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智能锁控制管理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7541970发布日期:2019-04-29 14:45阅读:187来源:国知局
一种智能锁控制管理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锁具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智能锁控制管理方法。



背景技术:

传统的机械锁,门锁把手开启方式不能确保足够安全性能,可以很容易的从门外打钻小孔再用钢丝转动把手将门打开。故现在智能门锁的发展越来越快,使用智能门锁的用户越来越多,生产智能门锁的厂家也越来越多,竞争日趋激烈,故商家在设计智能锁的时候,除了设计智能锁的固有功能之外,更好的用户体验,不同的开门方式等,新颖的设计往往更加吸引消费者,从众多的智能锁中脱颖而出。现有的智能门锁领域,通常采用密码锁或者指纹锁来解锁,当输入正确密码或者指纹时,开锁结构会启动,从而激发离合器处的结构配合,转动门把手才能将锁打开。开锁时和传统的机械锁采取相同的操作,即转动把手才能开门,这种设计对消费者的吸引力也越来越小。同时,传统的机械锁,若在反锁后要打开,就需要用钥匙先旋转两圈,将反锁的锁舌打开,才能通过旋转钥匙开锁,延长了用户的开门时间。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目提供了一种智能锁控制管理方法,解决了现有技术中需要先旋转两圈将反锁的锁舌打开后才能开锁,使开锁时间很长的问题。

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智能锁控制管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通过密码键盘或指纹识别装置对开门者进行身份识别;

s2、当开门者身份识别成功后,给电机一和电机二通电,电机一带动锁杆一向弹簧三处运动,将锁舌一收入锁体内;电机二带动锁杆二向弹簧四处运动,将锁舌二收入锁体内;实现智能锁的自动打开;

s3、当智能锁打开后,棘爪一将齿轮一卡住,防止齿轮一反转,使锁舌一保持在锁体内;棘爪二将齿轮二卡住,防止齿轮二反转,使锁舌二保持在锁体内;

