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汽车门锁的儿童保险双电机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101959阅读:547来源:国知局
一种汽车门锁的儿童保险双电机结构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门锁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汽车门锁的儿童保险双电机结构。



背景技术:

随着当今各国汽车的快速、多样化发展,汽车侧门系统的造型和内部的布置也千差万别,顾客对于车用门锁的功能多样化和可靠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通常的汽车门锁,通过设置车内解保险拨纽(提纽),可以在车内通过手动解开内保险,从而使用内释放把手打开车门。或者通过内开一次开启或者二次开启的方式,直接使用内释放把手打开车门。其存在下列缺点:如果盗贼通过砸坏玻璃等方式非法进入车内,将非常容易通过上述机构在几秒钟内解开门锁,打开车门,会造成车主财务损失。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和问题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了一种汽车门锁的儿童保险双电机结构,其中可以通过电动方式锁住内把手,盗贼即便破坏车窗玻璃,也无法打开车门,延缓了盗贼进入车体的时间,增强了安全性。

为达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汽车门锁的儿童保险双电机结构,包括:机械门锁和执行器内部机构,所述执行器内部机构连接车内把手,所述执行器内部机构能够从第一状态可逆地转动至第二状态,在第一状态,所述车内把手能够通过所述执行器内部机构带动所述机械门锁解锁,在第二状态,所述车内把手无法带动所述机械门锁解锁;

所述执行器内部机构包括内开连杆、内解锁连杆、操作保险连接杆和第一扭簧,所述内开连杆套设在第一圆柱体上,且所述内开连杆绕着所述第一圆柱体旋转,所述内解锁连杆和所述操作保险连接杆分别套设在第三圆柱体上,且所述内解锁连杆和所述操作保险连接杆分别绕着所述第三圆柱体旋转,所述第一扭簧为所述操作保险连接杆转动提供复位力;

所述操作保险连接杆上设置有第一特征,所述内开连杆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一特征配合的第二特征,在第一状态,所述第一特征和所述第二特征配合,在第二状态,所述第一特征和所述第二特征脱开;

所述内解锁连杆与所述机械门锁传动连接,所述内开连杆与所述车内把手传动连接;

所述执行器内部机构还包括外力装置,所述外力装置能够带动执行器内部机构从第一状态可逆地转动至第二状态;

所述外力装置包括第二电机、第二蜗杆和第二蜗轮,所述第二蜗轮套设在第二圆柱体上,且所述第二蜗轮绕着所述第二圆柱体转动,所述第二电机的输出轴连接所述第二蜗杆,所述第二蜗杆和所述第二蜗轮相啮合,所述第二蜗轮具有拨动所述操作保险连接杆转动的第三特征,所述操作保险连接杆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三特征配合的第四特征;

所述执行器内部机构还包括限位柱、信号拉杆和儿童保险微动开关,所述信号拉杆上设置有与所述限位柱配合的限位槽,所述信号拉杆一端与所述第二蜗轮连接,另一端设置有与所述儿童保险微动开关配合的第六特征。

进一步,所述第一特征为凸柱,所述第二特征为卡槽。

进一步,所述第六特征为凹槽。

进一步,所述执行器内部机构还包括第一蜗轮和中间机构,所述第一蜗轮套设在第五圆柱体上,且所述第一蜗轮绕着所述第五圆柱体转动,通过所述中间机构带动第一蜗轮转动,所述第一蜗轮带动所述执行器内部机构从第二状态转动至第一状态;

所述第一蜗轮上设置有第五特征,所述第二蜗轮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五特征配合的第六特征。

进一步,所示机械门锁包括第一壳体、锁舌铆钉、锁舌缓冲块、锁舌、底板、棘爪、棘爪铆钉、第四扭簧、外开启连杆、开启连杆、棘爪释放杆、棘爪扭簧、过渡杆、第五扭簧、背板、开启铆钉、保险连接杆、锁舌扭簧和锁舌凸轮;

所述锁舌铆钉两端分别铆接在所述底板和所述背板上,所述棘爪铆钉两端也分别铆接在所述底板和所述背板上,其中,所述锁舌铆钉上套设有所述锁舌,所述锁舌绕所述锁舌铆钉旋转,所述棘爪铆钉上套设有所述棘爪,所述棘爪绕所述棘爪铆钉旋转,所述锁舌和所述棘爪的配合提供门锁的基本功能,所述锁舌缓冲块安装在所述底板和所述第一壳体上;

