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刀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450966发布日期:2019-01-02 21:46阅读:175来源:国知局
一种刀具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刀具,特别是一种厨用刀具。



背景技术:

刀具是厨房内必备的切割工具,根据使用目的的不同,有时需要刀具来切割肉类或蔬菜等较软的食物,有时候需要切冻肉等较硬的食物,可根据使用的需求选择不同刀具。

在厨房内准备多种刀具时,不但会占用较多的空间,不利于摆放,还会增加成本。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目前出现了双刃刀具,在刀柄2的两侧分别设置不同类型的刀刃,以使同一刀具同时具备两种不同的功能。但是,这种双刃刀具在使用时,由于刀背位置也设有刀刃,在使用时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需要使用者格外小心。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刀具,能够提高用户使用刀具时的便捷性和安全性。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刀具,包括:

刀体,刀体的两个侧端分别设有第一刀刃和第二刀刃;和

刀套,设在刀体上,且刀套能够在保护第一刀刃和第二刀刃的位置之间切换。

进一步地,刀套能够相对于刀体拆下以实现位置切换。

进一步地,第一刀刃和第二刀刃设在刀体沿宽度方向的两个侧端。

进一步地,刀体具有刀尖部,刀套沿长度方向的第一端可活动地连接在刀尖部上,以使刀套通过其第二端在刀体外侧摆动实现位置切换。

进一步地,刀套沿长度方向的第二端设有固定部,用于在刀套摆动到位后与刀体固定。

进一步地,刀套的第一端铰接在刀尖部上。

进一步地,刀尖部上设有滑槽,刀套的第一端设有导向部,导向部嵌合在滑槽内,以在刀套摆动时对刀体进行导向。

进一步地,滑槽呈圆弧形,圆弧形向刀尖部的外侧凸出。

进一步地,刀套采用分体式结构,包括两个保护板,两个保护板分别位于刀体厚度方向两侧。

进一步地,刀体具有刀尖部,刀尖部上设有滑槽,两个保护板的第一端通过孔销配合结构实现穿过滑槽后的连接,两个保护板的第二端通过孔销配合结构与刀体远离刀尖部的位置连接。

进一步地,第一刀刃和第二刀刃各自沿厚度方向的至少一侧厚度减薄,形成壁厚减薄部,刀套位于厚度减薄区域内。

进一步地,壁厚减薄部及刀套的总厚度与刀体的主体部分厚度一致。

进一步地,刀套的内侧壁沿宽度方向的两端分别与第一刀刃和第二刀刃对应的壁厚减薄部的侧壁形状相适配。

进一步地,第一刀刃和第二刀刃的形状不同。

进一步地,刀具为厨用刀具。

基于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刀具,采用双刃结构,刀套设在刀体上用于保护刀刃,且刀套能够在保护第一刀刃和第二刀刃的位置之间切换。此种刀具中的刀套能够灵活自由地切换位置,在实际使用时,可根据需求将刀套切换至覆盖非使用状态的刀刃,使用方便,还能保护使用者免受伤害,从而提高使用安全性。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刀具的一个实施例的主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刀具的一个实施例的俯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刀具中刀套处于打开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刀具的一个实施例的使用状态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刀体;11、壁厚减薄部;12、第一孔;2、刀柄;21、承力部;22、包覆部;23、凸起;3、刀套;31、导向部;32、第二孔;33、固定部;34、延长板;35、限位部;4、滑槽;5、第一刀刃;6、第二刀刃。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在以下段落中,更为详细地限定了实施例的不同方面。如此限定的各方面可与任何其他的一个方面或多个方面组合,除非明确指出不可组合。尤其是,被认为是优选的或有利的任何特征可与其他一个或多个被认为是优选的或有利的特征组合。

本实用新型中出现的“第一”、“第二”等用语仅是为了方便描述,以区分具有相同名称的不同组成部件,并不表示先后或主次关系。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采用了“上”、“下”、“顶”、“底”、“前”、“后”、“内”和“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

