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模式智能门锁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427234发布日期:2019-04-17 03:01阅读:160来源:国知局
一种多模式智能门锁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电子锁具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多模式智能门锁。



背景技术:

在日常生活中,锁具是保证财产安全和隐私安全的重要屏障,随着社会的发展,锁具对安全性和便捷性方面的要求也日益提高,多模式智能门锁作为一种常用锁具,一般都是有电子驱动部分和机械传动两大部分组成,通过电子驱动部分的驱动带动机械传动部分实现开锁和上锁的功能。

目前多模式智能门锁使用的是有源电子锁或无源电子锁,有源电子锁为锁具内部自带电池,通过电池供应给内部电机电流使其带动传动组件和卡位组件进行开关锁的动作,但是有源电子锁的电源在锁具内部,若是电池电源耗尽更换电池需要专业人员进行,操作异常不便,而无源电子锁则将电池装在钥匙上,通过钥匙插入锁具使得钥匙中的电池与电子锁内部的电机形成通路,为电机提供电流使其带动传动组件和卡位组件进行开关锁的动作,但是将电池安装在钥匙上会导致钥匙体积过大,使用户携带非常不便,尤其是对那些出门不带包的男性用户会造成非常大的困扰。

鉴于上述不足,本发明创作者经过长时间的研究和实践终于获得了本发明。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多模式智能门锁的只能使用无源结构或者有源结构,和电池装在锁具内拆卸不便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在于,提供一种多模式智能门锁,包括锁芯和旋钮组件,在所述旋钮组件上装有电源,所述电源为整个门锁供电,所述旋钮组件包括旋钮壳体和安装在旋钮壳体内部的旋钮架体,所述旋钮架体上插装有插片,所述锁芯上设置有与所述插片相配合的插道,所述锁芯可拆卸的安装在所述旋钮架体上。

进一步的,所述旋钮架体上装有扣片和弹簧扣片,所述扣片包括凸出的卡片,所述弹簧扣片对所述扣片施力,令所述卡片伸出所述旋钮架体外表面,在所述旋钮壳体上设置有与所述卡片相配合的卡道。

进一步的,所述旋钮架体上设置有长条槽,所述长条槽与所述卡片相匹配,所述卡片穿过所述长条槽伸出所述旋钮架体外表面,在所述卡片伸出所述长条槽的部分上设置有倒角,所述倒角设置在所述卡片装配时先与所述旋钮壳体接触的一侧。

进一步的,在所述旋钮架体中相对设置有两个所述扣片,在两个所述扣片中间相对设置有两个弧形的所述弹簧扣片,所述锁芯装在两个所述弹簧扣片之间。

进一步的,所述旋钮架体端面装有圆环形面板,所述圆环形面板上设置有滑口,所述扣片上设置有凸块,所述凸块安装在所述滑口上。

进一步的,所述旋钮架体包括第一固定架,所述第一固定架上设置有电源容纳腔,所述电源容纳腔内装有电源。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固定架上装有主控制板,所述主控制板上装有导电触片,所述电源容纳腔内设置有触片过口,所述导电触片穿过所述触片过口与所述电源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旋钮架体上装有导电板,所述导电板与所述导电触片接触,所述导电板上设置有导电触头,所述锁芯上设置有与导电触头相对应的触头,在所述锁芯安装在所述旋钮架体上时,所述导电触头与所述触头相接,为所述锁芯内部零件供电。

进一步的,所述导电板上安装有插头,所述锁芯上设置有定位槽,所述插头与所述定位槽相匹配,在所述锁芯安装在所述旋钮架体上时,所述插头插装在所述定位槽中。

进一步的,所述锁芯外套装有防锯套,所述防锯套采用高强度合金,在所述锁芯装入所述旋钮组件后,所述旋钮壳体的端面处于所述防锯套的中部。

与现有技术比较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1.本发明中的多模式智能门锁将电源设置在旋钮组件中,通过插片将旋钮组件和锁芯进行连接,旋钮组件与锁芯为可拆卸结构,操作简单,可以将门锁设置为有源结构或者无源结构,采用多种形式开锁,满足用户不同的使用需求。

2.本发明中的多模式智能门锁中的旋钮架体上设置有扣片和弹簧扣片,通过扣片上的卡片与旋钮壳体上的卡道进行配合,使得旋钮架体和旋钮壳体之间的拆卸/安装方便,满足用户自行更换电源的需求。