所述棘爪铆钉上还套设有所述棘爪释放杆,所述棘爪释放杆绕所述棘爪铆钉旋转,所述棘爪释放杆和所述棘爪之间通过所述第一壳体隔开,所述第一壳体分别套设在所述棘爪铆钉和所述锁舌铆钉上,所述棘爪释放杆上有第一凸起,所述第一凸起穿过所述第一壳体插入所述棘爪上的第一孔内,当所述棘爪释放杆在外力作用下克服所述棘爪扭簧的扭矩旋转时,可带动所述棘爪一起旋转;

所述锁舌铆钉上还套设有锁舌凸轮,所述锁舌凸轮绕所述锁舌铆钉旋转,所述第一壳体位于所述锁舌凸轮和所述锁舌之间,所述锁舌凸轮上有第二凸起,所述第二凸起穿过所述第一壳体插入所述锁舌上的第二孔内,当所述棘爪处于释放位置时,所述锁舌凸轮随所述锁舌一起,在所述锁舌扭簧的驱动下一起旋转,使两者复位,门锁解锁;

所述开启铆钉依次穿过所述开启连杆、所述第四扭簧和所述第一壳体,最后铆接在所述底板上,所述开启连杆在外力驱动下克服所述第四扭簧的扭力,绕所述开启铆钉旋转,所述外开启连杆安装在所述第一壳体的一根轴上,可绕其旋转,并推动所述开启连杆旋转;

所述过渡杆一端连接在所述开启连杆的滑槽内,可以在该滑槽内滑动和转动,所述第五扭簧一端安装在所述过渡杆上,另一端安装在所述开启连杆上,其所述第五扭簧扭矩可推动所述过渡杆有向所述棘爪释放杆靠近并形成配合的趋势,所述保险连接杆安装在所述背板的一个孔上,可以绕其旋转,其一端和所述过渡杆构成接触和配合;

所述过渡杆可与所述内解锁连杆配合连接,所述保险连接杆可与所述第一蜗轮配合连接。

进一步,所述执行器内部机构还包括第一电机和第一蜗杆,所述第一电机的输出轴连接所述第一蜗杆,所述第一蜗杆与所述第一蜗轮相啮合。

进一步,所述执行器内部机构还包括保险微动开关,所述第一蜗轮上具有与所述保险微动开关配合的凸轮面。

进一步,所述汽车门锁的儿童保险双电机结构还包括执行器壳体和执行器盖,所述执行器壳体和所述执行器盖分别与所述第一壳体扣合连接,所述执行器壳体和所述执行器盖还可扣合连接,并形成一内腔,所述执行器内部机构设置在所述内腔内。

进一步,所述执行器内部机构还包括第三扭簧,所述第三扭簧套设在第六圆柱体上,且所述第三扭簧的一端与所述第一蜗轮配合,另一端与所述执行器壳体内壁或所述执行器盖内壁配合,该所述第三扭簧可限制所述第一蜗轮的转动角度。

进一步,所述外力装置还包括第二扭簧,所述第二扭簧套设在第四圆柱体上,且所述第二扭簧的一端与所述第二蜗轮配合,另一端与所述执行器壳体内壁或所述执行器盖内壁配合,该所述第二扭簧可限制所述第二蜗轮的转动角度。

据优选实施例,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优点:

本实用新型的汽车门锁的儿童保险双电机结构,可以通过车身控制系统BCM发信号脉冲,控制外力装置的第二电机转动,进而实现外力装置带动执行器内部机构从第一状态可逆地转动至第二状态,在第一状态,车内把手可通过执行器内部机构带动机械门锁解锁,在第二状态,车内把手无法带动机械门锁解锁,使用方便,且增强了防盗的安全性。另外,信号拉杆根据上述状态,带动儿童保险微动开关的压缩和释放,改变开关通断状态,为车身输出儿童保险信号。

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述汽车门锁的儿童保险双电机结构的爆炸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所述执行器内部机构第一状态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所述执行器内部机构第二状态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所述信号拉杆释放儿童保险微动开关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所述信号拉杆压缩儿童保险微动开关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所述机械门锁的爆炸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所述机械门锁上保险状态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所述机械门锁解保险状态示意图。

