锁梁手柄的收纳结构及具有其的电子锁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756847发布日期:2018-10-26 18:47阅读:385来源:国知局
锁梁手柄的收纳结构及具有其的电子锁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锁梁手柄的收纳结构及具有其的电子锁。



背景技术:

目前共享单车给大众出行带来了方便,共享单车的关键部件电子锁在这里起了很重要的作用。但目前已有的共享单车电子锁的锁梁上都有一个体积比较大的手柄,如图1所示的电子锁,电子锁包括手柄1及锁梁2。由于手柄1的体积较大,容易给用户带来不便,特别是穿长下摆衣服的用户,这一突出的大手柄容易挂住用户的衣服,造成不便和危险;同时由于手柄1的体积较大,当电子锁收到外力冲击时,容易造成手柄与锁梁连接处断裂,进而直接导致电子锁不能使用。因此急需开发一种克服上述缺陷的锁梁手柄的收纳结构及具有其的电子锁。



技术实现要素:

因此,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锁梁手柄的收纳结构,其中,包括:

手柄,具有第一位置及第二位置,所述手柄的一端面上开设有容置槽;

弹性元件,装设于所述容置槽内;

固定杆,具有第一端部及第二端部,所述手柄通过一枢轴可转动的连接于所述第一端部,所述第二端部连接于锁梁;

其中,扳动所述手柄,所述第一端部与所述弹性元件之间相互抵靠使所述手柄于所述第一位置及所述第二位置之间转动。

上述的收纳结构,其中,所述手柄的所述端面上且位于所述容置槽的两侧分别设置有凸出部,每一所述凸出部上开设有第一轴孔,所述第一端部上开设有贯穿所述固定杆的第二轴孔,所述枢轴穿设于所述第一轴孔及所述第二轴孔中以使所述手柄能够以所述枢轴为轴心转动的连接于所述固定杆。

上述的收纳结构,其中,所述手柄于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手柄的方向与所述固定杆的方向具有第一角度,所述第一端部抵靠于所述弹性元件;所述手柄于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手柄的方向与所述固定杆的方向具有第二角度,所述第二角度大于第一角度,所述第一端部抵压于所述弹性元件使所述弹性元件具有形变,所述手柄的底部顶抵所述第一端部。

上述的收纳结构,其中,当所述手柄于所述第一位置时,扳动所述手柄,所述手柄以所述枢轴为轴心转动的同时所述第一端部逐渐压缩所述弹性元件直至所述手柄的底部顶抵所述第一端部后,所述手柄处于所述第二位置。

上述的收纳结构,其中,当所述手柄于所述第二位置时,松开所述手柄,所述弹性元件扩张顶抵所述第一端部且带动所述手柄以所述枢轴为轴心自动转动至所述第一位置。

上述的收纳结构,其中,所述弹性元件为U型弹片。

上述的收纳结构,其中,所述手柄、所述容置槽与所述凸出部为一体成型件。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电子锁,其中,包括:

锁体;

锁梁,装设于所述锁体内;

上述中任一项所述的收纳结构,所述收纳结构连接于所述锁梁。

本实用新型针对于现有技术其功效在于:通过本实用新型的收纳结构,在不影响用户用手按压手柄的便利上,缩小手柄的空间占用体积,减小用户的不便和危险,同时还防止电子锁受到外力冲击时造成的锁梁与手柄的断裂。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电子锁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收纳结构的分解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手柄位于第一位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手柄位于第二位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电子锁手柄位于第一位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电子锁手柄位于第二位置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附图标记为:

收纳结构21

手柄211

容置槽2111

凸出部2112

底部2113

第一轴孔K1

弹性元件212

固定杆213

第一端部2131

第二端部2132

第二轴孔K2

枢轴214

锁梁22

锁体23

端面M

第一夹角J1

第二夹角J2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本实施例在以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为前提下进行实施,给出了实施方式和操作过程,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不限于下述的实施例。

请参照图2-6,图2是本实用新型收纳结构的分解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手柄位于第一位置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实用新型手柄位于第二位置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电子锁手柄收纳后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电子锁手柄展开后的结构示意图。如图2-6所示,本实用新型电子锁包括:锁梁手柄的收纳结构21、锁梁22及锁体23,收纳结构21连接于锁梁22,锁梁22装设于锁体23内。收纳结构21包括手柄211、弹性元件212及固定杆213;手柄211具有第一位置及第二位置,手柄211的一端面M上开设有容置槽2111;弹性元件212装设于容置槽2111内;固定杆213具有第一端部2131及第二端部2132,手柄211通过一枢轴214可转动的连接于第一端部2131,第二端部2132连接于锁梁22;其中,扳动手柄211,第一端部2131与弹性元件212之间相互抵靠使手柄211于第一位置及第二位置之间转动。

其中在本实施例中,以弹性元件212为U型弹片为较佳的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并不以此为限。

进一步地,手柄211的端面M上且位于容置槽2111的两侧分别设置有凸出部2112,每一凸出部2112突出于端面M,每一凸出部2112上开设有第一轴孔K1,第一端部2131上开设有贯穿固定杆213的第二轴孔K2,枢轴214穿设于第一轴孔K1及第二轴孔K2中以使手柄211能够以枢轴214为轴心转动的连接于固定杆213。

再进一步地,手柄211于第一位置时,手柄211的方向与固定杆213的方向具有第一夹角J1,第一端部2131抵靠于弹性元件212;手柄211于第二位置时,手柄211的方向与固定杆213的方向具有第二夹角J2,第一端部2131抵压弹性元件212使弹性元件212发生形变,手柄211的底部2113顶抵第一端部2131,其中第二夹角J2的角度大于第一夹角J1的角度。

更进一步地,手柄211、容置槽2111与凸出部2112为一体成型件。

以下具体说明本实用新型电子锁的具体工作过程,当手柄211于第一位置时,使用者向下扳动手柄211,手柄211以枢轴214为轴心转动的同时第一端部2131逐渐压缩弹性元件212直至手柄211的底部2113顶抵第一端部2121后,手柄211处于第二位置;当手柄211于第二位置时,松开手柄211,弹性元件212扩张顶抵第一端部2131且带动手柄211以枢轴214为轴心自动向反方向转动至第一位置。其中,在本实施例中,第一位置为手柄收纳位置,第二位置为手柄展开位置,但本实用新型并不以此为限。

综上所述,通过本实用新型的收纳结构,在不影响用户用手按压手柄的便利上,缩小手柄的空间占用体积,减小用户的不便和危险,同时还防止电子锁受到外力冲击时造成的锁梁与手柄的断裂。

虽然本实用新型已以数个实施例揭露如上,然其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在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中的相关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内,当可作各种的更动与润饰,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当视所附的权利要求书所界定的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