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外开式机腹登机门锁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804471发布日期:2018-11-02 21:42阅读:324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锁机构,特别涉及一种外开式机腹登机门锁机构。



背景技术:

绝大多数飞机是在飞机左右两侧开设向前外开式登机门,登机门通过铰链臂与机身上门框连接,手动开关登机门。这种登机门开关形式结构简单,受载荷小,不适用于大尺寸高载荷的机腹登机门使用。

本实用新型外开式机腹登机门锁机构通过液压作动筒驱动,不仅解决了外开式机腹登机门手动开关登机门的操作不方便,还能在地面作为工作人员登机使用,在空中作为应急撤离跳伞通道。安全可靠,操作性强。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提供一种高可靠性的外开式机腹登机门锁机构。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一种外开式机腹登机门锁机构,其特征为:所述的锁机构包括作动筒摇臂、拉杆、滑臂、锁钩、复位弹簧和转轴。作动筒摇臂通过拉杆和摇臂与转轴连接,滑臂固定安装在转轴上,滑臂上部开有与锁钩端头配合的半圆形凹槽,锁钩铰接在机身门框的锁座上,与安装在舱门上的复位弹簧连接。

进一步,所述的锁机构布置有两套并行的滑臂与锁钩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机腹登机门锁机构适用于大尺寸高载荷登机门,安全可靠,不会出现锁机构“假锁”,开关门异常的现象。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滑臂与锁钩配合的放大图;

图3为锁机构关门锁死状态示意图;

图4为锁机构开门解锁状态示意图。

图中:1作动筒摇臂、2摇臂、3转轴、4拉杆、5复位弹簧、6、摇臂7转轴、8滑臂、9锁钩。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和2、3所示,一种外开式机腹登机门锁机构,作动筒摇臂1固定在转轴3上,转轴3上还固定有摇臂2,摇臂2一端通过弹簧与舱门固定。作动筒摇臂1通过拉杆4和摇臂6与转轴7连接,滑臂8固定安装在转轴7上,滑臂8的上端通过限位弹簧连接在舱门连接上,滑臂8上开有与锁钩9一端配合的半圆形凹槽,锁钩9铰接在锁座上,并与安装在舱门上的复位弹簧5连接。锁机构布置有两套并行的滑臂8与锁钩9结构。

登机门前端通过悬挂接头与机身门框上的接头铰接,后端通过锁钩9挂在机身门框的锁座上。

如图4所示,打开登机门时,在液压作动筒的推动下作动筒摇臂1转动,拉杆4前移带动摇臂6和滑臂8转动,勺形滑臂下部圆弧段控制锁钩9转动,当滑臂8转动到一定角度时锁钩9前端与滑臂8凹槽脱离,锁钩9在复位弹簧 5拉动下绕C点旋转,同时锁钩9后端与机身下壁板上的锁座脱离使门打开。

如图3所示,关上登机门时,在液压作动筒的拉动下作动筒摇臂1前下表面与摇臂座上表面接触,作动筒摇臂1带动门收起。当登机门收起到快关闭时锁钩9右端凸出部分与机身下壁板的锁座的横轴碰触,锁钩9弹起绕C点转动并与滑臂8接触,滑壁8在锁钩9作用下与摇壁6一起绕B点转动。当锁钩9 右端滑动至滑臂8上部半圆形凹槽内时锁钩9停止运动,同时锁钩9左端凹槽卡在机身下壁板的锁座的横轴上,门锁关闭。

锁钩上锁限位弹簧松脱时,与其相连的滑臂8处于自由状态,滑臂凹槽对锁钩9开关门状态的限位作用失效,此时锁钩在下部复位弹簧5或锁钩自重作用下与锁座脱离,会导致锁机构“假锁”。因此限位弹簧与复位弹簧的良好状态是锁机构可靠上锁的关键。

锁机构中与作动筒摇臂复位缓冲弹簧HB3-54-B4×25×125连接的松紧螺套HB5-24B5上增装保险钢丝Zdφ1,可以避免松紧螺套松动造成的弹簧工作状态变化,提高锁钩关门状态时的预紧力。

登机门内锁机构上安装锁钩上锁状态检测微动开关,并在前舱左右驾驶员仪表板上各安装一个“后登机门锁好”绿色指示灯。当舱门未完全上锁或者锁钩脱离锁销时前舱左右仪表板上“后登机门锁好”绿色指示灯不亮。确保锁钩的工作安全可靠,避免锁机钩出现弹簧脱落和锁钩假锁的情况。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