s4、当开门者完成开门操作,并将门关闭后,转动把手,将锁舌一弹出锁体,实现锁门操作;将把手向外拉出,转动把手,将锁舌二弹出锁体,实现反锁操作。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想优选,所述步骤s2中,电机一通电后,通过驱动轴带动齿轮一转动,齿轮一转动的过程中,带动设置有齿条一的锁杆一向弹簧三的方向滑动,从而带动固定在锁杆一端部的锁舌一向锁体内运动;电机二通电后,通过传动轴带动齿轮二转动,齿轮二转动的过程中,带动设置有齿条二的锁杆二向弹簧四的方向滑动,从而带动固定在锁杆二端部的锁舌二向锁体内运动。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想优选,所述传动轴在带动齿轮二转动的过程中,带动转盘与齿轮二同步转动,转盘在转动的过程中,通过传动杆带动从动轮一和从动轮二同步转动;从动轮一在转动的过程中带动齿轮三转动,齿轮三带动设置有齿条三的锁杆三与锁杆二同步运动,从而带动固定在锁杆三端部的锁舌三向锁体内运动,实现上锁点的打开;从动轮二在转动的过程中带动齿轮四转动,齿轮四带动设置有齿条四的锁杆四与锁杆二同步运动,从而带动固定在锁杆四端部的锁舌三向锁体内运动,实现下锁点的打开。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想优选,所述锁杆一端部的滑动杆三随着锁杆一一同滑动,当滑动杆三的端部运动至行程开关一处并触发行程开关一的触发按钮后,给电机一断电,使齿轮一停止转动,滑动杆三停止滑动;所述锁杆二端部的滑动杆四随着锁杆二一同滑动,当滑动杆四的端部运动至行程开关二处并触发行程开关二的触发按钮后,给电机二断电,使齿轮二停止转动,滑动杆四停止滑动。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想优选,所述步骤s4中,转动把手时,把手带动转轴三转动,转轴三带动转销转动,转销带动转块转动,转块通过转轴四带动连杆一转动,连杆一的下端带动连接块一向右运动,从而带动棘爪一围绕转轴一逆时针运动,使棘爪一与齿轮一分离,使锁杆一在弹簧三的弹力作用下向左运动,将锁舌一推出锁体。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想优选,所述步骤s4中,向外拉动把手,将转销的一端拉动至凹槽一内,转销的另一端仍然位于凹槽二内;转动把手,把手带动转轴三转动,转轴三带动转销转动,转销带动轴承一内圈和转块转动沿相同方向转动;转块通过转轴四带动连杆一转动,连杆一的下端带动连接块一向右运动,从而带动棘爪一围绕转轴一逆时针运动,使棘爪一与齿轮一分离,使锁杆一在弹簧三的弹力作用下向左运动,将锁舌一推出锁体;轴承一内圈带动连杆二转动,连杆二的下端带动连接块二向右运动,从而带动棘爪二围绕转轴二逆时针运动,使棘爪二与齿轮二分离,使锁杆二在弹簧四的弹力作用下向左运动,将锁舌二推出锁体。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想优选,所述锁杆二在向左运动的同时,带动齿轮二沿顺时针转动,从而带动转盘沿顺时针转动,转盘在转动的过程中,通过传动杆带动从动轮一和从动轮二同步转动;从动轮一在转动的过程中带动齿轮三转动,齿轮三带动设置有齿条三的锁杆三与锁杆二同步向左运动,从而带动固定在锁杆三端部的锁舌三向锁体外运动,实现上锁点的反锁;从动轮二在转动的过程中带动齿轮四转动,齿轮四带动设置有齿条四的锁杆四与锁杆二同步向左运动,从而带动固定在锁杆四端部的锁舌三向锁体外运动,实现下锁点的反锁。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想优选,所述锁门操作完成后,松开把手,连杆一在弹簧二的弹力作用下回到原位,带动转块回到原位,转块带动转销回到原位,转销通过转轴三带动把手回到原位;同时,转销在弹簧六的弹力作用下,离开凹槽一回到原位。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想优选,所述锁门操作完成后,棘爪一在弹簧一的弹力作用下回到原位,再次保持与齿轮一的啮合;棘爪二在弹簧五的弹力作用下回到原位,再次保持与齿轮二的啮合。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想优选,所述红外线传感器实时检查门的开关状态,当红外线传感器检测到门由打开状态转入关闭状态后一分钟后,给电磁铁一和电磁铁二通电;电磁铁一带动动铁芯一向右滑动,动铁芯一依次通过连接块一和滑动杆一,带动棘爪一围绕转轴一做逆时针运动,让棘爪一与齿轮一分离,若锁舌一仍未弹出,则可在弹簧三的弹力作用下弹出;若锁舌一已经弹出,对智能锁的打开或关闭状态不产生影响;电磁铁二带动动铁芯二向右滑动,动铁芯二依次通过连接块二和滑动杆五,带动棘爪二围绕转轴二做逆时针运动,让棘爪二与齿轮二分离,若锁舌二仍未弹出,则可在弹簧四的弹力作用下弹出;若锁舌二已经弹出,对智能锁的打开或关闭状态不产生影响。

所述开门者从门外进入门内后,可旋转门内的把手实现弹出锁舌一、锁舌二和锁舌三。所述开门者从门内到门外后,可旋转门外的把手实现弹出锁舌一、锁舌二和锁舌三。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

本发明通过指纹或密码识别开门者身份后,通过电机将所有的锁舌自动收入锁体内,直接通过拉动把手即可实现将门打开的操作。本发明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可以实现快速开门的目的。

当完成开门动作并将门关闭后,旋转把手,即可实现将锁舌一弹出的操作。若需要将门反锁,则将把手向外拉出,旋转把手,即可实现将锁舌一、锁舌二和锁舌三同时弹出的操作,反锁也非常方便。

行程开关能够识别是否已经将锁舌完全收入锁体内部,当锁舌完全收入锁体内部后,电机断电,同时棘爪将齿轮固定,防止锁舌在弹簧的弹力作用下回弹,将锁舌再次伸出锁体外。

当红外线传感器检测到门已经关闭后,在固定的时间,如一分钟后,电磁铁会通电,带动动铁芯运动,动铁芯向右拉动连接块,从而实现将棘轮与齿轮分离的作用。若关门者忘记转动把手将锁舌弹出时,可让锁舌自动弹出,实现锁门的作用。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中支持本发明的安全智能锁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中支持本发明的安全智能锁锁体结构剖视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中支持本发明的安全智能锁锁体结构俯视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中支持本发明的安全智能锁上锁点结构剖视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中支持本发明的安全智能锁上锁点结构俯视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中支持本发明的安全智能锁下锁点结构剖视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中支持本发明的安全智能锁下锁点结构俯视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实施例中支持本发明的安全智能锁定位机构、轴承一、转块及其连接机构结构剖视示意图;

