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磁锁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276786发布日期:2018-12-14 22:38阅读:232来源:国知局
一种电磁锁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锁技术领域,尤其是指一种电磁锁。

背景技术

现如今的自动售卖柜、存储柜、寄存柜、快递存放柜等储物柜无处不在,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多的便利,这些储物柜均有使用电磁锁,电磁锁通常设有电磁部件和衔铁,如图5所示,电磁部件内部设有线圈和铁芯,当线圈导通后铁芯磁化吸附衔铁,当线圈不导通时衔铁与线圈保持一段距离,当电磁锁受到猛力撞击时,由于惯性作用下衔铁朝靠近线圈方向移动,衔铁带动第一钩扣的一端同样朝靠近线圈方向移动,导致即便线圈没有导通,第一钩扣与第二钩扣也可以分离解锁,安全性能差,容易发生盗窃事故,对人们造成很大的困扰。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电磁锁,能够防止当电磁锁受到猛烈撞击时导致的意外开锁,安全性能好。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电磁锁,其包括壳体、转动设置于壳体内的第一钩扣、转动设置于壳体内并与第一钩扣配合上锁或分离解锁的第二钩扣、带动第一钩扣与第二钩扣分离解锁的衔铁、与衔铁插接并用于吸附衔铁动作的电磁部件、与第二钩扣卡接并用于驱使第二钩扣转动复位的扭簧以及用于抵消衔铁惯性位移的消震组件;

所述消震组件包括设置于壳体的支点杆、与第一钩扣连接的横杆以及与横杆连接并用于抵消衔铁的惯性位移的纵杆,所述衔铁套接在横杆上,所述横杆一端与第一钩扣活动插接,另一端与纵杆套接并交叉设置,所述横杆能绕支点杆转动,支点杆位于衔铁和纵杆之间,所述衔铁带动横杆移动。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钩扣设有第一卡头以及用于与横杆连接的连接柄,第二钩扣设有与第一卡头卡接的第二卡头,所述壳体设有第一固定轴以及第二固定轴,所述扭簧套设于第二固定轴,第一钩扣套设于第一固定轴并绕第一固定轴转动,第二钩扣套设于第二固定轴并绕第二固定轴转动。

进一步地,所述壳体设有用于对纵杆限位的第一限位板以及第二限位板,第一限位板设有第一限位缺口,第二限位板设有第二限位缺口,纵杆位于第一限位缺口和第二限位缺口。

进一步地,所述电磁锁还包括微动开关,微动开关设有基座以及与第二钩扣抵触的动作簧片。

进一步地,所述衔铁套设有用于复位的第一弹性部件。

进一步地,所述纵杆套设有用于复位的第二弹性部件。

进一步地,所述纵杆设有用于对第二弹性部件限位的限位块,所述第二弹性部件限位于限位块与第一限位板之间。

进一步地,所述横杆设有用于插接连接柄的插接槽以及贯穿横杆的第一通孔,支点杆穿过第一通孔与壳体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衔铁设有平板部和柱体,平板部设有贯穿所述平板部的第二通孔,横杆穿过第二通孔,第一弹性部件套设于柱体,第一弹性部件的一端抵触平板部,第一弹性部件的另一端抵触电磁部件。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钩扣还设有卡勾部和转动臂,卡勾部与转动臂之间设有用于容置外界的锁扣的容置缺口。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本申请包括第一钩扣、第二钩扣、衔铁、电磁部件、扭簧以及用于抵消衔铁惯性位移的消震组件,的消震组件可以用抵消衔铁的惯性位移,衔铁与横杆的一端连接,纵杆与横杆的另一端连接,支点杆位于衔铁与纵杆之间,当衔铁朝某一方向发生惯性位移时,纵杆同样也发生同方向的惯性位移,使得衔铁与纵杆的惯性位移相互抵消,当电磁锁受到猛力撞击时所述第一钩扣与第二钩扣依然保持配合上锁状态,防止盗窃事故发生,提高安全性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去掉上壳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上锁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的开锁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的电磁部件、消震组件、衔铁、第一钩扣和第二钩扣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的电磁部件、消震组件、衔铁、第一钩扣和第二钩扣另一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的壳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的衔铁和电磁部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的横杆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壳体;11-第一固定轴;12-第二固定轴;13-第一限位板;131-第一限位缺口;14-第二限位板;141-第二限位缺口;2-第一钩扣;21-第一卡头;22-连接柄;3-第二钩扣;31-第二卡头;32-卡勾部;33-转动臂;34-容置缺口;4-电磁部件;41-线圈;5-衔铁;51-第一弹性部件;52-平板部;521-第二通孔;53-柱体;6-扭簧;61-卡接槽;7-消震组件;71-支点杆;72-横杆;721-插接槽;722-第一通孔;73-纵杆;731-第二弹性部件;732-限位块;8-微动开关;81-基座;82-动作簧片;9-锁扣。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的理解,下面结合实施例与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实施方式提及的内容并非对本发明的限定。