附图说明

图1为多模式智能门锁的整体结构爆炸图;

图2为多模式智能门锁的装配结构图;

图3为多模式智能门锁旋钮组件结构爆照图;

图4为多模式智能门锁旋钮壳体内部结构爆炸图;

图5为多模式智能门锁锁芯和旋钮架体结构装配图;

图6为多模式智能门锁的旋锁芯和旋钮架体装配剖视图;

图7为多模式智能门锁的锁芯和旋钮架体装配侧视图;

图8为多模式智能门锁锁芯结构爆炸图;

图9为多模式智能门锁锁芯内部结构爆炸图;

图10为多模式智能门锁装配图;

图11为多模式智能门锁拆卸图;

图12为多模式智能门锁智能钥匙使用图。

附图标记说明:

1100-锁芯,1101-锁壳上盖,1102-锁壳底座,1103-第一安装架,1104-第一容纳腔,1105-挡板,1106-第二安装架,1107-插道,1110-齿轮蜗杆,1111-齿轮部,1112-蜗杆部,1120-驱动弹簧,1102-锁壳底座,1130-驱动套,1131-卡柱,1132-壳套,1133-平台,1140-卡位块,1141-横杆,1142-左纵杆,1143-右纵杆,1144-弯杆,1145-卡槽,1140-限位块,1150-磁铁,1161-电机,1162-控制板,1163-接触片,1170-固定条,1180-触头,1191-定位块,1192-定位槽,1193-弹簧,1194-腰型孔,1195-销轴,1196-定位钢珠,1210-固定套,1220-防锯套,2000-旋钮组件,2100-旋钮壳体,2200-旋钮架体,2201-第一固定架,2202-第二固定架,2203-电源容纳腔,2204-长条槽,2205-第一密封槽,2206-插槽,2207-电源,2210-主控制板,2211-左触片,2212-右触片,2220-导电板,2230-导电触头,2231-第一o型圈,2240-扣片,2241-卡片,2242-凸块,2243-拆卸孔,2250-弹簧扣片,2260-圆环形面板,2261-滑口,2270-防水软垫,2280-第二o型圈,2290-插头,2300-旋钮底壳,2310-第三o型圈,2320-旋钮上盖,2321-盖部,2322-插入部,2323-第二密封槽,2330-插片,3301-内旋钮,3302-旋钮轴,3303-第一基础锁壳,3304-第一c型卡簧,3305-装饰块,3306-第一增长块,3307-第一孔用钢丝挡圈,3308-第一联动块,3309-拨块,3310-第二基础锁壳,3311第二c型卡簧,3312-第二增长块,3313-第二孔用钢圈,3314-第二联动块。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上述的和另外的技术特征和优点作更详细的说明。

实施例一

本发明提供一种多模式智能门锁,如图1-图5所示,所述多模式智能门锁包括锁芯1100和旋钮组件2000,在旋钮组件2000上装有电源2207,电源2207为整个门锁供电,旋钮组件2000包括旋钮壳体2100和安装在旋钮壳体2100内部的旋钮架体2200,在旋钮架体2200上插装有插片2330,锁芯1100上设置有与插片2330相配合的插道1107,锁芯1100可拆卸的安装在旋钮架体2200上。

其中,旋钮架体2200包括第一固定架2201和第二固定架2202,具体的第一固定架2201为近似半圆柱的架体,第二固定架2202为旋钮架体2200端部的圆形架体,在第二固定架2202的中心设有可供锁芯1100插装的锁芯插装槽,锁芯插装槽贯穿第二固定架2202的两端,并与锁芯1100的外壳结构相匹配。第一固定架2201和第二固定架2202之间具有相互插接的匹配结构,使得第一固定架2201和第二固定架2202可以组装构成一个整体,且二者之间通过螺钉进行固定。

