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模具油管接头辅助拆装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524098发布日期:2019-01-05 10:11阅读:145来源:国知局
一种模具油管接头辅助拆装器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辅助拆装器,尤其涉及一种模具油管接头辅助拆装器。



背景技术:

模具的制作工艺中,为了方便脱膜和成形,都会往模具内加油减小摩擦力,加油则通过油管将油排入模具内,但长时间的排油后,油管会膨胀难以拆装,由于油管材质柔弱,人工无法直接使力,比较麻烦,并且用锤子对油管进行敲打往往会导致受伤,还易将油管损坏,所以需要多人同时对油管进行拔出,如此耗费人力,并且人工成本高。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油管材质柔弱,人工无法直接使力,比较麻烦,并且用锤子对油管进行敲打往往会导致受伤,还易将油管损坏的缺点,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方便油管的拆装,并且无需对油管敲打避免损坏和受伤的模具油管接头辅助拆装器。

技术方案为:一种模具油管接头辅助拆装器,包括有n型板、竖直滑块、第一弹簧、压块、滚轮、连杆、支杆、摆板、第二弹簧、接触轮、横杆、活动板、第三弹簧、圆形板、导向滑块、第四弹簧、弧形板、滑杆和楔形块,n型板中部开有导向孔,n型板顶部与底部左侧都开有通槽,通槽左右两侧中部都开有竖直滑槽,竖直滑槽内设有与其配合的竖直滑块,竖直滑块与竖直滑槽内滑动配合,竖直滑块顶部与竖直滑槽顶部之间连接有第一弹簧,左右两侧竖直滑块内侧面之间固接有压块,上方压块前侧面上部与下方压块前侧面下部都开有一字槽,一字槽内设有滚轮,滚轮前侧面圆心位置转动式的连接有连杆,n型板外顶部右侧与底部右侧都固接有支杆,上下两侧支杆外端都转动式的连接有摆板,上下两侧摆板内侧面左侧与上下两侧连杆尾端转动式连接,下方摆板内侧面右侧与n型板外底部右侧之间连接有第二弹簧,上方摆板内侧面右侧与n型板外顶部右侧之间也连接有第二弹簧,摆板右端转动式的连接有接触轮,n型板外右侧面上下两侧对称式的固接有横杆,上下两侧横杆之间设有活动板,活动板与横杆滑动配合,活动板中部开有导孔,导孔位于导向孔正右侧,活动板左侧面上下两侧与n型板外右侧面上下两侧之间绕接有第三弹簧,第三弹簧套在横杆上,活动板左侧面上下两侧对称式的开有卡槽,接触轮位于卡槽内与其配合,上下两侧横杆右端之间固接有圆形板,圆形板圆心位置开有通孔,圆形板右侧面偏心位置上下两侧对称式的开有导向滑槽,导向滑槽内设有与其配合的导向滑块,导向滑块与导向滑槽内滑动配合,上方导向滑块顶部左侧与上方导向滑槽顶部之间连接有第四弹簧,下方导向滑块底部左侧与下方导向滑槽底部之间也连接有第四弹簧,导向滑块右侧面固接有弧形板,上下两侧弧形板配合,活动板右侧面上下两侧对称式的固接有滑杆,滑杆右端贯穿圆形板,上下两侧滑杆内侧面右侧都固接有楔形块,楔形块与弧形板接触。

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还包括有扭动装置,扭动装置包括有环形滑轨、环形滑块、第一导套、推杆、第一卡板和第五弹簧,圆形板右侧面中部固接有环形滑轨,弧形板与楔形块位于环形滑轨内,环形滑轨上设有与其配合的环形滑块,环形滑块与环形滑轨滑动配合,环形滑块右侧面中部固接有第一导套,第一导套内设有推杆,推杆底端固接有第一卡板,第一卡板外侧面中部与第一导套底部之间绕接有第五弹簧。

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还包括有推动装置,推动装置包括有导块、第六弹簧、连接杆、竖板、扭力弹簧、第一弧形卡板和推板,圆形板右侧面下部开有导槽,导槽内设有与其配合的导块,导块与导槽内滑动配合,导块顶部左侧与导槽顶部之间连接有第六弹簧,导块右侧面固接有连接杆,连接杆右端转动式的连接有竖板,竖板与连接杆的铰接处设有扭力弹簧,竖板顶部固接有第一弧形卡板,竖板底部固接有推板。

