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卷筒纸风刃打孔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494468发布日期:2019-01-04 23:43阅读:230来源:国知局
一种卷筒纸风刃打孔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卷纸生产加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卷筒纸风刃打孔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卷筒纸的打孔操作都是通过压纸的辅助装置来压住纸巾,这样不仅增加了操作的动作和过程,减慢了卷筒纸打孔的速度,而且也限制了设备的整体速度,工作效率需要进一步提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卷筒纸风刃打孔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卷筒纸风刃打孔装置,包括有机架、动力机构、多孔辊筒、刮风轴、卷纸卷绕装置、定辊套和风刃打孔机构;

所述动力机构和定辊套分别设置在多孔辊筒的两端,所述动力机构包括有电机、电机座和联动轴,所述电机通过电机座固定设置在机架上,所述电机通过联动轴连接多孔辊筒一端;所述定辊套设置在机架上,所述定辊套连接多孔辊筒的另一端,所述多孔辊筒上密布设置有吹气孔;

所述刮风轴固定设置在多孔辊筒的内部并靠近吹气孔,所述卷纸卷绕装置设置在多孔辊筒的下方;

所述风刃打孔机构包括有气压管、定辊轴、固定法兰和储气轴,所述气压管连接定辊轴,所述定辊轴通过固定法兰连接储气轴,所述储气轴伸入至多孔辊筒的内部且其上设置有若干个吹气单元,所述吹气单元包括有吹气座、吹气嘴和电磁阀,所述吹气座设置在储气轴上,所述吹气嘴和电磁阀均设置在吹气座上。

优选的,所述刮风轴的数量为四个,四个所述刮风轴均匀排列设置在多孔辊筒的内部。

优选的,所述吹气嘴的数量为126个,126个所述吹气嘴排列成一排。

优选的,所述吹气孔的直径为8-12mm。

优选的,所述电机为伺服电机。

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卷筒纸风刃打孔装置,通过刮风轴来改变气流运动,使多孔辊筒内产生负压,从而卷纸贴附在多孔辊筒上,不需要压纸的辅助装置来压住纸巾,并通过风刃打孔机构来快速对纸巾进行打孔操作,简化了工作流程,整个过程高效快速,提高了生产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一。

图2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二(多孔辊筒未显示)。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吹气单元结构示意图。

图中:1-动力机构,11-电机,12-电机座,13-联动轴,2-多孔辊筒,3-刮风轴,4-卷纸卷绕装置,5-定辊套,6-风刃打孔机构,61-气压管,62-定辊轴,63-固定法兰,64-储气轴,65-吹气单元,651-吹气座,652-吹气嘴,653-电磁阀,7-纸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

如图1-3所示,一种卷筒纸风刃打孔装置,包括有机架、动力机构1、多孔辊筒2、刮风轴3、卷纸卷绕装置4、定辊套5和风刃打孔机构6;

所述动力机构1和定辊套5分别设置在多孔辊筒2的两端,所述动力机构1包括有电机11、电机座12和联动轴13,所述电机11通过电机座12固定设置在机架上,所述电机11通过联动轴13连接多孔辊筒2一端;所述定辊套5设置在机架上,所述定辊套5连接多孔辊筒2的另一端,所述多孔辊筒2上密布设置有吹气孔;

所述刮风轴3固定设置在多孔辊筒2的内部并靠近吹气孔,所述卷纸卷绕装置4设置在多孔辊筒2的下方;

所述风刃打孔机构6包括有气压管61、定辊轴62、固定法兰63和储气轴64,所述气压管61连接定辊轴62,所述定辊轴62通过固定法兰63连接储气轴64,所述储气轴64伸入至多孔辊筒2的内部且其上设置有若干个吹气单元65,所述吹气单元65包括有吹气座651、吹气嘴652和电磁阀653,所述吹气座651设置在储气轴64上,所述吹气嘴652和电磁阀653均设置在吹气座651上。

所述刮风轴3的数量为四个,四个所述刮风轴3均匀排列设置在多孔辊筒2的内部。

所述吹气嘴652的数量为126个,126个所述吹气嘴652排列成一排。

所述吹气孔的直径为8-12mm。

所述电机11为伺服电机。

本实施例的工作原理:电机11带动多孔辊筒2旋转,由于刮风轴3是固定不动的且贴近吹气孔,便改变了气流运动使得多孔辊筒2内部产生负压,纸巾7就贴附到多孔辊筒2上,把纸巾7带入到下方的卷纸卷绕装置4。卷纸卷绕装置4把从多孔辊轴2吸附来的纸巾7卷成卷筒纸,有传感器装置检测到纸巾7卷至规格大小要求时,气压管61内带有压力的气压,通过定辊轴62和储气轴64,在63个电磁阀653刹那间的开启,再经过排成整排的126个吹气嘴652,透过转动的多孔辊筒2爆吹而出的风墙,直接吹在纸巾7上,由于强大的气压,使纸巾穿出孔洞,完成了风刃打孔的操作。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卷筒纸风刃打孔装置,通过刮风轴3来改变气流运动,使多孔辊筒2内产生负压,从而卷纸贴附在多孔辊筒2上,不需要压纸的辅助装置来压住纸巾,并通过风刃打孔机6构来快速对纸巾7进行打孔操作,简化了工作流程,整个过程高效快速,提高了生产效率。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进行了详细描述,但其只是作为范例,本实用新型并不限制于以上描述具体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任何对本实用新型进行的等同修改和替代也都在本实用新型的范畴之中。因此,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下所作的均等变换和修改,都涵盖在本实用新型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