图9是本发明实施例中支持本发明的安全智能锁滑槽一、滑块一结构侧视示意图;

图10是本发明实施例中支持本发明的安全智能锁连接块一结构俯视示意图;

图11是本发明实施例中支持本发明的安全智能锁轴承一结构侧视示意图;

图12是本发明实施例中支持本发明的安全智能锁转块结构侧视示意图;

图13是本发明实施例中支持本发明的安全智能锁转销结构示意图。

图中:1、锁体;2、密码键盘;3、指纹识别装置;4、把手;5、侧壁;6、滑槽一;7、锁舌一;8、齿条一;9、齿轮一;10、电机一;11、转轴一;12、棘爪一;13、弹簧一;14、固定块一;15、滑动杆一;16、套筒;17、连杆一;18、转轴三;19、弹簧二;20、固定块二;21、滑动杆二;22、动铁芯一;23、电磁铁一;24、连接块一;25、限位杆一;26、行程开关一;27、滑动杆三;28、固定块三;29、弹簧三;30、滑块一;31、锁杆一;32、缓冲孔一;33、定位块;34、驱动轴;35、红外线传感器;36、门;37、上锁点;38、下锁点;39、传动杆;40、限位块;41、轴承一内圈;42、轴承一外圈;43、固定块六;44、连杆二;45、动铁芯二;46、电磁铁二;47、限位杆二;48、行程开关二;49、滑动杆四;50、固定块四;51、弹簧四;52、连接块二;53、转轴二;54、棘爪二;55、弹簧五;56、固定块五;57、滑动杆五;58、滑块二;59、滑槽二;60、锁舌二;61、齿条二;62、齿轮二;63、锁杆二;64、传动轴;65、固定块七;66、转盘;67、电机二;68、固定块八;69、转块;70、弹簧六;71、转轴四;72、轴承二;73、转销;74、凹槽一;75、凹槽二;76、锁舌三;77、滑槽三;78、滑块三;79、锁杆三;80、齿轮三;81、转轴五;82、固定块九;83、从动轮一;84、从动轮二;85、固定块十;86、转轴六;87、齿轮四;88、锁杆四;89、滑块四;90、滑槽四。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阐述。在此需要说明的是,对于这些实施例方式的说明用于帮助理解本发明,但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限定。本文公开的特定结构和功能细节仅用于描述本发明的示例实施例。然而,可用很多备选的形式来体现本发明,并且不应当理解为本发明限制在本文阐述的实施例中。

应当理解,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尽管本文可以使用术语第一、第二等等来描述各种单元,这些单元不应当受到这些术语的限制。这些术语仅用于区分一个单元和另一个单元。例如可以将第一单元称作第二单元,并且类似地可以将第二单元称作第一单元,同时不脱离本发明的示例实施例的范围。

应当理解,本文中术语“和/或”,仅仅是一种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单独存在b,同时存在a和b三种情况,本文中术语“/和”是描述另一种关联对象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两种关系,例如,a/和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单独存在a和b两种情况,另外,本文中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关系。

应当理解,在本发明的描述中,术语“上”、“竖直”、“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是该发明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本领域技术人员惯常理解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应当理解,当将单元称作与另一个单元“连接”、“相连”或“耦合”时,它可以与另一个单元直相连接或耦合,或中间单元可以存在。相対地,当将单元称作与另一个单元“直接相连”或“直接耦合”时,不存在中间单元。应当以类似方式来解释用于描述单元之间的关系的其他单词(例如,“在……之间”对“直接在……之间”,“相邻”对“直接相邻”等等)。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安装”、“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本文使用的术语仅用于描述特定实施例,并且不意在限制本发明的示例实施例。如本文所使用的,单数形式“一”、“一个”以及“该”意在包括复数形式,除非上下文明确指示相反意思。还应当理解术语“包括”、“包括了”、“包含”、和/或“包含了”当在本文中使用时,指定所声明的特征、整数、步骤、操作、单元和/或组件的存在性,并且不排除一个或多个其他特征、数量、步骤、操作、单元、组件和/或他们的组合存在性或增加。

还应当注意到在一些备选实施例中,所出现的功能/动作可能与附图出现的顺序不同。例如,取决于于所涉及的功能/动作,实际上可以实质上并发地执行,或者有时可以以相反的顺序来执行连续示出的两个图。

