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滑轮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306114发布日期:2018-08-31 21:01阅读:1571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滑轮结构。



背景技术:

众所周知,推拉门窗常见的推拉方式为轮体方式,此轮体方式的结构一般包括有轮体外壳、轮体安装架和轮体,轮体通过转轴可转动地竖立设于轮体安装架上,且轮体的下部伸出轮体安装架和轮体外壳外,轮体安装架通过螺栓与螺母的配合可拆卸地设于轮体外壳上,并使滑动支架的安装高度得以调节,轮体外壳通过螺丝固定安装在门窗铝型材的轨道内,具体的是,在门窗铝型材的轨道顶面一体成型出沿门窗铝型材的长度延伸的条状圆形凸条,此圆形凸条呈中空结构,该圆形凸条的中空结构为螺丝所固定配合的螺丝安装孔,利用此螺丝安装孔与螺丝的配合可实现轮体外壳的固定安装。然而,门窗在多次推拉碰撞产生的震动会使螺丝发生松动,此螺丝的松动易使滑轮结构发生脱落的问题,产生使用安全隐患。再有,为了增强轮体外壳的安装强度,轮体外壳的第一端端部两侧分别向外凸设有限制轮体外壳向轮体外壳第二端方向移动的限制凸条,限制凸条处于下门窗铝型材外,而下门窗铝型材的长度与上门窗铝型材的长度都是一致的,则限制凸条的设置使用于轮体外壳安装的下门窗铝型材必须进行切削,使下门窗铝型材的长度与限制凸条厚度之和的总长度和上门窗铝型材的总长度相同,该下门窗铝型材的切削使整体强度降低。

有鉴于此,本发明人对上述问题进行深入研究,遂由本案产生。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滑轮结构,其与门窗铝型材上的安装较为稳固,长期使用后不会发生松动,并不会使门窗铝型材的整体强度降低。

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解决方案是:一种新型滑轮结构,包括轮体外壳、轮体安装架和轮体,轮体安装架以能够调节上下安装高度的方式拆卸地安装在轮体外壳上,轮体通过转轴可转动地竖立设于轮体安装架上,且轮体的下部伸出轮体安装架和轮体外壳外,轮体处于轮体外壳的第一端处,轮体外壳安装于门窗铝型材的轨道内,轮体外壳的第二端端部顶面具有二个相对设置的凸起,两凸起之间的间距构成供门框型材轨道内的条状圆形凸条穿过的穿过通道;上述轮体外壳的第二端端部顶面内安装有限位片,上述限位片为铁质限位片,上述限位片的顶面两侧分别向上延伸弯折有对应叠压在两凸起上的折弯片,上述折弯片的顶面高出上述轮体外壳的顶面,且上述折弯片高出上述轮体外壳外的厚度与上述轮体外壳的顶面至门窗铝型材轨道顶面之间的间距相匹配,两折弯片之间形成与穿过通道相贯通的,并供条状圆形凸条穿过的穿过间距。

以轮体外壳的第一端为右,第二端为左,上述轮体外壳具有一体成型的前侧板,后侧板,处于前侧板左端和后侧板左端之间的左座体,及处于前侧板右端和后侧板右端之间的右座体;上述轮体安装架处于前侧板与后侧板之间的间距内,并位于左座体与右座体之间,上述左座体的左端顶面上凸设有二块呈前后间隔设置的方形块,上述方形块为上述凸起,两方形块之间的间距为所述的穿过通道,上述左座体的顶面下凹有处于方形块右侧的容置凹陷,上述容置凹陷内设有卡紧结构,上述卡紧结构与上述容置凹陷的左腔壁之间具有安装间距,上述限位片竖立嵌装于上述安装间距内。

上述容置凹陷的右腔壁的中间部位处凸设有伸向限位片与限位片的中间部位相靠近配合的方形凸块,上述容置凹陷的前腔室和后腔室上分别凸设有相对设置的侧凸块,两侧凸块的左侧壁均与方形凸块的左侧壁相齐平,两侧凸块的右侧壁均延伸至上述容置凹陷的右腔室处,方形凸块处于两侧凸块之间,且方形凸块与侧凸块之间具有间距,两侧凸块相对的对立面均呈倾斜斜面,两侧凸块的倾斜斜面构成由左至右渐扩的喇叭造型,上述方形凸块与两侧凸块构成所述的卡紧结构。

上述折弯片具有竖直部和处于竖直部左侧的横直部,上述竖直部与上述方形块相对平行设置,且上述竖直部与上述方形块之间具有间距,上述横直部的左端叠放于上述方形块上,且两折弯片的横直部相对的对立面上分别凸设有其外表面呈圆弧形的卡紧凸弧块。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新型滑轮结构,轮体外壳向门窗铝型材的轨道内滑入安装过程中,当限位片滑至轨道的端口处因折弯片高出轮体外壳外的部位限制轮体外壳无法再向轨道内滑动时可介助工具对着折弯片向轨道内的方向敲打,此敲打力使折弯片强硬挤入轨道内,夹紧于轨道顶面与轮体外壳的顶面之间,因折弯片与轨道均为金属材质,两者之间的强硬配合使轮体外壳与门窗铝型材之间的配合非常紧、牢固,轮体外壳不易受外界的力而发生松动,并使轮体外壳无需再设置处于门窗铝型材外的限制凸条,使用于本新型的滑轨结构安装的门窗铝型材无需作切削处理,从而使门窗铝型材的整体强度不受滑轨结构的影响而变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进一步解释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阐述。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新型滑轮结构,如图1、2所示,包括轮体外壳1、轮体安装架2和轮体3,轮体安装架2以能够调节上下安装高度的方式拆卸地安装在轮体外壳1上,即轮体安装架2通过螺栓4与螺母的配合拆卸安装在轮体外壳1上,且螺栓4的自由端端部顶紧着轮体安装架2的外侧壁,利用此螺栓的顶紧作用可使轮体安装架2的安装高度得以上下调节,轮体3通过转轴可转动地竖立设于轮体安装架2上,且轮体3的下部伸出轮体安装架2和轮体外壳1外,轮体3 处于轮体外壳1的第一端处,轮体外壳1安装于门窗铝型材100的轨道200内,轮体外壳1的第二端端部顶面具有二个相对设置的凸起,两凸起之间的间距构成供门框型材轨道200内的条状圆形凸条300穿过的穿过通道。本新型中,轮体安装架与轮体外壳的安装方式和轮体与轮体安装架的安装方式采用的是现有技术,在此申请人不再累述。

