体,所述止挡体能够固定在所述窗或所述门上;把手,所述把手轴向固定但能旋转地设置在所述止挡体上或所述止挡体中;多边形件,用于将所述配件机械耦联到所述机构的传动轮毂或锁毂上,其中所述把手具有空槽,所述空槽形状配合地以及沿着旋转轴能纵向移动地容纳所述多边形件,其中所述多边形件的多边形件部段伸出所述止挡体并且能形状配合地嵌入所述传动轮毂或所述锁毂中的相对的凹槽中,并且其中伸出所述止挡体并能够插入到所述窗或门中的所述多边形件部段的长度在将所述止挡体安装到所述窗或所述门上时能克服复位力而自动调整。

在安装所述配件时,所述纵向能移动并且抗扭转地被引导的多边形件会自动适配分别给定的窗或门的框架厚度或型材厚度,而不必存在具有不同长度的、须适宜地选择并且相应地安装的多边形件。所述配件的操作因此显著简化。不再需要预备多种不同长度的多边形件。此外保证,所述多边形件始终精准地插入窗或门机构中,使得所述窗或所述门能够可靠地被操作。显著提高运行安全性。

在所述把手的空槽内部安装或构成有元件,所述元件产生复位力,其中所述元件优选地为弹簧,尤其是螺旋弹簧,在其它的实施方案中,所述弹簧能够卡紧在所述空槽中。

根据一个其他的实施例,所述多边形件能以有限的运动行程沿着所述把手的所述旋转轴线移动地被引导。所述复位力或所述弹簧优先持久地向外朝窗或门的方向挤压所述多边形件,使得所述多边形件能够安全可靠地插入所述窗或门机构中。当所述销过长以及在安装时穿过耦联装置向回移动进入所述把手中时,同时所述弹簧压缩。

为了被弹簧加载的所述多边形件不能够从所述配件中脱出,所述多边形件的移动被至少一个止挡限制。所述多边形件因此得到相应的支承并且不能够脱落。

本实用新型另一个重要的设计方案在于,在所述把手和所述多边形件之间构成耦联装置,借助所述耦联装置能引起从所述把手到所述多边形件的扭矩传递并且反之能阻隔从所述多边形件到所述把手的扭矩传递,其中所述多边形件能纵向移动并且抗扭转地在所述耦联装置中被引导并且穿过所述耦联装置一直延伸到所述把手中。因此,所述配件此外提供保护,以防从外部的擅自进入。

此外,所述耦联装置具有两个设置在所述把手和所述多边形件之间的携动件,所述携动件在携动面的给定的旋转角间隙下能够彼此力和/或形状配合地耦联为,使得随着所述把手的操作而进行的运动能够传递到所述多边形件上,其中设有第一携动件,所述第一携动件抗扭转地与所述把手连接,并且其中设有第二携动件,所述第二携动件抗扭转并且能纵向移动地容纳所述多边形件。

此外所述耦联装置具有至少一个在所述携动件和所述止挡体之间的锁定元件,所述锁定元件构造和/或设置为,使得在所述把手上产生的扭矩能够传递到所述多边形件上,而作用在所述多边形件上的扭矩中止或阻塞多边形件的运动或者中止或阻塞集成在所述窗或所述门中的机构的操作。为此在每个锁定元件和所述第二携动件之间能够产生摩擦配合、形状配合和/或力配合,其中借助于在所述携动件上构成的功能面或功能侧面能移动和/或操作每个锁定元件。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提出,每个锁定元件被弹簧加载并且构成为圆柱体或球体,其中在所述止挡体内部设有与所述锁定元件相对应的锁定凹陷部。