在下面的描述中提供了特定的细节,以便于对示例实施例的完全理解。然而,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在没有这些特定细节的情况下实现示例实施例。例如可以在框图中示出系统,以避免用不必要的细节来使得示例不清楚。在其他实施例中,可以不以非必要的细节来示出众所周知的过程、结构和技术,以避免使得示例实施例不清楚。

实施例1: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智能锁控制管理方法,如图1至图13所示。

一种智能锁控制管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通过密码键盘2或指纹识别装置3对开门者进行身份识别;

s2、当开门者身份识别成功后,给电机一10和电机二67通电,电机一10带动锁杆一31向弹簧三29处运动,将锁舌一7收入锁体1内;电机二67带动锁杆二63向弹簧四51处运动,将锁舌二60收入锁体1内;实现智能锁的自动打开;

s3、当智能锁打开后,棘爪一12将齿轮一9卡住,防止齿轮一9反转,使锁舌一7保持在锁体1内;棘爪二54将齿轮二62卡住,防止齿轮二62反转,使锁舌二60保持在锁体1内;

s4、当开门者完成开门操作,并将门关闭后,转动把手4,将锁舌一7弹出锁体1,实现锁门操作;将把手4向外拉出,转动把手4,将锁舌二60弹出锁体1,实现反锁操作。

所述步骤s2中,电机一10通电后,通过驱动轴34带动齿轮一9转动,齿轮一9转动的过程中,带动设置有齿条一8的锁杆一31向弹簧三29的方向滑动,从而带动固定在锁杆一31端部的锁舌一7向锁体1内运动;电机二67通电后,通过传动轴64带动齿轮二62转动,齿轮二62转动的过程中,带动设置有齿条二61的锁杆二63向弹簧四51的方向滑动,从而带动固定在锁杆二63端部的锁舌二60向锁体1内运动。

所述传动轴64在带动齿轮二62转动的过程中,带动转盘66与齿轮二62同步转动,转盘66在转动的过程中,通过传动杆39带动从动轮一83和从动轮二84同步转动;从动轮一83在转动的过程中带动齿轮三80转动,齿轮三80带动设置有齿条三的锁杆三79与锁杆二63同步运动,从而带动固定在锁杆三79端部的锁舌三76向锁体1内运动,实现上锁点37的打开;从动轮二84在转动的过程中带动齿轮四87转动,齿轮四87带动设置有齿条四的锁杆四88与锁杆二63同步运动,从而带动固定在锁杆四88端部的锁舌三76向锁体1内运动,实现下锁点38的打开。

所述锁杆一31端部的滑动杆三27随着锁杆一31一同滑动,当滑动杆三27的端部运动至行程开关一26处并触发行程开关一26的触发按钮后,给电机一10断电,使齿轮一9停止转动,滑动杆三27停止滑动;所述锁杆二63端部的滑动杆四49随着锁杆二63一同滑动,当滑动杆四49的端部运动至行程开关二48处并触发行程开关二48的触发按钮后,给电机二67断电,使齿轮二62停止转动,滑动杆四49停止滑动。

所述步骤s4中,转动把手4时,把手4带动转轴三18转动,转轴三18带动转销73转动,转销73带动转块69转动,转块69通过转轴四71带动连杆一17转动,连杆一17的下端带动连接块一24向右运动,从而带动棘爪一12围绕转轴一11逆时针运动,使棘爪一12与齿轮一9分离,使锁杆一31在弹簧三29的弹力作用下向左运动,将锁舌一7推出锁体1。

所述步骤s4中,向外拉动把手4,将转销73的一端拉动至凹槽一74内,转销73的另一端仍然位于凹槽二75内;转动把手4,把手4带动转轴三18转动,转轴三18带动转销73转动,转销73带动轴承一内圈41和转块69转动沿相同方向转动;转块69通过转轴四71带动连杆一17转动,连杆一17的下端带动连接块一24向右运动,从而带动棘爪一12围绕转轴一11逆时针运动,使棘爪一12与齿轮一9分离,使锁杆一31在弹簧三29的弹力作用下向左运动,将锁舌一7推出锁体1;轴承一内圈41带动连杆二44转动,连杆二44的下端带动连接块二52向右运动,从而带动棘爪二54围绕转轴二53逆时针运动,使棘爪二54与齿轮二62分离,使锁杆二63在弹簧四51的弹力作用下向左运动,将锁舌二60推出锁体1。

