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智能锁控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208758阅读:205来源:国知局
一种智能锁控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安全管控系统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智能锁控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智能锁控技术的发展,在电力系统中越来越多地采用智能锁将各类电力场所的柜门进行有效的管理,例如配网领域的开闭所、环网柜、配电室、开关站、分支箱等场所的柜门以及变电站大门、通道门、安具室、爬梯、端子箱等场所的柜门等。智能锁的开锁授权方式很多,目前普遍采用的一种是利用通讯适配器实现授权指令的下发以及操作记录的回传。这种方式下,需要固定到一个点去获取权限和回传操作记录,对于像配网等设备众多和人员复杂的场所,存在着使用不便的问题,尤其是当现场需要临时开启锁具,或在忘带钥匙时,会发生直接撬锁的情况,对安全管控造成隐患。而且,对于刷卡授权和永久权限方式,采用通讯适配器无法保证操作记录的回传,若钥匙丢失存在隐患。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可以实现开锁装置和后台管理系统间信息实时交互的智能锁控系统。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如下的技术解决方案:

一种智能锁控系统,包括:控制主机;通过网络与所述控制主机相连的手持终端;与所述手持终端相连的智能钥匙;设置于闭锁设备上的智能锁;所述智能锁包括闭锁支架、通过固定闭锁销与所述闭锁支架铰接的锁体、设置于所述锁体内的锁芯、与所述锁体相连的闭锁盖板、设置于所述锁体的解锁拨片放置槽内的解锁固定拨片及解锁活动拨片、设置于所述锁体的闭锁拨片放置槽内的闭锁固定拨片及闭锁活动拨片、与所述固定闭锁销相垂直的活动闭锁销;所述解锁固定拨片和解锁活动拨片之间设置有解锁活动拨片复位弹簧,所述解锁固定拨片通过解锁固定拨片复位弹簧与解锁拨片放置槽内侧壁抵顶;所述闭锁固定拨片设置于闭锁拨片放置槽内,所述闭锁活动拨片与闭锁固定拨片之间设置有闭锁活动拨片复位弹簧,所述闭锁固定拨片通过闭锁固定拨片复位弹簧与闭锁拨片放置槽内侧壁抵顶,所述闭锁拨片放置槽与所述解锁拨片放置槽相垂直且相连通;所述固定闭锁销上设置有凹槽,所述活动闭锁销的一端穿过所述闭锁固定拨片后通过闭锁销复位弹簧抵顶在所述销槽内壁上、另一端伸入所述固定闭锁销的凹槽内。

更具体的,还包括移动智能终端,所述智能钥匙通过蓝牙或红外的方式与所述手持终端相连。

更具体的,所述固定闭锁销的轴线沿水平方向延伸。

更具体的,还包括壳体,所述闭锁盖板可封闭或打开所述壳体,所述闭锁支架设置于所述壳体的外壁上。

更具体的,所述壳体为漏斗形或中空圆筒。

更具体的,所述闭锁支架设置于阀体上。

更具体的,所述闭锁盖板为具有从边缘向下竖直延伸的挡片的闭锁挡板,所述挡片底部具有开槽。

更具体的,所述闭锁支架底部设置有锁紧板安装部,所述锁紧板安装部与锁紧板相连。

更具体的,所述固定闭锁销为轴线沿竖直方向延伸的转动闭锁销,所述闭锁盖板为具有从边缘水平向外延伸的挡臂的闭锁挡板。

由以上技术方案可知,本实用新型的手持终端可通过无线网络与控制主机相连,无需在一个固定地点下载权限或审批权限,可随时随地获取或审批权限,方便现场灵活应用;现场开锁操作的同时,操作信息可以实时回传到后台管理系统,避免忘记回传、丢失记录的情况发生;而且在钥匙丢失或偷窃的情况下,也可通过手持终端将权限即刻取消,不存在被外人私自开锁的隐患。本实用新型通过实时管控智能锁,不仅提高运行工作人员的效率,强化了对现场作业工作的管理,为电网生产工作的高效、安全的进行提供有力的保障,而且现场作业的开锁操作的信息将实时上传至后台管理系统,进一步提升重点设备的监控和管理水平。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做简单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结构框图;