利用这样一种耦联装置,所述配件如机械的二极管那样起作用,也就是说,通过所述把手进行所述窗或门机构的操作在任何时候都是可行的,但是由于锁定元件在旋转与所述多边形件抗扭转地相连接的所述第二携动件时力配合、形状配合或摩擦配合地被挤压进所述止挡体的所述锁定凹陷部中,直接在所述多边形件上的未经授权的调节运动被所述锁定元件阻止。在此,在所述携动件之间设置的所述旋转角间隙是重要的。所述旋转角间隙确保,在旋转所述把手时,在与所述多边形件抗扭转地连接的所述第二携动件的所述功能面或功能侧面能够将所述锁定元件挤压进所述锁定凹陷部之前,所述锁定元件由与所述把手抗扭转地连接的所述第一携动件的所述功能面或功能侧面从所述止挡体的所述锁定凹陷部中移出并且所述携动件的所述携动面相结合。相反要确保,在操作所述多边形件和与之抗扭转地相连接的所述第二携动件时,在所述第一携动件能够将所述锁定元件从所述锁定凹陷部中移出之前,所述锁定元件被挤压进所述锁定凹陷部中。从而所述配件以简单的方式提供了高度的安全性。附加的锁芯或者其他的锁止元件都是不必要的。

给每个锁定元件优选配设至少两个锁定凹陷部,使得所述耦联装置的锁止在必要时在把手的不同的角度位置中也都能够是有效的。因此在所述止挡体中以均匀的角度间隔设置所述锁定凹陷部是符合目的的。

本实用新型一种其他重要的构型提出,所述锁定凹陷部构成在嵌入体中,所述嵌入体力配合和/或形状配合地装入所述止挡体中。此外所述嵌入体以壳体的方式容纳所述耦联装置。所述嵌入体还具有一个空槽,所述携动件同心于所述把手的所述旋转轴线地可旋转地安置在所述空槽中。由此所述嵌入体不仅构成用于所述携动件的旋转轴承还构成用于所述锁定元件的支承轴承。此外所述嵌入体将所述携动件和所述锁定元件进而整个所述耦联装置固定在所述止挡体中,使得产生一种整体上比较简单也比较紧凑的结构,所述结构能够快速和低成本地制造并且能够容易操作。

由于所述把手始终可靠并精准地达到由所述窗或所述门给定的功能位置上,所述第一携动件借助于锁止机构能锁止在所述把手和/或集成在所述窗或所述门中的机构的至少一个显著的功能位置中。在此,所述锁止机构构成在所述止挡体上。所述锁止机构在到达至少一个显著的功能位置时插入所述第一携动件的相应的锁止凹陷部中。

在结构上有利的是,所述锁止机构与所述止挡体组成一体。结构和安装由此得以显著简化。此外有利的是,所述锁定元件和所述锁止机构沿着所述把手或所述多边形件的所述旋转轴线设置在不同的平面中。这尤其实现所述携动件元件的改变的、尤其是节省材料的部件结构,这同样有助于降低成本。同时实现高度稳定性,使得所述配件也容易地承受较大的负荷。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特征、细节和优点从根据附图的实施例的下文描述中得到。附图示出;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窗配件或门配件的部分剖面的透视图;

图2是附图1中所示的所述配件的第一视角的分解图;

图3是附图1中所示的所述配件的第二视角的分解图;

图4是附图1中所示的所述配件的所述止挡体的部分透视的仰视图;

图5是操作把手后的图4的所述止挡体的部分透视的仰视图;

图6是擅自操作所述多边形件后的图4的所述止挡体的部分透视的仰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中用标号1所标明的所述配件构成为窗配件。所述窗配件具有一个把手6,所述把手借助把手颈部7轴向固定但可旋转地安置在止挡体4 上。为操作集成(未示出)在所述窗中的机构设有多边形件8,所述多边形件优选构成为四边形销。所述四边形销借助多边形件部段8a伸出所述止挡体4,以使其自由端部8d形状配合地插入到所述窗机构中,尤其是插入到一个设置在其中的(也未示出)传动轮毂中。在所述把手6和所述多边形件8之间构成的耦联装置10构成为,使得能引起从所述把手6到所述多边形件8的扭矩传递并且反之能阻隔从所述多边形件8到所述把手6的扭矩传递。由此有效防止通过操作所述多边形件或所述窗机构而擅自打开所述窗。