如图1至图9所示,本发明提供的一种电磁锁,其包括壳体1、转动设置于壳体1内的第一钩扣2、转动设置于壳体1内并与第一钩扣2配合上锁或分离解锁的第二钩扣3、带动第一钩扣2与第二钩扣3分离解锁的衔铁5、与衔铁5插接并用于吸附衔铁5动作的电磁部件4、与第二钩扣3卡接并用于驱使第二钩扣3转动复位的扭簧6以及用于抵消衔铁5惯性位移的消震组件7;所述消震组件7包括设置于壳体1的支点杆71、与第一钩扣2连接的横杆72以及与横杆72连接并用于抵消衔铁5的惯性位移的纵杆73,所述衔铁5套接在横杆72上,所述横杆72一端与第一钩扣2活动插接,另一端与纵杆73套接并交叉设置,所述横杆72能绕支点杆71转动,支点杆71位于衔铁5和纵杆73之间,所述衔铁5带动横杆72移动。

现有技术中的自动售卖柜、存储柜、寄存柜、快递存放柜等储物柜均有使用电磁锁,电磁锁通常设有电磁部件4,储物柜通常设有用于放置物品的多个单元格,每个单元格的开口端均设有门,外界的锁扣9与电磁部件4配合使得门被锁上,如图5所示,电磁部件4内部设有线圈41和铁芯,线圈41绕设于铁芯的外侧,当线圈41导通后铁芯磁化吸附衔铁5使得衔铁5朝靠近线圈41方向移动,当线圈41不导通时衔铁5与线圈41保持一段距离,当电磁锁受到猛力撞击时,由于惯性作用下衔铁5朝靠近或远离线圈41的方向移动,衔铁5带动第一钩扣2的一端同样朝靠近或远离线圈41的方向移动,导致即便线圈41没有导通,第一钩扣2与第二钩扣3也可以分离解锁,容易发生盗窃事故,安全性能差;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申请的消震组件7用于抵消衔铁5的惯性位移,衔铁5与横杆72的一端连接,纵杆73与横杆72的另一端连接,支点杆71位于衔铁5与纵杆73之间,当衔铁5朝某一方向发生惯性位移时,纵杆73同样朝与衔铁5的惯性移动相同的方向发生惯性位移,使得衔铁5与纵杆73的惯性位移经由支点杆71相互抵消,当电磁锁受到猛力撞击时所述第一钩扣2与第二钩扣3依然保持配合上锁状态,防止盗窃事故发生,提高安全性能;优选地,如图5所示,衔铁5和纵杆73可以均位于横杆72的同一侧;如图6所示,衔铁5和纵杆73也可以分别位于横杆72的两侧。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钩扣2设有第一卡头21以及用于与横杆72连接的连接柄22,第二钩扣3设有与第一卡头21卡接的第二卡头31,所述壳体1设有第一固定轴11以及第二固定轴12,所述扭簧6套设于第二固定轴12,第一钩扣2套设于第一固定轴11并绕第一固定轴11转动,第二钩扣3套设于第二固定轴12并绕第二固定轴12转动。具体地,所述第一固定轴11与第二固定轴12均呈圆柱状,扭簧6位于第二钩扣2的下方,第二钩扣3设有用于卡接扭簧6的卡接槽61,所述扭簧6用于对第二钩扣3提供回复弹力,使得第一卡头21与第二卡头31分离时第二钩扣3在扭簧6的弹力作用下转动打开,电磁锁开锁时,扭簧6处于正常状态,电磁锁闭锁时,扭簧6处于被压缩状态;优选地,第一钩扣2、连接柄22与第一卡头21为一体成型。

