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改进型隐藏式双输出锁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170770阅读:148来源:国知局
一种改进型隐藏式双输出锁芯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锁具,即:一种改进型隐藏式双输出锁芯。



背景技术:

目前市场上流行的边柱弹子类锁具,也称“原子”类锁具,都是采用外力推动或转动含有钥匙插孔的锁芯来直接或间接实现开锁,这种防盗锁锁芯的钥匙插孔有多种形状如:“一次”、“十字”、“半圆弧”、“梅花”、“圆柱”等等。防盗锁通体是钢铁制造,表面上看防盗锁防盗性能很好,市场也很普及。但现实生活中,实用此锁被盗案件时常发生,锁芯被不法分子用强开工具或微型电钻把锁芯破坏掉,几秒钟就能技术开启。因为这种防盗锁有一种很大的技术设计缺陷就是锁芯和钥匙插孔暴露,钥匙插孔露在外,开锁方式是将钥匙头插入锁芯的钥匙插孔后旋转钥匙开锁。所以给专业技术或暴力开锁者提供很大的开锁空间,导致其防盗性能差。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申请人于2016年04月06日在中国发明专利申请公布号cn105464478a中,公开了一种隐藏式抗暴力锁芯;包括锁体1和旋转控制驱动栓2;锁体1为中部开圆通孔的金属块体,在圆通孔内同心地放置有转套3和转子4;锁胆处于金属块体内且靠近圆通孔;使转套3与转子4之间、转套3与锁体1之间均可作相对旋转运动;在锁胆与圆通孔之间的锁体部分位置处,开有一个长方形槽,长方形槽内放有一与长方形槽适配的长形边柱;该长形边柱为长方形条,一边有凸出脊棱;长形边柱凸出脊棱部分加长方形条的总厚度小于或等于通孔的深度;长形边柱的凸出脊棱部分伸向锁胆的方向,由锁胆控制长形边柱在长方形通孔内的上下相对伸缩量;在长方形槽底部开有1个或1个以上通向圆通孔的小圆通孔;小圆通孔内放有第三柱状弹子;在转套3上也有和小圆通孔相对应位置的大圆通孔,大圆通孔内放有高度比大圆通孔深度要短的第二柱状弹子;在转子4的旋转表面开有与大圆通孔数量和位置对应的径向盲孔,每个径向盲孔内填有压缩弹簧和第一柱状弹子。但是该申请是依靠转套3上的大圆通孔内第二柱状弹子的上下相对位置配合,控制转套3与转子4之间、或转套3与锁体1之间相对旋转运动实现开锁和抗暴力开锁。因此要求转套3上大圆通孔内的第二柱状弹子精度相当高,否则一旦有磨损,引起稍微错位就会导致开锁受阻。

此外,上述结构的锁止输出端只有一个,遇到有指纹电动开锁的旋转锁止驱动栓情况,需要复杂的机械转换。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改进型隐藏式双输出锁芯,不但可防止使用强开工具,转动开锁,具有防盗性能好,结构精度要求大大减低,适用于不同旋转锁止驱动栓,而且装配比cn105464478a更合理。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一种改进型隐藏式双输出锁芯,包括锁体和旋转控制驱动齿轮;锁体中下部设旋转控件腔孔,在旋转控件腔孔内同心地放置有转套和转子;使转套与转子之间、转套与锁体之间均可作相对旋转运动;锁胆在锁体上方且与旋转控件腔孔的轴线方向平行;在锁胆与旋转控件腔孔之间的锁体处,于锁胆下方开有一个长方形槽,长方形槽底部设有一排通向旋转控件腔孔空间的小圆通孔;在长方形槽内放有与之槽适配的长形边柱;该长形边柱为长条形,靠近锁胆的一边有凸出脊棱;锁胆内有钥匙控制止动滑片的相对排列位置,使长形边柱的凸出脊棱抵压在止动滑片肩部的“v”形沟槽或平台上,达到控制长形边柱在长方形槽内的上下相对位置;上述小圆通孔内放有第一柱状弹子;所述转套上开有和小圆通孔排列位置方向相对应的长槽形通孔,通孔内放一圆柱,且圆柱的直径要小于转套的厚度;在转子的旋转表面设有一排与圆柱长度相匹配对应的径向盲孔,每个径向盲孔内填有压缩弹簧和第二柱状弹子;所述转子分左柄、转子段、轴杆段和右柄依次一体连接;所述转套的一端有台阶环,台阶环上有凸销;所述旋转控制驱动齿轮的其中一面有沉台和挡销;旋转控制驱动齿轮安装在转子的轴杆段,且与转套通过和凸销与旋转控制驱动齿轮的沉台和挡销构成配合连接。

