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左右变换开门把手能防盗的锁体开锁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672778发布日期:2018-10-16 19:38阅读:522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到防盗门锁领域中用于锁体开启或锁闭的锁体开锁系,即:一种可左右变换开门把手能防盗的锁体开锁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在采用手执式的开门把手驱动开锁的门锁中,由于把手复位弹簧直接驱动把手轴复位,使固定在把手轴上的开门把手的手柄方向不能在安装于门体使用前随意变换方向。通常情况下,用户在使用前需根据门的左开或右开来重新装配一下开门把手,以获得手柄方向与门所需开的方向一致。这种在安装前不能随意变换开门把手的方向的,给用户的使用带来了严重的不便。在电子、智能锁中,虽有可随意变换开门把手的产品,但在开门把手的方向变换时须按顺时针或逆时针旋转离合器中的内转轴于特定位置后方可,这也给用户的使用带来不便,若方向旋转相反时,会造成安装后门锁不能使用的后果。在锁芯固定不动的开锁系统中,目前也没有能在安装前随意变化开门把手方向的功能产品。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能克服上述缺点,提供一种可在安装使用前只需手动转动开门把手就能变换开门把手方向含有锁芯固定不动锁头的锁体开锁系统。本实用新型不仅可用于纯机械锁的锁体开锁系统,还能用于电子、智能锁的锁体开锁系统。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使用方便,能有效的防止人力工具开启,可广泛用于门类所需锁具的领域,如:防盗门、保险柜等。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一种可左右变换开门把手能防盗的锁体开锁系统的技术方案是:包括外转轴、离合器外壳、内转轴、用于驱动锁体开启的传力臂、锁芯固定不动的锁头、构成系统的底壳和外盖壳,在外盖壳中设有能安装外转轴的外盖转孔,在外转轴的一端设有用于安装开门把手的把手安装端头,与把手安装端头相连的外转轴的一段被套在外盖转孔中,在外转轴的另一端设有离合器外壳,在离合器外壳的一端设有内侧与外转轴外侧匹配并能装入外转轴该端的外轴转孔,在外轴转孔中设有角度大于一百八十度的圆弧形的偶合槽,在与偶合槽对应的外转轴上设有与偶合槽匹配并可使外转轴在来回转动一百八十度后再与偶合槽作用带动离合器外壳和内转轴转动的偶合销,在离合器外壳与底壳之间设有能帮助离合器外壳在左右旋转后复位的器复位弹簧,在所述的离合器外壳的外侧上设有离合弹子滑槽,在离合弹子滑槽中设有离合弹子和离合弹簧,在可与离合弹子对应的外转轴上设有与外转轴两侧相通并与离合弹子相互匹配的外轴滑槽,离合弹子的内端可进入外轴滑槽中,离合弹子的外端位于离合弹子滑槽的槽口外,在与外转轴同轴线的离合器外壳的另一端设有内转轴,在底壳上设有能安装内转轴的底壳转孔,内转轴上设有能驱动锁体开启的传力臂,其特征是:在外转轴的两端之间设有与其轴线对称截面呈圆角矩形的把手定位轮,在把手定位轮的外缘设有能与该把手定位轮的矩形边两端相匹配的压力臂,在压力臂上设有能使压力臂一侧与把手定位轮相互压接的把手复位弹簧,在压力臂的外侧上还设有能控制压力臂工作行程的控制杆,在控制杆上设有控制滑槽,在可与控制滑槽对应的底壳中设有与控制滑槽匹配并能控制该控制杆移动范围的弹簧销,在把手定位轮的一侧设有能推动锁芯固定不动的锁头于锁闭状态的推力臂,在外盖壳与底壳上设有能作用于离合弹子的锁芯固定不动的锁头。

在所述的把手定位轮或推力臂与耦合销之间的外转轴上设有与轴同心的环形沟槽,在底壳与外盖壳之间分别设有含有上、下两半圆弧组成的能与该环形沟槽底侧圆弧匹配并能与底壳或外盖壳作相互固定的上卡板和下卡板。

在所述的底壳或外盖壳中设有能作用于离合弹子并能将离合弹子内端推入外轴滑槽的力合器或吸合器。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一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A-A方向的一结构示意图(图1右视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中压力臂一实施例的结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一锁头应用的一结构示意图。