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还包括有第二导套、导杆、紧固螺栓和第二弧形卡板,竖板右侧面上部固接有第二导套,第二导套内设有导杆,导杆顶端固接有第二弧形卡板,第二导套右侧面中部设有紧固螺栓,紧固螺栓与竖杆接触。

初始时,第二弹簧与第四弹簧为拉伸状态,首先操作人员拉动活动板向右移动,第三弹簧拉伸,活动板向右移动使卡槽与接触轮脱离,因第二弹簧的作用,摆板向摆动通过连杆带动滚轮向外移动,滚轮向外移动通过一字槽带动压块向外移动至合适的位置,第一弹簧压缩,同时,活动板还带动滑杆向右移动,滑杆向右移动带动楔形块向右移动,楔形块向右移动不将第一弧形卡板压住,因第四弹簧的作用,导向滑块带动第一弧形卡板向外移动至合适的位置,停止拉动活动板,即可将n型板套在模具上,且使第一油管依次穿过导向孔、导孔和通孔移动至上下两侧第一弧形卡板之间,操作人员即可松开活动板,因第三弹簧的作用,活动板向左移动恢复至原位,活动板向左移动带动接触轮向外滚动,接触轮向外滚动带动摆板摆动,第二弹簧拉伸,摆板摆动通过连杆带动滚轮内移动,因第一弹簧的作用,滚轮向内移动通过一字槽带动压块向内移动,压块向内移动与模具接触,进而当接触轮卡入卡槽内时,压块停止移动,也就说明压块将模具固定,同时,活动板向左移动还带动滑杆向左移动,滑杆向左移动带动楔形块向左移动,楔形块向左移动推动第一弧形卡板向内移动,第四弹簧拉伸,第一弧形卡板向内移动与第一油管接触将其固定,操作人员即可将第二油管套在第一油管上连通,再扭动第一油管上的螺母正转,进而将第一油管与第二油管固定,即可开始对模具内进行通油。当模具内有适量的油后,即可停止排油,操作人员即可扭动第一油管上的螺母反转与第二油管脱离,再次拉动活动板向右移动,进而使压块向外移动将模具松开,同时,第一弧形卡板向外移动将第二油管松开,即可拉动本装置从模具上取下,松开活动板使压块向内移动恢复至原位,第一弧形卡板也向内移动恢复至原位。

当第一油管套在第二油管上时,操作人员即可推动推杆向下移动,推杆向下移动带动第一卡板向下移动,第五弹簧拉伸,第一卡板向下移动与第一油管上的螺母接触,即可拉动推杆正转,推杆正转带动第一卡板正转,第一卡板正转带动第一油管上的螺母正转,螺母正转与第二油管接触,进而螺母正转将第一油管与第二油管更稳固的连接,即可停止拉动推杆,且使推杆恢复至原位,松开推杆,因第五弹簧的作用,推杆向上移动带动第一卡板向上移动恢复至原位。如此,能使操作人员更方便的对螺母进行扭动。

当第一油管上的螺母与第二油管脱离后,操作人员即可推动推板向上移动,推板向上移动带动竖板向上移动,竖板向上移动带动第一弧形卡板向上移动,第六弹簧压缩,第一弧形卡板向上移动至螺母左侧时,停止推动推板,操作人员即可一手握住连接杆将其固定,另一手则拉动推板向右摆动,推板向右摆动带动竖板摆动,扭力弹簧压缩,竖板摆动带动第一弧形卡板向左摆动,第一弧形卡板向左摆动至合适的位置时,即可松开推板,因扭力弹簧的作用,竖板摆动带动第一弧形卡板向右摆动,第一弧形卡板向右摆动推动螺母向右移动,螺母向右移动带动第一油管向右移动,如此反复,即可不断的对螺母进行敲打,进而使第一油管与第二油管脱离。当第一油管与第二油管脱离后,即可停止拉动推板,松开连接杆,因第六弹簧的作用,竖板向下移动带动第一弧形卡板向下移动恢复至原位。如此,可使第一油管与第二油管更快的脱离。

