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软管切割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350990发布日期:2018-09-04 23:19阅读:133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塑胶新材料制造领域,尤指一种软管切割系统。



背景技术:

高分子材料由于具有密度小、质量轻、强度高、刚度大、绝缘性优异、着色性好、成型方便等优点,成为21世纪发展最快的行业之一。形状颜色各异的高分子塑料制件在我们的生产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以塑代钢、以塑代木已成为一种趋势。

伴随着高分子材料性能的不断提升、加工工艺的日趋成熟以及成本的不断下降,以高分子材料为原料的热缩套管广泛应用于汽车线束、电子、家电、机械线束等领域,取代了原来的PVC及金属护套产品,成为市场上用途广泛的线束护套产品。随着热缩套管行业的蓬勃发展,在加工生产过程中,不但对热缩管相关的配套设备的功能要求也越来越高,而且对热缩套管生产过程中生产效率和自动化程度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热缩套管生成过程中,需要加工得到固定长度的热缩套管,目前主要采用切割机对软管进行切割。但现有的设备不能对椭圆热缩套管的外径进行检测,一旦有外径不良品混入,设备难以检测到下料框内存在不合格品,从而造成产品不良的可能。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软管切割系统,通过将软管压扁并压紧后,再进行测量软管的长径,并检测软管的长径是否满足要求,减小了切割得到长度不良的软管的可能。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软管切割系统,包括:输送机构,至少包括两个输送带和用于驱动输送带传动的电机,所述软管设置在两个所述输送带之间,两个所述输送带压扁并压紧所述软管,并输送压扁并压紧的所述软管;长径检测单元,设置在所述输送机构的输出端,检测压扁并压紧后的所述软管的长径;切割机构,设置在所述输送机构的输出端,包括切割刀;控制单元,所述长径检测单元电连接于所述控制单元,所述控制单元接收所述长径检测单元发送的所述长径,并检测所述长径是否在预设长径范围内;当所述控制单元检测到所述长径在预设长径范围内时,所述切割机构切割所述软管;接料机构,接收切割完成后的所述软管。

本技术方案中,控制单元能够控制输送机构的电机转动,实现了软管的传输,而软管的能够被两个输送带压扁并压紧,使得软管呈椭圆状,且软管的短径固定且等于两个输送带相互靠近的一侧之间的间距;由于软管的短径相同,当软管的半径不满足要求时,压扁并压紧后的软管的长径变化更为明显,长径检测单元即可检测得到软管的长径是否满足要求,更加便于长径检测单元检测得到半径不良品的软管,并将上述不良的软管取出;当检测到软管的长径满足要求时,既软管的半径满足要求时,切割机构切割软管,并落在接料机构内,接料机构内能够得到半径满足要求的软管,减小了生产得到不良产品的可能。

进一步,还包括:滑动板,所述滑动板设置为至少两个,多个所述滑动板设置在同一平面内,且多个所述滑动板分为两组,每组所述滑动板上均至少设有一个输送带;所述滑动板上设有滚轮,所述电机通过带动所述滚轮转动以带动所述输送带传动,所述输送带的两端分别套设在同一组所述滑动板上的两个滚轮上;一组所述滑动板沿相互靠近或远离另一组所述滑动板的方向滑动,以带动所述输送带压扁并压紧或松开所述软管。

本技术方案中,滑动板的设置,使得滑动板能够带动两个输送带相互靠近或远离,便于调节两个输送带之间的间距,使得两个输送带之间能够压扁并压紧不同的软管,增加了设备的使用范围。

进一步,还包括:导套,所述导套沿所述输送带的长度方向分布在所述输送带的两侧,所述导套的轴线平行于所述输送带的长度方向,所述导套的轴线设置在多个所述输送带之间。

本技术方案中,导套的设置使得软管能够方便的设置在两个输送带之间,减小了软管在输送过程中晃动的可能,同时两个输送带相互靠近时能够直接压扁并压紧软管,导套能够在切割软管的时候起到支撑稳固软管的作用。