所述转子的左柄或右柄接指纹或电动开锁的驱动动力源。

所述锁胆包括宽扁孔道和弹子止位孔道;其中,宽扁孔道与锁体的前面相通形成开启钥匙插入口;弹子止位孔道与锁体前端面不通形成盲道;所述宽扁孔道和弹子止位孔道之间在锁芯内形成一道隔墙;所述弹子止位孔道内设由止动滑片和复位弹簧组成的弹子止位装置;止动滑片沿弹子止位孔道的长向排列多片,多片止动滑片排列的总长度与所述长形边柱的长度相当;弹子止位装置止动滑片的中心是带下凸尖的锁孔,开启钥匙插入该锁孔中,止动滑片锁孔的下凸尖被开启钥匙限制确定止动滑片的相对位置;止动滑片的上沿用复位弹簧抵压。

与现有技术比较:本发明结构巧妙,应用灵活。本发明优点之一在于在锁体中同心地放置有转套和转子,转套通过和凸销与旋转控制驱动齿轮的沉台和挡销构成配合连接;转子的左柄或右柄接指纹或电动开锁的驱动动力源,或接锁体外的开锁手柄;实现当不插开启钥匙时,转子可以相对转套转动,转套相对锁体锁止;当有匹配的开启钥匙插入锁胆上的弹子止位孔道时,转套外可以相对锁体转动,实现转动转子带动转套开锁。当有不匹配的开启钥匙插入锁胆上的弹子止位孔道时,转套内外分别被转子和锁体锁止,无法实现转动转子带动转套开锁。本发明的优点之二是锁止输出端只有两个,遇到有指纹电动开锁的旋转锁止驱动栓情况,无需要复杂的机械转换。本发明的优点之三在于所述转套上开有和小圆通孔排列位置方向相对应的长槽形通孔,通孔内放一圆柱;巧妙地利用圆柱横向设置,上顶第一柱状弹子但无法进入锁体上的小圆通孔,下压第二柱状弹子又无法进入转子的径向盲孔;再加上圆柱的自由滚动;使转套与转子之间、转套与锁体之间的相对旋转运动阻力小,同时对锁体的结构精度要求大大减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左向局部剖视图。

图3是图1的右向局部剖视图。

图4是本发明旋转控制驱动齿轮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转套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转子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未插开启钥匙的转子在锁体部分运动放大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在锁闭状态下开启钥匙的插入锁芯后锁体内部结构变化放大示意图。

图9是本发明在开锁状态下转子在锁体部分运动放大示意图。

附图中的标记是:1锁体;2旋转控制驱动齿轮;3转套;4转子;5长方形槽;6小圆通孔;7长形边柱;8止动滑片;9第一柱状弹子;11圆柱;12径向盲孔;13压缩弹簧;14第二柱状弹子;15左柄;16转子段;17轴杆段;18右柄;19台阶环;20凸销;21沉台;22挡销;23宽扁孔道;24弹子止位孔道;25隔墙;26导槽;27钥匙。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参考图1-6,一种改进型隐藏式双输出锁芯,包括锁体1和旋转控制驱动齿轮2;锁体1中下部设旋转控件腔孔,在旋转控件腔孔内同心地放置有转套3和转子4;使转套3与转子4之间、转套3与锁体1之间均可作相对旋转运动;锁胆处于锁体1上方且与旋转控件腔孔的轴线方向平行;在锁胆与旋转控件腔孔之间的锁体处,于锁胆下方开有一个长方形槽5,长方形槽5底部设有1排通向旋转控件腔孔空间的小圆通孔6;在长方形槽5内放有与之槽适配的长形边柱7;该长形边柱7为长条形,靠锁胆的一边有凸出脊棱;锁胆内有钥匙27控制止动滑片8的相对排列位置,使长形边柱7的凸出脊棱抵压在止动滑片8肩部的“v”形沟槽或平台上,达到控制长形边柱7在长方形槽5内的上下相对位置;上述小圆通孔6内放有第一柱状弹子9;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套3上开有和小圆通孔6排列位置方向相对应的长槽形通孔10,通孔内放一圆柱11,且圆柱11的直径要小于转套3的厚度;在转子4的旋转表面设有1排与圆柱11长度相匹配对应的径向盲孔12,每个径向盲孔12内填有压缩弹簧13和第二柱状弹子14;所述转子4分左柄15、转子段16、轴杆段17和右柄18依次一体连接;所述转套3的一端有台阶环19,台阶环19上有凸销20;所述旋转控制驱动齿轮2的其中一面有沉台21和挡销22;旋转控制驱动齿轮2安装在转子4的轴杆段17,且与转套3通过和凸销20与旋转控制驱动齿轮2的沉台21和挡销22构成配合连接。