所述止挡体4构成为基座,所述基座借助螺钉16固定在(未示出)窗扇上。可旋转地设置在所述把手颈部7和所述基座体4之间的护板14 能克服压力弹簧20相对于把手颈部底侧抬起。在所述配件1的安装状态下,所述护板从外部覆盖所述基座体4和所述螺钉16。为旋转安置所述护板14在所述基座体4上中心地在通孔24上方模制圆柱形的颈部部段22(参见图2),所述颈部部段22以小的运动间隙插入到所述护板14的中心的空槽13中。所述压力弹簧20围绕所述颈部部段22并且保持在边缘侧能与所述基座体4锁止的所述护板14。

为容纳所述螺钉16在所述基座体4中相对于所述通孔24的两侧对称地引入两个螺钉孔26,所述螺钉孔—如图3所示—结束在栓15中。所述栓伸入空槽21中,所述空槽在背侧引入到所述基座体4中并且用于力或者形状配合地容纳嵌入体50。

所述嵌入体50在边缘侧具有两个同轴于所述基座体4中的所述螺钉孔26或所述栓15的凹槽58,所述凹槽形状配合地容纳所述基座体4的栓 15。所述嵌入体50中的通孔51同心于所述基座体4的中心的通孔24并且也同心于所述把手6的所述旋转轴线D。所述孔51在所述嵌入体50内部扩展至圆形的空槽151,所述空槽—如图2所示—环周侧设有多个径向的扇形的凹陷部52。所述空槽151用于容纳在所述把手6和所述四边形件8之间构成的耦联装置10,尤其用作为所述耦联装置10的两个携动件28,42的旋转轴承。所述凹陷部52对称于所述通孔51两侧地并且以等距的角度间隔设置。在所述嵌入体50背侧模制的栓56延长了所述基座体4的用于所述螺钉16的所述螺钉孔 26并且在将所述配件1安装在窗框上时使所述基座体4定向,所述窗框设有相应的孔。

由附图1可知,所述嵌入体50形成用于所述基座体4的下部的锁闭件。相应地所述嵌入体借助其除了所述栓56的底侧与所述基座体4的底侧面齐平地进行闭锁。为固定所述嵌入体50,在所述基座体4的所述空槽21 内部设有锁止凸起104,所述锁止凸起力配合和/或形状配合地接合所述插入件 50上相应的锁止边缘55。图4中示出的所述空槽21边缘上的拆卸空槽57用于支撑工具,以在必要时能够从所述基座体4中取出所述嵌入体50。

如附图4进一步所示,在所述基座体4中边缘侧地在连接片114 之间设有凹槽124,所述基座体4优先地由塑料制成。所述凹槽导致所述基座体4的肋结构,这节省了材料并且同时起到加固作用。

为确保,所述四边形销8不依赖于所述窗型材的框厚度以其自由端部8d始终完全插入到所述窗机构的所述传动轮毂中,在安装所述止挡体4 到窗上时,伸出所述止挡体4并且能插入到所述窗框中的所述多边形件部段8a 的所述长度L是可自动调节的。为此,所述四边形销8能克服复位力而纵向移动并抗转动地引导进在所述耦联装置10中并且以有限的运动行程BH沿着所述把手6的所述旋转轴线D可移动或可调节地安置。作用在所述四边形销8 上的所述复位力由螺旋弹簧18产生,所述螺旋弹簧插入到所述把手颈部7中的空槽5中。由此,在所述耦联装置10中滑动引导的所述四边形销8长期沿着轴线D朝向窗或朝向关闭机构被加载。所述四边形销穿过所述耦联装置10 并且以相反方向延伸进所述把手6的所述空槽5中。

