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锁及应用其的门禁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178553阅读:236来源:国知局
电子锁及应用其的门禁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锁技术领域,特别涉及电子锁及应用其的门禁系统。



背景技术:

早在5000多年前人类社会私有制产生时,锁也同时产生了。诗人木心说,“你锁了,人家就懂了”,可见,锁具是人们生活和工作中安全和隐私保护上必不可少的工具。随着近几年来科技的发展,人们对锁的结构和机理做了大量研究,各种锁具和门禁系统层出不穷。

目前,市场上出售的锁主要分为机械锁和电子锁两种,机械锁的内部各个部件之间通过机械连接,生活中应用广范,这种锁无需通电,钥匙容易被复制,安全性较差。电子锁的开锁装置通过电力控制,主要包括指纹锁、密码锁、生物识别技术锁等越来越高级安全的锁。现有技术中的电子锁的机械部分主要分为马达机构和电磁铁机构。马达机构多数是通过齿轮组减速带动锁机构移动,结构复杂不便;电磁铁是通过磁力动作解脱控制点,将门打开。目前的电子锁不能通用,结构比较复杂,只能用到专业的保险箱或储物柜上。



技术实现要素: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电子锁,通过锁盒安装在门体的边缘,锁盒内设有电磁铁、自锁机构和锁舌,电磁铁设于锁舌的一侧,锁舌的另一侧对应设有门框,自锁机构的一端与锁舌的一端相连接,自锁板另一端设于锁盒内,电磁铁能够相对锁舌做往返运动,

当电磁铁的一端远离锁舌时,锁舌以能够绕第一转轴进行自由转动,当锁舌绕第一转轴向正方向进行转动进行解锁时,自锁板能够绕第二转轴进行转动从锁盒中伸出。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电磁铁受力时抵压在锁舌上,保证锁舌的足够强度,保证锁的安全性和牢固性,当导电线圈通电时,产生磁力,电磁铁受磁力控制向远离锁舌方向移动一定距离,脱离了对锁舌的限制,当拉动门体时门框迫使锁舌绕第一转轴沿正方向转过一定角度,门即可打开;锁舌转动到一定角度进行开门的同时,自锁机构随着门的打开角度转出锁盒,开门动作完成。关门时门框首先碰到自锁机构,自锁机构转动其前端顶在了锁舌的尾部,锁舌通过第一转轴转动,完成关门动作。本实用新型的电子锁,结构简单,通用性较强,可以用于房屋大门、柜门、抽屉等各种门上,安全方便。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电子锁还包括第一扭簧,第一扭簧的一端固定于锁盒上,第一扭簧的另一端与锁舌相抵。其有益效果是,第一扭簧为定位扭簧,在开门时,门框挤压锁舌转动一定角度,锁舌转动压紧并带动第一扭簧转动,由于第一扭簧的一端固定于锁盒上,当第一扭簧另一端随锁舌运动时,第一扭簧通过弹力即可将锁舌推动到开锁状态,简单方便;关门到位后,第一扭簧通过弹力把锁舌推动到待开门状态,电磁铁断电重新紧紧地抵住锁舌,实现电子锁的关闭。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自锁机构为自锁板。其有益效果是,自锁机构可以为自锁板,也可以为其他能够实现相同功能的部件或弹性部件,增加整个装置的灵活性。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自锁板与锁舌可拆卸连接,电子锁还包括第二扭簧,第二扭簧与自锁板的一端相连。其有益效果是,在开门时,锁舌进入锁盒,随着开门角度变大,第二扭簧带动自锁板转出锁盒;关门时,门框带动自锁板转动,自锁板被推进锁盒中,第二扭簧恢复到待开锁状态。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自锁板与锁舌一体成型。其有益效果是,自锁板与锁舌连接牢固,不易松散,锁舌与自锁板动作连贯性强。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锁舌上设有卡槽,卡槽与电磁铁的一端相配合,电磁铁抵住卡槽时,能够阻止锁舌沿正方向进行转动。其有益效果是,设有卡槽,当电磁铁受力靠近锁舌时,可以刚好抵进卡槽内,从而保证电磁铁与锁舌配合紧密牢固,不易松动移位。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锁盒内设有电磁座,电磁座内设有感应线圈,电磁铁的一端伸进电磁座,电磁铁的另一端与锁舌相配合。其有益效果是,感应线圈通电后产生磁力,电磁铁在磁力作用下进行运动,实现门的开锁和锁定,将感应线圈置于电磁座内,简单方便,易于安装,且防止对其他部件造成影响。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电磁铁上还套有弹簧,电磁铁一端设有阻挡件,弹簧一端连接电磁座,弹簧的另一端与阻挡件相连接。其有益效果是,电磁铁在力的作用下能够相对电磁座和锁舌进行运动,当电磁铁向电磁座方向进行运动时,通过阻挡件对弹簧产生压力,弹簧形变对电磁铁产生反向的弹力,待感应线圈不再通电,电磁铁失去磁力作用,在弹簧弹力作用下伸出电磁座,向锁舌方向进行运动,从而抵住锁舌,保证门不能被打开。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还包括应急拨扭,应急拨扭的一端与电磁铁相连接,应急拨扭的另一端配套有拨片。其有益效果是,断电时,将拨片插入应急拨扭的驱动孔,通过旋动拨片,应急旋钮的拨叉带动电磁铁运动,可将电磁铁的位置进行拨动,从而使电磁铁紧紧抵住锁舌或脱离锁舌,实现锁门和开锁的状态;设有应急拨扭,从而在没有电的情况下,依然可以通过钥匙将门进行打开或关闭,实现应急处理。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门禁系统,包括上述电子锁。其有益效果是,该门禁系统可以用于抽屉、房间、柜子、等各个门上,可以采用指纹、密码、虹膜等各种方式控制电磁铁的移动,并结合机械钥匙进行解锁,不仅方便,结构简单,易于实现,更大大提高了门禁系统的安全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的电子锁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电子锁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所示电子锁在解锁前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1所示电子锁在解锁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1所示电子锁在解锁前锁舌与第一扭簧的位置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1所示电子锁在解锁后锁舌与第一扭簧的位置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方式的电子锁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图7所示电子锁在解锁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图7所示电子锁在解锁前锁舌与第一扭簧的位置结构示意图;

