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门锁执手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119358阅读:285来源:国知局
一种门锁执手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门锁执手。



背景技术:

传统的门锁执手,特别是采用氧化铝材质的门锁执手,因受成型工艺的限制,其成型前的型材需要相对较大的面积,成型时浪费的原材料较多,导致产品的生产成本较高。在执手采用分体装配结构后,有效降低了生产成本,但在使用中易出现因螺丝松动导致的执手体下挂现象。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传统单体成型氧化铝材质门锁执手在成型时浪费的原材料较多;在采用分体装配结构后,使用过程中易出现执手体松动下挂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门锁执手,该门锁执手的结构设计简单紧凑、装配方便、执手连接稳固可靠、执手在使用中不易松动下挂。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包括分体装配的手柄部及执手座,执手座中轴向设置通孔,执手座的轴向端部与手柄部连接固定,与执手座中通孔相对的手柄部的底面上设置螺孔,执手座的通孔中插入执手头,连接螺钉轴向穿过执手头与螺孔螺纹连接,通孔的内侧壁上轴向开设“T”形槽,“T”形槽中插接两端带有定位脚的弹性片,定位脚的宽度大于弹性片的宽度,定位脚定位在“T”形槽的底部宽槽中,弹性片由“T”形槽的上部窄槽中突出从侧面压紧插入执手座中的执手头。

在手柄上开设有插接槽,执手座的轴向端部在插接槽中与手柄部连接固定,弹性片的一端定位脚在“T”形槽外弯折九十度,并在执手座和插接槽相对的接合面之间定位,插接槽的底面中部设置有凸出部,螺孔开设在凸出部上,凸出部与执手座的通孔相匹配。

执手座的轴向端部通过销轴与手柄部紧配连接固定。

本实用新型通过上述设计,弹性片从侧面压紧插入执手座中的执手头,执手在使用中不易松动下挂,门锁执手分解为手柄部和执手座后大大缩小了成型型材的面积,减少了原材料的损耗,具有结构设计简单紧凑、装配方便、执手安装连接稳固可靠、生产成本较低的优点。

附图说明

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进一步阐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内容。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1的A-A剖视图。

图4本实用新型中弹性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分体装配的手柄部1及执手座2,执手座2中轴向设置通孔3,执手座2的轴向端部与手柄部1连接固定,与执手座2中通孔3相对的手柄部1的底面上设置螺孔5,执手座2的通孔3中插入执手头6,连接螺钉7轴向穿过执手头6与螺孔5螺纹连接,通孔3的内侧壁上轴向开设“T”形槽8,“T”形槽8中插接两端带有定位脚9的弹性片10,定位脚9的宽度大于弹性片10的宽度,定位脚9定位在“T”形槽8的底部宽槽中,弹性片10由“T”形槽8的上部窄槽中突出从侧面压紧插入执手座2中的执手头6。如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计是在手柄部1上开设有插接槽11,执手座2的轴向端部在插接槽11中与手柄部1连接固定,弹性片10的一端定位脚9在“T”形槽8外弯折九十度,并在执手座2和插接槽11相对的接合面之间定位,插接槽11的底面中部设置有凸出部12,螺孔5开设在凸出部12上,凸出部12与执手座2的通孔3相匹配。插接时凸出部12伸入到通孔3中,提高了连接的可靠性。上述定位脚9在“T”形槽8外弯折九十度的定位设计也可采用简化的代替方案,即不需弯折九十度的定位设计,只需对与“T”形槽8相对的凸出部12的边缘通过冲床进行挤压产生变形,相应地“T”形槽8的相对部位的形变立即固定住了定位脚9。再进一步地,执手座2的轴向端部通过销轴4与手柄部1轴向紧配连接固定。该设计一般匹配于插接槽4和执手座2的截面形状为圆形时,使手柄部1和执手座2保持连动关系,当然,插接槽4和执手座2的截面形状为方形时,销轴4的设计可以省略或不省略,省略时,对凸出部12的边缘通过冲床进行挤压变形产生同样的连接效果,在不省略时可以提高手柄部1和执手座2之间连接的可靠性和稳定性。在使用状态下,弹性片10从侧面压紧插入执手座2中的执手头6,使执手体不易松动下挂,手柄部1带动执手座2及执手头6转动,使得插接在执手头6中的方条驱动锁体开启或关闭,以上所述的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一种门锁执手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描述,并非对实用新型的构思和范围进行限定,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方案的前提下,本领域技术人员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出的各种外型变型和改进,均应落入本实用新型一种门锁执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