图2为实施例1智能锁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3为实施例1智能锁处于解锁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实施例1智能锁处于闭锁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实施例2智能锁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6为实施例2智能锁闭锁时的示意图;

图7为实施例2智能锁解锁时的示意图;

图8为实施例3智能锁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9为实施例3智能锁闭锁时的示意图;

图10为实施例3智能锁解锁时的示意图;

图11为实施例4智能锁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12为实施例4智能锁解锁时的示意图;

图13为实施例4智能锁闭锁时的示意图;

图14为实施例5智能锁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15为实施例5智能锁组装在一起的示意图;

图16为实施例5智能锁闭锁时的示意图;

图17为实施例5智能锁解锁时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的智能锁控系统包括控制主机1、手持终端2、智能钥匙3以及智能锁4,智能锁4设置于闭锁设备上,例如柜门、室门或阀体上。控制主机1预置了现有技术中通用的锁具管理软件,可对智能锁4进行解、闭锁操作,控制主机1通过网络与手持终端2相连,手持终端2预置有通用的锁具管理软件(APP),手持终端2可通过蓝牙、红外等无线通信模块与智能钥匙3相连,操作人员在手持终端6上用账号登录后,通过无线方式选择本次操作的智能钥匙3,登录账号的开锁范围已预先在控制主机1上进行设定,智能钥匙3读取智能锁4的编码,并通过手持终端2将编码信息发送给控制主机1,控制主机1对该智能锁4的码值是否在登录账户的开锁范围内进行审核,并将结果通过手持终端2发送给智能钥匙3,实现对智能锁4的开锁。智能钥匙3的操作信息通过手持终端2经网络回传给控制主机1。智能钥匙3除支持授权卡授权、本地传票授权等模式外,还可以通过例如手机、平板电脑等手持终端上的APP实现在线鉴权,操作记录实时回传系统,既满足管理需要,又不给运维人员增加负担,有效提升了效率。

图2至图4为本实施例的智能锁的结构示意图,本实施例的智能锁为应用于截止阀上的锁具。如图2、图3及图4所示,智能锁包括闭锁支架4-1、闭锁盖板4-2、锁芯4-3、锁体4-4、底板4-5、解锁固定拨片4-6、解锁活动拨片4-7、闭锁固定拨片4-8、闭锁活动拨片4-9、活动闭锁销4-10、固定闭锁销4-11及盖板复位弹簧4-12。锁体4-4通过固定闭锁销4-11与闭锁支架4-1铰接、并可绕固定闭锁销4-11的轴线转动。

如图2所示,固定闭锁销4-11上设置有球形的凹槽,该球形的凹槽用于与活动闭锁销4-10的端部相配合。闭锁支架4-1设置于壳体4-1a的外壁上,壳体4-1a通过螺纹紧固件与截止阀10相连,截止阀10位于壳体4-1a内。闭锁盖板4-2与锁体4-4相连,可随锁体4-4一起旋转,从而打开或关闭壳体4-1a,当闭锁盖板4-2关闭时,无法对截止阀10进行操作。本实施例的闭锁盖板4-2设置于锁体4-4的底部。锁体4-4底部设置有底封板4-5,锁芯4-3设置于锁体4-4内的锁芯槽4-4a内。锁体4-4底部设置有解锁拨片放置槽4-4b,解锁固定拨片4-6和解锁活动拨片4-7水平放置、并设置于位于底封板4-5和锁体4-4之间的解锁拨片放置槽4-4b内,解锁固定拨片4-6和解锁活动拨片4-7之间设置有解锁活动拨片复位弹簧4-13,解锁固定拨片4-6通过解锁固定拨片复位弹簧4-14与解锁拨片放置槽4-4b内侧壁抵顶。锁芯4-3的底部可穿过锁芯槽4-4a底部的通孔伸至解锁固定拨片4-6上的销孔内。

锁体4-4内设置有闭锁拨片放置槽4-4d,闭锁拨片放置槽4-4d与解锁拨片放置槽4-4b相垂直且相连通,闭锁固定拨片4-8设置于闭锁拨片放置槽4-4d内,闭锁活动拨片4-9设置于闭锁固定拨片4-8内。闭锁活动拨片4-9与闭锁固定拨片4-8之间通过闭锁活动拨片复位弹簧4-15相连,闭锁固定拨片4-8通过闭锁固定拨片复位弹簧4-16与闭锁拨片放置槽4-4d内侧壁抵顶。

