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感应把手控制门锁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694506阅读:608来源:国知局
一种感应把手控制门锁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家庭进户安全门的门锁,更具体的说是涉及一种感应把手控制门锁。



背景技术:

目前,公知的住宅安全门的智能门锁主要是由指纹控制、密码控制及语音控制,主要结构有锁体、锁芯、指纹控制部件和密码控制系统,它们多装置于门外手把面板之上。其中机械锁体主要是由锁体外壳、主伸缩横销、斜面弹缩横销、手动反锁插销和锁芯组成。而门锁的安全系数主要取决于锁芯的级别,内外门手把总成分别装在安全门内外中部。当用指纹或输入密码之后,再通过操作门手把,达到出入安全门的开启过程,锁芯和钥匙是备用方案。但是,要真正防止非法入室盗窃者其安全系数偏低,只是方便奢华,且长期24小时待电,电池使用周期短,而影响门锁的智能部分使用年限,而且其控制部件均设置暴露在门的外侧,极容易遭到人为的破坏、影响正常使用且价位又偏高。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上述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感应把手控制门锁。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一种感应把手控制门锁,包括锁体、门外把手、门内把手,锁体中部设置主伸缩横销,锁体上部设置斜面弹缩横销及操控驱动组件,锁体下部设置反锁插销,锁体内的顶端设置有信号接收控制集成板,信号接收控制集成板连接有备用电源线,所述斜面弹缩横销伸缩头的后方设置有A微动开关,A微动开关上设置弹性压片,斜面弹缩横的后端设置有扭簧,扭簧的一端卡在锁体内壁上,另一端卡在操控驱动组件上,所述主伸缩横销的下方设置有蓄能延时模块,所述反锁插销的伸缩头的后方设置有B微动开关,B微动开关上设置弹性压片,所述信号接收控制集成板、蓄能延时模块与B微动开关通过导线串联接到电池组上,A微动开关通过导线连接到蓄能延时模块上,A微动开关闭合能给蓄能延时模块一次脉冲电流,使信号接收控制集成板有数秒的保持电流,在电池组上并联有充电插座,充电插座设置在门内把手的面板上,蓄能延时模块与备用电源线并联。

上述方案中,所述锁体的外围设置有组码匹配器,组码匹配器和信号接收控制集成板是近距感应自动控制。

本实用新型一种感应把手控制门锁与现有技术相比较,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在传统机械结构锁体内加装集成电子模块及元件,利用遥控技术联动电磁吸管来控制锁体内手动操控驱动上下两部件的接触过程状态,改变智能门锁控制部件设置暴露在门的外侧不足,避免遭到人为的损坏。

2、利用门把手控制斜面弹缩横销,在斜面弹缩横销伸缩头的后部设置一个微动开关来控制蓄能延时模块给信号接收控制集成板短时的供电和自动断开,利用手动反锁装置伸缩头的后方的微动开关来控制系统的总电源,起到晚上休息反锁门后整个系统断电,这种开门供电,平常系统没电的模式,比目前智能门锁电池使用周期延长5-6倍时间,同时也提高了产品质量与门锁安全系数。

3、该感应把手控制门锁,是组码匹配器与信号接收控制集成板采用近距感应控制方式,开门锁操作时不需拿出遥控器按按钮,减少了一个环节,更方便快捷简单。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感应把手控制门锁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感应把手控制门锁的门外把手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感应把手控制门锁的门内把手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感应把手控制门锁的电路原理图。

图中,1.锁体,2.斜面弹缩横销,3.弹性压片,4.A微动开关,5.信号接收控制集成板,6.电磁吸管,7.斜销拨片,8.备用电源线,9.扭簧,10.四方通孔,11.操控驱动组件,12.主伸缩横销,13.蓄能延时模块,14.反锁插销,15.反锁装置,16.充电插座,17.电池组,18.电源连接插头,19.B微动开关,20.弹性压片,21.组码匹配器,22.门外把手,23.外把手四方销柱,24.内把手四方销柱,25.门内把手,26.按钮,27.手动反锁旋钮。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一种感应把手控制门锁作进一步地描述。

