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体转轴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208821阅读:5762来源:国知局
门体转轴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门体安装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门体的转轴结构。



背景技术:

在室内装饰中,门体的安装与门框之间的转动连接,通过设置有合页实现,合页的两个片分别固定在门体与门框上,工作人员安装时把门体关闭状态下,从门体的内侧,使用固定螺钉把两个片安装在门体与门框的表面。

现在的门体在使用过程中一般处于关闭状态,所以在室内容易观察到合页贴在门体内表面,从而影响美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门体的转轴结构,其特征在于与门体安装位置在门体的侧边,所以安装门体装饰效果好。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门体转轴结构,包括主体一和主体二,主体一上伸出有连接杆,主体二开设有让位口,连接杆的自由端插入让位口内并开设有竖直的通孔,所述主体二与通孔两端相对应的位置开设有凹坑,凹坑为半球形,凹坑内嵌入有与凹坑配合的圆球体,所述连接杆上开设有与通孔垂直且相交的连接孔,连接孔内插入有中间顶柱,中间顶柱的侧壁与圆球体相切。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用时,工作人员把主体一固定在门框上,主体二固定在门体的侧边,然后把主体一上的连接杆插入到主体二的让位口内,通过在主体二与连接杆之间设置的圆球体,圆球体一部分嵌在主体二内,一部分嵌在主体一内,圆球体使主体一与主体二连接在一起,使用中间顶柱顶着两个圆球体,防止两个圆球体脱出,从而可以使主体一与主体二绕着圆球体相对转动。这样主体二安装在门体的侧边,在使用过程中相对于安装在门体的表面,使用人员不容易察觉,所以装饰效果更好。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圆球体为钢珠。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钢珠在生产过程中标准化高,不同规格比较广泛,可以针对不同的大小进行分别选用,从而生产门体转轴结构时效率比较高,钢珠强度大,而且耐磨损,从而提高门体转轴结构的使用寿命,由于转动过程中钢珠与中间顶柱的为点接触旋转,使门体转动时比较轻松。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连接孔内螺纹连接有套筒,套筒的一端为封口且套筒的侧壁开设有通过孔,所述中间顶柱插入到套筒内的一端设置有顶尖。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上下两个凹坑内安装钢珠时,下部的钢珠容易落入到下部的凹坑中,但是上部的钢珠不容易安装,所以设置有封口的套筒和具有顶尖的中间顶柱,使中间顶柱在向内旋转时使钢珠沿着中间顶柱的尖点向上运动至上部的凹坑中,从而方便安装。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连接杆的端部设置成圆角,连接孔开设在圆角上,套筒的外端设置有与圆角弧度相同的圆弧端。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连接杆的端部设置成圆角,套筒上的圆弧端与圆角相对应,从而可以判断套筒的旋转深度,与套筒的角度是否与上下的两个凹坑相对,从而使套筒的安装比较方便。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让位口的底部,在主体二相对于主体一转动至打开状态时,可与连接杆抵触。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让位口底部在门体打开时与主体一上的连接杆转动,从而使可使让位口的底部位置的不同改变门体打开的角度,方便对不同打开角度要求进行限定。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中间顶柱与套筒之间为螺纹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中间顶柱在插入到套筒内时,如果通过螺纹连接时,门体在拆卸时,可以通过反向旋转中间顶柱从而把内部的钢珠释放出来,从而完成对门体的拆卸。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中间顶柱远离顶尖的端部开设有六棱柱孔。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六棱柱孔与六角扳手配合,可方便工作人员对中间顶柱的拆卸与安装。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主体一用于安装在门框上,主体二用于安装在门体上,门体与门框之间设置有多个主体一安装在主体二上。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使用过程中主体二安装在门体的侧边,且通常是多个安装在同一侧边使用,使用时比较牢固,稳定。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使用时把主体二安装在门体的侧边,在门体关闭状态下,门体转轴结构的隐蔽性比较高,装饰效果比较好;

2.在主体一与主体二转动过程中,由于钢珠与中间顶柱是点接触,从而使门体的转动比较轻松;