所述锁杆二63在向左运动的同时,带动齿轮二62沿顺时针转动,从而带动转盘66沿顺时针转动,转盘66在转动的过程中,通过传动杆39带动从动轮一83和从动轮二84同步转动;从动轮一83在转动的过程中带动齿轮三80转动,齿轮三80带动设置有齿条三的锁杆三79与锁杆二63同步向左运动,从而带动固定在锁杆三79端部的锁舌三76向锁体1外运动,实现上锁点37的反锁;从动轮二84在转动的过程中带动齿轮四87转动,齿轮四87带动设置有齿条四的锁杆四88与锁杆二63同步向左运动,从而带动固定在锁杆四88端部的锁舌三76向锁体1外运动,实现下锁点38的反锁。

所述锁门操作完成后,松开把手4,连杆一17在弹簧二19的弹力作用下回到原位,带动转块69回到原位,转块69带动转销73回到原位,转销73通过转轴三18带动把手4回到原位;同时,转销73在弹簧六70的弹力作用下,离开凹槽一74回到原位。

所述锁门操作完成后,棘爪一12在弹簧一13的弹力作用下回到原位,再次保持与齿轮一9的啮合;棘爪二54在弹簧五55的弹力作用下回到原位,再次保持与齿轮二62的啮合。

所述红外线传感器35实时检查门的开关状态,当红外线传感器35检测到门由打开状态转入关闭状态后一分钟后,给电磁铁一23和电磁铁二46通电;电磁铁一23带动动铁芯一22向右滑动,动铁芯一22依次通过连接块一24和滑动杆一15,带动棘爪一12围绕转轴一11做逆时针运动,让棘爪一12与齿轮一9分离,若锁舌一7仍未弹出,则可在弹簧三29的弹力作用下弹出;若锁舌一7已经弹出,对智能锁的打开或关闭状态不产生影响;电磁铁二46带动动铁芯二45向右滑动,动铁芯二45依次通过连接块二52和滑动杆五57,带动棘爪二54围绕转轴二53做逆时针运动,让棘爪二54与齿轮二62分离,若锁舌二60仍未弹出,则可在弹簧四51的弹力作用下弹出;若锁舌二60已经弹出,对智能锁的打开或关闭状态不产生影响。

所述开门者从门外进入门内后,可旋转门内的把手4实现弹出锁舌一7、锁舌二60和锁舌三76。

支持本发明的一种安全智能锁,包括设置在门36中部的锁体1、设置在门36上部的上锁点37和设置在门36下部的下锁点38;所述锁体1上设置有把手4、密码键盘2和指纹识别装置3,锁体1内设置有滑槽二59,滑槽二59的一侧与锁体1的侧壁5固定连接,滑槽二59内设置有可在滑槽二59内左右滑动的滑块二58,滑块二58上设置有锁杆二63,锁杆二63的端部设置有用于反锁的锁舌二60,锁杆二63的顶部设置有齿轮二62,齿轮二62由电机二67通过传动轴64驱动转动,锁杆二63的顶部还设置有齿条二61,齿条二61与齿轮二62啮合;电机二67和齿轮二62之间的传动轴64上还套设有转盘66,转盘66的两端分别设置有两个分别用于驱动上锁点37和下锁点38的传动杆39,转盘66与齿轮二62之间还设置有固定块七65,传动轴64可转动地固定在固定块七65上,固定块七65固定设置在锁体1的侧壁5上;所述齿轮二62的一侧设置有防止齿轮二62反转的棘爪二54,把手4连接有将棘爪二54与齿轮二62分离的拨动机构;所述锁杆二63的一端设置有锁舌二60,另一端设置有滑动杆四49;滑动杆四49一端与锁杆二63固定连接,另一端穿过固定块四50内的滑孔套设在固定块四50内,且固定块四50与锁杆二63之间的滑动杆四49上套设有弹簧四51;所述锁体1内还设置有红外线传感器35。所述传动杆39由限位块40固定在门36上。