后续为了描述方便,将刀具的“长度方向”定义为从刀柄向刀尖延伸的方向,“宽度方向”定义为在刀具所在平面内垂直于长度方向,“厚度方向”定义为刀体自身厚度所在方向。刀具中各个零部件在描述时对方向的定义与刀具一致。

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改进的刀具,优选地,该刀具为厨用刀具,另外该刀具也可以用作其它使用功能,例如生活使用或出售时需要对连续性的物品分割为多块,或者在生产厂房中用于人工切割各类材料等。

在一个示意性的实施例中,如图1至图4,本实用新型的刀具包括刀体1和刀套3,刀体1的两个侧端分别设有第一刀刃5和第二刀刃6,刀套3设在刀体1上,且刀套3能够在保护第一刀刃5和第二刀刃6的位置之间切换。

其中,刀套3沿着刀刃的长度方向延伸设置,可遮挡刀刃的单侧或两侧,也可遮挡刀刃的顶部,或者在朝向刀刃扣合后可同时遮挡刀刃的侧部和顶部,用于保护刀刃以阻挡使用者的手部与刀刃接触。

该实施例的刀具中的刀套能够灵活自由地切换位置,在实际使用时,可根据需求将刀套切换至覆盖非使用状态的刀刃,便于通过按压向下施力,使用方便,还能保护使用者不受伤害,从而提高使用安全性。而且,还能在将刀套移动至离开刀刃的状态时进行清洗,有利于保持刀具的清洁性。

在一些实施中,如图1所示,第一刀刃5和第二刀刃6设在刀体1沿宽度方向的两个侧端。在刀体1沿长度方向的一端设有刀柄2,另一端为刀尖部,第一刀刃5和第二刀刃6分别位于刀柄2的异侧,使用者可方便地手握刀柄2使用任一侧刀刃。

这类刀具在作为厨用刀具时,可充分利用刀体1的长边设置较长的刀刃对食物进行有效切割,使用任一侧刀刃都可以通过刀柄2方便地施力。后续的实施例均以此种刀刃设置方式为基础给出。

可替代地,第一刀刃5和第二刀刃6也可在刀体1相邻的边上设置,或者设在刀体1沿长度方向的两个侧端。

优选地,如图3所示,第一刀刃5和第二刀刃6的形状不同。例如,第一刀刃5的端部平齐,第二刀刃6带有花纹;或者两个刀刃均带有花纹,但是花纹形状不同。此种刀具具备不同的功能,可满足不同的使用需求。可选地,第一刀刃5和第二刀刃6的形状相同,在其中一个刀刃用钝之后再用另一个刀刃,或者交替使用,以延长研磨刀刃的间隔。

为了实现刀套3的位置切换,下面给出几种可选的实施例。

在一些实施例中,刀套3能够相对于刀体1拆下以实现位置切换,刀套3可以相对于刀体1完全分离,也可以在拆下后通过拉绳或其它结构保持连接。此种刀具结构简单,使用方便。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刀体1具有刀尖部,刀套3沿长度方向的第一端可活动地连接在刀尖部上,以使刀套3通过其第二端在刀体1外侧摆动实现位置切换。

该实施例在切换刀套的位置时,刀套3仍与刀体1连接,不容易出现丢失的情况,而且能便捷地切换刀套3的位置。

进一步地,刀套3沿长度方向的第二端设有固定部33,用于在刀套3摆动到位后与刀体1固定。该实施例能够保证刀套3与刀体1连接的可靠性,不容易从刀体1上脱离,无需通过刀套3与刀体1的紧配合实现固定,可顺畅地实现刀套3的摆动。

例如,固定部33可以是销钉,销钉可穿过刀套3和刀体1上的孔实现固定。或者固定部33可以是设在刀套3上的限位结构,在刀体上设有卡槽,在刀套3摆动到位后限位结构可进入卡槽内防止脱出。可替代地,刀套3也可通过紧配合的方式与刀体1固定。

在一些实施例中,刀套3的第一端铰接在刀尖部上。此种结构适应于刀体1宽度较小的刀具,将铰接点设在刀尖部沿宽度方向的中间位置,以通过刀套3的第二端绕铰接点摆动,从而在保护第一刀刃5和第二刀刃6的位置之间切换。