本新型的创新之处在于,该轮体外壳1的第二端端部顶面内安装有限位片5,限位片5为铁质限位片,限位片5的顶面两侧分别向上延伸弯折有对应叠压在两凸起上的折弯片6,折弯片6的顶面高出轮体外壳1的顶面,且折弯片6高出轮体外壳1外的厚度与轮体外壳1 的顶面至门窗铝型材轨道200顶面之间的间距相匹配,两折弯片6之间形成与穿过通道相贯通的,并供条状圆形凸条300穿过的穿过间距。

具体的是,以轮体外壳1的第一端为右,第二端为左,轮体外壳 1具有一体成型的前侧板11,后侧板12,处于前侧板11左端和后侧板12左端之间的左座体13,及处于前侧板11右端和后侧板12右端之间的右座体14;轮体安装架2处于前侧板11与后侧板12之间的间距内,并位于左座体13与右座体14之间,左座体13的左端顶面向上凸设有二块呈前后间隔设置的方形块131,此方形块131即为所述的凸起,两方形块131之间的间距为所述的穿过通道,左座体13 的顶面下凹有处于方形块131右侧的容置凹陷(图中未画出),容置凹陷内设有卡紧结构,卡紧结构与容置凹陷的左腔壁之间具有安装间距,限位片5竖立嵌装于安装间距内。

优佳的是,容置凹陷的右腔壁的中间部位处凸设有伸向限位片5 与限位片5的中间部位相靠近配合的方形凸块132,容置凹陷的前腔室和后腔室上分别凸设有相对设置的侧凸块133,两侧凸块133的左侧壁均与方形凸块132的左侧壁相齐平,两侧凸块133左侧壁和方形凸块132的左侧壁至容置凹陷左腔壁之间的间距刚好与限位片5的厚度相吻合,两侧凸块133的右侧壁均延伸至容置凹陷的右腔室处,方形凸块132处于两侧凸块133之间,且方形凸块132与侧凸块133之间具有间距(图中未示出),两侧凸块133相对的对立面均呈倾斜斜面,两侧凸块的倾斜斜面构成由左至右渐扩的喇叭造型,方形凸块 132与两侧凸块133构成所述的卡紧结构;利用该结构的卡紧结构一方面可实现限位片5的限位卡紧安装,另一方面利用方形凸块132与侧凸块133之间的间距可查看限位片5的安装是否到位,并易于限位片的敲入安装,还节省材料,制作成本低。

所述的折弯片6具有竖直部61和处于竖直部61左侧的横直部 62,竖直部6与方形块131相对平行设置,且竖直部61与方形块131 之间具有间距,横直部62的左端叠放于方形块131,利用此竖直部 61与方形块131之间的间距使限位片5向下压入安装时不与方形块 131发生摩擦,使限位片5的安装较为顺畅。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新型滑轮结构,轮体外壳1向门窗铝型材100 的轨道200内滑入安装过程中,当限位片5滑至轨道200的左端端口处因折弯片6高出轮体外壳1外的部位限制轮体外壳1无法再向轨道 200内滑动时可介助工具对着折弯片6向轨道200内的方向敲打,此敲打力使轮体外壳1再次滑入轨道200内,折弯片6强硬挤入轨道 200内,夹紧于轨道200顶面与轮体外壳1的顶面之间,因折弯片6 与轨道200均为金属材质,两者之间的强硬配合使轮体外壳1与门窗铝型材100之间的配合非常紧、牢固,轮体外壳1不易受外界的力而发生松动,并使轮体外壳1无需再设置处于门窗铝型材外的限制凸条,使用于本新型的滑轨结构安装的门窗铝型材无需作切削处理,从而使门窗铝型材的整体强度不受滑轨结构的影响而变低。

本新型的滑轮结构,再一优选的是,两折弯片6的横直部相对的对立面上分别凸设有其外表面呈圆弧形的卡紧凸弧块621,即处于前侧的折弯片6的横直部的后侧面向后凸设有该卡紧凸弧块621,处于后侧的折弯片6的横直部的前侧面向前凸设有该卡紧凸弧块621,利用两卡紧凸弧块621使折弯片6强度压入门窗铝型材100的轨道200 内时,卡紧凸弧块621刚好插入轨道200的顶面与条状圆形凸条300 侧壁上部之间的弧形倒角内,使折弯片6与条状圆形凸条300呈凹凸卡紧配合,从而使轮体外壳1与门窗铝型材100的安装更为牢固,并在不改变门窗铝型材的结构能与门窗铝型材实现凹凸卡紧配合,设计更为合理。

上述实施例和附图并非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产品形态和式样,任何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对其所做的适当变化或修饰,皆应视为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