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分体组装式手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307009发布日期:2019-04-05 19:31阅读:209来源:国知局
一种分体组装式手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家用电器的配件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分体组装式手柄。



背景技术:

现有的液体加热容器,如养生壶,其手柄通过焊接、螺钉结构或扣合结构等固定在壶体上。

现有的一体式手柄,在注塑成型的过程中,手柄的各个部位由于厚度不一致,其向内收缩程度不同,造成手柄各个部位不同程度的变形,使手柄的成品合格率低,增加了注塑成本。另外,由于手柄厚度较大的部位收缩程度大,并对厚度小的部位形成拉扯,而由于手柄与壶体的连接的一侧厚度较小,其受到另一侧的拉扯力大,变形较大,增加了手柄与壶体装配难度,影响装配效率。为解决手柄变形的问题,现有技术通过采用高精密双色模具对手柄进行注塑成型,有效提高手柄的成品合格率和装配效率,但由于高精密双色模具的结构复杂、技术要求高,造价昂贵,不利于节省注塑成本。

综上所述,现有的手柄在结构上仍需改进,以此提高其成品合格率和装配装配效率,并进一步降低成本。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发明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分体组装式手柄,本实用新型的手柄通过结构改进,有效的提高了产品的成品合格率和装配效率,并且其注塑成本低。

为实现以上发明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分体组装式手柄,其包括手柄主体和手柄支架,所述手柄支架一侧设有连接座,所述手柄主体通过连接结构可拆卸的设置在所述连接座上,所述手柄支架的另一侧设有用于与壶体连接的安装结构,所述手柄支架通过所述安装结构与所述壶体固定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分体组装式手柄通过将手柄设置为分体结构,以此解决手柄在注塑成型过程中,手柄支架受手柄主体的拉力作用产生较大变形的问题,并以此提高成品合格率和装配效率,从而进一步的降低手柄的注塑成本。另外,本实用新型的手柄由于使用分体结构,其手柄主体与手柄支架可使用两种不同颜色的材料进行注塑,有利于提升手柄的美观性。

优选的,所述连接结构包括定位部和固定部,所述定位部包括设置在所述连接座上的安装槽,以及设置在所述手柄主体端部的连接凸台,所述连接凸台通过所述固定部可拆卸的插设在所述安装槽内。本结构实现手柄主体与手柄支架的定位,且定位方式简单、直接,提升手柄装配操作的便捷性。

进一步的,所述固定部包括设置在所述连接凸台上的螺孔和螺钉,所述螺钉穿过所述连接座与所述螺孔螺纹连接。本结构实现手柄主体与手柄支架的固定,其固定方式简单、可靠。

再进一步的,所述连接凸台设有两个,分别设置在所述手柄主体的两端,所述安装槽对应所述连接凸台设有两个。本结构使手柄主体与手柄支架的两端均实现连接固定,使其连接更稳固。

所述手柄主体一种优选的方案,所述手柄主体包括外胶体和手柄本体,所述外胶体包覆在所述手柄本体的外侧,所述外胶体与所述手柄本体的长度相当。

优选的,所述手柄主体包括外胶体和手柄本体,所述外胶体包覆在所述手柄本体的外侧,所述外胶体与所述手柄本体的长度相当。通过本设置使手柄主体的手感更优,进一步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感。

替换的,所述手柄主体包括外胶体和手柄本体,所述外胶体包覆在所述手柄本体的外侧,所述外胶体的长度小于所述手柄本体,以使所述外胶体和手柄本体的端部形成连接凸台。通过本结构实现连接凸台的设置,简化加工流程。

优选的,所述外胶体为所述手柄本体二次注塑形成,所述手柄本体的外表面设有若干容接槽。通过本结构使外胶体在注塑过程中更紧密地与所述手柄本体融合,并且成型后不易与手柄本体脱离。

优选的,所述安装结构包括设置于手柄支架顶部的挂钩,所述挂钩呈倒“U”形。本结构实现将手柄支架挂设在壶体上,所述挂钩可扣设在壶体的壶口上,以使手柄支架的上侧不与壶体脱离。

进一步的,所述安装结构还包括安装凸部,所述安装凸部位于连接座的下侧,所述安装凸部设有安装螺孔和螺钉,所述螺钉穿过螺孔与所述壶体连接。本结构实现手柄支架下侧与壶体下侧的固定。

更进一步的,所述安装凸部包括横向设置的连接臂和纵向设置的安装座,所述连接臂位于连接座的下侧,所述连接臂与安装座的上侧连接,所述安装螺孔设置在安装座上。

附图说明

图1为手柄与壶体的装配剖视图;

图2为手柄主体的剖视图;

