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建筑工程用墨斗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594392发布日期:2018-10-02 19:20阅读:398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建筑用品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建筑工程用墨斗。



背景技术:

墨斗是中国传统木工行业中极为常见工具,其用途有三个方面:1、做长直线;方法是将濡墨后的墨线一端固定,拉出墨线牵直拉紧在需要的位置,再提起中段弹下即可。2、墨仓蓄墨,配合墨签和拐尺用以画短直线或者做记号;3、画竖直线。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建筑工程用墨斗,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的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建筑工程用墨斗,包括右壳体、左壳体、挤压杆、支撑杆、皮尺、墨线、转轴、收线盘、发条簧、档杆、收线槽、储墨槽,所述右壳体前端左侧一体成型有转轴,所述转轴右侧安装有收线盘,所述转轴上安装有发条簧,所述右壳体前端底部左侧一体成型有档杆且右壳体后端底部一体成型有收线槽,所述支撑杆右边连接有皮尺且支撑杆且支撑杆左边连接有墨线,所述皮尺末端通过档杆底部连接在发条簧上,所述墨线穿过收线槽且同样通过档杆底部连接在收线盘内,所述左壳体顶部内侧一体成型有储墨槽,所述储墨槽顶部前端开设有添墨口且储墨槽顶部后端安装有挤压杆,所述左壳体右侧安装在右壳体左侧上。

优选的:所述建筑工程用墨斗还包括挤压片、弹簧和吸墨海绵,所述吸墨海绵上开设有预留孔,所述吸墨海绵安装在储墨槽内,所述储墨槽底部通过吸墨海绵上的预留孔安装有弹簧,所述挤压杆底部安装在弹簧上,所述挤压杆中部连接有挤压片增加挤压面积。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设计合理,自动收线能大大增加工作效率,且在放线时能顺便取出皮尺方便测量距离。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建筑工程用墨斗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建筑工程用墨斗右壳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建筑工程用墨斗左壳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建筑工程用墨斗吸墨海绵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右壳体,2、左壳体,3、添墨口,4、挤压杆,5、支撑杆,6、皮尺,7、墨线,8、转轴,9、收线盘,10、发条簧,11、档杆,12、收线槽,13、储墨槽,14、挤压片,15、弹簧,16、吸墨海绵,17、预留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阐述:

如图1-4所示,一种建筑工程用墨斗,包括右壳体1、左壳体2、挤压杆4、支撑杆5、皮尺6、墨线7、转轴8、收线盘9、发条簧10、档杆11、收线槽12、储墨槽13,所述右壳体1前端左侧一体成型有转轴8,所述转轴8右侧安装有收线盘9,所述转轴8上安装有发条簧10,所述右壳体1前端底部左侧一体成型有档杆11且右壳体1后端底部一体成型有收线槽12,所述支撑杆5右边连接有皮尺6且支撑杆且支撑杆左边连接有墨线7,所述皮尺6末端通过档杆11底部连接在发条簧10上,所述墨线7穿过收线槽12且同样通过档杆11底部连接在收线盘9内,所述左壳体2顶部内侧一体成型有储墨槽13,所述储墨槽13顶部前端开设有添墨口3且储墨槽13顶部后端安装有挤压杆4,所述左壳体2右侧安装在右壳体1左侧上。所述建筑工程用墨斗还包括挤压片14、弹簧15和吸墨海绵16,所述吸墨海绵16上开设有预留孔17,所述吸墨海绵16安装在储墨槽13内,所述储墨槽13底部通过吸墨海绵16上的预留孔17安装有弹簧15,所述挤压杆4底部安装在弹簧15上,所述挤压杆4中部连接有挤压片14增加挤压面积。

本实用新型使用方法:在使用时按住挤压杆4后通过支撑杆5直接拉出皮尺6和墨线7,使用完毕后松开支撑杆5通过发条簧10带动收回皮尺6和墨线7,收回的墨线7回到收线盒9内,在墨线7上的墨迹不清楚时可通过添墨口3添加墨汁。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因此等同范围内的同等变化都囊括在本实用新型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