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放射源源管应急处理钳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377846发布日期:2018-09-07 23:40阅读:250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属于检测相关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放射源源管应急处理钳。



背景技术:

在应用射线源进行检测时,可能出现如卡源、掉源的突发情况(即射线源被卡住或掉落)。当出现卡源、掉源等突发情况时,相关技术中,没有专门的工具进行夹取,依赖人工直接处理,会对人体造成一定的伤害。

因此,实有必要提供一种新的放射源源管应急处理钳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放射源源管应急处理钳,旨在解决背景技术中提及的技术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放射源源管应急处理钳,包括:主体、把手、压缩弹簧、固定杆、滑动杆、固定抓夹、活动抓夹、滑座;所述主体为长方形的壳体结构;所述滑动杆包括第一杆和由所述第一杆的一端垂直延伸的第二杆;所述压缩弹簧位于所述把手和所述第二杆之间;所述把手固定于所述主体的顶部,所述固定杆和所述第二杆均设于所述主体内,所述固定杆的上部与所述把手的下部固定相连,所述滑座固定设于所述主体的内壁上,所述第二杆设于所述滑座中,与所述滑座构成移动副;所述固定抓夹的一端与所述主体的底部固定相连,所述活动抓夹的一端与所述固定抓夹的底端铰接相连,所述固定杆的底端与所述活动抓夹的非端部铰接;所述固定抓夹和所述活动抓夹共同组成待夹持收容空间;所述固定抓夹包括铰接相连的第一抓夹杆和第二抓夹杆,且所述第一抓夹杆和所述第二抓夹杆之间通过第一锁紧机构锁紧;所述活动抓夹包括顺次铰接相连的第三抓夹杆、第四抓夹杆和第五抓夹杆,且所述第三抓夹杆和所述第四抓夹杆之间通过第二锁紧机构锁紧;所述第四抓夹杆和所述第五抓夹杆之间通过第三锁紧机构锁紧。

优选的,所述活动抓夹和所述固定抓夹的下部相对位置均设有防滑落部。

优选的,所述防滑落部为倒刺结构。

优选的,所述防滑落部由塑料材料制成。

优选的,所述放射源源管应急处理钳还包括挂钩,所述挂钩包括穿设于所述把手上的销轴,和两端分别与所述销轴两端分别铰接的环形钩体。

优选的,所述固定杆和所述第二杆平行设置。

优选的,所述把手外部设有上护套,所述上护套由塑料材料制成;所述第一杆外部设有下护套,所述下护套由塑料材料制成;所述下护套的远离所述上部套的一端设有向下凹陷的防滑部。

优选的,所述防滑部为若干条状凹陷。

优选的,所述滑座包括座主体,和设有所述座主体上的座孔,所述座孔为圆形,所述第一杆穿过所述座孔,所述滑座为1个,且设于所述第一杆的中部。

优选的,所述滑座包括座主体,和设有所述座主体上的座孔,所述座孔为圆形,所述第一杆穿过所述座孔,所述滑座为2个,且分别设于所述第一杆的两端。

与相关技术相比,本申请专门用于当出现落射线源或卡射线源状况时,借助本申请将射线源拾起或调整位置解除卡射线源现象。操作时,人体始终与射线源保证一定距离,保证了人体的安全。且抓夹的角度不能满足需求时,松开各锁紧机构调整可以形成不同的抓夹形状,从而满足不同的待夹持件的形状和不同的工作状况的要求。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放射源源管应急处理钳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Ⅰ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3为图1中Ⅱ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中:主体1,把手2,压缩弹簧3,固定杆4,滑动杆5,固定抓夹6,活动抓夹7,滑座8,待夹持收容空间9,防滑落部10,挂钩11,上护套12,下护套13;第一杆51,第二杆52,第一抓夹杆61,第二抓夹杆62,第一锁紧机构63;第三抓夹杆71,第四抓夹杆72,第五抓夹杆73,第二锁紧机构74,第三锁紧机构75;座主体81,座孔82;防滑部131;销轴111,环形钩体112。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参见图1-3,一种放射源源管应急处理钳,包括:主体1、把手2、压缩弹簧3、固定杆4、滑动杆5、固定抓夹6、活动抓夹7、滑座8;主体1为长方形的壳体结构;滑动杆5包括第一杆51和由第一杆51的一端垂直延伸的第二杆52;压缩弹簧3位于把手2和第二杆52之间;把手2固定于主体1的顶部,固定杆4和第二杆52均设于主体1内,固定杆4的上部与把手2的下部固定相连,滑座8固定设于主体1的内壁上,第二杆52设于滑座8中,与滑座8构成移动副;固定抓夹6的一端与主体1的底部固定相连,活动抓夹7的一端与固定抓夹6的底端铰接相连,固定杆4的底端与活动抓夹7的非端部铰接;固定抓夹6和活动抓夹7共同组成待夹持收容空间9;固定抓夹6包括铰接相连的第一抓夹杆61和第二抓夹杆62,且第一抓夹杆61和第二抓夹杆62之间通过第一锁紧机构63锁紧;活动抓夹7包括顺次铰接相连的第三抓夹杆71、第四抓夹杆72和第五抓夹杆73,且第三抓夹杆71和第四抓夹杆72之间通过第二锁紧机构74锁紧;第四抓夹杆72和第五抓夹杆73之间通过第三锁紧机构75锁紧。活动抓夹7和固定抓夹6的下部相对位置均设有防滑落部10。防滑落部10为倒刺结构。防滑落部10由塑料材料制成。放射源源管应急处理钳还包括挂钩11,挂钩11包括穿设于把手2上的销轴111,和两端分别与销轴111两端分别铰接的环形钩体112。固定杆4和第二杆52平行设置。把手2外部设有上护套12,上护套12由塑料材料制成;第一杆51外部设有下护套13,下护套13由塑料材料制成;下护套13的远离上部套的一端设有向下凹陷的防滑部131。防滑部131为若干条状凹陷。滑座8包括座主体81,和设有座主体81上的座孔82,座孔82为圆形,第一杆51穿过座孔82。