锁体4-4上设置有放置活动闭锁销4-10的销槽4-4c,活动闭锁销4-10的一端穿过闭锁固定拨片4-8后通过闭锁销复位弹簧4-17抵顶在销槽4-4c内壁上、另一端可伸入固定闭锁销4-11的球形凹槽内。活动闭锁销4-10的轴线和固定闭锁销4-11的轴线相垂直。

闭锁状态下,闭锁固定拨片4-8、闭锁活动拨片4-9被解锁活动拨片4-7限制在闭锁拨片放置槽4-4d内,无法(在竖直方向上)自由移动,此时闭锁活动拨片4-9位于活动闭锁销4-10底部的凹槽(未标号)内,从而限制了活动闭锁销4-10水平自由移动;活动闭锁销4-10上端部的球形端面与固定闭锁销4-11上的球形凹槽配合,由于活动闭锁销4-10无法自由移动,导致锁体4-4无法绕固定闭锁销4-11自由转动,实现闭锁;

解锁时,锁芯4-3转动时,带动解锁固定拨片4-6水平移动,解锁固定拨片4-6带动解锁活动拨片4-7向相同方向水平移动,使闭锁拨片放置槽4-4b让出一定的空余空间,此时闭锁固定拨片4-8与闭锁活动拨片4-9竖直下落,闭锁活动拨片4-9离开活动闭锁销4-10底部的凹槽,锁芯4-3回位后,解锁固定拨片4-6在解锁固定拨片复位弹簧4-14的作用下回位,解锁活动拨片4-7被下落后的闭锁固定拨片4-8挡住,无法回位,此时活动闭锁销4-10可自由移动,从而锁体4-4能绕固定闭锁销4-11转动,实现开锁;

在锁体4-4转动过程中,活动闭锁销4-10会向前移动,并带动闭锁固定拨片4-8向上运动,回到闭锁位置,解锁活动拨片4-7同时回位,重新限制闭锁固定拨片4-8自由运动,此时闭锁活动拨片4-9处于压缩状态,活动闭锁销4-10还可以自由移动,当锁体4-4回到闭锁位置时,闭锁活动拨片4-9在闭锁活动拨片复位弹簧4-15的作用下,重新回到活动闭锁销4-10底部凹槽内,重新限制活动闭锁销4-10移动,实现闭锁。

下面对本实用新型智能锁控系统的工作流程进行说明:

通常情况下管理人员通过控制主机1控制各配电设备柜门上的智能锁4处于闭锁状态,并在控制主机1上录入基础数据,包括智能锁、智能钥匙信息,管理及操作人员信息及权限分配信息;利用云端服务器,将所有相关人、物(闭锁对象、智能钥匙)、权限存储在云端;

当操作人员要去现场作业时,利用手持终端2登录到锁具管理软件(APP),手持终端APP通过网络验证身份,识别当前登录用的权限范围,进入“在线鉴权”模块,自动搜索智能钥匙3,手持终端2通过蓝牙、红外等方式连接智能钥匙3,选择钥匙后,在后台设定的开锁范围内开锁,同时将操作记录通过手持终端2回传至控制主机1;当没有网络时,可以在事先有网络时申请离线操作,审批后,到达现场通过离线登录锁具管理软件进行权限范围内的开锁;

操作人员携带具有权限的智能钥匙3去作业现场,对设置于相应配电设备柜门上的智能锁4,智能钥匙3获取锁具身份,并汇报给手持终端2,手持终端2与后台服务实时连接判断锁具身份是否在权限范围内,如在则允许智能钥匙开锁进行相应作业,如不在则不允许智能钥匙开锁;

作业完成后,操作记录通过手持终端2回传至控制主机1(云端服务器的应用服务),无论是开锁成功(允许开锁)还是开锁失败(不允许开锁)的记录都会汇报并保存下来,供后续查询或者追溯。