进一步,所述导套的轴线延长线至多个所述输送带的距离相等,且所述导套的轴线延长线至多个所述输送带的两个侧边的距离相等。

本技术方案中,导套能够设置在两个输送带的中心,使得两个输送带靠近后,软管的两侧受到的压力相同,减小了软管倾斜的可能。

进一步,还包括:反馈机构,沿所述输送带的长度方向设置在所述输送带的一侧,所述反馈机构电连接于所述控制单元;所述反馈机构包括计米轮,所述计米轮的轴线方向平行于所述滚轮的轴线方向,且所述计米轮靠近所述软管的一侧与所述输送带靠近所述软管的一侧平齐。

本技术方案中,计米轮抵接在软管上时,计米轮能够记录软管带动计米轮转动的真实距离,控制单元能够检测得到管子带动计米轮转动的真实距离,并结合输送带的输送距离形成的参照进行对比,减小了输送带输送距离错误的可能,减小了裁切得到错误管长的可能,使得切割机构能够切割到的长度符合要求的软管。

进一步,还包括接料检测单元;所述接料机构至少包括两个接料框;所述接料检测单元包括用于感应所述接料框是否移除与复位的靠近传感器,所述靠近传感器设置在所述接料框的周边。

本技术方案中,接料检测单元的设置也能够检测接料框,使得接料检测单元检测到接料框时才进行成品软管的切割动作,减小了切割得到的软管掉落在地的可能,便于软管的整理。

进一步,分料机构,设置在所述切割机构与所述接料机构之间,对切割完成后的所述软管导向,并控制所述软管进入所述接料框内。

本技术方案中,分料机构的设置,使得掉入某个框的软管数目接满之后,能够使得切割到的软管掉落在其余的接料框内,操作员能处理已经接满软管的接料框,切割机构能够持续切割软管。

进一步,还包括:报警单元,电连接于所述控制单元,当所述控制单元检测到压扁并压紧后的所述软管的长径不在预设长径范围内时,所述控制单元控制所述报警单元报警。

本技术方案中,在检测到软管的长径不满足要求时,报警单元报警后能够便于操作员发现存在报警情况,使得操作员能够快速执行相关的调整,增加了软管的切割效率。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软管切割系统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通过将软管压扁并压紧后,再进行测量软管的长径,并检测软管的长径是否满足要求,减小了切割得到长径不良的软管的可能。

2、导套能够设置在两个输送带的中心,使得两个输送带靠近后,软管的两侧受到的压力相同,减小了软管倾斜的可能;导套能够起到支撑导向软管以及确保椭圆管裁切效果的作用。

3、反馈机构能够记录软管带动计米轮转动的真实距离,控制单元能够检测得到软管带动计米轮转动的长度,并结合输送带的输送距离形成的参照进行对比,输送带和软管接触面积大,实现了软管的进行定长输送;计米轮测量了软管输送的真实长度,而且只有在长度符合预设范围的时候切割机构才会进行裁切,使得切割机构能够切割到的长度符合要求的软管。

4、可视化的压紧参数设置、可视化的长度和长径显示以及修正值设定确保设备运行的不断修正和调整以达到操作便捷性和运行稳定性的作用。

附图说明

下面将以明确易懂的方式,结合附图说明优选实施方式,对一种软管切割系统的上述特性、技术特征、优点及其实现方式予以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软管切割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A处放大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种软管切割系统中输送机构的后侧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一种软管切割系统中输送机构的前侧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号说明:10.外壳,11.软管,12.底板,13.固定板,14.连接座,15.切割槽,16.丝杠,17.导轨,20.滑动板,21.滚轮,22.电机,23.输送带,24.计米轮,25.导套,26.第一固定块,27.转动电机,28.第二固定块,30.位置传感器,40.切割板,41.切割刀,50.报警灯,60.分料壳,70.显示屏,80.操作按钮,90.接料框。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照附图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并获得其他的实施方式。

为使图面简洁,各图中只示意性地表示出了与本实用新型相关的部分,它们并不代表其作为产品的实际结构。另外,以使图面简洁便于理解,在有些图中具有相同结构或功能的部件,仅示意性地绘示了其中的一个,或仅标出了其中的一个。在本文中,“一个”不仅表示“仅此一个”,也可以表示“多于一个”的情形。

