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智能汽车维修保养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952168发布日期:2019-02-22 22:05阅读:319来源:国知局
一种智能汽车维修保养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维修保养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智能汽车维修保养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的进步以及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汽车作为代步工具已经普及到千家万户,随着汽车数量的增多,以及对于安全的考虑,汽车在使用一定时间之后或者出现一定的故障时,需要对其进行保养和维修,在汽车保养和维修时会使用到各种各样的工具,为了工作者方便快速的寻找工具,工具通常会集中存放,以方便使用者快速寻找及使用,从而提高对汽车维修和保养的效率。

然而,现有的汽车维修和保养用工具箱大小有限,存放的维修和保养工具也有限,一般在使用工具时会打开很多的工具箱,方便使用者使用其中的工具,这种工具箱使用极其不方便,打开和收起以及搬运都会浪费很大的人力和物力,同时很多工具箱会占用很大的空间,不利于再对汽车进行维修和保养,给汽车的维修和保养造成了诸多不便,针对上述缺陷,我们提出一种智能汽车维修保养系统,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从而提出的一种智能汽车维修保养系统。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设计一种智能汽车维修保养系统,包括壳体,所述壳体的外壁下表面两侧对称安装有移动轮,所述壳体的两侧均设有通槽,所述壳体的内部竖直设有隔板,所述壳体的内部下表面两侧均固定安装有工具箱,所述工具箱的一侧上部和下部均通过销轴连接有第二支撑杆,两个所述第二支撑杆之间连接有多个相互平行的连杆,所述连杆的中部通过销轴共同连接有第一支撑杆,且第一支撑杆的下端与工具箱转动连接,所述连杆的两端以及第一支撑杆之间连接有多个工具箱,所述第一支撑杆的下端固定连接有蜗轮,位于下方所述工具箱的一侧转动连接有与蜗轮啮合的蜗杆,所述蜗杆的一端贯穿壳体固定连接有转盘。

优选的,所述壳体的外壁上表面两侧通过螺栓固定安装有固定壳,所述壳体的外壁下表面两侧均设有第二通孔,且第二通孔位于固定壳的正下方,所述第二通孔的下表面设有第一通孔,且第一通孔贯穿壳体,所述第一通孔的侧壁等间距设有多个方形槽,所述固定壳的上表面贯穿有插杆,所述插杆的外侧中部等间距设有与方形槽匹配的限位块,所述插杆的外侧套接有弹簧,且弹簧位于固定壳和限位块之间,所述第一支撑杆的上端设有插孔,且插杆的下端延伸至插孔的内部。

优选的,所述工具箱的下表面安装有支撑轮,且支撑轮的下表面与移动轮的下表面位于同一平面。

优选的,所述壳体的外壁一侧上部固定安装有推杆,且推杆的中部套接有防护套。

优选的,所述壳体的两侧上部均通过合页连接有与通槽匹配的挡板,所述壳体的两侧中部均通过销轴连接有第三支撑杆。

优选的,所述插杆的上端连接有拉环,且拉环、插杆和限位块为一体成型结构。

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智能汽车维修保养系统,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设有的转盘,转盘转动带动蜗杆转动,蜗杆带动蜗轮转动,蜗轮带动第一支撑杆转动,第一支撑杆在第二支撑杆和连杆之间的作用下能够使工具箱展开和收纳,全部的工具箱即可一次性展开和收纳,从而方便使用者使用,省时省力,能够大大提高工作效率,同时也能够减少工具箱的占用面积,给汽车维修和保养带来诸多好处,值得推广使用。

本实用新型设有的插杆能够在弹簧的作用下使插杆与插孔配合,使插杆与第一支撑杆连接固定,能够使工具箱收纳时更加稳定,从而提高使用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智能汽车维修保养系统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智能汽车维修保养系统展开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智能汽车维修保养系统的A部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智能汽车维修保养系统的第二通孔结构示意图。

图中:转盘1、连杆2、隔板3、壳体4、通槽5、支撑轮6、工具箱7、第一支撑杆8、第二支撑杆9、蜗轮10、移动轮11、蜗杆12、推杆13、固定壳14、方形槽15、插孔16、插杆17、限位块18、第一通孔19、第二通孔20、弹簧21、拉环22、挡板23、第三支撑杆24。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参照图1-4,一种智能汽车维修保养系统,包括壳体4,壳体4的外壁一侧上部固定安装有推杆13,且推杆13的中部套接有防护套,为了使移动更方便,同时防护套能够对使用者的手部进行防护。

壳体4的两侧上部均通过合页连接有与通槽5匹配的挡板23,壳体4的两侧中部均通过销轴连接有第三支撑杆24,挡板23能够起到阻挡的作用,一方面防止下雨时雨水对工具箱7造成损伤,另一方面能够使结构更加美观。

壳体4的外壁上表面两侧通过螺栓固定安装有固定壳14,壳体4的外壁下表面两侧均设有第二通孔20,且第二通孔20位于固定壳14的正下方,第二通孔20的下表面设有第一通孔19,且第一通孔19贯穿壳体4,第一通孔19的侧壁等间距设有多个方形槽15,固定壳14的上表面贯穿有插杆17,插杆17的上端连接有拉环22,且拉环22、插杆17和限位块18为一体成型结构,提高插杆17的结构强度,使插杆17与第一支撑杆8连接更稳定。

插杆17的外侧中部等间距设有与方形槽15匹配的限位块18,插杆17的外侧套接有弹簧21,且弹簧21位于固定壳14和限位块18之间,第一支撑杆8的上端设有插孔16,且插杆17的下端延伸至插孔16的内部,能够将第一支撑杆8与壳体4之间固定,从而能够确保工具箱7的稳定性。

壳体4的外壁下表面两侧对称安装有移动轮11,壳体4的两侧均设有通槽5,壳体4的内部竖直设有隔板3,壳体4的内部下表面两侧均固定安装有工具箱7,工具箱7的下表面安装有支撑轮6,且支撑轮6的下表面与移动轮11的下表面位于同一平面,支撑轮6能够对工具箱7起到支撑作用,从而提高工具箱7的承载能力。

工具箱7的一侧上部和下部均通过销轴连接有第二支撑杆9,两个第二支撑杆9之间连接有多个相互平行的连杆2,连杆2的中部通过销轴共同连接有第一支撑杆8,且第一支撑杆8的下端与工具箱7转动连接,连杆2的两端以及第一支撑杆8之间连接有多个工具箱7,第一支撑杆8的下端固定连接有蜗轮10,位于下方工具箱7的一侧转动连接有与蜗轮10啮合的蜗杆12,蜗杆12的一端贯穿壳体4固定连接有转盘1。

工作原理:展开时,拉动拉环22使插杆17向上移动,插杆17带动限位块18向上移动,限位块18移动到方形槽15上方时,插杆17脱离插孔16,此时转动拉环22,限位块18与方形槽15错位,完成插杆17脱离插孔16固定,转动转盘1,转盘1带动蜗杆12转动,蜗杆12带动蜗轮10转动,蜗轮10带动第一支撑杆8转动,同时在连杆2和第二支撑杆9的作用下工具箱7实现展开,直到支撑轮6与地面接触即可,收纳时,转动转盘1,转盘1带动蜗杆12转动,蜗杆12带动蜗轮10转动,蜗轮10带动第一支撑杆8转动,同时在连杆2和第二支撑杆9的作用下工具箱7实现收纳,之后转动拉环22,限位块18与方形槽15正位,在弹簧21的作用下,插杆17与插孔16配合,实现插杆17与第一支撑杆8固定。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