实施例2

本实施例的智能锁为应用于电动阀上的锁具。参照图5,本实施例的智能锁包括闭锁支架4-1、闭锁盖板4-2、锁芯4-3、锁体4-4、底封板4-5、解锁固定拨片4-6、解锁活动拨片4-7、闭锁固定拨片4-8、闭锁活动拨片4-9、活动闭锁销4-10、固定闭锁销4-11及盖板复位弹簧4-12。闭锁盖板4-2与锁体4-4相连,闭锁盖板4-2可随锁体4-4绕固定闭锁销4-11的轴线转动。本实施例的智能锁与实施例1的智能锁不同的地方在于:闭锁支架4-1直接固定在电动阀20上,如图6和图7所示,闭锁支架4-1固定在电动阀20上,闭锁盖板4-2及锁体4-4绕固定闭锁销4-11转动时闭锁盖板4-2可盖在电动阀20的控制钮上,或露出电动阀20的控制钮,从而对电动阀20闭锁或解锁。

实施例3

本实施例的智能锁为应用于丁字阀上的锁具。如图8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不同的地方在于:壳体4-1a为中空的圆筒,实施例1的壳体为漏斗形。参照图9和图10,壳体4-1a通过螺纹紧固件安装在丁字阀30上,丁字阀30的阀柄位于壳体4-1a内,当闭锁时,闭锁盖板4-2将壳体4-1a关闭,无法操作丁字阀30,解锁时,闭锁盖板4-2打开,可对丁字阀30进行操作。

实施例4

本实施例的智能锁为应用于蝶阀上的锁具。如图11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不同的地方在于:闭锁支架4-1底部设置有一锁紧板安装部4-1b,用于与锁紧板41相配合。参照图12和图13,闭锁支架4-1通过装配在一起的锁紧板41和锁紧板安装部4-1b固定在蝶阀40上。锁体4-4底部设置有闭锁挡板4-2’,闭锁挡板4-2’具有从其边缘向下竖直延伸的挡片4-2a’,挡片4-2a’底部具有开槽4-2b’,当闭锁挡板4-2’处于闭锁状态时,蝶阀40的阀柄从挡片4-2a’的开槽4-2b’穿过、被限位于开槽4-2b’中,此时蝶阀40无法操作。

实施例5

本实施例的智能锁为应用于球阀上的锁具。参照图14和图15,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不同的地方在于:锁体4-4通过转动闭锁销4-11’与安装盖板51相连,转动闭锁销4-11’沿竖直方向设置,而实施例1中的固定闭锁销为水平设置。锁体4-4可绕转动闭锁销4-11’的轴线旋转。转动闭锁销4-11’通过六角螺帽53固定在安装盖板51上,安装盖板51通过螺纹紧固件与安装底板51装配在一起时,将智能锁固定在与球阀50相连的管道上。锁体4-4与闭锁挡板4-2”相连,闭锁挡板4-2”固连于锁体4-4底部,闭锁挡板4-2”具有从边缘水平向外延伸的挡臂。

闭锁时,闭锁挡板4-2”旋转至位于球阀50的阀柄旋转移动的路径上,将阀柄挡住,使其无法操作;解锁时,闭锁挡板4-2”随锁体4-4绕转动闭锁销4-11’转动离开球阀50的阀柄旋转移动的路径,从而可以对球阀50进行操作。

本实用新型的智能锁控系统通过网络来验证用户是否拥有开锁的权利,只有验证通过的用户才能被授权进行开锁,管理人员和操作人员根据工作需要,在控制主机上配置相应用户的开锁权限和开锁范围,在操作时只需将智能钥匙连接手持终端进行设置,就可在权限范围内实现通开,实现了:

1.在线鉴权智能钥匙开锁:在控制主机上对开锁操作人员进行开锁范围授权,操作人员在现场通过手持终端连接智能钥匙,即可在后台设定的开锁范围内开锁;

2.临时权限申请:在工作现场发现工作任务遗漏或需增加新任务时,可通过手持终端进行临时权限申请,审批通过后可进行开锁;

3.离线鉴权申请:在有网络的条件下申请离线操作,审批后,在现场可离线登录APP进行权限范围内的开锁,实现没有网络时也能进行开锁;

4.临时权限审批:拥有审批权限的人可对临时鉴权申请的内容进行审批;

5.离线鉴权审批:拥有离线鉴权审批权限的人可对离线鉴权申请的延时操作时长进行审批,通过后在离线登录情况下在权限范围内开锁。

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上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依然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未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任何修改或者等同替换,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范围之中。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