本实施例中,所述壳体1设有用于对纵杆73限位的第一限位板13以及第二限位板14,第一限位板13设有第一限位缺口131,第二限位板14设有第二限位缺口141,纵杆73位于第一限位缺口131和第二限位缺口141。所述第一限位板13以及第二限位板14使得纵杆73位于壳体1某一位置相对壳体1朝竖直方向滑动,防止纵杆73发生横向偏移,使得纵杆73可以精确地抵消衔铁5的惯性位移,提高安全性能。

本实施例中,所述电磁锁还包括微动开关8,微动开关8设有基座81以及与第二钩扣3抵触的动作簧片82。具体的,基座81设有定触点,动作簧片82设有动触点,当定触点与动触点接触时微动开关导通,微动开关8是外力通过传动元件作用于动作簧片82上,使基座81的定触点与动作簧片82的动触点接通或断开的开关,当撤销动作簧片82的外力时微动开关8不导通,微动开关8的内部结构是靠动作簧片82受力变化来实现通断的,当所述电磁锁开锁时,第二钩扣3向动作簧片82提供压力,使得微动开关8导通,通常储物柜设有用于控制单元格的门的启闭以及采集信息的后台,当微动开关8导通时储物柜的后台采集微动开关的导通信号,进一步判断电磁锁以及单元格的门的开关状态。

本实施例中,所述衔铁5套设有用于复位的第一弹性部件51。当需要打开电磁锁时,线圈41通入短暂电流,铁芯磁化后吸附衔铁5后又马上释放衔铁5,第一弹性部件51使得衔铁5可以快速地回到原来的位置,第一弹性部件51用于使得电磁部件4不吸附衔铁5时,衔铁5受到第一弹性部件51的回复力后与线圈41保持一段距离,当衔铁5被电磁部件4吸附时,第一弹性部件51还可以减震,防止衔铁5直接撞击铁芯;优选地,所述第一弹性部件51可以为弹簧。

本实施例中,所述纵杆73套设有用于复位的第二弹性部件731。当需要打开电磁锁时,电磁部件4内的线圈41导通的一瞬间,衔铁5被铁芯41吸附,所述横杆72靠近纵杆73的一端翘起,纵杆73也朝横杆72翘起的方向移动一段距离,此时第二弹性部件731被压缩,当线圈41不再导通时,衔铁5被释放,纵杆73也在第二弹性部件731的回复力作用下快速地回到原始位置,使得纵杆73与衔铁5保持平齐;优选地,第二弹性部件731可以为弹簧。

本实施例中,所述纵杆73设有用于对第二弹性部件731限位的限位块732,所述第二弹性部件731限位于限位块732与第一限位板13之间。

本实施例中,所述横杆72设有用于活动插接连接柄22的插接槽721以及贯穿横杆72的第一通孔722,横杆72与连接柄22活动插接能够弯折一定角度;支点杆71穿过第一通孔722与壳体1连接。横杆72可以绕支点杆71转动,当需要打开电磁锁时,插接槽721用于带动连接柄22朝靠近电磁部件4的方向移动,使得第一卡头21翘起后释放第二卡头31。

本实施例中,所述衔铁5设有平板部52和柱体53,平板部52设有贯穿所述平板部52的第二通孔521,横杆72穿过第二通孔521,第一弹性部件51套设于柱体53,第一弹性部件51的一端抵触平板部52,第一弹性部件51的另一端抵触电磁部件4。优选地,平板部52和柱体53为一体成型。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钩扣3还设有卡勾部32和转动臂33,卡勾部32与转动臂33之间设有用于容置外界的锁扣9的容置缺口34。外界的锁扣9通常固定在储物柜的单元格的门上,外界的锁扣9抵顶转动臂33的外侧并移动一段距离使得转动臂33逆时针转动以至第二钩扣3的第二卡头31与第一钩扣2的第一卡头21卡接,第二卡头31与第一钩扣2的第一卡头21卡接后锁扣9扣入容置缺口34,所述卡勾部32内侧挡住锁扣9,防止锁扣9滑出容置缺口34,这样锁扣9就被与电磁锁上锁,所述壳体1包括上壳体以及与上壳体配合的下壳体,第一钩扣2、第二钩扣3、衔铁5、电磁部件4以及消震组件7均设置于下壳体。

本实施例中的所有技术特征均可根据实际需要而进行自由组合。

上述实施例为本发明较佳的实现方案,除此之外,本发明还可以其它方式实现,在不脱离本技术方案构思的前提下任何显而易见的替换均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