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自动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117060发布日期:2018-11-30 20:37阅读:386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属于门窗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新型自动门。



背景技术:

自动门是将人接近门的动作(或将某种入门授权)识别为开门信号的控制单元,通过驱动系统将门开启,在人离开后再将门自动关闭,并对开启和关闭的过程实现控制的系统。由于自动门具有高自动性与便捷性,在许多场合取代了传统门。在现有自动门中,驱动系统作为移动门扇移动的动力,一个驱动装置一般只能带动一扇门扇运动,常规的自动门一般采用两扇门的移动来组成门的开启与闭合,两扇门扇则需要两个驱动装置,大大使得其结构复杂,安装不便。此外常规的自动门底端设置滑轮作为承重移动装置,滑轮在使用过程容易出现失衡、磨损等,进而影响滑轮滑动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不足,本实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种利用一个驱动装置带动两扇门、利用磁悬浮代替滑轮的新型自动门。

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一种新型自动门,包括两个固定扇、两个移动扇、驱动系统、承重系统以及感应装置;两个固定扇在两侧,两个移动扇在中间,所述移动扇顶端与所述驱动系统固定连接,所述移动扇底端与所述承重系统固定连接;所述感应装置固定安装在所述驱动系统外表面。

进一步,所述驱动系统内设置环形传动带,两个移动扇通过吊架分别固定在所述环形传动带的上传动带与下传动带上,所述环形传动带的的上传动带与下传动带的长度大于所述移动扇的总宽度。

进一步地,所述承重系统由轨道、电磁线圈、承接体构成,所述移动扇底端固定在所述承接体的表面,所述承接体为底端中间部分开口的框架式结构,所述承接体底端开口使得底端构成了一对对称的内托体,所述轨道设置所述承接体的框体内,所述轨道为T字形,所述轨道的T字横段两侧分布电磁线圈,所述承接体与轨道的电磁线圈分布点对称的区域设置电磁线圈。

进一步地,所述移动扇的两两相对的侧边上设置压敏传感器。

进一步地,每个所示移动扇通过两个以上的吊架固定。

进一步地,所述感应装置为红外线或雷达感应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有:

(1)本实用新型的驱动系统,利用一个环形驱动装置将左右两个移动扇分别固定在上下两带上,利用其环形移动时上下两带相向或相对运动,进而带动移动门扇开启或闭合。

(2)本实用新型的承重系统,利用电磁悬浮装置代替滑轮移动装置,可避免滑轮长时间使用后磨损影响其滑动效果。

(3)本实用新型结合传动带与磁悬浮的驱动移动,提高了其移动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驱动系统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承重系统示意图。

图示说明:1-固定扇,2-移动扇,3-压敏传感器,4-驱动系统,401-环形传动带,402-上传动带,403-下传动带,404-吊架,5-承重系统,501-轨道,502-电磁线圈,503-承接体,6-感应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地说明。

如图1-3所述,一种新型自动门,包括两个固定扇1、两个移动扇2、驱动系统4、承重系统5以及感应装置6;两个固定扇1在两侧,两个移动扇2在中间,所述移动扇2顶端与所述驱动系统4固定连接,所述移动扇2底端与所述承重系统5固定连接;所述感应装置6固定安装在所述驱动系统4外表面。

所述驱动系统4内设置环形传动带401,两个移动扇2通过吊架404分别固定在所述环形传动带401的上传动带402与下传动带403上。所述环形传动带401的的上传动带402与下传动带403的长度大于所述移动扇2的总宽度,使得移动扇2可完全开启。上述设置可实现一个环形驱动带带动两扇移动扇相对或相向运动。如图2所示,右边的移动扇2通过两个吊架404固定在上传动带402上,左边的移动扇2通过两个吊架固定在下传动带403上,当感应装置6感应到人接近时,环形传动带401顺时针转动,带动上动带402向右、下传动带403向左运动,进而使得左右两个移动扇2相向运动,完成自动门开启;人穿过门或感应不到人时,环形传动带401逆时针转动,带动上动带402向左、下传动带403向右运动,进而使得左右两个移动扇2相对运动,完成自动门关闭。反之,右边的移动扇2可以固定在下传动带403,左边的移动扇2可以固定上传动带402上,则自动门开启与关闭时环形传动带401转动方向与上述描述相反。

所述承重系统5由轨道501、电磁线圈502、承接体503构成,所述移动扇2底端固定在所述承接体503的表面,所述承接体503为底端中间部分开口的框架式结构,所述承接体503底端开口使得底端构成了一对对称的内托体,所述轨道501设置所述承接体503的框体内。所述轨道501为T字形,所述轨道501的T字横段两侧分布电磁线圈502,所述承接体503与轨道501的电磁线圈502分布点对称的区域设置电磁线圈502,如图3所示,所述承接体503设置电磁线圈502的分布区域为所述承接体503上下与侧边部分,该部分与轨道501的电磁线圈502分布区域相呼应。承重系统5组成了一个电磁悬浮系统,通电之后可直接悬浮移动,无需移动扇2直接与轨道501接触。

所述移动扇2的两两相对的侧边上设置压敏传感器3,作用在于防止物体或人体被夹住,造成伤害。

每个所述移动扇2通过两个以上的吊架404固定在环形传动带401上,作用是保证自动门移动时的稳定。

所述感应装置6为红外线或雷达感应器,可根据自动门的使用场合来确定。

本实用新型的驱动电力系统、减速控制、传感装置为常规设置,不做阐述。

以上所述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改进及替代,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