图1是本实用新型感应把手控制门锁的平面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感应把手控制门锁的门外把手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感应把手控制门锁的门内把手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实用新型感应把手控制门锁的电路原理图。图中,该感应把手控制门锁包括锁体1、门外把手22、门内把手25,锁体1的中部设置主伸缩横销12,锁体1上部设置斜面弹缩横销2及操控驱动组件11,锁体1下部设置反锁插销14,锁体1内的顶端设置有信号接收控制集成板5,信号接收控制集成板5连接有备用电源线8,所述斜面弹缩横销2伸缩头的后方设置有A微动开关4,A微动开关4上设置弹性压片3,斜面弹缩横销2的后端设置有扭簧9,扭簧9的一端卡在锁体1内壁上,另一端卡在操控驱动组件11上,操控驱动组件11上设置有四方通孔10,所述主伸缩横销12的下方设置有蓄能延时模块13,反锁插销14的伸缩头的后方设置有B微动开关19,B微动开关19上设置弹性压片20,信号接收控制集成板5、蓄能延时模块13与B微动开关19通过电源连接插头18串联接到电池组17上,A微动开关4通过导线并联连接到蓄能延时模块13上,A微动开关4闭合能给蓄能延时模块13一次脉冲电流,使信号接收控制集成板5有4到5秒的保持电流,在电池组17上并联有充电插座16,充电插座16设置在门内把手25的面板上,蓄能延时模块13与备用电源线8并联。在锁体1的外围设置有组码匹配器21,组码匹配器21由人随身携带,组码匹配器21和信号接收控制集成板5是近距感应自动控制,感应距离设置在1米以内范围。门外把手22和门内把手25上分别设置有和四方通孔10匹配的外把手四方销柱23和内把手四方销柱24,外把手四方销柱23插在四方通孔10内,内把手四方销柱24的端头紧挨着四方通孔10的孔口,操控驱动组件11上设置有斜销拨片7,斜销拨片7设置于上四方通孔10的上方用来拨动斜面弹缩横销2的伸缩,电磁吸管6设置于斜销拨片7左侧。

当人回家开门时,人随身带的组码匹配器21与信号接收控制集成板5处在感应区域范围内,此时,将门外把手22向下一压,门外把手22内的外把手四方销柱23随着旋转,带动四方通孔10旋转并驱动斜销拨片7向右转动,斜面弹缩横销2就缩回到锁体1内,同时压回A微动开关4上的弹性压片3,给蓄能延时模块13供电,在蓄能延时模块13的控制下,信号接收控制集成板5接通电池组17的电源,在携带的组码匹配器21的感应下,给电磁吸管6一次脉冲电流,使电磁吸管6内的吸管芯棒向右移动,插入操控驱动组件29结合处的驱动锁定孔中,使驱动组件成为一整体,再下压一次门外把手22,操控驱动组件11右边的拨齿顺时针转动,拨动主伸缩横销12的联动组件将主伸缩横销12向右移动,打开门锁。锁门时,只需将门外把手22向上一提就行。当使用到一定时间后,电压降低到临界压时,信号接收控制集成板5有蜂鸣器提示功能,提示该给电池组17充电了。

在室内开、锁门,按下门内把手25上的按钮26,上提是锁门,下压是开门。若晚上休息需要反锁门时,向左转动手动反锁旋钮27,通过反锁装置15驱动反锁插销14的伸缩头伸出锁体,实现反锁,此时B微动开关19上的弹性压片20回位,断开电池组17与蓄能延时模块13的电路,则组码匹配器21性能失去作用,从门外边压动门外把手22也就无法打开门,达到反锁的目的。只有在反锁插销14处在缩回状态时,B微动开关19上的弹性压片20被压,接通电池组17与蓄能延时模块13的电路,A微动开关4才能在弹性压片3被压的状态下起作用。

当人在门外,如果恰遇电池组17电量耗尽时,此时,只需要找一个外接电源接到备用电源线8上,按照开门锁的步骤开门即可。

该感应把手控制门锁不需钥匙转动锁芯来控制主伸缩横销的进出,组码匹配器是采用4的11次立方点位编码,密码极不易被破解与匹配,同时组码匹配器与信号接收控制集成板通电后是感应自动控制,因而大幅度提高了安全门的综合安全系数和简便性,该感应把手控制门锁超过目前高档昂贵的指纹、密码、语音门锁安全性能和简便性,不仅淘汰了钥匙与锁芯,也无外露控制部分,避免了人为破坏,彻底堵绝了技术开锁。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虽然本实用新型已以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范围内,当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方法及技术内容作出些许的更动或修饰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