在旋钮架体2200上设置有插槽2206,具体的,在第二固定架2202外侧侧边设置有插槽2206,插槽2206与插片2330相匹配,插槽2206沿着第二固定架2202的径向贯穿第二固定架2202的相对两侧侧壁,并与锁芯插装槽连通,在插槽2206上插装有插片2330,插片2330为“冂”字形结构,两侧插条插入第二固定架2202的中并经过锁芯插装槽。在锁芯1100的外壳表面上设有位置相对的插道1107,在安装时,锁芯1100插入第二固定架2202中的锁芯插装槽,插片2330插入插槽2206,插片2330上的插条刚好卡在插道1107上,将锁芯1100限制在第二固定架2202的中心,限制锁芯1100的任何方向上的位移,较佳的,在插片2330插入第二固定架2202中后,插片2330的两端均恰好都处于第二固定架2202内,不在第二固定架2202外表面产生凸起。

本发明中的多模式智能门锁将电源2207设置在旋钮组件2000中,通过插片2330将锁芯1100固定在旋钮组件2000上,旋钮组件2000与锁芯1100为可拆卸按,在实际使用时,用工具从第二固定架2202的一侧将插片2330顶出,即可将锁芯1100和旋钮组件2000进行分离,可以将门锁设置为有源结构或者无源结构,采用多种形式开锁,满足用户不同的使用需求。

实施例二

如实施例一所述的多模式智能门锁,在本实施例中,结合图6和图7所示,旋钮架体2200上装有扣片2240和弹簧扣片2250,扣片2240包括凸出的卡片2241,弹簧扣片2250对扣片2240施力,令卡片2241伸出旋钮架体2200外表面,在旋钮壳体2210上设置有与卡片相配合的卡道,具体的,在第二固定架2202的外侧内部设置有扣片安装腔,扣片安装腔较锁芯插装槽大,且扣片安装腔包含锁芯插装槽一段,锁芯1100先进入扣片安装腔在插入锁芯插装槽中。

在扣片安装腔内装有扣片2240和弹簧扣片2250,扣片2240与第二固定架2202的内壁相契合,扣片2240包括凸起的卡片2241,旋钮架体2200上设置有长条槽2204,长条槽2204与卡片2241相匹配,卡片2241穿过长条槽2204伸出旋钮架体2200外表面,在卡片2241伸出长条槽2204的部分上设置有倒角,倒角设置在卡片2241装配时先与旋钮壳体2100接触的一侧,具体的,在第二固定架2202的扣片安装腔上设置有与卡片2241相匹配的长条槽2204,长条槽2204贯穿第二固定架2202的侧壁,使扣片安装腔和第二固定架2202上方的外表面连通,卡片2241穿过长条槽2204凸出至第二固定架2202的外壳表面,在本实施例中,扣片2240设置有两个,第二固定架2202上的长条槽2204也对应的设置有两个。

旋钮壳体2100包括旋钮底壳2300和旋钮上盖2320,旋钮底壳2300套装在第二固定架2202上方,在旋钮底壳2300的左端设置有阶梯状的卡道,在第二固定架2202装入旋钮底壳2300左端后,扣片2240上的卡片2241将会卡在卡道上,使得第二固定架2202固定在旋钮底壳2300中。

在本实施例中,在旋钮架体2200中相对设置有两个扣片2240,在两个扣片2240中间相对设置有两个弧形的弹簧扣片2250,锁芯1100装在两个弹簧扣片2250之间,具体的,在第二固定架2202的相对侧壁上设置有两个扣片2240,在扣片2240中间设置有两个弹簧扣片2250,弹簧扣片2250为弹性材料,或者为金属材料的带有弧度的薄片,在本实施例中,弹簧扣片2250上下两个相对设置,两端相接触,构成一个环形,在两个弹簧扣片2250装入上下两个扣片2240中后,对上下两个扣片2240均产生压力,使得扣片2240牢牢贴紧第二固定架2202,而锁芯1100穿过弹簧扣片2250中间的空间安装在锁芯插装槽中。

在旋钮架体2200端面装有圆环形面板2260,用于对第二固定架2202的端面进行遮挡,具体的,圆环形面板2260设置在第二固定架2202的扣片安装腔端部,将扣片2240和弹簧扣片1150完全锁定在第二固定架2202内部,在圆环形面板2260上设置有滑口2261,具体的,滑口2261为长条形,在扣片2240上设置有凸块2242,凸块2242安装在滑口2261上,并能在滑口2261上往复运动,防止扣片2240滑偏,较佳的,在凸块2242上设置有一个拆卸孔2243,在对旋钮壳体2100和旋钮架体2200进行拆卸时,用工具插入拆卸孔2243,将扣片2240往下拨动,使卡片2241脱离旋钮壳体2100的卡道,从而使得旋钮壳体2100和旋钮架体2200分离,使得拆卸操作一步完成,拆卸简单满足用户的自行拆装要求。