附图标记

100 机械门锁 205 第一蜗杆

101 第一壳体 206 第一电机

102 锁舌铆钉 209 第一蜗轮

103 锁舌缓冲块 209b 第五特征

104 锁舌 210 第三扭簧

105 底板 211 内开连杆

106 棘爪 211a 第二特征

107 棘爪铆钉 212 内解锁连杆

111 第四扭簧 213 操作保险连接杆

112 外开启连杆 213a 第四特征

113 开启连杆 213b 第一特征

114 棘爪释放杆 214 第一扭簧

115 棘爪扭簧 235 第二蜗杆

116 过渡杆 236 第二电机

117 第五扭簧 239 第二蜗轮

118 背板 239a 第六特征

119 开启铆钉 239b 第三特征

120 保险连接杆 240 第二扭簧

122 锁舌扭簧 241 第一圆柱体

124 锁舌凸轮 242 第二圆柱体

200 执行器内部机构 251 信号拉杆

201 执行器壳体 251a 第六特征

202 执行器盖 251b 限位槽

204b 保险微动开关 243 限位柱

204e 儿童保险微动开关。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描述用于揭露本实用新型以使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本实用新型。以下描述中的优选实施例只作为举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想到其他显而易见的变型。在以下描述中界定的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可以应用于其他实施方案、变形方案、改进方案、等同方案以及没有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的其他技术方案。

如图1所示,所述汽车门锁的儿童保险双电机结构包括机械门锁100、执行器内部机构200、执行器壳体201和执行器盖202。

机械门锁100具有一第一壳体101,其中,执行器壳体201和执行器盖202分别与第一壳体101扣合连接,另外,执行器壳体201和执行器盖202还可扣合连接,并形成一内腔,执行器内部机构200可设置在该内腔内,其中,执行器壳体201内壁和/或执行器盖202内壁上设置有固定执行器内部机构200零件的结构,该结构可包括卡槽、第一圆柱体241、第二圆柱体242、第三圆柱体、和第四圆柱体、第五圆柱体和第六圆柱体等。

该执行器内部机构200可作为机械门锁100和车内把手的连接媒介,即通过车内把手作用于执行器内部机构200上时,执行器内部机构200可带动机械门锁100解锁。主要的,本实用新型还采用了超级锁的功能,即对执行器内部机构200进行控制,使执行器内部机构200从第一状态可逆地转动至第二状态,在第一状态,车内把手可通过执行器内部机构200带动机械门锁100解锁,在第二状态,车内把手无法带动机械门锁100解锁。

如图2和图3所示,执行器内部机构200包括内开连杆211、内解锁连杆212、操作保险连接杆213和第一扭簧214。参照图1,内开连杆211可套设在第一圆柱体241上,且内开连杆211可以绕着该第一圆柱体241旋转,内解锁连杆212和操作保险连接杆213可分别套设在第三圆柱体上,且内解锁连杆212和操作保险连接杆213可分别绕着第三圆柱体旋转,该第一扭簧214可为操作保险连接杆213转动提供复位力。

操作保险连接杆213上设置有第一特征213b,内开连杆211上设置有与第一特征213b配合的第二特征211a。此时,外力可带动操作保险连接杆213转动,使第一特征213b和第二特征211a配合,当外力脱开后,操作保险连接杆213在第一扭簧214的作用下复位,进而可实现第一特征213b和第二特征211a脱开。参照图2,在第一状态,第一特征213b和第二特征211a配合;参照图3,在第二状态,第一特征213b和第二特征211a脱开。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特征213b可为凸柱,第二特征211a为卡槽。

在其它实施例中,第一特征213b为卡槽,第二特征211a为凸柱。

参照图2和图3,所述执行器内部机构200还包括外力装置,外力装置可带动操作保险连接杆213转动。

所述外力装置包括第二电机236、第二蜗杆235、第二蜗轮239和第二扭簧240,参照图1,第二蜗轮239套设在第二圆柱体242上,且第二蜗轮239可绕着该第二圆柱体242转动,第二扭簧240套设在第四圆柱体上,且第二扭簧240的一端与第二蜗轮239配合,另一端与执行器壳体201内壁或执行器盖202内壁配合,该第二扭簧240可限制第二蜗轮239的转动角度。

第二电机236的输出轴连接第二蜗杆235,第二蜗杆235和第二蜗轮239相啮合,第二蜗轮239具有拨动操作保险连接杆213转动的第三特征239b,操作保险连接杆213上设置有与第三特征239b配合的第四特征213a。