当第一油管套在第二油管上时,操作人员即可扭动紧固螺栓向右移动不与导杆接触,再推动导杆向上移动,导杆向上移动带动第二弧形卡板向上移动,第二弧形卡板向上移动至第一油管上螺母右侧时,停止推动滑杆,扭动紧固螺栓向内移动与导杆接触将其固定,即可不断的拉动推板使第二弧形卡板左右移动,第二弧形卡板左右移动不断的敲打螺母向左移动,进而使第一油管更紧固的套在第二油管上。当第一油管套紧后,停止拉动推板,扭动紧固螺栓向外移动将导杆松开,因重力的影响,滑杆向下移动带动第二弧形卡板向下移动恢复至原位,扭动紧固螺栓向内移动与导杆接触即可。如此,可使第一油管更紧固的与第二油管连接避免油漏出。

本发明通过压块的作用,能将本装置固定在模具上,再通过第一弧形卡板将第一油管固定,则能使操作人员方便的将第二油管与第一油管脱离,通过扭动装置,则能更方便的对第一油管进行拆卸,无需对第一油管进行敲打避免损坏,通过推动装置,能对第一油管上的螺母进行敲打,使得第一油管与第二油管脱离更加方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右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号名称:1.模具,2.第一油管,3.第二油管,4.n型板,5.通槽,6.竖直滑槽,7.竖直滑块,8.第一弹簧,9.压块,10.一字槽,11.滚轮,12.连杆,13.支杆,14.摆板,15.第二弹簧,16.接触轮,17.横杆,18.活动板,19.导孔,20.卡槽,21.第三弹簧,22.圆形板,23.通孔,24.导向滑槽,25.导向滑块,26.第四弹簧,27.弧形板,28.导向孔,29.滑杆,30.楔形块,31.扭动装置,311.环形滑轨,312.环形滑块,313.第一导套,314.推杆,315.第一卡板,316.第五弹簧,32.推动装置,321.导槽,322.导块,323.第六弹簧,324.连接杆,325.竖板,326.扭力弹簧,327.第一弧形卡板,328.推板,33.第二导套,34.导杆,35.紧固螺栓,36.第二弧形卡板。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上述方案做进一步说明。应理解,这些实施例是用于说明本申请而不限于限制本申请的范围。实施例中采用的实施条件可以根据具体厂家的条件做进一步调整,未注明的实施条件通常为常规实验中的条件。

实施例1

一种模具油管接头辅助拆装器,如图1-2所示,包括有n型板4、竖直滑块7、第一弹簧8、压块9、滚轮11、连杆12、支杆13、摆板14、第二弹簧15、接触轮16、横杆17、活动板18、第三弹簧21、圆形板22、导向滑块25、第四弹簧26、弧形板27、滑杆29和楔形块30,n型板4中部开有导向孔28,n型板4顶部与底部左侧都开有通槽5,通槽5左右两侧中部都开有竖直滑槽6,竖直滑槽6内设有与其配合的竖直滑块7,竖直滑块7与竖直滑槽6内滑动配合,竖直滑块7顶部与竖直滑槽6顶部之间连接有第一弹簧8,左右两侧竖直滑块7内侧面之间固接有压块9,上方压块9前侧面上部与下方压块9前侧面下部都开有一字槽10,一字槽10内设有滚轮11,滚轮11前侧面圆心位置转动式的连接有连杆12,n型板4外顶部右侧与底部右侧都固接有支杆13,上下两侧支杆13外端都转动式的连接有摆板14,上下两侧摆板14内侧面左侧与上下两侧连杆12尾端转动式连接,下方摆板14内侧面右侧与n型板4外底部右侧之间连接有第二弹簧15,上方摆板14内侧面右侧与n型板4外顶部右侧之间也连接有第二弹簧15,摆板14右端转动式的连接有接触轮16,n型板4外右侧面上下两侧对称式的固接有横杆17,上下两侧横杆17之间设有活动板18,活动板18与横杆17滑动配合,活动板18中部开有导孔19,导孔19位于导向孔28正右侧,活动板18左侧面上下两侧与n型板4外右侧面上下两侧之间绕接有第三弹簧21,第三弹簧21套在横杆17上,活动板18左侧面上下两侧对称式的开有卡槽20,接触轮16位于卡槽20内与其配合,上下两侧横杆17右端之间固接有圆形板22,圆形板22圆心位置开有通孔23,圆形板22右侧面偏心位置上下两侧对称式的开有导向滑槽24,导向滑槽24内设有与其配合的导向滑块25,导向滑块25与导向滑槽24内滑动配合,上方导向滑块25顶部左侧与上方导向滑槽24顶部之间连接有第四弹簧26,下方导向滑块25底部左侧与下方导向滑槽24底部之间也连接有第四弹簧26,导向滑块25右侧面固接有弧形板27,上下两侧弧形板27配合,活动板18右侧面上下两侧对称式的固接有滑杆29,滑杆29右端贯穿圆形板22,上下两侧滑杆29内侧面右侧都固接有楔形块30,楔形块30与弧形板27接触。

