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锁具保险状态控制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712421发布日期:2019-01-22 22:54阅读:330来源:国知局
一种锁具保险状态控制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安全装置,尤其涉及一种锁具保险状态控制装置。



背景技术:

在许多需要固定或者防盗的场合,最常用的一种装置就是锁具,早期出现的锁具为机械式的,其通过适配的钥匙上设置的凸点或者凹点来拨动锁具内部的锁栓,从而达到为锁具上锁或者开启锁具的目的。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出现了一种功能更加强大、安全性能更高的电子锁具,该种电子锁具可通过输入密码或者通过电子感应设备以执行为锁具上锁或者开启操作。

不管是传统的机械锁,还是最近出现的电子锁,为了提高锁具的安全性,一般均会在锁具上加装保险装置,一般的保险装置的作用原理是在锁体上增设零件,阻止直舌或斜舌运动,使人在室外不能用钥匙打开锁的直舌和斜舌,然而现有的该类保险装置均存在一个共性的问题:当从门的内侧锁上保险装置时,门外的其他人员不能准确的判断是人为开启了保险装置还是锁具出现了其他的未知错误。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技术缺陷,提出一种能够将锁具的保险状态及时准确地反馈给锁具使用者或者其他相关人员的锁具保险状态控制系统。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锁具保险状态控制装置,包括一中空的锁具前板,位于所述锁具前板的内侧的扭簧、控制系统、与电源电连接的微动开关,以及穿过所述锁具前板,并可绕所述锁具前板转动的保险锁芯;

其中,所述保险锁芯的保险锁芯转轴可相对所述锁具前板旋转,所述扭簧和微动开关分别位于所述保险锁芯的两侧,所述保险锁芯与微动开关的触片接触的一端为偏心结构,所述扭簧的两个悬臂分别与所述锁具前板的内侧壁和保险锁芯接触,以控制所述保险锁芯复位,并对所述保险锁芯定位,旋转所述保险锁芯至保险位,所述保险锁芯挤压所述触片以触发所述微动开关,所述控制系统将保险开启信号传输至显示终端。

在一个优选实施例中,在保险锁芯保险和/或非保险状态,所述扭簧均对所述保险锁芯转轴施加朝向所述微动开关的力。

在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锁具前板的内部还设有固定压板,所述固定压板与所述锁具前板可拆卸连接,所述固定压板位于所述保险锁芯和扭簧的自由端侧,以限定所述保险锁芯和扭簧的位置,防止所述保险锁芯和扭簧在Y轴方向运动。

在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锁具前板的内侧面上设有多个限位柱,所述微动开关、固定压板和/或扭簧套设在所述限位柱上,以限定所述微动开关、扭簧在X轴方向的运动。

在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保险锁芯包括保险锁芯转轴以及套设在保险锁芯转轴外周的保险锁芯套,所述保险锁芯转轴可沿保险锁芯套转动,所述保险锁芯套与所述锁具前板可拆卸连接。

在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保险锁芯转轴包括两个相互平行的平面以及分别与两个所述平面连接的向外凸起的两个圆弧面。非保险状态时,微动开关的触片和复位弹簧分别与两个平面接触,保险状态时,微动开关的触片和复位弹簧分别与两个圆弧面接触,圆弧面挤压所述触片,微动开关导通。

在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保险锁芯的第一保险段与锁具的锁舌传动接触,旋转所述保险锁芯至保险位,所述保险锁芯通过一长条形方钢带动保险轴,通过所述保险轴阻止锁舌运动。

在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锁具保险状态控制装置还设有锁具后板,所述锁具前板的内侧还设有多个连接柱,所述锁具后板的内侧面设有与所述连接柱配合的中空柱结构,所述连接柱插入所述中空柱结构,以连接所述锁具前板和锁具后板。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锁具保险状态控制装置,通过保险锁芯旋转至保险状态时,触发微动开关,微动开关处于电导通状态时,若使用者通过钥匙或密码、指纹输入的方式打开锁具,控制系统发出保险状态提示信号,以明确锁具处于保险状态。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锁具保险状态控制装置的爆炸图;