现介绍本实用新型所述执行器内部机构200从第一状态可逆地转动至第二状态的工作原理,其中,内解锁连杆212可与机械门锁100传动连接,内开连杆211可与车内把手传动连接,具体如下:

当外力装置带动所述执行器内部机构从第一状态变换至第二状态时,参照图2,第二电机236带动第二蜗杆235转动,第二蜗杆235带动第二蜗轮239逆时针转动,第二蜗轮239上的第三特征239b拨动第四特征213a,使操作保险连接杆213顺时针转动,此时,第一特征213b和第二特征211a会脱开,即执行器内部机构演变成如图3所示的第二状态。在该第二状态下,盗贼拉动车内把手,内开连杆211转动,无法带动内解锁连杆212和操作保险连接杆213转动,故无法实现机械门锁100解锁。

当外力装置带动所述执行器内部机构从第二状态变换至第一状态时,参照图3,第二电机236带动第二蜗杆235朝相反方向转动,第二蜗杆235带动第二蜗轮239顺时针转动,即第三特征239b脱开第四特征213a,使操作保险连接杆213在第一扭簧214的作用下复位,即操作保险连接杆213逆时针转动,此时,第一特征213b和第二特征211a会配合,即执行器内部机构演变成如图2所示的第一状态。在该第一状态下,乘客拉动车内把手,内开连杆211可带动内解锁连杆212和操作保险连接杆213转动,内解锁连杆212带动机械门锁100解锁。

所述执行器内部机构200还包括第一蜗轮209和中间机构(未示出),第一蜗轮209套设在第五圆柱体上,且第一蜗轮209可以绕着第五圆柱体转动,通过中间机构可带动第一蜗轮209转动,第一蜗轮209可带动执行器内部机构200从第二状态转动至第一状态,第一蜗轮209上设置有第五特征209b,第二蜗轮239上设置有与第五特征209b配合的第六特征239a。当电子系统掉电的情况下,即第二电机236无法工作,参照图3,此时中间机构可带动第一蜗轮209逆时针转动,第一蜗轮209上的第五特征209b拨动第六特征239a,使第二蜗轮239顺时针转动,此时,第一特征213b和第二特征211a会配合,即执行器内部机构演变成如图2所示的第一状态。

如图4和图5所示,所述执行器内部机构200还包括限位柱243、信号拉杆251和儿童保险微动开关204e,信号拉杆251上设置有与限位柱243配合的限位槽251b,并且限位柱243能够在限位槽251b内滑动,该限位柱243可固定在执行器壳体201内壁或执行器盖202内壁上,信号拉杆251一端与第二蜗轮239连接,另一端设置有与儿童保险微动开关204e配合的第六特征251a,该第六特征251a可为凹槽。

参照图4,执行器内部机构200从第一状态变换至第二状态时,第二蜗轮239逆时针转动,第二蜗轮239拉动信号拉杆251,使儿童保险微动开关204e从凹槽内滑出,并形成如图5所示的结构,此时,信号拉杆251压缩儿童保险微动开关204e。参照图5,当执行器内部机构200从第二状态变换至第一状态时,第二蜗轮239顺时针转动,第二蜗轮239推动信号拉杆251,使儿童保险微动开关204e滑入凹槽内,并形成如图4所示的结构,此时,信号拉杆251释放儿童保险微动开关204e。通过儿童保险微动开关204e的压缩和释放,改变开关通断状态,为车身输出儿童保险信号。

如图6所示,所示机械门锁100包括第一壳体101、锁舌铆钉102、锁舌缓冲块103、锁舌104、底板105、棘爪106、棘爪铆钉107、第四扭簧111、外开启连杆112、开启连杆113、棘爪释放杆114、棘爪扭簧115、过渡杆116、第五扭簧117、背板118、开启铆钉119、保险连接杆120、锁舌扭簧122和锁舌凸轮124。

锁舌铆钉102两端分别铆接在底板105和背板118上,棘爪铆钉107两端也分别铆接在底板105和背板118上,其中,锁舌铆钉102上套设有锁舌104,锁舌104可以绕锁舌铆钉102旋转,棘爪铆钉107上套设有棘爪106,棘爪106可以绕棘爪铆钉107旋转,锁舌104和棘爪106的配合可以提供门锁的基本功能。锁舌缓冲块103安装在底板105和第一壳体101上。

