钥匙拨钮组件及具有其的门锁直开结构和电动门锁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488319发布日期:2019-01-04 23:15阅读:181来源:国知局
钥匙拨钮组件及具有其的门锁直开结构和电动门锁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门锁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钥匙拨钮组件及具有其的门锁直开结构和电动门锁。



背景技术:

目前市场上绝大多数电子门锁,功能多种多样,但基本都是在通过钥匙或者电机结构开启主锁舌后要旋转把手转动件,才能开门,开门操作较为繁琐。

因此,希望有一种技术方案来克服或至少减轻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中的至少一个。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钥匙拨钮组件来克服或至少减轻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中的至少一个。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钥匙拨钮组件,所述钥匙拨钮组件包括固定旋钮组件和拨钮,所述拨钮与所述固定旋钮组件在0°至第一预设角度的范围内可围绕第一轴线相对转动以及在所述第一预设角度α至360°的范围内可以联动的方式围绕所述第一轴线转动;所述固定旋钮组件具有推杆驱动部,所述拨钮具有主锁舌拨动部,所述推杆驱动部和主锁舌拨动部都沿径向向外伸出。

进一步地,所述推杆驱动部的径向向外延伸与所述主锁舌拨动部的径向向外延伸方向的夹角等于180度与第一预设角度的差值。

进一步地,所述固定旋钮组件和所述拨钮通过突起和供该突起嵌入的凹槽相配合的方式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固定旋钮组件具有扇形突起,所述拨钮具有扇形凹槽,所述扇形突起适配性地装入到所述扇形凹槽中,所述扇形突起的中心角度比所述扇形凹槽的中心角度小所述第一预设角度α。

进一步地,所述固定旋钮组件包括上旋钮和下旋钮,所述上旋钮和下旋钮以对接的方式固定连接在一起,所述拨钮布置在所述上旋钮和下旋钮之间;所述扇形突起的数量为两个,并以相对于所述第一轴线中心对称设置的方式设在所述上旋钮;所述扇形凹槽的数量为两个,并以相对于所述第一轴线中心对称的方式设在所述拨钮。

进一步地,所述固定旋钮组件包括上旋钮和下旋钮,所述上旋钮和下旋钮以对接的方式固定连接在一起,所述拨钮布置在所述上旋钮和下旋钮之间。

进一步地,所述推杆驱动部包括第一突起和第二突起,所述第一突起设在所述上旋钮,所述第二突起设在所述下旋钮,所述第一突起和第二突起沿第二轴线对接且固定。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门锁直开结构,所述门锁直开结构包括电机模组、斜舌限位块组件和如上所述的钥匙拨钮组件,所述钥匙拨钮组件与电机模组驱动连接,所述钥匙拨钮组件与斜舌限位块组件和主锁舌以联动方式连接,在所述电机模组的驱动作用下,所述钥匙拨钮组件的主锁舌拨动部控制主锁舌动作以及所述钥匙拨钮组件的推杆驱动部控制所述斜舌限位块组件动作。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电动门锁,所述电动门锁包括如上所述的门锁直开结构。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开门方式较为简洁方便。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门锁直开结构一实施例的第一状态示意图;

图2是图1所示的门锁直开结构的第二状态示意图;

图3是图1所示的门锁直开结构的第三状态示意图;

图4是图1所示的门锁直开结构中的钥匙拨钮组件的结构分解示意图;

图5是图4所示的钥匙拨钮组件在相反视角的结构分解示意图。

图6是图4所示的上旋钮的扇形突起的中心角度的示意图;

图7是图4所示的拨钮的扇形凹槽的中心角度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

具体实施方式

在附图中,使用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术语“中心”、“纵向”、“横向”、“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

如图1至图3所示,本实施例所提供一种门锁直开结构包括电机模组2、斜舌限位块组件7和钥匙拨钮组件8,钥匙拨钮组件8与电机模组2驱动连接,钥匙拨钮组件8与斜舌限位块组件7和主锁舌5以联动方式连接,在电机模组2的驱动作用下,所述钥匙拨钮组件8的主锁舌拨动部833控制主锁舌组件5动作以及钥匙拨钮组件8的推杆驱动部控制斜舌限位块组件7动作。