图中:1.滑动件,11.锁定卡槽,12.外压弹子槽,13.外压弹子,14. 锁定边柱压簧,16.把手机关,17.开锁弹簧,19.受力柱,2.锁芯,20. 边柱槽,51.钥匙触点,22.台阶,23.台阶滑槽,26.边柱弹子,260. 边柱弹子滑槽,266.边柱弹子弹簧,28.弹子钥匙孔,268.钥匙槽,29. 凹槽,3.锁头壳,30.锁定边柱,31.弹簧台阶,33.锁头,4.离合器外壳,40.外轴转孔,41.器复位弹簧,42.离合弹子滑槽,43 离合弹子, 44.离合弹簧,45.内转轴,46.偶合槽,47.插槽,48.把手螺钉安装孔, 49.传力臂,5.外转轴,50.外轴滑槽,51.把手安装端头,52.环形沟槽, 53.弹簧台阶,54 把手定位轮,547.推力臂,55.压力臂,56.偶合销, 57.把手复位弹簧,58.控制杆,59.控制滑槽,6.底壳,60.底壳转孔, 61.柱销,62.销滑孔,63.销弹簧,66.开门把手,67.弹簧销,7.外盖壳, 70.外盖转孔,71.上卡板,72.下卡板,76.弹簧滑槽,8.力合或吸合器, 81.顶杆,9.面板,90.轴转孔。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和图2及图3所示,图中包括:外转轴5、离合器外壳4、内转轴45、用于驱动锁体开启的传力臂49、锁芯固定不动的锁头33、构成系统的底壳6和外盖壳7,在外盖壳7中设有能安装外转轴5的外盖转孔 70,在外转轴5的一端设有用于安装开门把手的把手安装端头51,与把手安装端头51相连的外转轴5的一段被套在外盖转孔70中,在外转轴5 的另一端设有离合器外壳4,在离合器外壳4的一端设有内侧与外转轴5 外侧匹配并能装入外转轴5该端的外轴转孔40,在外轴转孔40中设有角度大于一百八十度的圆弧形的偶合槽46,在与偶合槽46对应的外转轴5 上设有与偶合槽46匹配并可使外转轴5在来回转动一百八十度后再与偶合槽46作用带动离合器外壳4和内转轴45转动的偶合销56,在离合器外壳4与底壳6之间设有能帮助离合器外壳4在左右旋转后复位的器复位弹簧41,在所述的离合器外壳4的外侧上设有离合弹子滑槽42,在离合弹子滑槽42中设有离合弹子43和离合弹簧44,在可与离合弹子43对应的外转轴5上设有与外转轴5两对侧相通并与离合弹子43相互匹配的外轴滑槽50,离合弹子43的内端可进入外轴滑槽50中,离合弹子43的外端位于离合弹子滑槽42的槽口外,在与外转轴5同轴线的离合器外壳4 的另一端设有内转轴45,在底壳6上设有能安装内转轴45的底壳转孔60,内转轴45上设有能驱动锁体开启的传力臂49,其特征是:在外转轴5的两端之间设有与其轴线对称截面呈圆角矩形的把手定位轮54,在把手定位轮54的外缘设有能与该把手定位轮54的矩形边两端相匹配的压力臂 55,在压力臂55上设有能使压力臂55一侧与把手定位轮54相互压接的把手复位弹簧57,在压力臂55的外侧上还设有能控制压力臂55工作行程的控制杆58,在控制杆58上设有控制滑槽59,在可与控制滑槽59对应的底壳6中设有与控制滑槽59匹配并能控制该控制杆58移动范围的弹簧销67,在把手定位轮54的一侧设有能推动锁芯固定不动的锁头33于锁闭状态的推力臂547,在外盖壳7与底壳6上设有能作用于离合弹子43 的锁芯固定不动的锁头33。

本实用新型可按图1和图2中,在所述的把手定位轮54或推力臂547 与耦合销56之间的外转轴5上设有与轴同心的环形沟槽52,在底壳6与外盖壳7之间分别设有含有上、下两半圆弧组成的能与该环形沟槽52底侧圆弧匹配并能与底壳6或外盖壳7作相互固定的上卡板71和下卡板72。