旋钮底壳2300为中空长方体,具有贯穿两端的圆口,较佳的,旋钮底壳2300侧面四边进行倒角处理,使用户抓握更加舒适。第一固定架2201和第二固定架2202依次从旋钮底壳2300左侧装入,通过卡片2241与卡道进行固定,用于防止第二固定架2202脱落,较佳的,在第二固定架2202上设置有第一密封槽2205,在第一密封槽2205上装有第二o型圈2280,防止旋钮底壳2300和第二固定架2202之间摩擦导致损坏,同时对旋钮底壳2300和第二固定架2202之间进行密封。

在旋钮底壳2300的右侧装有旋钮上盖2320,旋钮上盖2320包括盖部2321和插入部2322,插入部2322插入旋钮底壳2300右侧,与旋钮底壳2300进行装配,盖部2321与旋钮底壳2300构成一体,两者之间过渡光滑,使用户使用舒适,较佳的,在插入部2322上还设置有第二密封槽2323,第二密封槽2323上装有第三o型圈2310,用于对旋钮底壳2300与旋钮上盖2320之间进行密封。

实施例三

如实施例二所述的多模式智能门锁,在本实施例中,旋钮架体2200包括第一固定架2201,第一固定架2201上设置有电源容纳腔2203,电源容纳腔2203内装有电源,具体的,在第一固定架2201的圆弧面上设置有下陷的电源容纳腔2203,用于放置电源,在本实施例中,使用的电源为干电池。

在第一固定架2201上与电源容纳腔2203相对的另一侧设置有主控制板2210,主控制板2210上装有导电触片,电源容纳腔2203内设置有触片过口,导电触片穿过触片过口与电源连接,具体的,导电触片包括左触片2211和右触片2212,在电源容纳腔2203触片过口相对应的设置有两个,分别在电源容纳腔2203的两端,使得左触片2211和右触片2212可以直接进入电源容纳腔2203中与电源接触,使主控制板2210通电。较佳的,在主控制板2210的右侧和下方设置有固定板,用于在主控制板2210安装在第一固定架2201上后保证主控制板2210的稳定。

旋钮架体2200上装有导电板2220,具体的,导电板2220设置在第一固定架2201上,并处于第二固定架2202的中心,即覆盖在锁芯插装槽的端面,导电板2220与导电触片接触,导电板2220上设置有导电触头2230,具体的,导电触片与导电板2220的右侧面进行接触导电,在导电板2220的左侧面设置有导电触头2230,锁芯1100上设置有与导电触头2230相对应的触头1180,在锁芯1100安装在旋钮架体2200上时,导电触头与触头1180相接,为锁芯1100内部零件供电,具体的,在主控制板2210安装在电源容纳腔2203中后,左触片2211与导电板2220一侧接触,进行导电,在导电板2220上设置的导电触头2230与触头1180相对应,在安装时导电触头2230与触头1180相接触进行导电,使电源为锁芯1100中的动力组件进行供电工作,较佳的,在导电触头2230上还设置有第一o型圈2231,用于保护导电触头2230。

导电板2220上安装有插头2290,锁芯1100上设置有定位槽1192,插头2290与定位槽1192相匹配,在锁芯1100安装在旋钮架体2200上时,插头2290插装在定位槽1192中,具体的,插头2290为矩形长方体,在插头2290上设置有凹陷的滑槽,在定位槽1192上设有对应的滑道,插头2290可以滑动插入定位槽1192中,且定位槽1192限制插头2290的垂直与滑道的其他方向上的位移,通过插头2290与定位槽1192的装配关系,使得旋钮组件2000能带动锁芯1100进行开锁操作,在插头2290右侧设置有一小圆柱,在导电板2220上设置有对应的小圆孔,使插头2290固定在导电板2220上,较佳的,在小圆柱上还设置有第四o型圈,用于保护插头2290。

在第二固定架2202中间还装有防水软垫2270,防水软垫2270的形状与锁芯1100的右端结构相对应,在防水软垫2270上还设置有两个仅供导电触头2230穿过的圆孔和供插头2290穿过的矩形孔,用于旋钮组件2000的密封,防止旋钮组件2000内部进入水蒸气。