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实施例,如图1至图4所示,一种软管切割系统,包括外壳10,外壳10内设有至少两个滑动板20,多个滑动板20在同一平面内,多个滑动板20能够分为两组;外壳10内设有输送机构,输送机构包括至少两个输送带23,每组滑动板上均设有至少一个输送带23,两个输送带23能够压扁并压紧软管11,且软管11呈椭圆状且不打滑;本实施例中,滑动板20选取为两个,每组滑动板20均为一个,两个滑动板20能够沿相互靠近或远离的方向滑动,两个滑动板20可以水平、竖直或倾斜设置在外壳10内;在本实施例中,两个滑动板20竖直设置在外壳10内,两个输送带23竖直设置在外壳10内。

输送机构还包括设置在两个滑动板20前侧的左右两端的滚轮21,滑动板20的后侧还设有用于驱动滚轮21转动的电机22,电机22能够通过传动副带动滚轮21转动;多个滚轮21相互平行,多个滚轮21半径相同,且同一滑动板20上的两个滚轮21位于同一水平高度。

外壳10内还设有反馈机构,反馈机构电连接于控制单元,反馈机构包括计米轮24,计米轮24内还设有用于计数的编码器,计米轮24的轴线沿垂直于输送带23的长度方向设置,且计米轮24的左端设置在上侧的滑动板20或下侧的滑动板20上,本实施例中,计米轮24设置在上侧的滑动板20上,计米轮24能够沿其轴线方向转动;优选地,计米轮24的轴线方向平行于滚轮21的轴线方向,且计米轮24的下侧与上侧输送带23的下侧平齐。

外壳10上还设有两个导套25,两个导套25能够沿输送带23的长度方向分布在输送带23的左右两侧,优选地,两侧的导套25可以设置为多个并形成一组;导套25的轴线设置在两个输送带23之间,并使得导套25的轴线与两个输送带23之间的长度相等,且使得导套25的轴线与两个输送带23的两个侧边的长度相等;软管11穿过两个导套25后,两个滑动板20向中部滑动时,软管11正好压扁并压紧在两个输送带23的中部。

外壳10内还设有水平方的底板12,底板12上设有竖直方向的固定板13,固定板13上设有连接座14,导套25的右端能够连接在连接座14内,并将软管11输送并贯穿连接座14。

一种软管切割系统还包括长径检测单元,长径检测单元包括连接座14两侧的位置传感器30,位置传感器30优选为激光位移传感器,两个位置传感器30分别位于导套25的左右两侧,且两个位置传感器30位于同一水平面内;长径检测单元能够检测得到压扁并压紧后的软管11的长径,两个位置传感器30之间的距离减去两个位置传感器30与软管11之间的距离之和,软管11的长径。

一种软管切割系统还包括控制单元,控制单元能够与长度检测单元、输送机构电连接并实现控制,控制单元为设置在外壳10下侧的PLC(可编程逻辑控制器)(图中未示出),长径检测单元能够将检测得到的长径发送给控制单元,控制单元接收到压扁并压紧后的软管11的长径后,检测压扁并压紧后的软管11的长径是否在预设长径范围内。

电机22能够将其本次转动的第一转动时长转给控制单元,控制单元能够接收第一转动时长,并依据电机22的输入长度计算得到本次转动的第一输送长度;计米轮24能够将其本次转动的第二转动时长转给控制单元,控制单元能够接收第二转动时长,并依据计米轮24的输入长度计算得到本次转动的第二输送长度;控制单元能够依据第一输送长度形成预设长度范围,当接收到第一预设长度后,根据已经输入控制单元的误差参数,控制单元将第一预设长度加减误差参数以形成预设长度范围作为允许的误差范围,控制单元继续检测第二预设长度是否在预设长度范围内,得到计米轮24是否停止转动或者打滑。

一种软管切割系统还包括切割机构,切割机构电连接于控制单元,连接座14上开设有竖直方向的切割槽15,切割机构包括设置在外壳10上的切割板40,切割板40的下端设有竖直方向的切割刀41,和用于控制切割刀41动作的伺服电机(图中未示出);切割板40能够向下运动,并带动切割刀41向下运动穿过切割槽15,以切割软管11;当控制单元检测到压扁并压紧后的软管11的长径在预设长径范围内时,切割刀41能够向下运动,切割软管11,切割机构优选为伺服电机带动切割刀41高速旋转,以切割软管11,能够实现更快的裁切。