本实用新型可按图1中所示,在所述的底壳6或外盖壳7中设有能作用于离合弹子43并能将离合弹子43内端推入外轴滑槽50的力合器或吸合器8。

实施例1

请参阅图1和图2,可选用圆柱形材料制作出外转轴5、内转轴45。在外转轴的一端设置出能安装开门把手66或能与开门把手66安装端相互配合的把手安装端头51,与把手安装端头51相连的外转轴5的一段能被安装在外盖转孔70中,再在外转轴5的另一端设置与制作出离合器外壳 4,在离合器外壳4的一端设置出内侧与外转轴5外侧匹配并能装入外转轴该端的外轴转孔40,再在外轴转孔40中设置出角度大于一百八十度的圆弧形的偶合槽46,再在与偶合槽46对应的外转轴5上设置与安装出与偶合槽46匹配并能使外转轴5来回转动一百八十度后再带动离合器外壳 5和内转轴45转动的偶合销56,再在离合器外壳4与底壳6之间设置与安装出能帮助离合器外壳4左右旋转后复位的器复位弹簧41。为了能有效控制离合器外壳4的转动区间,可在底壳6中距离合器外壳4的两旁设置与安装出能控制离合器外壳4转动区间范围的一对凸起柱销(图未画出)。能控制离合器外壳4转动范围的凸起柱销的制作与安装和器复位弹簧41的制作与安装,也可采用现有锁具中可双向转动把手的面板与把手中的把手复位弹簧的设置与安装的相关工艺和技术。再在所述的离合器外壳4的外侧上设置出离合弹子滑槽42,再在离合弹子滑槽42中设置与安装出离合弹子43和离合弹簧44。再在可与离合弹子43对应的外转轴5 上设置出与外转轴5两侧相通并与离合弹子43相互匹配的外轴滑槽50,使得离合弹子43的内端可进入外轴滑槽50中、离合弹子43的外端位于离合弹子滑槽42的槽口外。再在与外转轴5同轴线的离合器外壳4的另一端设置出内转轴45。再在内转轴45的内端设置出用于安装传力臂49 的插槽47。传力臂49可根据需要设置成一端能插入插槽47另一端呈方棍状、齿轮状或拨头状。再在外转轴5的两端之间设置出与其轴线对称截面呈圆角矩形的把手定位轮54。把手定位轮的长宽比例尺寸可由锁体开锁所需转动的角度和底壳6及外盖壳7的内部空间大小而定。再在把手定位轮54与内转轴45之间的外转轴5上设置与制作出与轴同心的环形沟槽 52。再在把手定位轮54的外缘设置与安装出能与该把手定位轮54的矩形边两端相匹配的压力臂55。再在压力臂55上设置出能使压力臂55一侧与把手定位轮54相互压接的把手复位弹簧57。再在压力臂55的外侧上设置出能控制压力臂55工作行程的控制杆58,再在控制杆58上设置出控制滑槽59。再在可与控制滑槽59对应的底壳6中设置与安装出与控制滑槽59匹配并能控制该控制杆58移动范围的一组弹簧销67。再在把手定位轮54的一侧设有能推动锁芯固定不动的锁头33于锁闭状态的推力臂 547。推力臂547可根据需要设置成能随把手定位轮反转上下两面对称的凸轮状,在图1和图2中,推力臂547为直边椭圆形的凸轮状。在实际应用中,可根据需要,将推力臂547的长宽尺寸设置成大于或小于把手定位轮54的长宽尺寸。再在外盖壳7、底壳6上设置与安装出能作用于离合弹子43的锁芯固定不动的锁头33。锁芯固定不动的锁头33已是本人获得专利的现有技术,可直接用于本实用新型。如专利号为201310142802.1,专利名称为《含有凸轮的开门把手》;专利号为201521136190.6,专利名称为《一种可用于电子或机械锁的锁体开锁系统》;专利号为 201721051902.3,专利名称为《一种可推拉把手实现开锁的锁体开锁系统》等本人所获得专利中的锁头都可用于本实用新型,只要能设定好所在的相对位置使开门把手能正常工作,并且还能使推力臂547能作用于设在锁头 33上的受力柱19,使锁头33于锁闭状态,以及设在锁头33上的把手开锁机关16能有效作用于离合弹子43实现对锁体的开启即可,为节省篇幅,这里不再多述。