松开第一锁紧机构63,可以调节第一抓夹杆61和第二抓夹杆62之间的相对角度。松开第二锁紧机构74,可以调节第三抓夹杆71和第四抓夹杆72之间的相对角度。松开第三锁紧机构75,可以调节第五抓夹杆73和第四抓夹杆72之间的相对角度。通过调节第一抓夹杆61、第二抓夹杆62、第三抓夹杆71、第四抓夹杆72、第五抓夹杆73的位置,可以形成不同的抓夹形状,从而满足不同的待夹持件的形状和不同的工作状况的要求。第一锁紧机构63、第二锁紧机构74、第三锁紧机构75的结构相同,均为紧固螺杆与紧固螺母组成。倒刺结构的设计便于夹持物体,利于有效夹紧。塑料材料的选择主要考虑两个方面,一是,塑料制成的防滑落部10可以有效阻隔抓夹(固定抓夹6和活动抓夹7)与待夹持件,避免直接接触造成磨损;二是,采用塑料制成倒刺结构,既能保证有效提供支撑力,又能避免结构过硬损害待夹持件。挂钩11的作用在于,在本申请一种放射源源管应急处理钳不使用时,通过环形钩体112将放射源源管应急处理钳挂起收好,环形钩体112可绕销轴111旋转,一方面便于不用时悬挂,另一方面便于使用时,其能旋转贴紧把手2,不碍事。上护套12和下护套13便于人工手持操作,防滑部131用于防滑,且方便人工操作时施力。作为本申请的一实施例,滑座8为2个,且分别设于第一杆51的两端。2个滑座8用于为第二杆52稳定导向。当第二板长度较长时,使用该结构。作为本申请的另一实施例,滑座8为1个,且设于第一杆51的中部。滑座8用于为第二杆52导向。当第二杆52长度较短时,使用该结构。

下面具体阐述本申请一种放射源源管应急处理钳的使用过程,当出现落射线源或卡射线源状况时,相关技术中,采样人工直接拾取射线源或人工直接调整射线源,该方式对人体具有一定的伤害。此时,使用本申请一种放射源源管应急处理钳来解决该技术问题。取下本申请中的一种放射源源管应急处理钳,手持把手2位,常态位,活动抓夹7和固定抓夹6相对张开,将开口对准射线源,用手扳动第一杆51,第一杆51上行,压缩弹簧3被压缩,储存弹性能量。第一杆51上行时,带动第二杆52沿滑座8向上移动,拉动活动抓夹7绕铰接点旋转,转向固定抓夹6的一端,和固定抓夹6配合夹紧射线源,夹紧后,人工通过本申请放射源源管应急处理钳将射线源拾起,或调整位置解除卡射线源现象。当抓夹的角度不能满足需求时,松开各锁紧机构调整即可。操作时,人体始终与射线源保证一定距离,保证了人体的安全。

与相关技术相比,本申请一种放射源源管应急处理钳,专门用于,当出现落射线源或卡射线源状况时,操作人员不需要靠近射线源的情况下用该工具进行夹持,有效减少了人员受辐射的情况,大大减少了对人员健康的危害。借助本申请一种放射源源管应急处理钳将射线源拾起或调整位置解除卡射线源现象。操作时,人体始终与射线源保证一定距离,保证了人体的安全。且抓夹的角度不能满足需求时,松开各锁紧机构调整可以形成不同的抓夹形状,从而满足不同的待夹持件的形状和不同的工作状况的要求。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