在一些实施例中,刀套3的第一端可通过曲柄连杆的方式与刀尖部实现可活动地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刀尖部上设有滑槽4,刀套3的第一端设有导向部31,导向部31嵌合在滑槽4内,以在刀套3摆动时对刀体1进行导向。

此种刀具结构能够降低对刀尖部形状或刀体宽度的要求,可通过设计滑槽4的形状尺寸来适应各种形状的刀体1,增加通用性。而且,在切换刀套3的保护位置时,只需要通过拇指和食指捏住刀套3的第二端,使刀套3相对于刀体1向外摆动,同时,刀套3的第一端能通过导向部31相对于滑槽4滑动,使刀套3到达另一侧刀刃。通过设置滑槽4,可增加刀套3运动的灵活性,可避免刀套3在整个摆动过程中受到应力。

优选地,滑槽4呈圆弧形,圆弧形向刀尖部的外侧凸出。如图3所示,刀尖部的外沿呈圆弧形,不容易对使用者造成划伤,相应地,圆弧形的滑槽4位于刀尖部外沿的内侧,可与刀尖部的圆弧形同心设计,滑槽4的两端分别位于刀尖部沿宽度方向的两端,可相对于刀体1沿宽度方向的中线左右对称。刀套3的第一端移动至滑槽4的端部时到达允许与刀刃配合的位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刀套3采用分体式结构,包括两个保护板,两个保护板分别位于刀体1厚度方向两侧。该实施例可降低刀套3的加工难度,而且可在清洗刀具时将刀套3分开,方便清洗,易于将刀套3内部彻底清洁,不容易残留食物残渣。优选地,保护板可以是长条板状结构,并从刀尖部延伸到靠近刀柄2的位置,两个保护板分别用于遮挡刀刃沿厚度方向的两侧,而且保护板的外沿应高于刀刃的外沿,以防止刀刃与使用者接触。

在一些实施例中,刀体1具有刀尖部,刀尖部上设有滑槽4,两个保护板各自的第一端通过孔销配合结构实现穿过滑槽4后的连接,两个保护板各自的第二端通过孔销配合结构与刀体1远离刀尖部的位置连接。

该实施例在需要切换刀套的位置时,需要先解除两个保护板各自第二端的连接,再使两个保护板分别或者同时绕其第一端向刀体1外侧摆动,待摆动至另一侧刀刃时,将两个保护板各自的第二端再与刀体1连接。采用孔销配合结构连接可简化刀具结构,无需占用额外的空间。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刀体1远离刀尖部的一端在与第一刀刃5和第二刀刃6对应的位置分别设有第一孔12,其中一个保护板的第一端设有导向部31,第二端设有固定部33,另一个保护板沿长度方向的两端分别设有第二孔32,导向部31依次穿过滑槽4和相应位置的第二孔32,以实现刀套3的第一端与刀体1可活动地连接,固定部33依次穿过第一孔12和保护板第二端的第二孔32,以实现刀套3的第二端与刀体1固定连接。当然,导向部31和固定部33也可设置在不同的保护板上。

例如,导向部31可以是销轴,且一体设置于保护板内侧的第一端,固定部33也可以是销轴,且一体设置于保护板内侧的第二端。销轴除了可以是圆柱形,也可以是截面为其它形状的柱形结构。

该实施例将导向部31和固定部33与保护板一体设置,在需要切换刀套3的位置或者将刀套3分开时,可以将两个保护板各自的第二端向相互远离的方向分开,以脱离固定部33与第一孔12和第二孔32的连接关系,这样两个保护板就可以绕第一端自由摆动。如果进一步将两个保护板各自的第一端向相互远离的方向分开,还可使刀套3与刀体1脱离,便于清洗刀具。

该实施例将孔销配合结构中的销轴与保护板一体设置,在切换刀套3的位置或使刀套3与刀体1脱离时,不容易将销轴丢失。为了使两个保护板易于脱离,保护板可采用稍微带有弹性的材料。