在实际应用中,本实用新型可按图1中所示,将所述的锁头33的锁芯轴线与底壳6和外盖壳7的正面为垂直设置,即锁芯轴线与外转轴5的轴线相互平行,使得锁芯钥匙槽268能与面板96的正面相通。本实用新型也可按图4中所示,将所述的锁头33的锁芯轴线与底壳6和外盖壳7 的正面为平行设置,即锁芯轴线与外转轴5的轴线相互垂直,使得锁芯钥匙槽268能与面板96的一侧面相通。上述锁头33具体方位的设定,可由实际需要而定,只要推力臂547能作用于设在锁头33上的受力柱19使锁头33于锁闭状态,以及设在锁头33上的把手开锁机关16能有效作用离合弹子43即可。

在实际应用中,可采用铸造或压铸工艺和技术,将图1和图2和图3 中所示的含有把手安装端头51和把手定位轮54以及推力臂547和环形沟槽52也包括偶合销56的外转轴5一同制作成型;也可将含有内转轴45 和内转轴45上用于安装传力臂49的插槽47以及离合器外壳4和离合器外壳4中的耦合槽46以及离合弹子滑槽42一同制作成型。插槽47的设定要确保插槽47在随内转轴45在反转一百八十度后其轴对称的外形保持不变,通常将插槽47的截面设置成矩形或正方形,可根据锁体的需要,将矩形的一侧设置成与开门把手66平行。再根据需要,在外转轴5和内转轴45上设置出与内转轴45通透用于安装开门把手的把手螺钉安装孔 48。

请参阅图1、图2、图3,再在把手定位轮54的外缘设置与安装出能与该把手定位轮54的矩形边两头相吻合的压力臂55。压力臂55可按图3 中所示,将其设置成呈马鞍形,也可按图1、图2中所示,将其设置成呈“一”字形,这主要由把手复位弹簧57设置的位置所需而定,在图1和图2中,把手复位弹簧57被设置在外转轴5的轴线上方,因此压力臂55 被设置成呈“一”字形;在图3中,把手复位弹簧57被设在外转轴5的轴线上下两方的区间中,因此压力臂55被设置成呈马鞍形。再在压力臂 55上设置与安装出能使压力臂55一侧与把手定位轮54相互压接的把手复位弹簧57。

为了便于把手复位弹簧57的安装和使用,请参阅图1、图2、图3,在所述的压力臂55的两端或两头之间分别设置出一的弹簧台阶53,在与弹簧台阶53所对应的外盖壳7上也分别设置出能固定和安装把手复位弹簧57的弹簧滑槽76,使得把手复位弹簧57的一端能压接于弹簧滑槽76 的一端,把手复位弹簧57的另一端能压接于弹簧台阶53,并能确保压力臂55能有效的压接于把手定位轮54。在实际应用中,可根据需要,将弹簧滑槽76设置在上卡板71或下卡板72上,只要弹簧台阶53的设置能与此对应,系统能正常工作即可。

请参阅图1、图2、图3,再在压力臂55的外侧的两头之间分别设置与安装出一组能控制压力臂55工作行程的控制杆58,再在一组控制杆58 上设置出用于压力臂55工作行程控制的控制滑槽59。再在可与各控制滑槽59对应的底壳6中分别设置与安装出能与控制滑槽59匹配并能控制该控制杆58移动范围的一弹簧销67,即:在底壳6中设置出一销滑孔62,再在销滑孔62中设置与安装出一柱销61和柱销弹簧63。为确保压力臂 55和控制杆58能保持平行直线运动,在实际制作中,可在控制杆58与外盖壳7或底壳6或上卡板71、下卡板72之间设置出一组相互匹配的导槽和导柱(图未画出)。在实际应用中,也可根据需要,参见图1中所示,在能与柱销61与对应的上卡板71上设置出能让柱销61穿透进入控制滑槽59的圆孔。

