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用共享智能陪护机器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801909发布日期:2019-02-01 20:16阅读:495来源:国知局
医院用共享智能陪护机器人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主要涉及到医院智能化医护系统领域,特指一种医院用共享智能陪护机器人。



背景技术:

目前,患者在医院住院过程中,往往需要除了自身的病床之外,还需要一整套的陪护设备和陪护人员,例如陪护床、输液杆、医护诊疗系统等等。但是,目前医院病房内的空间较为狭小,病床和患者数量过多,空间利用率不高,加上一般均与护士工作站、医生办公室距离较远,因此无法享受到较好的、及时的诊疗服务。现有众多的病房内智能系统,均只是从医生和护士工作方便的角度提供一些智能化的硬件设备,使其能够更好的完成诊疗工作以及与患者交互诊疗过程中的一些诊断数据,却没有从更加人性化的角度,将医生、护士、患者、家属、探望人员等众多主体合理、有效的统一起来,综合考虑其使用价值。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就在于: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智能化程度高、结构简单紧凑、操作简便的医院用共享智能陪护机器人。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医院用共享智能陪护机器人,包括机器人本体、存储空间柜和机器人头部,所述机器人本体一般放置于病床的一侧,所述机器人本体上设置有用来放置物件的置物平台,所述置物平台的下方为存储空间柜,所述存储空间柜为至少一层,所述每层存储空间柜均设置有安全锁。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安全锁采用电子打开方式的锁具。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安全锁通过扫码开锁的方式进行锁止或操作。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机器人本体的下部空间处设置有一活动陪护床,所述活动陪护床在未使用状态时,采用收折方式收拢在一起,放入机器人本体底部的空间内。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活动陪护床包括两块以上依次相连的床板,相邻两块床板之间通过旋转、翻转以实现折叠。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远离靠近机器人本体最外端的床板底部设置有面板,所述面板在活动陪护床呈收折状态后,遮挡住机器人本体的下部空间。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每块床板的下方设置有支腿,利用在支腿使床板在打开后,与地面形成支撑。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在至少一个支腿的下方设置有滚动轮,以保证活动陪护床在打开时的顺畅程度。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在远离靠近机器人本体最外端的床板与机器人本体之间设置锁止部件,所述锁止部件让只抽出并打开远离靠近机器人本体最外端的床板时保持可靠的固定状态,形成一个座椅。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在远离靠近机器人本体最外端的床板上设置有两条容置导向槽,所述床板的支腿在非使用状态时在翻折后收入该容置导向槽内;使用时,沿着容置导向槽往外抽出支腿并向下翻折,使支腿与地面配合完成支撑。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机器人头部为一个可转向的交互显示屏,所述交互显示屏在收到控制指令之后,完成转动完成转向。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交互显示屏的控制指令由护士在工作站发出,和/或采用声音信号来进行控制,即通过采集患者的声音,一旦患者发出声音该交互显示屏则自动转向;和/或通过app在移动终端设备上完成。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还包括一个声音采集部件,所述声音采集部件用来采集患者的声音信号,用来实现远程通话或远程交互,甚至还可以用来对机器人头部5的转向进行控制。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声音采集部件还可以设置有声纹识别模块,利用声纹识别模块在患者进行第一次开启共享机器人使用时,直接对患者的声纹进行识别、记忆和确认。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在机器人本体上还设置有一个公共显示屏,本实例中位于置物平台的后端,利用该公共显示屏可以方便医生、护士了解患者的基本诊疗电子档案,并有利于与患者进行有效的沟通。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该公共显示屏采用刷卡或指纹识别等方式以获取授权。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机器人本体上还设置有多功能插线组,用以提供各种电连接插口、信号数据插口。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机器人本体上还设置有输液杆支撑部件,用来在输液时放置输液杆。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机器人本体的侧面上还设置有供患者使用的翻折式毛巾架。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优点在于:本发明的医院用共享智能陪护机器人,结构简单紧凑、操作简便,采用高度集成的方式,将多个功能集成在一个机器人系统中,能够大大方便医生、护士的诊疗工作,还能够提高病房的空间利用率,更有利于患者与医生、护士、家属的交流和沟通。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活动陪护床处于座椅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的活动陪护床处于座椅状态时的内部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在具体应用实例中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在具体应用实例中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的活动陪护床处于完全打开状态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的活动陪护床处于完全打开状态时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例说明:

1、机器人本体;2、存储空间柜;3、置物平台;4、活动陪护床;5、机器人头部;6、声音采集部件;7、公共显示屏;8、多功能插线组;9、输液杆支撑部件;401、床板;402、支腿;403、滚动轮;404、容置导向槽;4011、面板;501、交互显示屏。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说明书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如图1-图7所示,本发明的医院用共享智能陪护机器人,包括机器人本体1、存储空间柜2和机器人头部5,机器人本体1一般放置于病床的一侧,机器人本体1上设置有用来放置物件的置物平台3,护士及患者的一些物件可以放到置物平台3上,方便取放,例如每日服用的药品等等。置物平台3的下方为存储空间柜2,该存储空间柜2为至少一层的设计,其中设置有一个以上的分隔存储空间(如抽屉),每个分隔存储空间均设置有安全锁(图中未示),以保证其私密性,防止未经授权的打开操作。