图10为图7所示电子锁在解锁后锁舌与第一扭簧的位置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电子锁的应急拨扭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6示意性地显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的电子锁。如图所示,该装置通过锁盒3安装在门体1的边缘,锁盒底座31上设有4个固定孔32,锁盒3通过固定孔32固定在门体1上。锁盒3内设有电磁铁5、自锁机构和锁舌8,电磁铁5设于锁舌8的一侧,锁舌8的另一侧对应设有门框2。

其中,锁盒3内还设有电磁座4,电磁座4内设有感应线圈,将感应线圈置于电磁座4内,简单方便,易于安装,且防止对其他部件造成影响。电磁铁5的一端伸进电磁座4,电磁铁5的另一端与锁舌8相配合,从而,感应线圈通电后产生磁力,电磁铁5在磁力作用下进行运动,当电磁铁远离锁舌8时,锁舌8失去电磁铁5的抵制作用,能够绕第一转轴81进行转动,实现门的开锁动作。当拉动门体1时,门框2迫使锁舌8绕第一转轴81沿正方向(附图中逆时针方向)转过一定角度,门即可打开。

为了进一步实现电磁铁5对锁舌8的控制,电磁铁5上还套有弹簧6,电磁铁5一端设有阻挡件51,弹簧6一端连接电磁座4,弹簧6的另一端与阻挡件51相连接。电磁铁5在力的作用下能够相对电磁座4和锁舌8进行运动,当电磁铁5向电磁座4方向进行运动时,通过阻挡件51对弹簧6产生压力,弹簧6形变对电磁铁5产生反向的弹力,待感应线圈断电时,电磁铁5失去磁力作用,在弹簧6弹力作用下伸出电磁座4,向锁舌8方向进行运动,从而来抵住锁舌8,防止锁舌8运动保证门被紧锁住。

为了方便电磁铁5与锁舌8的配合,锁舌8上设有卡槽82,卡槽82与电磁铁5的一端相配合,当电磁铁5受力靠近锁舌8时,可以恰好抵进卡槽82内,从而保证电磁铁5与锁舌8配合紧密牢固,能够阻止锁舌8进行转动,不易松动移位。