为了所述四边形件8不能够从所述把手6或所述耦联装置10中脱出,所述四边形件的运动行程BH朝向窗的方向上被一个止挡8b限制。所述止挡优选在所述四边形件8上构成,例如以一种简单凹口的形式,所述凹口被挤压进或被冲压进所述销8的纵向边缘中。但是也可将销或栓在侧面或沿对角线安装在四边形件8上,例如通过熔焊或钎焊。重要的是,所述止挡8b处于所述耦联装置10和所述把手6之间,使得弹簧18能够向外挤压纵向可移动地安置的所述四边形销8,直至所述止挡8b抵接所述耦联装置10。向内所述四边形件8的运动行程BH受到所述空槽5的深度以及所述弹簧18的大小的限制。

所述四边形销8的所述自由端部8d具有另一止挡8c,所述止挡也能够以凹口或冲压部的形式构成。所述止挡8c定向为,使得所述四边形销8 能够足够深地伸入到所述窗机构的所述传动轮毂中,但所述窗机构一般不能穿出,因为其在另一侧抵接所述窗型材。因此所述另一止挡8c预先确定伸出所述基座体4的所述多边形件部段8a的插入深度。此外确保,所述每个四边形件8总是以相同的长度插入所述传动轮毂中,以确保始终最优的力传递。

同时所述止挡8c同所述把手颈部7中的所述弹簧18一起引起伸出所述基座体4的所述四边形件部段8a的所述长度L的自动调整。若所述四边形销8对于现有的所述窗型材过长,所述四边形件部段8a以其自由端部8d 一般首先插入所述传动轮毂中,直至所述止挡8c抵接所述传动轮毂。接着所述四边形销8朝向所述弹簧18向回移动到所述把手6的所述把手颈部7中,直至所述基座体4支撑在所述窗上。

所述四边形销8的总长度和其运动行程BH彼此相配合,使得所述配件1能够固定在不同的框架厚度的多种窗上。因此对于较长或较短的四边形销,所述四边形销8的更换是不必要的。同样不用储存不同长度的销或对装配工提供不同长度的销,这就显著降低了物流和安装成本。

除了所述四边形件8的所述长度L对于不同框架或门扇厚度的自动调整,所述把手6和所述四边形销8之间的所述耦联装置10还确保提高的入侵安全性,因为所述耦联装置构成为,使得所述窗或集成在所述窗中的机构仅能够从内部经由所述把手6被操作并且不能从外部经由所述四边形销8被操作。为此,所述多边形件8纵向可移动地和抗扭转转地在耦联装置10中被引导,所述耦联装置具有两个携动件28,42。此外在所述携动件28,42和所述基座体4之间设置有锁定元件38。所述锁定元件同所述耦联元件28,42一起作用,使得作用在所述把手6上的扭矩能够传递到所述多边形件8上,而在所述多边形件8上产生的扭矩中止或阻塞多边形件运动,或者中止或阻塞集成在所述窗或所述门中的机构的操作。

所述第一携动件28形成把手携动件。所述把手携动件套筒形地构成并且与所述把手6抗扭转地连接。所述把手携动件具有中心的通孔281和法兰部段282,所述法兰部段以小的运动间隙插入所述基座体4中的圆形的空槽121中(参见图3)。具有较小直径的轴颈283连接所述法兰部段282,所述轴颈穿过所述通孔24以及所述基座体4的所述颈部部段22包围所述把手6 的颈部凸肩9。所述颈部凸肩9同心于所述旋转轴线D地位于所述把手颈部7 的底侧上并且端部形成通向所述把手6中的空槽5的入口。

所述颈部凸肩9的外环周不形成圆柱面,而是对应于所述套筒轴颈283的内表面或对应于所述通孔281的内壁地形成多边形表面,使得安置于所述颈部凸肩9上的所述套筒28抗扭转地与所述把手6连接。通过所述颈部凸肩9的外边缘在所述套筒28内部向外成形,使得通过卷边BR实现所述套筒28在所述把手6上的轴向固定。为此,所述套筒28中的所述通孔281在内环周上设有台肩或台阶284。

围绕所述颈部凸肩9在所述把手颈部7中构成环形的空槽71。所述空槽不仅容纳所述基座体4的所述颈部部段22还容纳所述压力弹簧20,使得这两者从外部是不可见的并且所述把手颈部7的底侧仅以很小的距离处于所述盖板14之上。