进一步地,如图3所示,保护板的第二端还设有宽度减小的延长板34,延长板34使保护板延伸至刀柄2所在位置,可将刀刃完全地保护起来,进一步提高使用安全性。

进一步地,仍参考图3,在至少一个保护板的第二端还设有限位部35,用于在保护板摆动到位后,通过刀体1、刀柄2或者两者连接部位的结构进行限位,这样更容易实现两侧保护板的对准和连接。

优选地,限位部35可以在保护板的内侧靠近固定部33设置,并位于固定部33沿保护板长度方向的外端,例如,限位部35可采用销钉结构,在保护板摆动到位后,限位部35可抵靠在刀体1与刀柄2的连接处,防止保护板继续向内摆动。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第一刀刃5和第二刀刃6各自沿厚度方向的至少一侧厚度减薄,形成壁厚减薄部11,壁厚减薄部11可沿着刀体1的整个长度方向设置,壁厚减薄部11在刀体1上占据一定的宽度且其外沿形成刀刃,刀套3位于厚度减薄区域内。

该实施例通过对刀刃所在位置进行厚度减薄,不仅利于形成锋利的刀刃易于切削,另一方面在通过刀套3对刀刃进行保护时,可尽量减小刀套3所在部位的整体厚度,这样在切割食物更顺畅,防止受到刀套3的阻挡而无法使刀具继续向下运动施力。

优选地,如图2所示,壁厚减薄部11及刀套3的总厚度与刀体1的主体部分厚度一致。该实施例中整个刀体的厚度基本一致,能够进一步提高刀具在切割食物的顺畅性。

可选地,壁厚减薄部11及刀套3的总厚度也可稍大于刀体1的主体部分厚度,便于使用者在切割时从刀套3的顶部向下施加按压力。

优选地,刀套3的内侧壁沿宽度方向的两端分别与第一刀刃5和第二刀刃6对应的壁厚减薄部11的侧壁形状相适配。在刀套3摆动至保护第一刀刃5的位置时,刀套3内侧壁沿着宽度方向的一端与第一刀刃5的侧壁形状相适配;在刀套3摆动至保护第二刀刃6的位置时,刀套3内侧壁沿着宽度方向的另一端与第二刀刃6的侧壁形状相适配。例如,壁厚减薄部11的侧壁为斜面,相应地刀套3的内壁也设计为相配合的斜面。

此种刀套3在处于保护刀刃的位置时,其内侧壁与刀刃侧壁形状契合,形成面接触,当使用者通过刀套3顶部向下施加按压力时,可更加稳定地施力,不容易出现晃动,可增加使用的安全性。而且,该刀套3可同时适应于对两侧刀刃稳定地施力。

在一些实施例中,刀柄2与刀体1采用一体式结构。此种刀具造型简洁,牢固耐用,产品平衡性好,使用时方便发力,符合人机工程学原理。

具体地,刀柄2可包括承力部21和包覆部22,其中,承力部21与刀体1一体成型,可采用金属材料制成;包覆部22位于承力部21沿厚度方向的两侧,例如可在承力部21沿厚度方向的两侧设置多个凸起23,以对包覆部22进行卡合固定,包覆部22可采用木质材料、金属、塑料或碳纤维等刀具中常用的材料。上述实施例中的刀套3可采用与包覆部22相同的材料。

如图1所示,刀柄2位于刀体沿宽度方向的中间位置,在使用两侧刀刃时都能便于手持和施力,符合人机工程学原理。优选地,刀柄2与刀体1两部分的重量相当,手握使用时整体不会上翘或下垂,平衡性较好。

通过对上述各个实施例的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刀具至少具备如下优点之一:

1、产品造型简洁,刀身和手柄一体设计,牢固且耐用;产品平衡性好,使用时方便发力,符合人机工程学原理。

2、一个产品两种功能:灵巧的刀套结构,使用一边刀刃时刀套会封住另一边刀刃,解决普通两用刀存在的安全性问题;而且可以自由切换两种功能,在切换时食指和拇指用力捏住刀套尾部,同时向外侧移动刀套,刀套前端沿着滑槽运动,使刀套到达另外一边刀刃。

3、刀套可以分开,方便清洗,避免藏食物残渣。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刀具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若干改进和修饰,这些改进和修饰也落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