在具体应用实例中,本发明的安全锁采用电子打开方式的锁具,进一步可以采用扫码开锁的方式进行锁止或操作。即,作为共享的机器人,使用者(如患者)在入院之后,可以通过扫码的方式来获取机器人的使用权,一旦完成扫码和认证之后,就可以对存储空间柜2进行使用。

机器人本体1的下部空间处设置有一活动陪护床4,该活动陪护床4在未使用状态时,采用收折方式收拢在一起,放入机器人本体1底部的空间内,处于隐藏状态。该活动陪护床4包括两块以上依次相连的床板401,相邻两块床板401之间可以通过旋转、翻转以实现折叠。靠近机器人本体1一端的床板401铰接于机器人本体1内侧,呈固定端;远离靠近机器人本体1最外端的床板401底部设置有面板4011,该面板4011在活动陪护床4呈收折状态后,遮挡住机器人本体1的下部空间,令机器人本体1成为一个整体。每块床板401的下方设置有支腿402,利用在支腿402可以使床板401在打开后,与地面形成支撑,保证其使用的稳定性和舒适性。在较佳的实施例中,还可进一步在至少一个支腿402的下方设置有滚动轮403,以保证活动陪护床401在打开时的顺畅程度。

在较佳的实施例中,本发明进一步在远离靠近机器人本体1最外端的床板401与机器人本体1之间设置锁止部件,该锁止部件能够让只抽出并打开远离靠近机器人本体1最外端的床板401时保持可靠的固定状态,从而形成一个座椅。

在较佳的实施例中,本发明进一步在远离靠近机器人本体1最外端的床板401上设置有两条容置导向槽404,该床板401的支腿402在非使用状态时可以在翻折后收入该容置导向槽404内,完成更好的隐藏效果。在使用时,只需要沿着容置导向槽404往外抽出支腿402,并向下翻折,即可以使支腿402与地面配合完成支撑。

在较佳的实施例中,相邻的床板401之间留有间隙,支腿402和/或滚动轮403可以收折至该间隙内,以保证最终收纳于机器人本体1的下部空间中。

本发明在机器人头部5为一个可转向的交互显示屏501,该交互显示屏501在收到控制指令之后,可以完成转动完成转向,如自动转向朝向患者的病床或患者所在的区域。该交互显示屏501的控制指令可以由护士在工作站发出,也可以采用声音信号来进行控制,即通过采集患者的声音,一旦患者发出声音该交互显示屏501则自动转向;又或者,该交互显示屏501可以通过app在移动终端设备上完成,如患者家属通过app来发出控制指令完成转向。

上述交互显示屏501可以作为一个多媒体、多功能的交互屏,医生护士可以在办公室就与患者进行沟通,也可以让探视人员通过交互屏与患者进行问候或交流,甚至还可以作为娱乐屏,根据患者自身的喜好和需求,订制相关的视频节目、家人照片、天气预报等等,最为关键的是,患者在病床上就可以完成操作和观看使用,无需下床或调整姿势。

在较佳的实施例中,本发明设置有一个声音采集部件6,该声音采集部件6用来采集患者的声音信号,用来实现远程通话或远程交互,甚至还可以用来对机器人头部5的转向进行控制。进一步,该声音采集部件6还可以设置有声纹识别模块,利用声纹识别模块可以在患者进行第一次开启共享机器人使用时,直接对患者的声纹进行识别、记忆和确认。即,在病房内只完成对特定使用者的声音进行识别,可以防止误操作,并增加机器人的使用准确性。声音采集部件6为一个或多个,本实例中为两个,分处于机器人本体1的两侧。

在较佳的实施例中,在机器人本体1上还设置有一个公共显示屏7,本实例中位于置物平台3的后端,利用该公共显示屏7可以方便医生、护士了解患者的基本诊疗电子档案,并有利于与患者进行有效的沟通。该公共显示屏7采用刷卡或指纹识别等方式以获取授权。

在较佳的实施例中,在机器人本体1上还设置有多功能插线组8,用以提供各种电连接插口、信号数据插口等等。

在较佳的实施例中,在机器人本体1上还设置有输液杆支撑部件9,用来在输液时,放置输液杆,大大优化患者病床周围的空间利用率。

在较佳的实施例中,在机器人本体1的侧面上还设置有供患者使用的翻折式毛巾架。

在其他实施例中,机器人本体1的下部空间处用来收纳活动陪护床4的空间,可以将活动陪护床4替换为一个共享冰箱,通过扫码的方式获取该共享冰箱的使用权。

以上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发明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