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手静音构造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605527发布日期:2018-10-09 19:35阅读:449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门锁配件,尤其涉及门锁执手及其配合构造。



背景技术:

目前广泛使用的各类门锁上,执手是开锁和关门的必备构件,为门锁的使用提供了极大便利。人们在使用执手开门或拉上门(关门)时,通常会下压执手使锁舌退回锁体内,随后放开手让执手自动复位。在复位过程中,由于扭簧回弹力产生的加速度,使执手回位时产生较大的撞击,从而发出噪音。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解决执手回位时产生噪音的技术问题,降低门锁使用过程中产生的噪音,提供一种执手静音构造。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本执手静音构造包括一面板、一执手、一扭簧、一传动片和一静音套;所述面板设有执手孔,执手孔上方设一限位柱,限位柱两侧设有凹陷的缓冲槽;所述静音套中部设有嵌套孔、两侧设有缓冲凸块;所述执手一端为手柄、另一端为传动柄,传动柄中央设有方芯孔,两侧设有传动槽;所述传动片中央设有执手嵌孔和传动块,一端设有第一限位块和第二限位块,另一端设有拨动块;所述扭簧一端设有固定支脚、另一端设有复位支脚。所述执手的传动柄插入执手孔内,所述限位柱嵌入嵌套孔内,缓冲凸块内侧嵌入缓冲槽内;所述扭簧嵌于传动柄外,固定支脚抵压于静音套一侧的缓冲凸块外侧,复位支脚嵌入传动槽内;所述传动片与传动柄外壁嵌合,执手嵌孔嵌于传动柄外壁,传动块嵌入传动槽内,第一限位块和第二限位块分别位于静音套两侧的缓冲凸块外。扭簧预应力作用于传动槽内使传动手柄将执手固定在初始位置,手柄处于水平位置,开门时,按压手柄,传动柄带动传动片上的第一限位块离开初始位时抵压的缓冲凸块,并反扭扭簧,直至第二限位块抵压到缓冲凸块。放手后,在扭簧回转扭力作用下,执手快速回转,直至第一限位块与缓冲凸块抵压时停止,所述静音套由弹性材料制成,尤其是缓冲凸块在与第一限位块和第二限位块抵压时,可以减缓撞击,有效降低执手使用过程中产生的噪音。

附图说明

以下将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装配状态立体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分解状态立体视图。

图中标号所示为:

1-面板、11-执手孔、12-限位柱、13-缓冲槽;

2-执手、21-手柄、22-传动柄,221-方芯孔,222-传动槽;

3-扭簧、31-固定支脚、32-复位支脚;

4-传动片、41-执手嵌孔、42-传动块,43-第一限位块、44-第二限位块、45-拨动块;

5-静音套、51-嵌套孔、52-缓冲凸块。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可通过如下方式实施:

如图1、图2所示,本执手静音构造包括一面板1、一执手2、一扭簧3、一传动片4和一静音套5;所述面板1设有执手孔11,执手孔11上方设一限位柱12,限位柱12两侧设有凹陷的缓冲槽13;所述静音套5中部设有嵌套孔51、两侧设有缓冲凸块52;所述执手2一端为手柄21、另一端为传动柄22,传动柄22中央设有方芯孔221,两侧设有传动槽222;所述传动片4中央设有执手嵌孔41和传动块42,一端设有第一限位块43和第二限位块44,另一端设有拨动块45;所述扭簧3一端设有固定支脚31、另一端设有复位支脚32。所述执手2的传动柄22插入执手孔11内,所述限位柱12嵌入嵌套孔51内,缓冲凸块52内侧嵌入缓冲槽13内;所述扭簧3嵌于传动柄22外,固定支脚31抵压于静音套5一侧的缓冲凸块52外侧,复位支脚32嵌入传动槽222内;所述传动片4与传动柄22外壁嵌合,执手嵌孔41嵌于传动柄22外壁,传动块42嵌入传动槽222内,第一限位块43和第二限位块44分别位于静音套5两侧的缓冲凸块52外。扭簧3预应力作用于传动槽222内使传动手柄22将执手2固定在初始位置,手柄21处于水平位置,开门时,按压手柄21,传动柄22带动传动片4上的第一限位块43离开初始位时抵压的缓冲凸块52,并反扭扭簧3,直至第二限位块44抵压到缓冲凸块52。放手后,在扭簧3回转扭力作用下,执手1快速回转,直至第一限位块43与缓冲凸块52抵压时停止,所述静音套5由弹性材料制成,尤其是缓冲凸块52在与第一限位块43和第二限位块44抵压时,可以减缓撞击,有效降低执手1使用过程中产生的噪音。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