上述实施例中,“主锁舌组件5动作”包括伸出门锁壳体1之外(如图1所示)和回缩到门锁壳体1的内部(如图2和图3所示)。“斜舌限位块组件7动作”包括释放斜舌组件6(如图3所示)和锁紧斜舌组件6(如图1和图2)。“释放斜舌组件6”时,斜舌组件6回缩到门锁壳体1的内部。”锁紧斜舌组件6“时,斜舌组件6伸出门锁壳体1之外。

具体地,钥匙拨钮组件8与斜舌限位块组件7之间还设置有由推杆3和拨杆4组成的传动组件。电机模组2转动,电机模组2通过齿轮9传动控制钥匙拨钮组件8,钥匙拨钮组件8控制主锁舌5伸出和缩回动作的时候,同时也推动推杆3直线运动,在推杆3抵接到拨杆4时,拨杆4由此而转动,并驱动斜舌限位块组件7转动,斜舌限位块组件7的从动拨动端71转动,并使斜舌限位块组件7的限位端72从斜舌6脱离,斜舌6在没有阻挡的情况下缩回到门锁壳体1的安装孔内。因此,本实施例的主锁舌驱动件1在控制主锁舌5伸出和缩回动作的时候,同时通过拨杆4控制斜舌6的伸出和缩回动作。

下面介绍钥匙拨钮组件8的一种实现方式,以说明钥匙拨钮组件8是如何通过其自身结构在电机模组2与斜舌限位块组件7和主锁舌5之间传递动力,以实现简洁方便的开门方式。其它部件的结构均为现有技术,在此不展开描述。

如图4和图5所示,本实施例所提供的钥匙拨钮组件8包括固定旋钮组件和拨钮83,拨钮83与所述固定旋钮组件在0°至第一预设角度α的范围内可围绕第一轴线O1相对转动以及在所述第一预设角度α至360°的范围内可以联动的方式围绕第一轴线O1转动。所述固定旋钮组件具有推杆驱动部,推杆驱动部在围绕第一轴线O1转动的过程中,可用于通过驱动推杆3和拨杆4,控制斜舌限位块组件7的转动,进而控制斜舌6从门锁壳体1伸出以及从门锁壳体1外缩回到门锁壳体1中。拨钮83具有主锁舌拨动部833,所述推杆驱动部和主锁舌拨动部833都沿径向向外伸出。

使用到门锁直开结构中时,所述推杆驱动部的径向向外延伸(沿直线O2O2’向外延伸)与主锁舌拨动部833的径向向外延伸方向(沿直线O1O1’向外延伸)的夹角β等于180度与第一预设角度α的差值。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预设角度α起到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在钥匙拨钮组件8围绕第一轴线O1转动的过程中,将所述推杆驱动部接触到推杆3作为所述推杆驱动部的临界位置,此时的所述推杆驱动部正好接触到推杆3,但没有对推杆3施加作用力,该临界位置对应的主锁舌5缩回在门锁壳体1中,同时斜舌6保持并锁止在门锁壳体1之外。

比如:钥匙拨钮组件8顺时针围绕第一轴线O1转动,如图2所示,此时,如果所述推杆驱动部从所述临界位置继续顺时针转动所述第一预设角度α,在这个过程中,主锁舌拨动部833的径向延伸方向与水平方向的夹角可以保持为-45°,主锁舌5和斜舌6均缩回在门锁壳体1中,这样可以实现开门。

再比如:钥匙拨钮组件8逆时针围绕第一轴线O1转动,如图3所示,所述推杆驱动部在推杆3的复位弹簧的反作用逆时针转动所述第一预设角度α,拨杆4受弹簧力回弹复位,斜舌6又被锁止在门锁壳体1之外,而这个过程中,主锁舌5仍保持缩回在门锁壳体1中。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固定旋钮组件和拨钮83通过突起和供该突起嵌入的凹槽相配合的方式连接。这种方式实现简单,制作成本较低,而且不占用门锁壳体1内的空间。

如图6和图7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固定旋钮组件具有扇形突起,拨钮83具有扇形凹槽,所述扇形突起适配性地装入到所述扇形凹槽中,所述扇形突起的中心角度γ比所述扇形凹槽的中心角度γ’小所述第一预设角度α。直接在所述固定旋钮组件制造扇形突起,在拨钮83制造扇形凹槽,这种方式实现简单,制作成本较低,而且不占用门锁壳体1内的空间。