3.门体与门框拆解过程中,不必拆解与门体的连接处,直接旋出中间顶柱,即可使主体一与主体二分离,拆卸方便。

附图说明

图1是门体转轴结构安装在门体上的立体图;

图2是图1的A部放大图;

图3是门体转轴结构的立体图;

图4是门体转轴结构的爆炸图;

图5是图3 B-B部的剖视图。

图中,1、墙体;2、门体;21、门框;22、门把手;3、主体一;31、连接板;32、连接杆;33、通孔;34、圆角;35、连接孔;4、主体二;41、让位口;42、凹坑;5、钢珠;6、套筒;61、通过孔;62、圆弧端;7、中间顶柱;71、顶尖;72、六棱柱孔。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其中相同的零部件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需要说明的是,下面描述中使用的词语“前”、“后”、“左”、“右”、“上”和“下”指的是附图1中的方向,词语“底面”和“顶面”、“内”和“外”分别指的是朝向或远离特定部件几何中心的方向。

一种门体转轴结构,参考图1和图2,包括主体一3与主体二4,主体一3安装在门框21上,主体二4安装在门体2上,主体一3与主体二4之间可相对旋转,从而使门体2相对于门框21转动。在墙体1上预留门口,门口内安装上门框21,并固定。门框21的一侧通过多个门体转轴结构使其转动连接着门体2,门体2远离转动轴的一侧还设置有门把手22,门体转轴结构门体2转动时使门框21的开口打开或者关闭,用于人员从门框21内出入。

参考图3和图4,主体一3包括连接板31,连接板31通过沉头螺栓固定在门框21的内表面,垂直于连接板31的方向延伸出连接杆32,连接杆32垂直于长度方向的截面为矩形,在连接杆32的端部开设有通孔33,通孔33竖直向下,并且连接杆32的端部还设置有圆角34,垂直于通孔33方向并且与通孔33相交开设有连接孔35。

主体二4为平板状,并通过沉头螺栓固定在门体2的侧边主体二4上开设有让位口41,让位口41为U形,门体2打开时,U形的底部与主体一3的连接杆32抵触,在让位口41的上下表面开设有凹坑42,凹坑42为半球形,配合图5,主体一3插入到让位口41内时,主体一3上的通孔33与凹坑42相对。

参考图4和图5,在主体一3的连接孔35内螺纹连接有套筒6,套筒6的侧壁上开设有通过孔61,套筒6一端的底部封口,套筒6另一端的端头设置成圆弧端62,套筒6拧入到主体一3的连接孔35内时,使圆弧端62与主体一3上的圆角34相对应,用于保证套筒6上的通过孔61与主体一3上的通孔33轴线相同。

通过主体一3的通孔33把与凹坑42配合的钢珠5安装到主体二4的凹坑42内,钢珠5的一半在凹坑42内,另一半在主体一3的通孔33内,钢珠5有两个分别安装在两个凹坑42内,在套筒6内螺纹连接有中间顶柱7,中间顶柱7的一端为顶尖71,另一端设置有六棱柱孔72,带有顶尖71的一端插在套筒6内,带有六棱柱孔72的一端通过与六角扳手配合,使中间顶柱7能够内套筒6内旋转,中间顶柱7的外侧的圆周壁与钢珠5的外壁相切,从而抵着钢珠5,防止钢珠5脱离凹坑42。

门体转轴结构的安装过程:

1.把主体一3和主体二4分别安装在门框21内侧与门体2的一个侧边,并且主体一3与主体二4个数相同且为多个,之间的距离相等;

2.把门体2竖直,使多个主体一3的连接杆32与主体二4上的让位口41相对,并插入到让位口41内;

3.在连接孔35内螺纹连接上套筒6,旋转套筒6使套筒6的圆弧端62与主体一3上的圆角34相平齐;

4.在套筒6的中间放入两个钢珠5,其中一个自然经过通过孔61落入到下部的凹坑42内;

5.在套筒6内安装上中间顶柱7,中间顶柱7的顶尖71在内部,外部用六角扳手旋转,顶尖71的端部顶在钢珠5的下侧时,使钢珠5自然向上运动,并进入到上部的凹坑42内,从而使两个钢珠5均卡在两个凹坑42内,并与中间顶柱7的侧壁相切。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