实施例四

如实施例三所述的多模式智能门锁,在本实施例中,结合图8和图9所示,锁芯1100包括锁壳和设置在锁壳内部的动力组件、传动组件和卡位组件,动力组件用于为传动组件提供动力;传动组件包括齿轮蜗杆1110和驱动弹簧1120,齿轮蜗杆1110包括齿轮部1111和蜗杆部1112,齿轮部1111与动力组件相接,蜗杆部1112设置在齿轮部1111远离动力组件的一侧,驱动弹簧1120的一端设置在蜗杆部1112上;卡位组件包括驱动套1130,驱动套1130包括一内腔,蜗杆部1110一端置于内腔中,驱动弹簧1120的另一端设置在内腔内壁上,齿轮蜗杆1110通过驱动弹簧1120推出/拉进驱动套1130,使锁具处于连接/断开状态,从而对锁具进行打开/关闭操作。

其中,锁壳包括锁壳上盖1101和锁壳底座1102,动力组件、传动组件和卡位组件先安装在锁壳底座1102上,在锁壳上盖1101和锁壳底座1102匹配安装后,动力组件和传动组件被固定在锁壳内部,具体的,在锁壳底座1102上设置有第一安装架1103,第一安装架1103中部设置有凹槽,在锁壳上盖1101上设置有与第一安装架1103相匹配的第二安装架,齿轮蜗杆1110固定在第一安装架1103和第二安装架之间,齿轮蜗杆1110可以绕其轴线进行旋转。

在第一安装架1103左侧设置有第一容纳腔1104,蜗杆部1112、驱动弹簧1120和驱动套1130均处于第一容纳腔1104中,驱动套1130可以在第一容纳腔1104中移动,具体的,驱动弹簧1120的一端固定在驱动套1130的内腔内部,驱动弹簧1120的另一端放置在蜗杆部1112的螺旋上,且驱动弹簧1120的旋向与蜗杆部1112上的螺纹旋向相反,在蜗杆部1112进行旋转时,驱动弹簧1120能沿着蜗杆部1112进入蜗杆部1112上的螺纹中,较佳的,驱动弹簧1120的直径小于等于蜗杆部1112上的相邻齿距。

在门锁处于断开状态下时,齿轮蜗杆1110逆着驱动弹簧1120的旋向进行转动,驱动弹簧1120保持不变,驱动弹簧1120进入蜗杆部1112的两齿之间,且沿着蜗杆部1112的螺纹上爬,慢慢的靠近齿轮部1111,驱动弹簧1120被拉伸,在弹性势能的作用下驱动套1130被驱动弹簧1120拉动朝向齿轮蜗杆1110方向运动,卡位组件缩回锁壳中,锁具内部连接断开,锁具锁住关闭。在锁具处于连接状态下,齿轮蜗杆1110进行转动,齿轮蜗杆1110沿着驱动弹簧1120的旋向进行转动,驱动弹簧1120保持不变,驱动弹簧1120沿着蜗杆部1112的螺纹慢慢退出,远离齿轮部1111,驱动弹簧1120被挤压,在弹性势能的作用下驱动套1130被驱动弹簧1120推动朝向远离齿轮蜗杆1110的方向运动,卡位组件伸出锁壳,门锁内部结构连接为一体,通过旋转整个门锁,进行门锁的打开操作。对齿轮蜗杆1110的蜗杆部1112进行减短,在蜗杆部1112的端部设置有驱动弹簧1120,卡位组件的移动距离根据选择的另一半锁芯的结构不同可以延伸出相对应的长度与另一半锁芯连接,从而匹配多种锁芯。

实施例五

如实施例四所述的多模式智能门锁,本实施例与其不同之处在于,卡位组件还包括卡位块1140,卡位块1140安装在驱动套1130上,卡位块1140包括一横杆1141,在横杆1141左右两端朝向一侧垂直延伸出左纵杆1142和右纵杆1143,左纵杆1142和右纵杆1143关于横杆1141中心对称,在横杆1141的另一侧设置有弯折形状的弯杆1144,弯杆1144和横杆1141之间构成一个卡槽1145,在驱动套1130上设置有凸起的卡柱1131,具体的,在驱动套1130包括内腔所在的壳套1132和壳套1132一侧的平台1133,在平台1133的上远离内腔开口的位置处设置有卡柱1131,卡柱1131与卡槽1145相配合,将卡位块1140固定在驱动套1130上远离齿轮蜗杆1110的一端。