所述转子4的左柄15或右柄18接指纹或电动开锁的驱动动力源。

所述第一柱状弹子9的长度等于止动滑片8肩部“v”形沟槽的沟点与旋转控件腔孔的最短距离减去长形边柱7的总厚度。

所述锁胆包括宽扁孔道23和弹子止位孔道24;其中,宽扁孔道23与锁体的前面相通形成开启钥匙插入口;弹子止位孔道24与锁体前端面不通形成盲道;所述宽扁孔道23和弹子止位孔道24之间在锁芯内形成一道隔墙25;所述弹子止位孔道24内设由止动滑片8和复位弹簧组成的弹子止位装置;止动滑片8沿弹子止位孔道24的长向排列多片,多片止动滑片8排列的总长度与所述长形边柱7的长度相当;弹子止位装置止动滑片8的中心是带下凸尖的锁孔,开启钥匙插入该锁孔中,止动滑片8锁孔的下凸尖被开启钥匙限制确定止动滑片8的相对位置;止动滑片8的上沿用复位弹簧抵压。

所述隔墙25的长度与弹子止位孔道24内止动滑片8排列的长度相当,且宽扁孔道23与弹子止位孔道24之间在锁胆后部有导槽26。

图8表示使用本发明开锁时,将开启钥匙27沿锁体的宽扁孔道23深深插入到底,再将开启钥匙横摆平移至锁体中的导槽26和隔墙25边然后回拉,使开启钥匙27的匙体部分在导槽26和隔墙25的引导下,从钥匙插孔进入弹子止位孔道24内。

使用本发明,参考图7,当在弹子止位孔道24中不插开启钥匙27或插入的钥匙27不匹配时,长形边柱7的凸出脊棱部分不可能全部落入每片止动滑片8肩部的“v”形沟槽内,此时长形边柱7在长方形槽5内向旋转控件腔孔方向下移,将长方形槽5底部小圆通孔6内的第一柱状弹子9压向旋转控件腔孔内,并部分进入转套3的长槽形通孔10上端;长槽形通孔10内的圆柱11被挤到转子4的盲孔12口边挡住;即:转套和锁体之间被第一柱状弹子9锁止,而第二柱状弹子14被圆柱11压进转子4的盲孔内;转子4相对转套3的内旋转面处于平齐状态,转子4可以自由空转状态;总效果是:转套3相对锁体锁止,转子4可以相对转套3转动。假如通过开锁手柄或其他电动开锁的转动,带动转子4试图带动转套3开锁,则开锁手柄是空转的,因而转套3处于锁止状态,可以有效防止使用强开工具,转动开锁,见图7。

当有匹配的开启钥匙插入锁胆上的弹子止位孔道24时,所有的止动滑片8肩部的“v”形沟槽会自动排列成一条直线,且正对着长形边柱7的凸出脊棱位置;此时,长形边柱7向锁胆方向推进,直到凸出脊棱到达“v”形沟槽内停止;部分进入转套3长槽形通孔10内的第一柱状弹子9被圆柱11顶回到小圆通孔6内,转套3相对旋转控件腔孔的内旋转面处于平齐状态;同时径向盲孔12内压缩弹簧13推动第二柱状弹子14部分进入转套3的长槽形通孔10内,并顶压支持圆柱11;此时,转套3内被转子4锁止,转套3可以相对锁体转动,实现通过开锁手柄或其他电动开锁转动转子4带动转套3开锁,见图9。

本发明设计圆柱的横向侧面为工作面替代现有技术弹子的工作面,利用圆柱上顶第一柱状弹子9无需进入锁体上的小圆通孔6,下压第二柱状弹子14也需进入转子的径向盲孔12内;对第一柱状弹子9、小圆通孔6、第二柱状弹子14、径向盲孔12的尺寸配合无特殊要求;因此,部件结构精度要求大大减低。大大降低了生产成本。

另外,当转子4处于带动转套3旋转状态时,上述圆柱11在旋转控件腔孔的内旋转面可以相对滚动;一则可以减少转套3的旋转阻力,特别适用于多圈驱动的电动开锁;二则可以减轻对旋转控件腔孔的内旋转面的损伤,延长工作锁的寿命。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