实施例2

一种模具油管接头辅助拆装器,如图1-2所示,包括有n型板4、竖直滑块7、第一弹簧8、压块9、滚轮11、连杆12、支杆13、摆板14、第二弹簧15、接触轮16、横杆17、活动板18、第三弹簧21、圆形板22、导向滑块25、第四弹簧26、弧形板27、滑杆29和楔形块30,n型板4中部开有导向孔28,n型板4顶部与底部左侧都开有通槽5,通槽5左右两侧中部都开有竖直滑槽6,竖直滑槽6内设有与其配合的竖直滑块7,竖直滑块7与竖直滑槽6内滑动配合,竖直滑块7顶部与竖直滑槽6顶部之间连接有第一弹簧8,左右两侧竖直滑块7内侧面之间固接有压块9,上方压块9前侧面上部与下方压块9前侧面下部都开有一字槽10,一字槽10内设有滚轮11,滚轮11前侧面圆心位置转动式的连接有连杆12,n型板4外顶部右侧与底部右侧都固接有支杆13,上下两侧支杆13外端都转动式的连接有摆板14,上下两侧摆板14内侧面左侧与上下两侧连杆12尾端转动式连接,下方摆板14内侧面右侧与n型板4外底部右侧之间连接有第二弹簧15,上方摆板14内侧面右侧与n型板4外顶部右侧之间也连接有第二弹簧15,摆板14右端转动式的连接有接触轮16,n型板4外右侧面上下两侧对称式的固接有横杆17,上下两侧横杆17之间设有活动板18,活动板18与横杆17滑动配合,活动板18中部开有导孔19,导孔19位于导向孔28正右侧,活动板18左侧面上下两侧与n型板4外右侧面上下两侧之间绕接有第三弹簧21,第三弹簧21套在横杆17上,活动板18左侧面上下两侧对称式的开有卡槽20,接触轮16位于卡槽20内与其配合,上下两侧横杆17右端之间固接有圆形板22,圆形板22圆心位置开有通孔23,圆形板22右侧面偏心位置上下两侧对称式的开有导向滑槽24,导向滑槽24内设有与其配合的导向滑块25,导向滑块25与导向滑槽24内滑动配合,上方导向滑块25顶部左侧与上方导向滑槽24顶部之间连接有第四弹簧26,下方导向滑块25底部左侧与下方导向滑槽24底部之间也连接有第四弹簧26,导向滑块25右侧面固接有弧形板27,上下两侧弧形板27配合,活动板18右侧面上下两侧对称式的固接有滑杆29,滑杆29右端贯穿圆形板22,上下两侧滑杆29内侧面右侧都固接有楔形块30,楔形块30与弧形板27接触。

还包括有扭动装置31,扭动装置31包括有环形滑轨311、环形滑块312、第一导套313、推杆314、第一卡板315和第五弹簧316,圆形板22右侧面中部固接有环形滑轨311,弧形板27与楔形块30位于环形滑轨311内,环形滑轨311上设有与其配合的环形滑块312,环形滑块312与环形滑轨311滑动配合,环形滑块312右侧面中部固接有第一导套313,第一导套313内设有推杆314,推杆314底端固接有第一卡板315,第一卡板315外侧面中部与第一导套313底部之间绕接有第五弹簧316。

