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尾门铰链及汽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826214发布日期:2019-02-10 23:17阅读:530来源:国知局
汽车尾门铰链及汽车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配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汽车尾门铰链及汽车。



背景技术:

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汽车产销量逐年增加,汽车尾气排放已经成为最主要的大气污染源,给环境带来了沉重的压力。减轻汽车重量是降低能源消耗和减少排放污染的有效途径之一。汽车车身作为汽车三大总成之一,占汽车总重量的40%左右,汽车车身轻量化对于整车轻量化有着重要的作用。汽车尾门,即汽车后备箱的舱门,一般通过汽车尾门铰链将其连接到汽车车后门框钣金上。

申请号为CN201721427551.1的专利提供了“一种汽车尾门铰链及车体”,如图1,该专利中的汽车尾门铰链包括用于与汽车尾门连接的铰链上片1和用于与汽车车身连接的铰链下片2,所述铰链上片与所述铰链下片通过转轴3连接,所述转轴上套接有扭簧4。该专利通过转轴和套接在转轴上的扭簧实现铰链上片和铰链下片的相对转动,从而实现汽车尾门相对汽车车身的转动,即开启和关闭汽车尾门。该专利中汽车尾门铰链的零件较多,且结构、生产、组装比较复杂,成本较高;另外,也不利于减轻汽车尾门铰链的重量,也不利于提高汽车的装配效率。

因此,急需一种结构简单、成本和重量较低的汽车尾门铰链。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汽车尾门铰链及汽车,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汽车尾门铰链结构复杂、成本和重量较高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汽车尾门铰链,包括铰链动片和铰接座,该铰接座上架设有铰接轴,所述铰链动片上设有呈可转动套接于所述铰接轴外的轴套,所述铰接座下端中部设有一个用于与设置于车后门框上的栓孔对应插接的栓柱;所述铰链动片上设有用于与设置于汽车尾门上连接孔对应设置的尾门安装孔。

进一步地,所述铰接座下端中部设有一个用于与设置于车后门框上连接孔对应设置的车后门框安装孔,所述栓柱安装在所述车后门框安装孔内。

进一步地,所述铰接轴与所述铰接座铆接,所述铰接轴两端的外壁上均固定套接有衬套,所述轴套转动套接于所述衬套外壁上,所述衬套的一端设有用于限制所述轴套行程的限位板,所述限位板位于所述轴套与所述铰接座的侧壁之间。

进一步地,所述铰链动片包括两端的安装板和连接在两所述安装板之间的连接弧板,所述安装板上均设置有所述尾门安装孔,所述轴套的外侧壁与所述连接弧板下端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衬套与所述限位板一体成型。

进一步地,所述铰链动片与所述铰接座的材质均为汽车结构钢。

进一步地,所述轴套、所述安装板、所述连接弧板均与所述铰链动片一体成型。

本实用新型的第二个方面,提供了一种汽车,包括上述中所述的汽车尾门铰链,还包括车后门框和汽车尾门,所述汽车尾门通过至少两个所述汽车尾门铰链与所述车后门框铰接。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汽车尾门铰链及汽车,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1)所述铰链动片与所述铰接座通过轴套、铰接轴转动连接,使与所述铰链动片连接的汽车尾门能够相对于与所述铰接座连接的车后门框转动,实现了汽车尾门的开启和关闭;在所述铰链动片上设有用于与设置于汽车尾门上连接孔对应设置的尾门安装孔,实现所述铰链动片与汽车尾门的固定连接;在所述铰接座下端中部设有一个用于与设置于车后门框上的栓孔对应插接的栓柱,实现与汽车的车后门框的固定连接;仅使用一个栓柱就能实现将汽车尾门牢固安装在汽车车后门框上,有利于减轻汽车的整车重量,具有结构简单、成本和重量较低的优点。

(2)将所述栓柱活动安装在所述铰接座下端,便于安装和拆卸,具有结构简单、使用方便的优点。

(3)将所述栓柱焊接在所述铰接座下端中部,提高所述栓柱与所述铰接座连接的牢固性,提高了铰链使用过程中的安全性。

上述说明仅是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手段,而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并且为了让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其它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明显易懂,以下特举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下文优选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各种其他的优点和益处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将变得清楚明了。附图仅用于示出优选实施方式的目的,而并不认为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而且在整个附图中,用相同的参考符号表示相同的部件。在附图中:

