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简单、高效的换齿工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688456阅读:385来源:国知局
一种简单、高效的换齿工具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换齿工具,特别涉及了一种简单、高效的换齿工具。



背景技术:

为了适应大型竖窑的产量,本公司设计了一种多辊出炉机,此多辊出炉机具有动辊组,在每根动辊上均设置有若干齿块,用于剪切磨损大块矿料;此齿块可随着切削的需要进行调整、更换,但由于多辊出炉机的空间所限,使用一些动力设备,如千斤顶,进行换齿耗时费力,故快速、便捷的换齿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难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不足,提供了一种简单、高效的换齿工具,此换齿工具利用使动辊旋转的驱动装置,无需另加新的动力设备,使换齿过程快速、高效,且此工具结构简单,加工方便。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简单、高效的换齿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简单、高效的换齿工具,包括换刀块和固定座,换刀块为条型,换齿时,换刀块能够放在T型槽和凹槽内,换刀块一端为斜面;固定座的中部为推刀体,推刀体的底面与右辊的上半部相配合,推刀体的内端为螺旋曲面,螺旋曲面与换刀块的斜面相切,换齿时换刀块随着主动辊的旋转在螺旋曲面作用下移动,换刀块移动的进程大于或等于一个活动齿块的长度;固定座的两侧为固定板,换齿时固定座通过其两侧的固定板固定在下轴瓦座上。

所述的推刀体的螺旋曲面的螺距为P、螺旋升角为δ,活动齿块的长度为L、宽度为B,换刀块的斜面夹角为θ,θ为锐角,它们之间的关系式:P>2L+2B·sinθ,θ=δ;同时保证在换齿过程中,即主动辊旋转过程中,换刀块始终不与轴瓦两侧的上端面相接触。

所述的下轴瓦座与T型槽端面之间的最短距离为S,换刀块的最短长度为H,且H>S。

主动辊分为左、中、右辊,中辊直径大于左、右辊,在中辊上设置有若干个T型槽,每个T型槽均沿主动辊轴向设置,所述若干T型槽沿主动辊圆周方向均匀分布,在每个T型槽内均设置有若干个所述活动齿块和左、右堵块,左、右堵块分别设置在若干个活动齿块的左、右侧,在每个T型槽的两端面上均设置有限位块,用于固定活动齿块和左、右堵块,防止活动齿块和左、右堵块在T型槽内滑动;

在左、右辊上均设置有若干个凹槽,凹槽与T型槽一一对应、相通,且凹槽的宽度与T型槽的底部宽度相同,左、右辊均通过轴瓦设置在轴瓦座上,所述轴瓦和轴瓦座均为180°对开结构,每个轴瓦由上、下轴瓦组成,每个轴瓦座由上、下轴瓦座组成,主动辊由与右辊相连的液压马达驱动旋转,在右辊的外端设置有凸台。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简单、高效的换齿工具,采用螺旋曲面推动换刀块,并利用驱动主动辊旋转的液压马达,无需另加新的驱动设备,使换齿过程快速、高效,结构简单,加工方便。

附图说明

图1为主动辊、轴瓦、轴瓦座及液压马达安装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局部放大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在使用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的局部放大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固定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主动辊,101-左辊,102-中辊,103-右辊,2-活动齿块,3-T型槽,4-堵块,5-限位块,6-凹槽,7-轴瓦,8-轴瓦座,9-液压马达,10-凸台,11-换刀块,111-斜面,12-固定座,121-推刀体,122-螺旋曲面,123-固定板;

P-推刀体的螺旋曲面的螺距,δ-推刀体的螺旋曲面的螺旋升角,L-活动齿块的长度,B-活动齿块的宽度,θ-换刀块的斜面夹角,S-下轴瓦座与T型槽端面之间的最短距离,H-换刀块的最短长度。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

