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排出模切碎屑的模切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478003发布日期:2018-09-18 21:55阅读:424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可排出模切碎屑的模切机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具有防止碎屑进入设设备内部的可排出模切碎屑的模切机。



背景技术:

模切机是包装印刷行业最常用的设备之一,主要包括输纸部、模切部、清废部和收纸部,其最主要的功能为模切,模切部包括壳体、支撑板、模切版、和动力驱动装置,动力驱动装置位于壳体底部,支撑板安装在壳体中部,壳体的侧壁开设有上版口,模切刀根据产品设计要求的图样组合成模切版,通过上版口安装到支撑板上方。工作时,输纸部将板料输送至支撑板上,然后在动力驱动装置的驱动模切版下压,下通过压力的作用,在板料上压出线痕或切割成型。

在使用过程中发现,由于模切机的驱动机构在模切部的下方,在模切过程中产生的碎屑,会从支撑板的边缘掉落到动力驱动装置上,影响动力驱动装置的零部件的正常运转,而且清理难度大,影响工作效率而且浪费人力。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防止模切碎屑进入驱动装置的可排出模切碎屑的模切机,其结构简单,避免碎屑掉落到动力驱动装置。

一种可排出模切碎屑的模切机,包括输纸部、模切部、清废部和收纸部,输纸部、模切部、清废部和收纸部依次连接,模切部包括壳体、支撑板、模切版、和动力驱动装置,动力驱动装置位于壳体底部,支撑板安装在壳体中部,壳体的侧壁开设有上版口,支撑板两侧壁均连接有防尘机构,防尘机构的一端穿过上版口延伸至壳体外侧壁。

上述可排出模切碎屑的模切机,所述防尘机构包括防尘布、第一导向杆、第二导向杆、拉伸弹簧、固定杆、固定板和收集箱,第一导向杆与第二导向杆平行,所述第一导向杆和第二导向杆的两端连接在壳体外侧壁上;固定杆位于第二导向杆的下方,且垂直于壳体侧壁;防尘布的顶端连接在支撑板侧壁,防尘布的底部穿过上版口延伸至壳体外侧壁,且防尘布上部内侧贴附在第一导向杆外壁上,防尘布底部外侧贴附在第二导向杆外壁上,固定板位于防尘布底部内侧,固定板两端分别与拉伸弹簧顶端连接,拉伸弹簧底端与固定杆活动连接;收集箱可拆卸地连接在第二导向杆的两端,且防尘布底端延伸至收集箱内。

上可排出模切碎屑的模切机,还包括连接板和螺钉,连接板中部设有螺孔,支撑板侧壁设有螺孔,防尘布位于连接板与支撑板之间,并通过螺钉连接在支撑板上。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利用现有的上版口加以改进,结构简单,成本低,模切产生的碎屑可以通过防尘布落入收集箱,防止碎屑掉落到动力驱动装置影响正常工作,免于人工清理,节约人力,提高了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使用结构使用状态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防尘机构的后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使用状态剖视图。

附图中的标记表示:1.壳体;2.支撑板;3.模切版;5.上版口;6.防尘机构;61.防尘布;62.第一导向杆;63.第二导向杆;64.拉伸弹簧;65.固定杆;66.固定板;67.收集箱;7.连接板;8.螺钉。

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

如图1至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输纸部、模切部、清废部和收纸部,输纸部、模切部、清废部和收纸部依次连接,模切部包括壳体1、支撑板2、模切版3、和动力驱动装置,动力驱动装置位于壳体1底部,支撑板2安装在壳体1中部,壳体1的侧壁开设有上版口5,支撑板2两侧壁均连接有防尘机构6,所述防尘机构6包括防尘布61、第一导向杆62、第二导向杆63、拉伸弹簧64、固定杆65、固定板66和收集箱67,第一导向杆62与第二导向杆63平行,所述第一导向杆62和第二导向杆63的两端连接在壳体1外侧壁上;固定杆65位于第二导向杆63的下方,且垂直于壳体1侧壁;防尘布的顶端通过连接板7压在支撑板2侧壁上并通过螺钉8连接在所述支撑板侧壁上,防尘布61的底部穿过上版口5延伸至壳体1外侧壁,且防尘布61上部内侧贴附在第一导向杆62外壁上,防尘布61底部外侧贴附在第二导向杆63外壁上,固定板66位于防尘布61底部内侧,固定板66两端分别与拉伸弹簧64顶端连接,拉伸弹簧64底端与固定杆65活动连接;收集箱67可拆卸地连接在第二导向杆63的两端,且防尘布61底端延伸至收集箱67内。

本实用新型利用现有的上版口加以改进,成本低。启动设备前,通过上版口安装模切版,工作过程中,输纸部向模切部输送纸张,然后在模切板和支撑板的上下运动,进行模切工序,模切中产生的碎屑会沿防尘布下落,在第一导向杆62与第二导向杆63的导向作用下,使得碎屑落入收集箱。由于防尘布底端通过拉伸弹簧与固定杆连接,在支撑板的上下运动中,在弹簧的拉力下,防尘布始终能保持平滑的状态,从而保证碎屑沿防尘布的下落至收集箱。收集箱可拆卸连接在设备上,方便清理。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变型,这些改进和变型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