请参阅图1、图2、图3,再根据本系统的安装和使用需求,制作出外形能适用于使用以及能固定和安装外转轴5和内转轴45的底壳6和外盖壳7,以及能阻止外转轴5受外力晃动的上卡板71和下卡板72。在外盖壳7中设置出能安装外转轴5的外盖转孔70、弹簧滑槽76。再将外转轴5安装在外盖转孔70中并外露出把手安装端头51。再将压力臂55安装在把手定位轮54上,并同时在弹簧滑槽76中装入把手复位弹簧57。再在环形沟槽52的两侧分别卡入含有与环形沟槽52底端圆弧相互匹配的上卡板71和下卡板72。再在底壳6中设置出用于固定安装内转轴45的底壳转孔60,再将内转轴45安装在底壳转孔60中。再将弹簧销67安装在底壳6中。再在底壳6,外盖壳7上安装上锁头33。再采用紧固螺钉和螺母技术,将外盖壳7、上卡板71、下卡板72和底壳6一同固定起来。紧固螺钉和螺母具体位置的设定,要以确保系统能正常工作为准。图中所示的上卡板71和下卡板72为上下设置,在实际应用中可根据需要将其改设成左右设置。在实际制作中,可选用铸造、压铸工艺和技术,制作出底壳6、外盖壳7、上卡板71、下卡板72、含有弹簧台阶53和控制杆58的压力臂55,也可采用冲压工艺和技术制作出上卡板71、下卡板72。在实际应用中也可根据需要,在外盖转孔70中设置与安装一个与外转轴5匹配的轴承,也可在底壳转孔60中设置与安装一个与内转轴45匹配的轴承。

再按现有的锁具中相关封装工艺封装后即可使用。

实施例2

请参阅图1,再根据电子或智能锁的需要,在底壳6或外盖壳7中设置与安装出能作用于离合弹子43外端并能将离合弹子43内端推入外轴滑槽50的力合器或吸合器8。力合器或吸合器8可镶嵌在底壳6与外盖壳7 之间,也可采用螺钉固定在底壳6或外盖壳7中。力合器或吸合器8可用微型电机制作,也可从市场买入直接安装与使用。其余可参见实施例1中的所述。

使用时:

在安装使用前,先向某一方向用力旋转开门把手66于所需方向,若该方向旋转受阻,受阻的原因是偶合销56与偶合槽46以及控制离合器外壳4转动区间范围的凸起柱销在此方向的活动空间受限,此时只需要换一反方向旋转开门把手66,即可将开门把手66旋转于所需的方向。由于是在安装前,柱销61在销弹簧63的作用下,其内端不会进入控制滑槽59,此时压力臂55和控制杆58的行程也就不受柱销61的控制,此时按所约定方向旋转开门把手66,把手定位轮54即可随之作九十度或一百八十翻转,此时在把手定位轮54的外缘和压力臂55以及把手复位弹簧57的相互作用下,开门把手66的方向得以设定。当系统被装入门体中使用时,在门体的挤压下,柱销61克服销弹簧63的作用力,柱销61被推入控制滑槽59或与控制滑槽59的槽口对应,此时压力臂55和控制杆58的工作行程被按约定控制,通常开门把手66被控制在转角为九十度以内转动或开锁。

使用时:

在日常使用中,当无外力作用于开门把手66时,此时在把手复位弹簧 57和器复位弹簧41的作用下,离合弹子43与外轴滑槽50对应,当电控信号驱动力合器或吸合器8中的顶杆81作用于离合弹子43时,离合弹子 42即可进入外轴滑槽50,此时按约定方向转动开门把手66,即可实现对锁体的开启。

使用时:

在日常使用中,当无外力作用于开门把手66时,此时在把手复位弹簧 57和器复位弹簧41的作用下,离合弹子43与外轴滑槽50对应,当与之匹配的钥匙完全正确的插入钥匙槽后,再向任一方向来回转动一下开门把手66,此时设在外转轴5上的推力臂547作用于设在锁头33上的受力柱 19,触发锁头33于开启状态,在锁头33开启的过程中,设在锁头33上的把手开锁机关16也按约定将离合弹子42进入外轴滑槽50,此时再按约定方向转动开门把手66,开门把手66将带动外转轴5和离合器外壳2 以及内转轴45一起转动,即可实现对锁体的开启。在开门把手66带动外转轴5转动实现锁体开锁的过程中,此时按约定,设在外转轴5上的推力臂547再次作用于受力柱19,使锁,33与锁闭位置,此时拔出钥匙,锁头 33即于锁闭状态。

使用时:

当锁体于开启状态需锁闭时,此时只需按约定的锁闭方向旋转开门把手,通常为上提方向旋转开门把手,此时设置外转轴5上的耦合销56 作用于耦合槽46的槽壁,即可带动内转轴45一同旋转,实现对锁体的锁闭。

以上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和应用作限定性说明。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