所述上锁点37内设置有滑槽三77,滑槽三77的一侧与上锁点37的侧壁固定连接,滑槽三77内设置有可在滑槽三77内左右滑动的滑块三78,滑块三78上设置有锁杆三79,锁杆三79的端部设置有用于反锁的锁舌三76,锁杆三79的顶部设置有齿轮三80,锁杆三79的顶部还设置有齿条三,齿条三与齿轮三80啮合;所述齿轮三80通过转轴五81与从动轮一83相连,转轴五81可转动的设置在固定块九82上,固定块九82固定设置在上锁点37的侧壁上;所述从动轮一83设置在转盘66的正上方,驱动上锁点37的传动杆39一端与转盘66铰接,另一端与从动轮一83铰接。

所述下锁点38内设置有滑槽四90,滑槽四90的一侧与上锁点37的侧壁固定连接,滑槽四90内设置有可在滑槽四90内左右滑动的滑块四89,滑块四89上设置有锁杆四88,锁杆四88的端部设置有用于反锁的锁舌三76,锁杆四88的顶部设置有齿轮四87,锁杆四88的顶部还设置有齿条四,齿条四与齿轮四87啮合;所述齿轮四87通过转轴六86与从动轮二84相连,转轴六86可转动的设置在固定块十85上,固定块十85固定设置在下锁点38的侧壁上;所述从动轮二84设置在转盘66的正下方,驱动下锁点38的传动杆39一端与转盘66铰接,另一端与从动轮二84铰接。

所述锁体1内还设置有滑槽一6,滑槽一6设置于滑槽二59的正上方,滑槽一6的一侧与锁体1的侧壁5固定连接,滑槽一6内设置有可在滑槽一6内左右滑动的滑块一30,滑块一30上设置有锁杆一31,锁杆一31的端部设置有锁舌一7,锁杆一31的顶部设置有齿轮一9,齿轮一9由电机一10通过驱动轴34驱动转动,锁杆一31的顶部还设置有齿条一8,齿条一8与齿轮一9啮合;齿轮一9的一侧设置有棘爪一12,棘爪一12与齿轮一9啮合,棘爪一12的一端通过转轴一11可转动的固定在锁体1内,另一端的外侧设置有可左右滑动的滑动杆一15,滑动杆一15的一端与棘爪一12铰接,另一端穿过固定块一14内的滑孔套设在固定块一14内,且固定块一14与棘爪一12之间的滑动杆一15上套设有弹簧一13;所述锁杆一31的一端设置有锁舌一7,另一端设置有滑动杆三27;滑动杆三27一端与锁杆一31固定连接,另一端穿过固定块三28内的滑孔套设在固定块三28内,且固定块三28与锁杆一31之间的滑动杆三27上套设有弹簧三29。

所述棘爪二54与齿轮二62啮合,棘爪二54的一端通过转轴二53可转动的固定在锁体1内,另一端的外侧设置有可左右滑动的滑动杆五57,滑动杆五57的一端与棘爪二54铰接,另一端穿过固定块五56内的滑孔套设在固定块五56内,且固定块五56与棘爪二54之间的滑动杆五57上套设有弹簧五55。

所述滑动杆五57穿过固定块五56的末端设置有连接块二52,连接块二52中部设置有长条形的缓冲孔二,所述缓冲孔二为通孔;缓冲孔二内贯穿设置有连杆二44,连杆二44的上端与轴承一内圈41固定连接,连杆二44的下端设置有限位杆二47,限位杆二47设置在连接块二52的下端,所述轴承一内圈41的厚度大于轴承一外圈42,轴承一外圈42与固定块六43固定连接,固定块六43固定设置在锁体1的侧壁5上;轴承一的一侧设置有转块69,转块69与轴承一平行且圆心在同一直线上;转块69通过转轴四71与连杆一17相连,转轴四71通过轴承二72可转动的设置在固定块八68上,固定块八68固定设置在锁体1的侧壁5上;所述滑动杆一15穿过固定块一14的末端设置有连接块一24,连接块一24中部设置有长条形的缓冲孔一32,所述缓冲孔一32为通孔;缓冲孔一32内贯穿设置有连杆一17,连杆一17的下端设置有限位杆一25,限位杆一设置在连接块一24的下方。

所述轴承一内圈41上靠近转块69的一侧设置有凹槽一74,转块69上靠近轴承一的一侧设置有凹槽二75;所述把手4上连接有转轴三18,转轴三18依次穿过锁体1的侧壁5和轴承一内圈41,端部设置在凹槽二75内,转轴三18的端部设置有转销73,转销73的横截面与凹槽一74和凹槽二75均相同,转销73的厚度大于凹槽一74的厚度与轴承一内圈41与转块69距离的和,转销73的厚度小于凹槽二75的厚度与轴承一内圈41与转块69距离的和;所述凹槽一74和凹槽二75沿着转轴三18方向的投影完全重合;所述锁体1的两侧均设置有把手4。