在所述法兰部段282的外环周上都以90度的角度间隔设置总共 4个用于锁止机构34的锁止凹陷部134。锁止机构在所述基座体4中构成在弹性连接部234上,所述弹性连接部对称于用于所述法兰部段282的所述空槽121 的两侧地设置。所述锁止机构优先地与所述弹性连接部234和所述基座体4为一体,通过所述两个锁止机构34,所述窗把手6定位在4个显著的功能位置中,优选地在所述窗的关闭位置中、打开位置中(右边或左边)以及倾斜位置中,其中在每个功能位置中两个锁止机构34同时插入到两个彼此相对设置的锁止凹陷部134中。所述把手携动件28因此像定位衬套一样起作用。由此所述功能位置对于使用者而言始终是能很好识别的。有效地避免了所述窗的错误操作。通过其他锁止凹陷部134设置在所述法兰部段282中,如以45度的角度间隔设置,可产生其他的锁止位置。在此所述两个锁止机构34在到达显著的功能位置时也插入到所述第一携动件28中的两个相对的锁止凹陷部134中,所述第一携动件对所述把手进行相应的定位。在与所述轴颈283相对的一侧上所述法兰部段282具有四个凸起285,所述凸起作为连接元件与所述耦联装置 10的所述第二携动件42啮合。所述凸起—如图4所示—对称于所述旋转轴线 D设置,其中在所述基座体4的所述纵向轴线LA的右侧和左侧分别设有两个凸起285。此外所述凸起在横截面中构成为L形,这样一方面节省材料并且另一方面保证高度的稳定性和负荷能力。

所述凸起285的(未详细绘出的)外面与所述法兰部段282相对应构成为圆筒形,其中,除了很小的运动间隙外,所述法兰部段282和所述凸起285的外直径与所述基座体4中的所述空槽121以及嵌入体50中的所述空槽151的内直径对应。由此所述把手携动件28不仅精确地在所述基座体4中的所述空槽121中被引导,还精确地在所述嵌入体50的与之一致的所述空槽 151中被引导,并且可旋转地设置。

如图4进一步所示,所述凸起285在环周方向具有功能面128, 228。所述凸起285的背离所述基座体4的所述纵向轴线LA的面128形成携动面,所述携动面以给定的旋转角间隙B与相应的所述第二携动件42的携动面142啮合。相反地面向所述基座体4的所述纵向轴线LA的面228形成功能面或功能侧面,其与所述耦联装置10的所述锁定元件38共同起作用。

所述第二携动件42形成多边形件携动件。所述多边形件携动件具有圆盘形的基板421,所述基板侧面设有两个凹口422以节省材料。所述基板421中心具有颈部部段423,所述颈部部段中心设有四边形空槽424用于形状配合并且纵向可移动地容纳所述四边形销8。

此外所述基板421边缘侧具有四个凸起425,所述凸起作为连接元件与所述耦联装置10的所述把手携动件28啮合。所述凸起—如图4所示—对称于所述旋转轴线D设置,其中在所述基座体4的所述纵向轴线LA的右侧和左侧分别设置两个凸起425。此外所述凸起在横截面中构成为L形,这样一方面节省材料并且另一方面保证高度的稳定性和负荷能力。

所述凸起425的(未详细绘制的)外面与所述基板241相对应构成为圆筒形,其中,除了很小的运动间隙外,所述基板241和所述凸起425的外直径与所述嵌入体50中的所述空槽151的内直径对应。由此所述多边形件携动件42同所述把手携动件28一起精确地在所述嵌入体50中的所述空槽151 中被引导并且可旋转地设置,而所述把手携动件28的所述法兰部段282在所述基座体4中的所述空槽121中在一个单独的平面中被引导。

和所述把手携动件28的所述凸起285一样所述多边形件42的所述凸起425在环周方向也具有功能面142。所述功能面面向所述基座体4的所述纵向轴线LA。所述功能面形成携动面,所述携动面以给定的旋转角间隙B 与所述把手携动件28的所述携动面128啮合。

