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圆刀排废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582649发布日期:2018-06-02 04:11阅读:618来源:国知局
一种圆刀排废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模切加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圆刀排废装置。



背景技术:

模切产品广泛应用于汽车制造、电子行业,尤其是平面显示行业,更是无处不用到层状薄型材料,其中电脑显示器、电视、手机等消费电子行业需求最大。绝缘材料、防震材料、耐热隔热材料、胶粘产品、防尘材料、屏蔽材料、导热材料等等都需要采用模切技术加工制造。

模切产品分为多种,双面胶、保护膜、防尘网、反射片、偏光片等等。每种产品形状大小和加工难度都不相同,有些产品一次加工就能够完成,有些复杂的产品需要多次加工配合而成。在平面显示行业,模切产品都是组装在手机、平板等等内部,许多产品并非简简单单一个矩形或者圆形,都是不规则的形状,例如,有些双面胶产品上会有几个圆孔,这几个圆孔的作用是定位,方便人工贴合组装,保证双面胶贴合的位置;固定摄像头镜片的泡棉双面胶,这个泡棉胶胶带的形状是内圆外方的形状,将摄像头镜片固定的同时,不遮挡镜头;有些产品上会有一个月牙形缺口,目的是组装时缺口处避开螺丝钉。

全自动轮转模切机又称为圆刀模切机,每一台圆刀模切机配备有若干个工作台和若干个收料放料轴。这些不规则的模切产品在圆刀模切机上加工时,模切产品上圆形、方形、月牙形的地方需要从模切产品上剥离,当做废料去除。

现有的解决方案是在这些模切产品的底部贴合一层带粘性的保护膜,在加工产品形状时,撕掉这一层带粘性的保护膜的同时,将这些圆形、方形、月牙形的废料一并排掉,但是现有的排废方案存在以下缺点:

1、浪费材料,带粘性的保护膜黏住这些圆形、方形、月牙形的废料后,直接当做废料排掉,提升了制造成本;

2、排废效率不高,该种方案对贴合要求和保护膜粘性要求很高。贴合必须平整,不能有褶皱,不然会造成产品不良;保护膜粘性必须刚刚好,粘性低了,方形、圆形废料排不走,粘性高了,会造成不好剥离和剥离后产品表面残胶。

故而针对现有排废方案存在的问题,亟需提出一种新的废料排废方案,以此提高排废效率,降低生产成本。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圆刀排废装置,其能够不断吸收废料并将其储存在圆刀模具内部,满料后再统一倒出,排废效率较高。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圆刀排废装置,包括一圆刀模具,所述圆刀模具内部含有一可收集废料的空腔;所述圆刀模具的一端开设有一与空腔连通的落料口;所述圆刀模具的表面凸设有多个形状的切刀刀锋,所述圆刀模具的内部对应切刀刀锋的位置设有废料通道,所述废料通道与空腔连通。

作为优选的,所述圆刀排废装置还包括有提废辊,所述圆刀模具套设在提废辊上,所述圆刀模具的两端还依次连接有将圆刀模具固定在模切机上的固定台和与模切机工作台啮合的齿轮。

作为优选的,所述提废辊的两端还延伸有方便拿取拆装的提废辊拉手。

作为优选的,所述废料通道与切刀刀锋连接处为进料口,与空腔连接处为出料口,所述进料口的最大直径小于等于废料通道的出料口的最大直径,所述废料通道呈漏斗状。

作为优选的,所述切刀刀锋的高度为2.0~2.5mm。

作为优选的,所述切刀刀锋的形状为圆形、方形、月牙形,且在圆刀模具的表面均匀分布。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越性:

1、提升生产效率,各种形状的废料能够被模具吸收,并储存在模具内部,当模具内部填满废料时,废料从落料口落下,废料通道内源源不断的吸废,与此同时,落料口也源源不断的落下废料,如此不断循环。

2、提升产品合格率,本排废装置能够极大的提升吸废效率,无需用到带粘性的保护膜,没有保护膜也就无所谓保护膜的平整度和粘性,减少生产时两个不确定因素,提升了生产效率。

3、降低制造成本,由于无需使用带粘性的保护膜,降低了制造成本,提升企业竞争力。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圆刀排废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圆刀排废装置的废料通道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涉及的附图标记和组成部分说明:

1、圆刀模具;2、固定台;3、齿轮;4、提废辊拉手;5、切刀刀锋;6、落料口;7、废料通道;8、圆孔废料。

具体实施方式

一些不规则的模切产品在圆刀模切机上加工时,模切产品上圆形、方形、月牙形的地方需要从模切产品上剥离,当做废料去除。现有的解决方案是在这些模切产品的底部贴合一层带粘性的保护膜,在加工产品形状时,撕掉这一层带粘性的保护膜的同时,将这些圆形、方形、月牙形的废料一并排掉,但是现有的排废方案存在浪费材料,提升了制造成本,排废效率不高等缺点。

故而针对现有排废方案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圆刀排废装置,以此提高排废效率,降低生产成本。

下面将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参见图1~图2所示,一种圆刀排废装置,包括一圆刀模具1、提废辊。圆刀模具1套设在提废辊上,并且圆刀模具1的两端还依次连接有固定台2和齿轮3,圆刀模切机的固定机构的两端与固定台2压合,将圆刀模具固定在圆刀模切机的工作台上,在装配过程中,圆刀模具上的齿轮3与圆刀模切机工作台上的齿轮啮合。提废辊的两端还延伸有方便拿取拆装的提废辊拉手4。

圆刀模具1的表面凸设有多个形状的切刀刀锋5,针对需要模切废料的形状,本圆刀模具1上的切刀刀锋5有为圆形、方形、月牙形,且在圆刀模具1的表面均匀分布,切刀刀锋5的高度为2.0mm。

圆刀模具1内部含有一可收集废料的空腔,圆刀模具1的一端开设有一与空腔连通的落料口6,圆刀模具1的内部对应切刀刀锋5的位置设有废料通道7,废料通道7与空腔连通。

废料通道7与切刀刀锋5连接处为进料口,与空腔连接处为出料口,进料口的最大直径小于等于废料通道的出料口的最大直径,废料通道7呈漏斗状。

以圆形切刀刀锋为例,当其切割得到第一个圆孔废料,该圆孔废料8被吸入圆形切刀刀锋的刀腔内,圆孔废料8在刀腔最表面,再次裁切时,第二个圆孔废料把第一个圆孔废料挤入废料通道7,再次裁切,第三个圆孔废料将第二个圆孔废料挤入废料通道7,如此不断循环。废料通道7上窄下宽,呈一个倒立的漏斗形状。上面窄,保证圆孔废料8能卡在圆形切刀刀锋的刀腔内,下面宽,保证了圆孔废料8能落入圆刀模具1的空腔内,避免废料全部挤在废料通道7里面,使之能够源源不断吸收废料,并自动从落料口6落下。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圆刀排废装置,能源源不断吸收废料,并储存在模具内部,等到废料填满模具时,废料会从边缘一个落料口自动排出。同时这个圆刀排废装置吸收废料的效率极高,整个废料总量的98%以上都能被这个圆刀排废装置吸收,无需使用一层带粘性的保护膜,降低了制造成本。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实用新型。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实用新型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