所述锁体1的侧壁5上设置有套筒16,套筒16为中空设置,套筒16内设置有圆柱状的空间,转轴三18穿过套筒16,且转轴三18的外壁设置有圆柱状的定位块33,所述定位块33直径与套筒16的内径相同,定位块33的厚度小于套筒16内圆柱状空间的厚度,定位块33设置于套筒16内的圆柱状空间内;套筒16与轴承一之间的转轴三18上套设有弹簧六70。

所述限位杆一25与转轴四71之间的连杆一17上设置有滑动杆二21,滑动杆二21的一端与连杆一17铰接,另一端穿过固定块二20内的通孔套设在固定块二20内,且固定块二20与连杆一17之间的滑动杆二21上套设有弹簧二19;所述固定块一14、固定块二20和固定块三28均与锁体1的侧壁5固定连接。

所述滑动杆三27的活动路径上设置有行程开关一26,行程开关一26固定设置在侧壁5上;所述滑动杆四49的活动路径上设置有行程开关二48,行程开关二48固定设置在侧壁5上;所述连接块一24一端与滑动杆一15相连,另一端与电磁铁一23的动铁芯一22相连;所述连接块二52一端与滑动杆五57相连,另一端与电磁铁二46的动铁芯二45相连。

所述滑块一30的纵截面为倒t型,滑槽一6内设置有与滑块一30的形状相同的滑道;滑块二58的纵截面为倒t型,滑槽二59内设置有与滑块二58的形状相同的滑道;滑块三78的纵截面为倒t型,滑槽三77内设置有与滑块三78的形状相同的滑道;滑块四89的纵截面为倒t型,滑槽四90内设置有与滑块四89的形状相同的滑道。

实施例2: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智能锁控制管理方法,如图1至图13所示。

一种智能锁控制管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通过密码键盘2或指纹识别装置3对开门者进行身份识别;

s2、当开门者身份识别成功后,给电机一10和电机二67通电,电机一10带动锁杆一31向弹簧三29处运动,将锁舌一7收入锁体1内;电机二67带动锁杆二63向弹簧四51处运动,将锁舌二60收入锁体1内;实现智能锁的自动打开;

s3、当智能锁打开后,棘爪一12将齿轮一9卡住,防止齿轮一9反转,使锁舌一7保持在锁体1内;棘爪二54将齿轮二62卡住,防止齿轮二62反转,使锁舌二60保持在锁体1内;

s4、当开门者完成开门操作,并将门关闭后,转动把手4,将锁舌一7弹出锁体1,实现锁门操作;将把手4向外拉出,转动把手4,将锁舌二60弹出锁体1,实现反锁操作。

所述步骤s2中,电机一10通电后,通过驱动轴34带动齿轮一9转动,齿轮一9转动的过程中,带动设置有齿条一8的锁杆一31向弹簧三29的方向滑动,从而带动固定在锁杆一31端部的锁舌一7向锁体1内运动;电机二67通电后,通过传动轴64带动齿轮二62转动,齿轮二62转动的过程中,带动设置有齿条二61的锁杆二63向弹簧四51的方向滑动,从而带动固定在锁杆二63端部的锁舌二60向锁体1内运动。

所述传动轴64在带动齿轮二62转动的过程中,带动转盘66与齿轮二62同步转动,转盘66在转动的过程中,通过传动杆39带动从动轮一83和从动轮二84同步转动;从动轮一83在转动的过程中带动齿轮三80转动,齿轮三80带动设置有齿条三的锁杆三79与锁杆二63同步运动,从而带动固定在锁杆三79端部的锁舌三76向锁体1内运动,实现上锁点37的打开;从动轮二84在转动的过程中带动齿轮四87转动,齿轮四87带动设置有齿条四的锁杆四88与锁杆二63同步运动,从而带动固定在锁杆四88端部的锁舌三76向锁体1内运动,实现下锁点38的打开。

所述锁杆一31端部的滑动杆三27随着锁杆一31一同滑动,当滑动杆三27的端部运动至行程开关一26处并触发行程开关一26的触发按钮后,给电机一10断电,使齿轮一9停止转动,滑动杆三27停止滑动;所述锁杆二63端部的滑动杆四49随着锁杆二63一同滑动,当滑动杆四49的端部运动至行程开关二48处并触发行程开关二48的触发按钮后,给电机二67断电,使齿轮二62停止转动,滑动杆四49停止滑动。

