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适用于扭转空间狭窄工况的打滑螺栓取出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501940发布日期:2019-04-23 23:46阅读:263来源:国知局
一种适用于扭转空间狭窄工况的打滑螺栓取出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机械维修工具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适用于扭转空间狭窄工况的打滑螺栓取出器。



背景技术:

螺栓打滑是一种机械维修中常见的问题,螺栓打滑后取出困难,给维修工作造成了极大的不便,一般的螺栓打滑取出方法存在易造成机器局部变形损坏,工作费时费力,工作空间受限等缺点。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适用于扭转空间狭窄工况的打滑螺栓取出器,结构设计合理简单,性能可靠,成本低廉,操作简单,不易对机器造成损坏。

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适用于扭转空间狭窄工况的打滑螺栓取出器,由基体、扭杆、扭压套、把手、垫圈、压套、锥套、套头组成,所述套头侧表面为锥形,所述基体尾端开有通孔,所述扭杆通过弹簧与弹子固定在基体尾端的通孔内,所述基体的中上部设有梯形传动外螺纹,所述扭压套通过螺纹联接套设在基体的中上部上,该扭压套侧表面上开有通孔,所述把手通过弹簧与弹子固定在扭压套侧表面上的通孔内,所述压套套设在基体的首端侧表面上,该压套与扭压套间设有垫圈,所述垫圈套设在基体的侧表面上,所述套头通过固定销固定在基体首端部的表面上,所述锥套套设在套头侧表面上,该锥套的内锥面与套头的侧表面紧密配合。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技术效果是:适用于扭转空间狭窄工况的打滑螺栓取出器,结构设计合理简单,性能可靠,成本低廉,操作简单,不易对机器造成损坏。

附图说明

图1为一种适用于扭转空间狭窄工况的打滑螺栓取出器结构示意图。

其中:1为基体,2为扭杆,3为扭压套,4为把手,5为垫圈,6为压套, 7为锥套,8为套头。

具体实施方式

结合附图,现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如图1所示,一种适用于扭转空间狭窄工况的打滑螺栓取出器,由基体1、扭杆2、扭压套3、把手4、垫圈5、压套6、锥套7、套头8组成,所述套头8 侧表面为锥形,所述基体1尾端开有通孔,所述扭杆2通过弹簧与弹子固定在基体1尾端的通孔内,所述基体1的中上部设有梯形传动外螺纹,所述扭压套3 通过螺纹联接套设在基体1的中上部上,该扭压套3侧表面上开有通孔,所述把手4通过弹簧与弹子固定在扭压套3侧表面上的通孔内,所述压套6套设在基体1的首端侧表面上,该压套6与扭压套3间设有垫圈5,所述垫圈5套设在基体1的侧表面上,所述套头8通过固定销固定在基体1首端部的表面上,所述锥套7套设在套头侧表面上,该锥套7的内锥面与套头8的侧表面紧密配合。

实际工作时,先根据打滑螺栓、螺母的形状和尺寸选择合适的套头8和锥套7,扭转把手4,保证扭转时把手4与基体1垂直,使得扭压套3沿传动螺纹方向通过垫圈5推动压套6和锥套7运动,从而使套头8底部六角开槽沉孔受压微量收缩,给打滑螺栓一个夹持力,在夹持力的作用下,通过扭转和拉拔效应取出打滑螺栓。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改进及替代,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