一种软管切割系统还包括报警单元,报警单元电连接于控制单元,报警单元包括设置在外壳10上的报警灯50;当控制单元检测到长径不在预设长径范围内时,报警单元能够报警;当控制单元检测到第二输送长度不在预设长度范围内时,则表示计米轮24停止转动或打滑,控制单元控制报警单元报警。

一种软管切割系统还包括分料机构,分料机构内包括一个设置在外壳10上的分料壳60,分料壳60内设有挡板(图中未示出),挡板倾斜设置在分料壳60内,挡板能够转动,以驱动切割得到的软管11能够沿挡板从前侧或后侧落下。

一种软管切割系统还包括接料机构,接料机构包括两个前后并排放置的接料框90;外壳10上还设有接料检测单元,电连接于控制单元,接料检测单元包括用于感应接料框90是否移除与复位的靠近传感器(图中未示出),靠近传感器设置在所述接料框90的周边。

针对上述实施例的改进,本实施例中,两个滑动板20能够通过气缸、液压缸、丝杆或丝杠16等方式驱动两个滑动板20滑动,在本实施例中,采用丝杠16驱动的方式。外壳10下端的底板12上设有竖直方向的丝杠16,丝杠16的上侧开设有第一螺纹,丝杠16的下侧开设有第二螺纹,且第一螺纹的开设方向与第二螺纹的开设方向相反;两个滑动板20的后侧均固定连接有第一固定块26,上侧滑动板20的第一固定块26能够螺纹连接在丝杠16的上端,下侧滑动板20的第一固定块26能够螺纹连接在丝杠16的下端,转动丝杠16即可同时带动两个滑动板20相互靠近或远离,底板12下侧还设有驱动丝杠16转动的转动电机27。

优选地,滑动板20的左右两端还设有第二固定块28,底板12上还设有两个竖直方向的导轨17,导轨17的轴线方向平行于丝杠16的轴线方向,滑动板20上的第二固定块28能够套设在导轨17上,第二固定块28能够沿导轨17的轴线方向上下滑动。优选地,还包括用于感应滑动板20是否到达预设位置的对射传感器(图中未示出),对射传感器在感应到滑动板20未在预设时间内到达预设位置时,报警单元能够报警。

针对上述实施例的改进,本实施例中,一种软管切割系统还包括显示单元,显示单元包括设置在外壳10上的显示屏70,显示屏70电连接于控制单元,能够显示出当前报警的报警情况,显示屏70优选为触摸屏,并能通过触摸屏控制其余机构,且触摸屏上也能够设置各个参数实现人机交互。触摸屏不但能够显示报警单元的报警内容,而且能够进行软管11的型号和参数设定与误差参数设定以及设备各电动单元的参数设定和修正值参数设定以及设备运行参数统计和参考等,实现人机交互的作用。

一种软管切割系统还包括操作机构,操作机构包括多个设置在外壳10上的操作按钮80,操作按钮80电连接于控制单元,操作员能够通过按压操作按钮80来控制设备的运行状态。

下面结合图1至图4,对本软管切割系统的工作过程,作出进一步说明:

在本实施例中,使用装置前,首先将输送带23和计米轮24运行一周的长度输入控制单元,控制单元即可得到输送带23和计米轮24转动一周,将软管11向右侧输送的长度;同时将输送带23的误差参数也输入控制单元,控制单元能够根据输送带23将软管11向右输送的距离形成预设长度范围,当接收到第一预设长度后,根据已经输入控制单元的误差参数,控制单元将第一预设长度加减误差参数以形成预设长度范围作为允许的误差范围。

由于输送带23多为硬质同步带,计米轮24多为多层包胶轮,而软管11表面材料的脱落会粘附在输送带23和计米轮24的表面,减小输送带23和计米轮24的磨损。

使用时,将软管11伸入两个输送带23之间,按下外壳10上的启动按钮,启动按钮能够将启动信号传递给控制单元,控制单元控制电机27转动,使得两个滑动板20相互靠近,并带动两个输送带23相互靠近,压扁并压紧软管11,同时滚轮21开始转动并带动软管11向右侧输送。