在锁壳上设置有供卡位块1140通过的槽孔,在锁具进行打开操作时,卡位块1140跟随驱动套1130向远离齿轮蜗杆1110一侧移动,卡位块1140上的左纵杆1142和右纵杆1143伸出锁壳,锁芯1100与另一半锁芯连接,打开锁具,在锁具进行关闭操作时,卡位块1140跟随驱动套1130向靠近齿轮蜗杆110的一侧移动,卡位块1140上的左纵杆1142和右纵杆1143缩回锁壳中,锁芯1100与另一半锁芯之间断开,关闭锁具。在锁具进行打开操作中,若供卡位块1140通过的槽孔被堵住时,驱动弹簧1120保持压缩状态,锁芯1100持续旋转,在槽孔畅通时,卡位块1140在驱动弹簧1120的弹性势能的作用下仍旧能将卡位块1140推出,实现锁具内的连接,在锁具进行关闭操作中,若锁具正处于旋转开启状态,卡位块1140受到的摩擦力大于驱动弹簧1120拉伸时产生的弹性势能,卡位块1140将会继续保持使用,直至使用完毕,卡位块1140受到的摩擦力小于驱动弹簧1120拉伸时产生的弹性势能,卡位块1140被拉回锁壳中,实现锁具内的断开。

较佳的,在锁壳靠近驱动套1130的一端设置有一挡板1105,挡板1105设置在槽孔中部,挡板1105平行与锁壳端面,其上下两端朝向端面延伸出连接板与锁壳端面上槽孔的上下两侧连接,挡板对卡位块1140的横杆1141进行阻挡,仅仅令左纵杆1142和右纵杆1143伸出锁壳,防止卡位块1140伸出锁壳过得多,导致卡位块1140结构不稳定,同时挡板1105上下两侧的连接板在卡位块1140伸出过多时,对横杆1141的结构进行加固,防止卡位块1140脱落,或对槽孔进行损坏。在本实施例中,挡板1105和开口被锁壳上盖1101和锁壳底座1102的之间的分界线被分成两部分,一部分设置在锁壳上盖1101上,另一部分设置在锁壳底座1102上。

实施例六

如实施例五所述的多模式智能门锁,本实施例与其不同之处在于,锁壳内设置有动力组件,动力组件包括控制板1162和电机1161,控制板1162设置在锁壳底座1102上,电机1161设置在控制板1162上方,通过固定条1170将电机1161和控制板1162同时固定在锁壳底座1102上,控制板1162控制电机1161运动,电机1161的输出轴上设置有驱动齿轮,驱动齿轮与齿轮部1111相啮合,具体的,在锁壳底座1102上设置有第二安装架1106,第二安装架1106设置在第一安装架1103的右侧,第二安装架1106设置有两层,左侧一层较高,在中部设置有一凹槽,用于放置齿轮部1111上与蜗杆部1112相对的一端,使齿轮部1111保持稳定,齿轮部1111处于第一安装架1103和第二安装架1106之间,第二安装架1106的第二层较低,用于放置电机1161,使电机上的驱动齿轮处于齿轮部1111上,并使驱动齿轮保持稳定。

控制板1162上设置有接触片1163,具体的,在控制板1162远离传动组件的一侧设置有接触片1163,用于导电。锁壳靠近接触片1163的端面上设置有触头1180,触头1180穿过锁壳端面进入锁壳内部与触片1163接触,具体的,触头1180为三个直径依次减少的圆柱拼合而成的结构,在锁壳远离传动组件的一端上设置有与触头1180相匹配的触头孔,触头孔与接触片1163的位置对应,在触头1180穿过触头孔后,触头1180的最小端压紧在接触片1163上,使触头1180和接触片1163保持良好的导电效果,在本实施例中,接触片1163、触头1180分别设置为两个,分别为正极和负极,用于连接电源,使动力组件进行工作。

较佳的,驱动套1130上设置有磁铁1150,具体的,在驱动套的平台1133上设置有一个与磁铁1150相匹配的孔槽,磁铁1150安装在该孔槽中,控制板上1162设置有磁场感应元件,磁场感应元件可以感应磁铁1150所发出的磁场强度,控制板1162将接受到的磁场大小上传外部接收设备,接收设备通过对磁场的大小进行换算,显示目前的锁具是处于连接状态还是处于断开状态,使用户能实时掌握门锁状态,防止门锁故障方式而导致门锁未关的情况发生。

