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汽车装配的多自由度辅助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565236发布日期:2019-01-13 16:19阅读:186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汽车装配的多自由度辅助架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装配技术领域,特别是指一种用于汽车装配的多自由度辅助架。



背景技术:

现有的发动机翻转架多数为单臂支撑,具有支撑不可靠性,当发动机重量过重时,单臂支撑轴容易变形,工作不可靠;而且现有发动机翻转架高度一高度不太可调,工人在进行维修作业时,需要弯腰操作,长期作业会对身体造成损伤。另外,现有的发动机翻转架只能支撑翻转一定型号和尺寸的发动机,不能调节,适用范围小。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背景技术中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用于汽车装配的多自由度辅助架,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发动机翻转架稳定性差、高度不可调及适用范围小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用于汽车装配的多自由度辅助架,包括移动单元、支撑单元,所述移动单元包括支撑底板,支撑底板下方设置有万向轮,所述支撑单元包括竖直设置在支撑底板上的液压缸,液压缸的顶部连接有水平的固定座,固定座上左右对称设置有一对支撑柱,支撑柱为长方体形的空心立柱,支撑柱的内部设置有锥齿轮传动机构,锥齿轮传动机构连接有发动机卡盘,发动机卡盘上设置有发动机卡爪,两个支撑柱上设置的发动机卡爪左右相对;两个支撑柱的底端均连接有水平的齿条,所述齿条滑动设置在固定座内,两个齿条之间配合设置有驱动齿轮,驱动齿轮通过固定轴与调节手轮固定连接,调节手轮位于固定座的下方。

所述锥齿轮传动机构包括通过轴承设置在支撑柱内的传动轴,传动轴上固定设置有第一锥齿轮,与第一锥齿轮传动配合设置有第二锥齿轮,第一锥齿轮的轮径大于第二锥齿轮的轮径,第二锥齿轮固定设置在驱动轴上,驱动轴通过轴承设置在支撑柱的侧壁上,驱动轴的一端固定设置有翻转手轮。

所述传动轴的外端部固定连接有固定盘,固定盘上开设有若干个固定孔,支撑柱上设置有一个与固定孔相对应的定位孔,与固定孔和定位孔相配合设置有定位销。

所述固定座内设置有两个支撑板,其中一个支撑板固定设置在固定座内侧壁的一侧与一个齿条之间,另一个支撑板固定设置在固定座内侧壁的另一侧与另一个齿条之间。

所述两个支撑板对称设置,且两个支撑板均与驱动齿轮相对应。

所述固定座包括长方体形的底槽板,底槽板的槽底开设有通孔,所述固定轴通过通孔与外部的调节手轮相连接,底槽板的上方连接有固定盖板,固定盖板与底槽板的槽壁之间预留有供支撑柱滑动的滑道,所述空心立柱的底端设置有供固定盖板通过水平通孔。

本实用新型不仅高度可调,避免了发动机维修和结构演示时的不便,而且设置有万向轮,可以无死角旋转;另外,双支撑柱的设计使支撑更加稳定可靠。齿条及传动齿轮的设计,扩大了本实用新型的应用范围,可以对各种尺寸的发动机进行便捷地支撑翻转。设置锥齿轮传动机构,可以便捷地控制发动机的翻转,第一锥齿轮的轮径大于第二锥齿轮的轮径,可以在反转发动机时更省力。设置定位孔、固定孔和定位销,可以在发动机翻转到特定角度后进行定位,进一步提高了操作便捷性。设置翻转手轮和调节手轮进一步提高了本实用新型的使用便捷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A面的剖视图;

图3为图1中固定座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1中支撑柱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1中固定盘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付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如图1-5所示,实施例1,一种用于汽车装配的多自由度辅助架,包括移动单元1、支撑单元2,所述移动单元1包括支撑底板11,支撑底板11下方设置有万向轮12,在万向轮12的作用下,支撑板11可以便捷地移动和转动。所述支撑单元2包括竖直设置在支撑底板11上的液压缸21,液压缸21的顶部连接有水平的固定座3。在液压缸21的升降作用下,固定座3可以便捷地调节高度,提高了使用者的操作舒适度。所述固定座3包括长方体形的底槽板31,底槽板31的槽底开设有通孔,底槽板31的上方连接有固定盖板32,固定盖板32通过螺栓33固定连接在底槽板31的上端口。固定盖板32的宽度小于底槽板31槽口的宽度,即底槽板31的槽壁之间有滑道34。

底槽板31内左右对称设置有一对支撑柱4,支撑柱4为长方体形的空心立柱,空心立柱的底端设置有供固定盖板32通过水平通孔50。支撑柱4的内部设置有锥齿轮传动机构,锥齿轮传动机构包括通过轴承设置在支撑柱4内的传动轴41,传动轴41的内端部设置有发动机卡盘46,发动机卡盘46上设置有发动机卡爪47,两个支撑柱4上设置的发动机卡爪47左右相对。通过发动机卡爪47的卡接作用可以稳定地卡接发动机。

传动轴41上固定设置有第一锥齿轮42,与第一锥齿轮42传动配合设置有第二锥齿轮43,第一锥齿轮42的轮径大于第二锥齿轮43的轮径。第二锥齿轮43固定设置在驱动轴44上,驱动轴44通过另一组轴承设置在支撑柱4的侧壁上,驱动轴44的一端固定设置有翻转手轮45。通过转动翻转手轮45,可以带动第二锥齿轮43转动,第二锥齿轮43进而带动第一锥齿轮42转动,第一锥齿轮42带动传动轴41转动,进而传动轴41带动发动机卡盘进行旋转。

支撑柱4的底端均设置有调节结构5,调节结构5包括与支撑柱4焊接固定的连接块51,连接块51通过螺栓56固定连接有水平的齿条52,齿条52滑动设置在底槽板31内。两个齿条52之间配合设置有驱动齿轮53,驱动齿轮53与固定轴54的一端固定连接,固定轴54的另一端与调节手轮55固定连接,固定轴54穿过底槽板31的通孔直达底槽板31的外端,即调节手轮55位于底槽板31的下方。通过旋转底槽板31,可以便捷地调节两个支撑柱4之间的距离,进而可以实现不同型号不同尺寸发动机的固定。

实施例2,一种用于汽车装配的多自由度辅助架,所述传动轴41的外端部固定连接有固定盘48,固定盘48上开设有若干个固定孔49,支撑柱4上设置有一个与固定孔49相对应的定位孔,与固定孔49和定位孔相配合设置有定位销40。设置定位孔、固定孔和定位销57,可以在发动机翻转到特定角度后进行定位,进一步提高了操作便捷性。

本实施例的其他结构与实施例1相同。

实施例3,一种用于汽车装配的多自由度辅助架,所述底槽板31内设置有两个支撑板35,其中一个支撑板35固定设置在底槽板31内侧壁的一侧与一个齿条52之间,另一个支撑板35固定设置在底槽板31内侧壁的另一侧与另一个齿条52之间。两个支撑板35对称设置,且两个支撑板35均与驱动齿轮53相对应。设置支撑板,可以保证齿条53的稳定滑动,保证了调节两个支撑柱4之间距离的可靠性。

本实施例的其他结构与实施例1相同。

本实用新型未详尽之处均为本领域的公知常识。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