长径检测单元将压扁并压紧的软管11的长径发送给控制单元,控制单元检测压扁并压紧后的软管11的长径是否在预设长径范围内,软管11才长径不在预设长径范围内时,控制单元能够控制报警单元报警,并在显示单元上显示停机报警,控制单元控制两个滑动板20相互远离,两个输送带23能松开软管11,便于操作员去除规格不符的软管11。

当软管11的直径满足产品的要求时,软管11能够被两个输送带23压扁并压紧,并通过输送带23向右侧输送。控制单元检测第一输送长度是否小于第一预设长度,当控制单元检测到第一输送长度小于第一预设长度时,表明输送带23将软管11向右输送软管11的长度较小,输送带23继续向右侧输送软管11,并刷新第一输送长度和第二输送长度。

直至输送机构将软管11向右侧输送的第一输送长度等于第一预设长度时,控制单元检测第二输送长度是否在预设长度范围内;当控制单元检测到第二输送长度不在预设长度范围内时,说明计米轮24在软管11输送过程中存在停止转动的过程,控制单元控制报警单元报警,并控制滑动板20分离,两个输送带23松开软管11,操作员能够将本段存在问题的软管11在切割之前取出,减小了软管11不良品落入接料框90内的可能。

当控制单元检测到第二输送长度在预设长度范围内时,控制单元检测是否存在第一刀切割信号,当控制单元检测到不存在第一刀切割信号时,继续检测第一输送长度是否小于第二预设长度,当第一输送长度小于第二预设长度时,输送机构继续向前输送软管11,直至第一输送长度等于第二预设长度,控制单元能够控制报警单元报警,提醒操作员将接料框90取出,同时在显示单元上显示当前报警为第一刀报警;接料检测单元能够检测到接料框90是否移除,当接料检测单元检测到接料框90移除后,控制单元能够取消报警单元的报警,接料检测单元能够将光电检测信号发送给控制单元,控制单元接收到光电检测信号时,控制切割机构开始切割软管11,同时控制单元生成所述第一刀切割信号。

切割完成后,输送机构将软管11向右侧输送第三预设长度,再将软管11向左侧输送第三预设长度,使得后侧的软管11能将切割后的软管11能够从右侧的导套25中顶出,减小了由于切割得到的软管11长度过短,切割后的软管11仍然位于导套25内的可能,使得第一刀切割后的软管11能够落下,并落在地面上。

第一刀切割后的软管11被顶出后,控制单元继续控制报警单元报警,提醒操作员将把接料框90复位,控制单元能够取消报警单元的报警,在显示单元上显示当前报警仍然为第一刀报警,并通过接料检测单元检测接料框90是否复位,并开始下一次的软管11切割。

当控制单元检测到不存在第一刀切割信号时,输送机构直接停止输送软管11,切割机构切割软管11,软管11能够落入接料框90内,完成软管11的切割,并继续下一次的软管11切割。

之后控制单元继续检测是否存在第一刀切割信号时,由于此时第一刀切割完成后,第一刀切割信号已经生成,控制单元能够检测到第一刀切割信号,切割机构继续切割软管11,切割完成后,开始下次软管11的切割。

切割完成后的软管11能够落下,同时分料机构能够控制软管11的落下的位置,使得软管11能够落到前侧或后侧接料框90内。在某个接料框90接满软管11时,控制分料机构动作,使得软管11落在其余的接料框90内,使得软管11的切割过程能够持续进行。同时当需要切割的软管11长度较小时,后续切割的软管11能够向前推动软管11,使得软管11能够落下。

当软管11切割至最后时,软管11的末端运行脱离计米轮24时,控制单元检测到第二输送长度不在预设长度范围内,控制单元控制报警单元报警,控制单元控制两个滑动板20相互远离,两个输送带23能松开软管11,防止最后一段的软管11落入接料框90内,操作员也能够更换上新的软管11。

通过上述步骤的实现,使得接料框90内得到的切割后的软管11半径与长度均为符合要求的软管11,并防止了第一刀与最后一段的不合格品落入接料框90内。

应当说明的是,上述实施例均可根据需要自由组合。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