所述基板421具有四个其他的凸起426,所述凸起在所述基座体 4的所述纵向轴线LA的两侧成对地大约V形设置。在每对凸起246之间构成有容纳部,所述容纳部平行于所述纵向轴线LA,弹簧40插入到所述容纳部中。所述凸起426的径向向外指向的自由端在其内部侧面242上具有功能面,所述内部侧面面向所述基座体4的所述纵向轴线LA,所述功能面同所述耦联装置 10的所述锁定元件38一起共同作用。所述面或所述侧面242以锐角倾斜于纵向轴线LA设置并且因此形成V状的漏斗。

在所述基座体4的所述嵌入体50和所述携动件28,42之间安装的锁定元件38优先构成为圆柱体,所述锁定元件的轴线平行于所述把手6的所述旋转轴线D。所述圆柱体的外直径对应于在所述嵌入体50中的所述空槽 151的外环周中的扇形凹陷部52的内直径,其中扇形凹陷部的深度小于所述圆柱体的半径。由此所述圆柱体38形状配合地插入到所述凹陷部52中,但是所述圆柱体的中心点位于所述嵌入体50中的所述空槽151的外环周中之内。如图4所示,每个圆柱体38被弹簧加载,其中处于所述空槽427中的弹簧40将所述圆柱体38径向向外挤压进所述凹陷部52中。所述多边形件携动件42的所述颈部部段423同时形成用于所述弹簧40的支座,所述弹簧在侧面由所述凸起426引导。所述锁定元件38也可以是球体或者其他的滚动体,其形状配合地插入到所述嵌入体50中相应的凹陷部52中。

在背离所述凸起425,426的一侧,所述多边形件携动件42的所述基板421具有圆柱凸肩428,所述凸肩延展所述颈部部段423中的四边形空槽424并且形状配合地插入到所述嵌入体50的所述通孔51中。由此所述携动件42有附加的旋转轴承,这有助于所述耦联装置10的稳定性。

图4示出在原始位置中的所述配件1和所述耦联装置10。例如所述把手6和集成在所述窗中的机构处于关闭位置(6点钟位置),所述窗户在所述关闭位置被关闭和锁止。所述基座体4的图4中不可见的锁止凸起34 力和形状配合地插入到所述把手携动件28的两个彼此相对的锁止凹陷部134 中,所述两个锁止凹陷部中心地处于所述基座体4的所述纵向轴线LA上。所述耦联装置10的所述锁定元件38在所述把手携动件28中的所述锁止凹陷部 134下面的平面中力和形状配合地插入到所述嵌入体50中的两个彼此相对的凹陷部52中,所述凹陷部52也中心地处于所述基座体4的所述纵向轴线LA 上。从附图4中可知,在所述纵向轴线LA的两侧分别构成有两个其他的凹陷部52,如以30度的角度间隔构成。

在相对所述旋转轴线D的环周方向上,所述把手携动件28的所述凸起285位于作为一方的所述多边形件携动件42的所述凸起425与作为另一方的所述多边形件携动件42的其他的凸起426和所述锁定元件38之间。同时所述把手携动件28的所述携动面128和所述多边形件携动件42的所述携动面142以旋转角间隙B彼此相对设置,而所述携动件28,42的所述功能侧面 228,242面向所述锁定元件38。

若从所述关闭位置将所述把手6旋转进打开位置(图4中向左),那么所述把手携动件28同样会向左旋转,直至所述把手携动件28的所述凸起 285的两个在同一直径上相反设置的功能侧面228在侧向抵接所述锁定元件 38。然而由于每个功能侧面228稍稍倾斜于所述空槽151的外环周设置并且由于所述功能侧面228的(未进一步示出的)外边缘偏心地接合所述锁定元件38,锁定元件38克服由所述弹簧40施加的弹簧力从所述嵌入体50的外环周中的所述凹陷部52中抬起,所述圆柱形的锁定元件38滑过或者滚过所述凹陷部的边缘。在克服所述携动面128,142之间的所述旋转角间隙B之后,所述携动面力和/或形状配合地彼此接合,使得所述把手携动件28也使所述多边形件携动件42围绕所述旋转轴线D向左旋转。所述四边形销8由所述多边形件携动件42携动,由此所述把手6的所述旋转运动传递到集成在所述窗中的机构上。所述窗可被打开(参见图5)。