为使本领域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1~5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一种简单、高效的换齿工具,用于更换多辊出炉机的主动辊1上的活动齿块2,所述主动辊1分为左、中、右辊,三者同轴设置,且中辊102直径大于左、右辊,在中辊102上设置有六个T型槽3,每个T型槽3均沿主动辊1轴向设置,所述六个T型槽3沿主动辊1圆周方向均匀分布,在每个T型槽3内均设置有十九个所述活动齿块2和左、右堵块4,左、右堵块4分别设置在十九个活动齿块2的左、右侧,在每个T型槽3的两端面上均设置有限位块5,用于固定活动齿块2和左、右堵块4,防止活动齿块2和左、右堵块4在T型槽3内滑动;在左、右辊上均设置有六个凹槽6,凹槽6与T型槽3一一对应、相通,且凹槽6的宽度与T型槽3的底部宽度相同,左、右辊均通过轴瓦7设置在轴瓦座8上,所述轴瓦7和轴瓦座8均为180°对开结构,每个轴瓦7由上、下轴瓦7组成,每个轴瓦座8由上、下轴瓦座8组成,主动辊1由与右辊103相连的液压马达9驱动旋转,在右辊103的外端设置有凸台10;

所述换齿工具其特征在于:包括换刀块11和固定座12,所述的换刀块11为条型,以便换齿时,换刀块11能够放在T型槽3和凹槽6内,换刀块11一端为斜面111;所述的固定座12的中部为推刀体121,推刀体121的底面与右辊103的上半部相配合,推刀体121的内端为螺旋曲面122,所述螺旋曲面122与换刀块11的斜面111相切,以便换齿时换刀块11随着主动辊1的旋转在螺旋曲面122作用下移动,所述换刀块11移动的进程大于或等于一个活动齿块2的长度;固定座12的两侧为固定板123,换齿时固定座12通过其两侧的固定板123固定在下轴瓦座8上。

所述的推刀体的螺旋曲面的螺距为P、螺旋升角为δ,所述的活动齿块的长度为L、宽度为B,所述的换刀块的斜面夹角为θ,θ为锐角,它们之间的关系式:P>2L+2B·sinθ,θ=δ;同时保证在换齿过程中,即主动辊1旋转过程中,换刀块11始终不与轴瓦7两侧的上端面相接触。

所述的下轴瓦座与T型槽端面之间的最短距离为S,所述的换刀块的最短长度为H,则H>S。

下面结合本实施例说明使用过程:

准备工作:拆除掉设置在左、右辊上的上轴瓦座8和上轴瓦7,并将本实用新型的固定座12通过固定板123固定在右辊102上的下轴瓦座8上。

换齿过程:拆除掉需要换齿处的T型槽3两端的限位块5及左、右堵块4,将新的活动齿块2放入与所述T型槽3相通的凹槽6内、并与T型槽3内的活动齿块2的外侧相邻,再将本实用新型的换刀块11放入与所述T型槽3相通的凹槽6内、并与所述新的活动齿块2的外侧相邻,换刀块11的斜面111与推刀体121的螺旋曲面122相切,此时此处推刀体121的螺旋曲面122距离T型槽3的外端面较远,此为初始位置;

通过液压马达9驱动主动辊1正向旋转,使换刀块11的斜面111与推刀体121的螺旋曲面122相切处距离T型槽3的外端面越来越近,同时新的活动齿块2在换刀块11的推动下进入T型槽3内,T型槽3另一端的一个活动齿块2被推出;

通过液压马达9驱动主动辊1反向旋转至初始位置,放入新的活动齿块2,再通过液压马达9驱动主动辊1正向旋转,则新的活动齿块2在换刀块11的推动下进入T型槽3内,T型槽3另一端的一个活动齿块2被推出;

循环此过程直至此T型槽3内的活动齿块2全部更换,然后在T型槽3两端依次放入堵块4和固定限位块5,则此T型槽3内的换齿过程完成,照此方法可依次更换其他T型槽3内的活动齿块2,直至全部T型槽3内的活动齿块2被更换。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