所述步骤s4中,转动把手4时,把手4带动转轴三18转动,转轴三18带动转销73转动,转销73带动转块69转动,转块69通过转轴四71带动连杆一17转动,连杆一17的下端带动连接块一24向右运动,从而带动棘爪一12围绕转轴一11逆时针运动,使棘爪一12与齿轮一9分离,使锁杆一31在弹簧三29的弹力作用下向左运动,将锁舌一7推出锁体1。

所述步骤s4中,向外拉动把手4,将转销73的一端拉动至凹槽一74内,转销73的另一端仍然位于凹槽二75内;转动把手4,把手4带动转轴三18转动,转轴三18带动转销73转动,转销73带动轴承一内圈41和转块69转动沿相同方向转动;转块69通过转轴四71带动连杆一17转动,连杆一17的下端带动连接块一24向右运动,从而带动棘爪一12围绕转轴一11逆时针运动,使棘爪一12与齿轮一9分离,使锁杆一31在弹簧三29的弹力作用下向左运动,将锁舌一7推出锁体1;轴承一内圈41带动连杆二44转动,连杆二44的下端带动连接块二52向右运动,从而带动棘爪二54围绕转轴二53逆时针运动,使棘爪二54与齿轮二62分离,使锁杆二63在弹簧四51的弹力作用下向左运动,将锁舌二60推出锁体1。

所述锁杆二63在向左运动的同时,带动齿轮二62沿顺时针转动,从而带动转盘66沿顺时针转动,转盘66在转动的过程中,通过传动杆39带动从动轮一83和从动轮二84同步转动;从动轮一83在转动的过程中带动齿轮三80转动,齿轮三80带动设置有齿条三的锁杆三79与锁杆二63同步向左运动,从而带动固定在锁杆三79端部的锁舌三76向锁体1外运动,实现上锁点37的反锁;从动轮二84在转动的过程中带动齿轮四87转动,齿轮四87带动设置有齿条四的锁杆四88与锁杆二63同步向左运动,从而带动固定在锁杆四88端部的锁舌三76向锁体1外运动,实现下锁点38的反锁。

所述锁门操作完成后,松开把手4,连杆一17在弹簧二19的弹力作用下回到原位,带动转块69回到原位,转块69带动转销73回到原位,转销73通过转轴三18带动把手4回到原位;同时,转销73在弹簧六70的弹力作用下,离开凹槽一74回到原位。

所述锁门操作完成后,棘爪一12在弹簧一13的弹力作用下回到原位,再次保持与齿轮一9的啮合;棘爪二54在弹簧五55的弹力作用下回到原位,再次保持与齿轮二62的啮合。

所述红外线传感器35实时检查门的开关状态,当红外线传感器35检测到门由打开状态转入关闭状态后一分钟后,给电磁铁一23和电磁铁二46通电;电磁铁一23带动动铁芯一22向右滑动,动铁芯一22依次通过连接块一24和滑动杆一15,带动棘爪一12围绕转轴一11做逆时针运动,让棘爪一12与齿轮一9分离,若锁舌一7仍未弹出,则可在弹簧三29的弹力作用下弹出;若锁舌一7已经弹出,对智能锁的打开或关闭状态不产生影响;电磁铁二46带动动铁芯二45向右滑动,动铁芯二45依次通过连接块二52和滑动杆五57,带动棘爪二54围绕转轴二53做逆时针运动,让棘爪二54与齿轮二62分离,若锁舌二60仍未弹出,则可在弹簧四51的弹力作用下弹出;若锁舌二60已经弹出,对智能锁的打开或关闭状态不产生影响。

所述开门者从门内到门外后,可旋转门外的把手4实现弹出锁舌一7、锁舌二60和锁舌三76。

本发明通过指纹或密码识别开门者身份后,通过电机将所有的锁舌自动收入锁体内,直接通过拉动把手即可实现将门打开的操作。本发明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可以实现快速开门的目的。

本发明不局限于上述可选的实施方式,任何人在本发明的启示下都可得出其他各种形式的产品。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不应理解成对本发明的保护范围的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当以权利要求书中界定的为准,并且说明书可以用于解释权利要求书。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