图1为现有技术中汽车尾门铰链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汽车尾门铰链的结构示意图(主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汽车尾门铰链的爆炸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汽车尾门铰链的结构示意图(剖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汽车尾门铰链与汽车尾门的装配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铰链上片1,铰链下片2,转轴3,扭簧4,铰链动片100,轴套110,尾门安装孔120,连接弧板130,安装板140,铰接座200,车后门框安装孔211,栓柱212,铰接座侧壁220,通孔221,铰接轴300,衬套310,限位板311,汽车尾门400,车后门框500。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汽车尾门铰链及汽车。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汽车尾门铰链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汽车尾门铰链的爆炸图。如图2和图3,本实施例的汽车尾门铰链,包括铰链动片100和铰接座200,该铰接座上架设有铰接轴300,具体实施时,所述铰接座侧壁220上设有通孔221,所述铰接轴为铆钉,将铆钉穿装在所述通孔中并进行铆接固定,实现所述铰接轴与所述铰接座通过铆接固定,如图4,所述铰接轴两端的外壁上均固定套接有衬套310,所述轴套转动套接于所述衬套外壁上,所述衬套的一端设有用于限制所述轴套行程的限位板311,所述限位板位于所述轴套与所述铰接座的侧壁之间,用于限制所述轴套在所述铰接轴上左右的行程,避免所述轴套产生左右晃动,另外,所述衬套能够避免所述轴套在所述铰接轴上转动时对所述铰接轴的过度摩擦,具有延长所述铰接轴使用寿命的优点;所述铰链动片上设有呈可转动套接于所述铰接轴外的轴套110,生产时,所述铰链动片与所述轴套一体成型,节约成产成本和安装步骤;具体实施时,所述铰链动片与所述铰接座的材质均为汽车结构钢,如双相钢、复相钢、相变诱导塑性钢等汽车上常用的钢,耐摩擦,延长使用寿命。所述铰接座下端中部设有一个用于与设置于车后门框500上的栓孔对应插接的栓柱212,具体实施时,所述铰接座下端中部设有一个用于与设置于车后门框上连接孔对应设置的车后门框安装孔211,所述栓柱安装在所述车后门框安装孔内,安装方式可以是铆接、螺接等方式,将所述栓柱活动安装在所述铰接座下端,便于安装和拆卸,具有结构简单、使用方便的优点;也可以将所述栓柱焊接在所述铰接座下端中部,提高所述栓柱与所述铰接座连接的牢固性,减少了安装步骤,提高了使用过程中的安全性;也可以在制作时,将所述栓柱与所述铰接座一体成型,降低生产成本;所述铰链动片包括两端的安装板140和连接在两所述安装板之间的连接弧板130,所述安装板上均设置有所述尾门安装孔120,所述轴套的外侧壁与所述连接弧板下端连接,所述连接弧板包括凸面和凹面,使所述铰链动片中部整体凸出,避免所述连接弧板与所述尾门接触,仅是所述安装板与所述汽车尾门400紧密接触安装,能够提高两所述安装板与所述汽车尾门的贴合精度,提高所述铰链动片与所述汽车尾门连接的牢固性,以及汽车尾门铰链使用的安全性。

本实施例的汽车尾门铰链,所述铰链动片与所述铰接座通过轴套和铰接轴转动连接,使与所述铰链动片连接的汽车尾门能够相对于与所述铰接座连接的车后门框转动,实现了汽车尾门的开启和关闭;在所述铰链动片上设有用于与设置于汽车尾门上连接孔对应设置的尾门安装孔,实现所述铰链动片与汽车尾门的固定连接;在所述铰接座下端中部设有一个用于与设置于车后门框上的栓孔对应插接的栓柱,实现与汽车的车后门框的固定连接;仅使用一个栓柱就能实现将汽车尾门牢固安装在汽车车后门框上,有利于减轻汽车的整车重量,具有结构简单、成本和重量较低的优点。

本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汽车,包括上述实施例中所述的汽车尾门铰链,还包括车后门框和汽车尾门,所述汽车尾门通过两个所述汽车尾门铰链与所述车后门框铰接。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汽车尾门铰链与汽车尾门的装配示意图;如图5,本实施例的汽车尾门铰链在具体使用时,先使用螺栓安装在所述尾门安装孔中与所述汽车尾门固定连接,再使用所述铰接座下端中部设有的所述栓柱固定在所述车后门框上,固定方式可以是焊接、螺接、铆接、卡接等,根据需要进行选择,也可以是其他连接方式。汽车尾门铰链在所述汽车尾门开启整个过程中都可以提供助力,且结构简单、整体重量较小,有利于汽车整车的轻量化。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