棘爪铆钉107上还套设有棘爪释放杆114,棘爪释放杆114可以绕棘爪铆钉107旋转,棘爪释放杆114和棘爪106之间可通过第一壳体101隔开,第一壳体101可分别套设在棘爪铆钉107和锁舌铆钉102上,棘爪释放杆114上有第一凸起,第一凸起穿过第一壳体101插入棘爪106上的第一孔内,当棘爪释放杆114在外力作用下克服棘爪扭簧115的扭矩旋转时,可带动棘爪106一起旋转。

锁舌铆钉102上还套设有锁舌凸轮124,锁舌凸轮124可以绕锁舌铆钉102旋转,该第一壳体101位于锁舌凸轮124和锁舌104之间,锁舌凸轮124上有第二凸起,第二凸起穿过第一壳体101插入锁舌104上的第二孔内。当棘爪106处于释放位置时,锁舌凸轮124随锁舌104一起,在锁舌扭簧122的驱动下一起旋转,使两者复位,门锁解锁。

开启铆钉119依次穿过开启连杆113、第四扭簧111和第一壳体101,最后铆接在底板105上,开启连杆113在外力驱动下可以克服第四扭簧111的扭力,绕开启铆钉119旋转,外开启连杆112安装在第一壳体101的一根轴上,可绕其旋转,并推动开启连杆113旋转。

过渡杆116一端连接在开启连杆113的滑槽内,可以在该滑槽内滑动和转动,第五扭簧117一端安装在过渡杆116上,另一端安装在开启连杆113上,其第五扭簧117扭矩可推动过渡杆116有向棘爪释放杆114靠近并形成配合的趋势,保险连接杆120安装在背板118的一个孔上,可以绕其旋转,其一端和过渡杆116构成可能的接触和配合。

参照图1,过渡杆116可与内解锁连杆212配合连接,内解锁连杆212可以推动过渡杆,实现门锁的内侧解锁。保险连接杆120可与第一蜗轮209配合连接,该第一蜗轮209可带动保险连接杆120实现上保险和解保险功能,控制车门外侧开启传动连接。

参照图2和图3,所述执行器内部机构200还包括第一电机206、第一蜗杆205和第三扭簧210,参照图1,第三扭簧210套设在第六圆柱体上,且第三扭簧210的一端与第一蜗轮209配合,另一端与执行器壳体201内壁或执行器盖202内壁配合,该第三扭簧210可限制第一蜗轮209的转动角度。

第一电机206的输出轴连接第一蜗杆205,第一蜗杆205与第一蜗轮209相啮合。

当执行电动解保险操作时,见图8,第一电机206带动第一蜗杆205转动,第一蜗杆205带动第一蜗轮209沿图示逆时针转动,第一蜗轮209带动保险连接杆120沿图示顺时针旋转,在此过程中过渡杆116在第五扭簧117扭力作用下逆时针旋转,和棘爪释放杆114的形成配合,并且和内开释放杆207的也形成配合,形成图7所示状态时,门锁进入解保险状态。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内解锁连杆212拨动过渡杆116,后者带动棘爪释放杆114和棘爪106旋转,门锁解锁。如果拉动外开连杆112使其顺时针旋转,后者推动开启连杆113克服外开弹簧111扭力逆时针旋转,并带动开启连杆113向左方移动。后者带动棘爪释放杆114和棘爪106旋转,门锁解锁。

当执行电动上保险操作时,见图7,第一电机206带动第一蜗杆205反向转动,第一蜗杆205带动第一蜗轮209沿图示顺时针转动,第一蜗轮209带动保险连接杆120沿图示逆时针旋转,后者带动过渡杆116沿顺时针旋转,使开启连杆113和棘爪释放杆114的配合脱开,并且和内开释放杆207的配合也脱开,形成图8所示状态时,门锁进入上保险状态。在这种情况下,内解锁连杆212无法拨动过渡杆116,门锁无法解锁。如果拉动外开连杆112,使其顺时针旋转,后者带动开启连杆113克服外开弹簧111扭力逆时针旋转,并带动过渡杆116向左方移动。但由于开启连杆113与棘爪释放杆114的配合脱开,也无法驱动后者旋转解锁门锁。

所述执行器内部机构200还包括保险微动开关204b,第一蜗轮209上具有与保险微动开关204b配合的凸轮面。通过保险微动开关204b上的触点是否被压下的通断状态,为车身提供外保险信号。

以上所述的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思想及特点,其目的在于使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能够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内容并据以实施,不能仅以本实施例来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采用,即凡依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精神所作的同等变化或修饰,仍落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