图3为手柄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标号说明:

分体组装式手柄1、手柄主体2、连接凸台201、螺孔2012、手柄本体203、对接凸起2014、容接槽2031、外胶体204、手柄支架3、连接座301、安装槽3011、连接孔3012、避空槽3013、挂钩304、连接臂3051、安装座3052、安装螺孔3053、连接槽306、连接筋 3061。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根据附图,进一步的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

参考图1-3,本实用新型的分体组装式手柄1,其包括手柄主体2和手柄支架3,所述手柄支架3一侧设有连接座301,所述手柄主体2通过连接结构可拆卸的设置在所述连接座301上,所述手柄支架3的另一侧设有用于与壶体连接的安装结构,所述手柄支架3通过所述安装结构与所述壶体固定连接。

为实现手柄主体2与手柄支架3的定位,所述连接结构包括定位部和固定部,所述定位部包括设置在所述连接座301上的安装槽3011,以及设置在所述手柄主体2端部的连接凸台201,所述连接凸台201通过所述固定部可拆卸的插设在所述安装槽3011内。本结构使手柄主体2与手柄支架3的定位方式简单、直接,提升手柄装配操作的便捷性。

为实现手柄主体2与手柄支架3的固定,所述固定部包括设置在所述连接凸台201上的螺孔2012和螺钉,所述螺钉穿过所述连接座301与所述螺孔2012螺纹连接,所述连接座301对应所述螺孔2012设有连接孔3012和避空槽3013,所述避空槽3013设置在连接座 301相对的另一侧,所述连接孔3012设置在避空槽3013内。优选的,所述连接凸台201上设有对接凸起2014,所述对接凸起2014与安装槽3011的底面相抵顶,所述螺孔2012设置与对接凸起2014上。

为手柄的结构更稳固,所述连接凸台201设有两个,分别设置在所述手柄主体2的两端,所述安装槽3011对应所述连接凸台201设有两个。本结构使手柄主体2与手柄支架3 的两端均实现连接固定,使其连接更稳固。

所述手柄主体2一种优选的方案,所述手柄主体2包括外胶体204和手柄本体203,所述外胶体204包覆在所述手柄本体203的外侧,所述外胶体204与所述手柄本体203的长度相当。通过本设置使手柄主体2的手感更优,进一步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感。所述外胶体204为所述手柄本体203二次注塑形成,所述手柄本体203的外表面设有若干容接槽2031。通过本结构使外胶体204在注塑过程中更紧密地与所述手柄本体203融合,并且成型后不易与手柄本体203脱离。

所述手柄主体2的另一种优选方案,本方案与上述方案的区别之处在于:所述外胶体 204的长度小于所述手柄本体203,以使所述外胶体204和手柄本体203的端部形成连接凸台201。通过本结构实现连接凸台201的设置,简化加工流程。

为实现手柄支架3与壶体的连接和固定,所述安装结构包括设置于手柄支架3顶部的挂钩304,所述挂钩304为倒“U”形。本结构实现将手柄支架3挂设在壶体上,所述挂钩 304可扣设在壶体的壶口上,以使手柄支架3的上侧不与壶体脱离。

进一步的,所述安装结构还包括安装凸部,所述安装凸部位于连接座301的下侧,所述安装凸部设有安装螺孔3053和螺钉,所述螺钉穿过螺孔2012与所述壶体连接。本结构实现手柄支架3下侧与壶体下侧的固定。所述安装凸部包括横向设置的连接臂3051和纵向设置的安装座3052,所述连接臂3051位于连接座301的下侧,所述连接臂3051的一端设于避空槽3013内,另一端向下延伸,所述连接臂3051与安装座3052的上侧连接,所述安装螺孔3053设置在安装座3052上,所述手柄支架3通过安装螺孔3053与所述壶体的底盘固定。

优选的,所述手柄支架3设有连接槽306和连接筋3061,所述连接槽306设于挂钩304 与安装凸部之间,所述连接筋3061设有连接槽306内。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分体组装式手柄1通过将手柄设置为分体结构,以此解决手柄在注塑成型过程中,手柄支架3受手柄主体2的拉力作用产生较大变形的问题,并以此提高成品合格率和装配效率,从而进一步的降低手柄的注塑成本。另外,本实用新型的手柄由于使用分体结构,其手柄主体2与手柄支架3可使用两种不同颜色的材料进行注塑,有利于提升手柄的美观性。

根据上述说明书的揭示和教导,本实用新型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还可以对上述实施方式进行变更和修改。因此,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上面揭示和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的一些修改和变更也应当落入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此外,尽管本说明书中使用了一些特定的术语,但这些术语只是为了方便说明,并不对本实用新型构成任何限制。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