图2为图1的连接状态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加明确的说明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锁具保险状态控制装置的结构,以下通过具体实施例进行说明。

如图1、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锁具保险状态控制装置包括锁具前板1、锁具后板(图中未示出)、保险锁芯2、扭簧15、控制系统和微动开关14。

锁具前板1、锁具后板(图中未示出)围成一密封腔体,扭簧15、控制系统、微动开关14位于该密封腔体内,锁具前板1需要安装保险锁芯的位置上设有第一通孔13,保险锁芯2穿过第一通孔13。

保险锁芯2包括保险锁芯转轴22以及套设在保险锁芯转轴22外周的保险锁芯套21,保险锁芯转轴22可沿保险锁芯套21转动。保险锁芯套21与第一通孔13固定连接,保险锁芯2带手动旋钮的一端位于密封腔体的外侧,另一端位于密封腔体的内侧。

扭簧15和微动开关14位于锁具前板1的内侧面上,优选地,锁具前板1的内侧面上设有多个限位柱I 141、限位柱II 151,微动开关14套设在限位柱I 141上,扭簧15套设在限位柱I 151上,限定微动开关14和卡簧15在X轴方向上的位移,其中X轴方向是与图2所示对称轴平行的方向。微动开关14和扭簧15分别位于保险锁芯2的两侧,微动开关14的弹片142朝向保险锁芯2,保险锁芯2可与弹片142接触,保险锁芯2旋转至保险状态时,保险锁芯转轴22向弹片142施加压力,弹片142挤压微动开关14的触点,达到设定的压力后,触发微动开关14,微动开关14导电。在微动开关14导电的状态下,其他人员通过钥匙、密码或指纹从门的外侧开锁时,控制系统向显示终端,如电子锁的液晶屏或手机APP或声音警报,提示锁具处于保险状态,以使锁具使用者准确的了解锁具的状态。

在其他优选实施例中,保险锁芯转轴22为偏心结构,更优选地,保险锁芯转轴22为类似跑道的环形结构,包括两个相互平行的平面以及分别与两个所述平面连接的向外凸起的两个圆弧面。非保险状态时,微动开关14的触片142和扭簧15分别与两个平面接触,保险状态时,微动开关14的触片142和扭簧15分别与两个圆弧面接触,圆弧面挤压触片142,触片142将圆弧面施加的力传递至微动开关的触点,微动开关导通。

扭簧15包括扭簧本体和第一悬臂、第二悬臂,第一悬臂与锁具前板1的内侧壁接触,第二悬臂与保险锁芯2接触,并一直处于施力状态。

为了防止扭簧15和微动开关14在Z轴方向上移动,还可以在密封腔体内部设置固定压板16,固定压板16压在保险锁芯2和扭簧15的自由端侧,其中,Z轴是与图2所示纸面垂直的方向。

为了在保证锁具前板1、锁具后板固定连接的基础上,简化外部结构且提高美观度,还可以在锁具前板1的内侧设置有多个连接柱12,并且在锁具后板的内侧面设置与连接柱12配合的中空柱结构,锁具前板1和锁具后板卡合连接时,连接柱12插入中空柱结构中。当然,作为该实施例的替代方案,也可以在锁具前板1的内侧设置有多个中空柱结构,并且在锁具后板的内侧面设置与中空柱结构配合的连接柱12。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锁具保险状态控制装置,通过保险锁芯旋转至保险状态时,触发微动开关,微动开关处于电导通状态时,若使用者通过钥匙或密码、指纹输入的方式打开锁具,控制系统发出保险状态提示信号,以明确锁具处于保险状态。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进行了详细描述,但其只作为范例,本实用新型并不限制于以上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任何对该实用新型进行的等同修改和替代也都在本实用新型的范畴之中。因此,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下所作的均等变换和修改,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