实施例3

一种模具油管接头辅助拆装器,如图1-2所示,包括有n型板4、竖直滑块7、第一弹簧8、压块9、滚轮11、连杆12、支杆13、摆板14、第二弹簧15、接触轮16、横杆17、活动板18、第三弹簧21、圆形板22、导向滑块25、第四弹簧26、弧形板27、滑杆29和楔形块30,n型板4中部开有导向孔28,n型板4顶部与底部左侧都开有通槽5,通槽5左右两侧中部都开有竖直滑槽6,竖直滑槽6内设有与其配合的竖直滑块7,竖直滑块7与竖直滑槽6内滑动配合,竖直滑块7顶部与竖直滑槽6顶部之间连接有第一弹簧8,左右两侧竖直滑块7内侧面之间固接有压块9,上方压块9前侧面上部与下方压块9前侧面下部都开有一字槽10,一字槽10内设有滚轮11,滚轮11前侧面圆心位置转动式的连接有连杆12,n型板4外顶部右侧与底部右侧都固接有支杆13,上下两侧支杆13外端都转动式的连接有摆板14,上下两侧摆板14内侧面左侧与上下两侧连杆12尾端转动式连接,下方摆板14内侧面右侧与n型板4外底部右侧之间连接有第二弹簧15,上方摆板14内侧面右侧与n型板4外顶部右侧之间也连接有第二弹簧15,摆板14右端转动式的连接有接触轮16,n型板4外右侧面上下两侧对称式的固接有横杆17,上下两侧横杆17之间设有活动板18,活动板18与横杆17滑动配合,活动板18中部开有导孔19,导孔19位于导向孔28正右侧,活动板18左侧面上下两侧与n型板4外右侧面上下两侧之间绕接有第三弹簧21,第三弹簧21套在横杆17上,活动板18左侧面上下两侧对称式的开有卡槽20,接触轮16位于卡槽20内与其配合,上下两侧横杆17右端之间固接有圆形板22,圆形板22圆心位置开有通孔23,圆形板22右侧面偏心位置上下两侧对称式的开有导向滑槽24,导向滑槽24内设有与其配合的导向滑块25,导向滑块25与导向滑槽24内滑动配合,上方导向滑块25顶部左侧与上方导向滑槽24顶部之间连接有第四弹簧26,下方导向滑块25底部左侧与下方导向滑槽24底部之间也连接有第四弹簧26,导向滑块25右侧面固接有弧形板27,上下两侧弧形板27配合,活动板18右侧面上下两侧对称式的固接有滑杆29,滑杆29右端贯穿圆形板22,上下两侧滑杆29内侧面右侧都固接有楔形块30,楔形块30与弧形板27接触。

还包括有扭动装置31,扭动装置31包括有环形滑轨311、环形滑块312、第一导套313、推杆314、第一卡板315和第五弹簧316,圆形板22右侧面中部固接有环形滑轨311,弧形板27与楔形块30位于环形滑轨311内,环形滑轨311上设有与其配合的环形滑块312,环形滑块312与环形滑轨311滑动配合,环形滑块312右侧面中部固接有第一导套313,第一导套313内设有推杆314,推杆314底端固接有第一卡板315,第一卡板315外侧面中部与第一导套313底部之间绕接有第五弹簧316。

还包括有推动装置32,推动装置32包括有导块322、第六弹簧323、连接杆324、竖板325、扭力弹簧326、第一弧形卡板327和推板328,圆形板22右侧面下部开有导槽321,导槽321内设有与其配合的导块322,导块322与导槽321内滑动配合,导块322顶部左侧与导槽321顶部之间连接有第六弹簧323,导块322右侧面固接有连接杆324,连接杆324右端转动式的连接有竖板325,竖板325与连接杆324的铰接处设有扭力弹簧326,竖板325顶部固接有第一弧形卡板327,竖板325底部固接有推板328。