锁舌8的一端通过第一转轴81固定在锁盒3内,并能够绕第一转轴81进行转动,锁舌8的另一端侧面呈扇形。锁盒3内设有第一扭簧9,第一扭簧9一端固定在锁盒3的内壁上即第一支点A处,扇形锁舌8的一侧与第一扭簧9的另一端即第二支点B固定相抵,扇形锁舌8的另一侧设有平面。当电磁铁5抵住锁舌8时,锁舌8无法转动,锁舌8一侧的平面与锁舌8盒外壳呈大约90度的夹角,且该平面恰好与门框2的侧面紧密贴合,从而通过该平面对门框2的阻挡和限制将门紧锁。感应线圈通电瞬间,电磁铁5脱离锁舌8,进行开锁,门框2的作用将锁舌8带入锁盒3。锁舌8绕第一转轴81沿逆时针方向进行转动缩进锁盒3时,锁舌8通过第二支点B带动第一扭簧9转动,第一支点A相对锁盒3位置不变,锁舌8和第一扭簧9由图5所示状态变成如图6所示状态,并通过第一扭簧9的张力将锁舌8保持在锁盒3内的状态。关门时,门框2碰到自锁机构,带动锁舌8沿顺时针方向转动转出锁盒3,锁舌8通过第二支点B带动第一扭簧9转动,第一支点A相对锁盒3位置不变,锁舌8和第一扭簧9由图6所示状态变成如图5所示状态,并通过第一扭簧9的张力将锁舌8保持在图5所示的紧锁状态。

本实施方式中,自锁机构为自锁板7,也可以为其他能够实现相同功能的部件或弹性部件,增加整个装置的灵活性。自锁板7的一端与锁舌8的一端为可拆卸式相连接,自锁板7固定在第二转轴71上,与第二扭簧10相抵,自锁板7另一端越过第一转轴81设于锁盒3内,且与第一转轴81对应设有弧形面。当开门时,锁舌8被门框2带动沿逆时针转动缩进锁盒3时,锁盒3带动自锁板7绕第二转轴71沿逆时针进行转动,随着开门角度变大,第二扭簧10带动自锁板7从锁盒3中伸出;即完成开门动作同时,锁舌8缩进锁盒3,自锁板7被带出锁盒3。

需要关门时,将门体1转动,逆时针推向门框2,门框2触到自锁板7,在门框2的压力下,自锁板7绕第二转轴71转动缩回锁盒3,自锁板7的另一端通过第二扭簧10的压力恢复,并带动锁舌8转动,将锁舌8的扇形结构带出锁盒3,从而锁盒3一侧的平面与门框2的侧面重新贴合,同时断电的电磁铁5在弹簧6的作用下向锁舌8运动,并紧紧抵住锁舌8,将门紧锁。

图7-10中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与前一实施例不同之处在于,本实施例中,锁舌8和自锁板7一体成型,二者连接更加牢固,均绕第一转轴81进行转动。开门时,锁舌8绕第一转轴81转动缩进锁盒3,同时,锁舌8将自锁板7从锁盒3中带出。关门时,门框2带动自锁板7绕第一转轴81转动,自锁板7缩进锁盒3,同时将锁舌8从锁盒3中转出,锁舌8与自锁板7动作连贯性较强。

图9为该实施例的电子锁紧锁时,锁舌8与第一扭簧9之间的位置关系。

图10为该实施例的电子锁打开时,锁舌8与第一扭簧9之间的位置关系。

如图11所示,为了防止断电时门难以打开的情况发生,本实用新型的电子锁还设置了应急拨扭11,应急拨扭11的一端通过拨叉111与电磁铁5相连接,应急拨扭11的另一端设有驱动孔112,并配套有拨片。拨片即通常所述的钥匙,通过旋动拨片,带动应急拨扭11转动,拨叉111可将电磁铁5的位置进行拨动,从而使电磁铁5紧紧抵住锁舌8或脱离锁舌8,实现锁门和开锁的状态;设有应急拨扭,从而在断电情况下,依然可以通过钥匙将门进行打开或关闭,实现应急处理。

利用该电子锁的门禁系统,该门禁系统可以用于抽屉、房间、柜子、等各个门上,结构简单,易于实现,具有很强的通用性,可以采用指纹、密码、虹膜等各种方式实现瞬间通电解锁,操纵电磁铁5进行移动;设有紧急备用钥匙,在紧急断电情况下,可以利用备用钥匙将锁打开,不仅方便,更大大提高了门禁系统的安全性。

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创造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