在旋转运动期间,当所述锁定元件38到达所述嵌入体50中的所述其他凹陷部52中时,则所述锁定元件38如前面所述地分别被所述凸起285 和其功能侧面228移出并且在环周方向继续移动。只要所述把手6到达所述打开位置,所述锁止凸起34就接合进所述把手携动件28中的所述锁止凹陷部134 中,使得所述把手6精确定位。

反之,若在所述四边形销8上旋转,该运动直接传递到所述多边形件携动件42上。在所述把手携动件28的所述携动面128能够耦联到所述多边形件携动件42的所述携动面142之前并且在所述凸起285的所述功能侧面 228与所述锁定元件38相结合之前,因此在克服所述旋转角间隙B之前,所述锁定元件38由所述多边形件携动件42的所述其他的凸起426的所述倾斜设置的功能侧面242径向向外地挤压进所述嵌入体50中的所述凹陷部52中。通过在所述止挡体4、所述锁定元件38和所述多边形件携动件42之间产生形状配合和力配合,所述多边形件8的所述运动由此中止。同时借助在所述多边形件携动件42上构成的所述功能面242向外操作每个锁定元件38,使得所述锁定元件38不能够离开所述凹陷部52(参见图6)。

根据力作用所述滚柱(锁定元件)38被持久变形地按压进所述嵌入体50的所述锁止凹陷部5中。因此,在入侵尝试之后需更换新的配件。由此借助于本实用新型的所述配件可安心面对入侵尝试。

在每个锁定位置中给每个锁止部件38配设两个彼此相对设置的锁定凹陷部52,使得所述耦联装置10也容易承受较高的负荷。通过在所述嵌入体50中以等距离的角度间隔设置所述凹陷部52以确保,当所述把手6没有精确地处于其显著的功能位置中,例如,在所述把手6并没有完全到达其在6 点钟位置中的关闭位置中时,所述配件1也被保护以防外部未授权的入侵。

在旋转所述把手6期间,在所述耦联装置的所述平面中进行的锁止进程会伴随着相应的噪声,所述噪声以发出咔嚓声的形式由使用者听见。所述咔嚓声表示安全机构的存在,所述安全机构不允许从外部通过所述四边形件 8或所述窗机构或门机构来枢转所述把手6。

附图标记清单

B 旋转角间隙 D 旋转轴

BH 运动行程

BR 卷边 1 配件

L 长度 4 止挡体

LA 纵向轴线 104 锁止凸起

114 连接件 285 凸起

124 凹槽 128 携动面

5 空槽 228 功能面或者功能侧面

6 把手 34 锁止机构

7 把手颈部 134 锁止凹陷部

71 空槽 234 弹性连接部

8 多边形件 38 锁定元件

8a 多边形件部段 40 螺旋弹簧

8b 止挡 42 (四边形件)携动件

8c 另一止挡 142 携动面

8d 端部 242 功能面或功能侧面

9 颈部凸肩 421 基板

10 耦联装置 422 凹口

13 空槽 423 颈部部段

14 护板 424 四边形空槽

15 栓 425 凸起

16 螺钉 426 其他的凸起

18 弹簧 427 容纳部

20 压力弹簧 428 凸肩

21 空槽 50 嵌入体

121 空槽 151 空槽

22 颈部部段 51 通孔

24 通孔 52 锁定凹陷部

26 螺钉孔 55 锁止边缘

28 (把手)携动件 56 栓

281 通孔 57 拆卸空槽

282 法兰部段 58 凹槽

283 轴颈

284 台阶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