实施例4

一种模具油管接头辅助拆装器,如图1-2所示,包括有n型板4、竖直滑块7、第一弹簧8、压块9、滚轮11、连杆12、支杆13、摆板14、第二弹簧15、接触轮16、横杆17、活动板18、第三弹簧21、圆形板22、导向滑块25、第四弹簧26、弧形板27、滑杆29和楔形块30,n型板4中部开有导向孔28,n型板4顶部与底部左侧都开有通槽5,通槽5左右两侧中部都开有竖直滑槽6,竖直滑槽6内设有与其配合的竖直滑块7,竖直滑块7与竖直滑槽6内滑动配合,竖直滑块7顶部与竖直滑槽6顶部之间连接有第一弹簧8,左右两侧竖直滑块7内侧面之间固接有压块9,上方压块9前侧面上部与下方压块9前侧面下部都开有一字槽10,一字槽10内设有滚轮11,滚轮11前侧面圆心位置转动式的连接有连杆12,n型板4外顶部右侧与底部右侧都固接有支杆13,上下两侧支杆13外端都转动式的连接有摆板14,上下两侧摆板14内侧面左侧与上下两侧连杆12尾端转动式连接,下方摆板14内侧面右侧与n型板4外底部右侧之间连接有第二弹簧15,上方摆板14内侧面右侧与n型板4外顶部右侧之间也连接有第二弹簧15,摆板14右端转动式的连接有接触轮16,n型板4外右侧面上下两侧对称式的固接有横杆17,上下两侧横杆17之间设有活动板18,活动板18与横杆17滑动配合,活动板18中部开有导孔19,导孔19位于导向孔28正右侧,活动板18左侧面上下两侧与n型板4外右侧面上下两侧之间绕接有第三弹簧21,第三弹簧21套在横杆17上,活动板18左侧面上下两侧对称式的开有卡槽20,接触轮16位于卡槽20内与其配合,上下两侧横杆17右端之间固接有圆形板22,圆形板22圆心位置开有通孔23,圆形板22右侧面偏心位置上下两侧对称式的开有导向滑槽24,导向滑槽24内设有与其配合的导向滑块25,导向滑块25与导向滑槽24内滑动配合,上方导向滑块25顶部左侧与上方导向滑槽24顶部之间连接有第四弹簧26,下方导向滑块25底部左侧与下方导向滑槽24底部之间也连接有第四弹簧26,导向滑块25右侧面固接有弧形板27,上下两侧弧形板27配合,活动板18右侧面上下两侧对称式的固接有滑杆29,滑杆29右端贯穿圆形板22,上下两侧滑杆29内侧面右侧都固接有楔形块30,楔形块30与弧形板27接触。

还包括有扭动装置31,扭动装置31包括有环形滑轨311、环形滑块312、第一导套313、推杆314、第一卡板315和第五弹簧316,圆形板22右侧面中部固接有环形滑轨311,弧形板27与楔形块30位于环形滑轨311内,环形滑轨311上设有与其配合的环形滑块312,环形滑块312与环形滑轨311滑动配合,环形滑块312右侧面中部固接有第一导套313,第一导套313内设有推杆314,推杆314底端固接有第一卡板315,第一卡板315外侧面中部与第一导套313底部之间绕接有第五弹簧316。

还包括有推动装置32,推动装置32包括有导块322、第六弹簧323、连接杆324、竖板325、扭力弹簧326、第一弧形卡板327和推板328,圆形板22右侧面下部开有导槽321,导槽321内设有与其配合的导块322,导块322与导槽321内滑动配合,导块322顶部左侧与导槽321顶部之间连接有第六弹簧323,导块322右侧面固接有连接杆324,连接杆324右端转动式的连接有竖板325,竖板325与连接杆324的铰接处设有扭力弹簧326,竖板325顶部固接有第一弧形卡板327,竖板325底部固接有推板328。

还包括有第二导套33、导杆34、紧固螺栓35和第二弧形卡板36,竖板325右侧面上部固接有第二导套33,第二导套33内设有导杆34,导杆34顶端固接有第二弧形卡板36,第二导套33右侧面中部设有紧固螺栓35,紧固螺栓35与竖杆接触。