实施例七

如实施例六所述的多模式智能门锁,本实施例与其不同之处在于,在锁壳底座1102的端面上设置有定位块1191,具体的,在锁壳底座1102远离传动组件的端面上设置有定位槽1192,用于插入钥匙或旋钮组件,从而对锁具进行旋转开启,定位槽1192内设置有凸起的滑道,定位块1191上设置有对应相匹配的滑槽,定位块1191可以在定位槽1192内沿着滑道的方向进行来回滑动,在本实施例中,滑道设置在定位孔1191的上方,滑道相对应的设置在定位槽1192的上侧。较佳的,在定位块1191指向定位槽1192内部的一侧上设置有弹簧孔,在弹簧孔内装有相匹配的弹簧1193,使定位块1191被推入后可以自行复位,在本实施例中,弹簧孔和弹簧1193均设置有两个。

在锁壳底座1102两侧设置有腰型孔1194,两侧的腰型孔1194均延伸至定位槽1192中,在定位块1191的两侧设置有销孔,在定位块1191装入定位槽1192中后,销孔的位置处于腰型孔1194内,在装配时,从腰型孔1194向定位块1191的销孔内插入销轴1195,销轴1195横跨腰型孔1194和定位块1191的销孔,限制定位块1191的位移长度,使定位块1191仅仅在限定的范围内运动。较佳的,在腰型孔1194内还装有定位钢珠1196,定位钢珠1196与腰型孔1194的结构相匹配,在定位块1191滑动经过定位钢珠1196时,定位钢珠1196将会对销轴1195进行挤压,防止在长时间的使用下销轴1195从定位块1191的销孔上脱落。

锁芯1100外套装有固定套1210和防锯套1220,固定套1210和防锯套1220采用高强度合金,具体的,锁壳底座1102和锁壳上盖1101通过螺钉进行连接,在锁壳底座1102和锁壳上盖1101外还套装有固定套1210和防锯套1220,对锁壳进行二次固定,防止螺钉松动,导致锁壳底座1102和锁壳上盖1101之间产生滑动。固定套1210设置在靠近传动组件的一端,防锯套1220设置在靠近触头1180的一端,且防锯套1220覆盖腰型孔1194的位置,防止定位钢珠1196的脱落,在锁芯1100装入所述旋钮组件2000后,旋钮壳体2100的端面处于所述防锯套1220的中部,即在锁具装入门中,旋钮组件2000与门之间的间隙中,都具有防锯套1220覆盖,防止不法分子通过从旋钮组件2000和门之间的缝隙锯开锁具,破坏门锁从而打开锁具。

实施例八

如实施例七所述的多模式智能门锁,本实施例为具体的实施案例,结合图10和图12所示,有在门锁装入门中,仅能直接观察到旋钮组件2000,在门锁未开启的状态下,旋钮组件2000处于空转状态,可以防止通过施加巨大扭力暴力开启,若通过暴力拆除旋钮组件2000,暴露在门外的锁芯外头上覆盖有防锯套1220,防锯套采用超硬合金,洛氏硬度值为65,保护锁芯1100,避免通过锯开锁芯1100开启门锁,在锁芯1100的端面设置有触头1180,触头1180同样采用超硬合金,洛氏硬度值为65,防止不法分子通过电钻,从锁芯1100端面钻入锁芯内部破坏锁芯内部结构,从而暴力开启门锁,本发明的门锁可以有效的防止暴力。

在实际使用过程中,本发明的锁具切换有源和无源两种形态,在正常使用时,锁具采用有源状态,旋钮组件2000与锁芯1100安装一体,通过感应钥匙卡使锁具进入连接状态,从而打开锁具,在感应钥匙开丢失,或者损坏,可以将锁具切换为无源状态,即拆卸掉旋钮组件2000,使得锁芯1100直接暴露在外,通过匹配的备用钥匙4000与锁芯1100进行连接,为锁芯1100内部供电,使得锁芯1100内部的传动组件和卡位组件工作,锁具进入连接状态,从而打开锁具。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方法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补充,这些改进和补充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