上述各实施例中,第一预设角度α的具体数值是根据推杆3使拨杆4转动的直线运动距离以及推杆驱动部围绕第一轴线O1的转动半径确定。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固定旋钮组件包括上旋钮82和下旋钮84,上旋钮82和下旋钮84以对接的方式固定连接在一起,拨钮83布置在上旋钮82和下旋钮84之间。这样的情形下,上旋钮82和下旋钮84固定连接成一体,而拨钮83则可围绕第一轴线O1转动。

具体地,所述扇形突起的数量为两个,并以相对于第一轴线O1中心对称设置的方式设在上旋钮82。

所述扇形凹槽的数量为两个,并以相对于第一轴线O1中心对称的方式设在拨钮83。

如图4和图5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上旋钮82包括本体821,下旋钮84包括本体841,拨钮83包括本体831。本体821和本体841均呈圆柱体形状,沿各自的中心轴线设置有十字形通孔826、844。十字形通孔826、844用于穿入十字轴,以保持上旋钮82和下旋钮84连接后围绕第一轴线O1的转动保持同步。

所述推杆驱动部包括第一突起822和第二突起842,其中,第一突起822设在上旋钮82的本体821的周向侧壁,并沿径向向外延伸。第二突起842设在下旋钮84的本体841的周向侧壁,并沿径向向外延伸。第一突起822和第二突起842沿第二轴线O2对接且固定。这种安装方法简单,拆装方便。优选地,第一突起822设置有螺丝安装孔823,第二突起842上也相应地设置有螺丝安装孔843,将上旋钮82和下旋钮84固定装配的时候,可以将螺丝安装孔823的中心线与螺丝安装孔843的中心线对齐,利用螺丝81传入螺丝安装孔823和螺丝安装孔843,从而实现上旋钮82和下旋钮84固定连接。

扇形突起设在上旋钮82的本体821接合拨钮83的底面,数量为两个,分别为扇形突起824和扇形突起825,扇形突起824和扇形突起825以相对于第一轴线O1中心对称设置。

扇形凹槽在拨扭83的本体831接合上旋钮82的底面,数量为两个,分别为扇形凹槽834和扇形凹槽835,扇形凹槽834和扇形凹槽835以相对于第一轴线O1中心对称设置。

拨扭83的本体831接合下旋钮84的底面设有台阶槽,以匹配性地容置下旋钮84的本体841,本体841的周向侧壁设置有凸圈845,凸圈845的外径大于拨扭83的台阶槽,因此,拨扭83和下旋钮84接合在一起后,凸圈845抵接在拨扭83的本体831与本体841相抵接的端面。

本实用新型使用方法包括如下过程:

如图1所示,定义图1示出的钥匙拨钮组件8处于初始位置,所述推杆驱动部的径向向外延伸与主锁舌拨动部833的径向向外延伸方向的夹角β等于180°,主锁舌拨动部833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45°,主锁舌5被主锁舌拨动部833限位至伸出门锁壳体5之外,斜舌6被斜舌限位块组件7限位至伸出门锁壳体5之外,此时为锁门状态。

如图2和图3所示,电机模组2转动,图2示出的所述推杆驱动部位于临界位置,当钥匙拨钮组件8继续围绕第一轴线O1顺时针转动,则所述推杆驱动部将从所述临界位置继续顺时针转动所述第一预设角度α,在这个过程中,主锁舌拨动部833的径向延伸方向与水平方向的夹角可以保持为-45°,主锁舌5和斜舌6均缩回在门锁壳体1中(如图3所示),这样可以实现开门。

在图3的基础之上,如果电机模组2反转,钥匙拨钮组件8逆时针围绕第一轴线O1转动,所述推杆驱动部在推杆3的复位弹簧的反作用逆时针转动所述第一预设角度α,拨杆4受弹簧力回弹复位,斜舌6又被锁止在门锁壳体1之外,而这个过程中,主锁舌5仍保持缩回在门锁壳体1中。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电动门锁,所述电动门锁包括如上述实施例所述的门锁直开结构。

最后需要指出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