初始时,第二弹簧15与第四弹簧26为拉伸状态,首先操作人员拉动活动板18向右移动,第三弹簧21拉伸,活动板18向右移动使卡槽20与接触轮16脱离,因第二弹簧15的作用,摆板14向摆动通过连杆12带动滚轮11向外移动,滚轮11向外移动通过一字槽10带动压块9向外移动至合适的位置,第一弹簧8压缩,同时,活动板18还带动滑杆29向右移动,滑杆29向右移动带动楔形块30向右移动,楔形块30向右移动不将第一弧形卡板327压住,因第四弹簧26的作用,导向滑块25带动第一弧形卡板327向外移动至合适的位置,停止拉动活动板18,即可将n型板4套在模具1上,且使第一油管2依次穿过导向孔28、导孔19和通孔23移动至上下两侧第一弧形卡板327之间,操作人员即可松开活动板18,因第三弹簧21的作用,活动板18向左移动恢复至原位,活动板18向左移动带动接触轮16向外滚动,接触轮16向外滚动带动摆板14摆动,第二弹簧15拉伸,摆板14摆动通过连杆12带动滚轮11内移动,因第一弹簧8的作用,滚轮11向内移动通过一字槽10带动压块9向内移动,压块9向内移动与模具1接触,进而当接触轮16卡入卡槽20内时,压块9停止移动,也就说明压块9将模具1固定,同时,活动板18向左移动还带动滑杆29向左移动,滑杆29向左移动带动楔形块30向左移动,楔形块30向左移动推动第一弧形卡板327向内移动,第四弹簧26拉伸,第一弧形卡板327向内移动与第一油管2接触将其固定,操作人员即可将第二油管3套在第一油管2上连通,再扭动第一油管2上的螺母正转,进而将第一油管2与第二油管3固定,即可开始对模具1内进行通油。当模具1内有适量的油后,即可停止排油,操作人员即可扭动第一油管2上的螺母反转与第二油管3脱离,再次拉动活动板18向右移动,进而使压块9向外移动将模具1松开,同时,第一弧形卡板327向外移动将第二油管3松开,即可拉动本装置从模具1上取下,松开活动板18使压块9向内移动恢复至原位,第一弧形卡板327也向内移动恢复至原位。

当第一油管2套在第二油管3上时,操作人员即可推动推杆314向下移动,推杆314向下移动带动第一卡板315向下移动,第五弹簧316拉伸,第一卡板315向下移动与第一油管2上的螺母接触,即可拉动推杆314正转,推杆314正转带动第一卡板315正转,第一卡板315正转带动第一油管2上的螺母正转,螺母正转与第二油管3接触,进而螺母正转将第一油管2与第二油管3更稳固的连接,即可停止拉动推杆314,且使推杆314恢复至原位,松开推杆314,因第五弹簧316的作用,推杆314向上移动带动第一卡板315向上移动恢复至原位。如此,能使操作人员更方便的对螺母进行扭动。

当第一油管2上的螺母与第二油管3脱离后,操作人员即可推动推板328向上移动,推板328向上移动带动竖板325向上移动,竖板325向上移动带动第一弧形卡板327向上移动,第六弹簧323压缩,第一弧形卡板327向上移动至螺母左侧时,停止推动推板328,操作人员即可一手握住连接杆324将其固定,另一手则拉动推板328向右摆动,推板328向右摆动带动竖板325摆动,扭力弹簧326压缩,竖板325摆动带动第一弧形卡板327向左摆动,第一弧形卡板327向左摆动至合适的位置时,即可松开推板328,因扭力弹簧326的作用,竖板325摆动带动第一弧形卡板327向右摆动,第一弧形卡板327向右摆动推动螺母向右移动,螺母向右移动带动第一油管2向右移动,如此反复,即可不断的对螺母进行敲打,进而使第一油管2与第二油管3脱离。当第一油管2与第二油管3脱离后,即可停止拉动推板328,松开连接杆324,因第六弹簧323的作用,竖板325向下移动带动第一弧形卡板327向下移动恢复至原位。如此,可使第一油管2与第二油管3更快的脱离。

当第一油管2套在第二油管3上时,操作人员即可扭动紧固螺栓35向右移动不与导杆34接触,再推动导杆34向上移动,导杆34向上移动带动第二弧形卡板36向上移动,第二弧形卡板36向上移动至第一油管2上螺母右侧时,停止推动滑杆29,扭动紧固螺栓35向内移动与导杆34接触将其固定,即可不断的拉动推板328使第二弧形卡板36左右移动,第二弧形卡板36左右移动不断的敲打螺母向左移动,进而使第一油管2更紧固的套在第二油管3上。当第一油管2套紧后,停止拉动推板328,扭动紧固螺栓35向外移动将导杆34松开,因重力的影响,滑杆29向下移动带动第二弧形卡板36向下移动恢复至原位,扭动紧固螺栓35向内移动与导杆34接触即可。如此,可使第一油管2更紧固的与第二油管3连接避免油漏出。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实施例子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原则之内,所作的等同替换,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本发明未作详细阐述的内容属于本专业领域技术人员公知的已有技术。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