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线束放置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647795发布日期:2019-01-18 19:04阅读:188来源:国知局
一种线束放置架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线束存放装置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线束放置架。



背景技术:

汽车线束是汽车电路的网络主体,是汽车中连接汽车的电气电子部件并使之发挥功能的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线束是指由铜材冲制而成的接触件端子(连接器)与电线电缆压接后,外面再塑压绝缘体或外加金属壳体等,以线束捆扎形成连接电路的组件。线束产业链包括电线电缆、连接器、加工设备、线束制造和下游应用产业,线束应用非常广泛,可用在汽车、家用电器、计算机和通讯设备、各种电子仪器仪表等方面,车身线束连接整个车身,大体形状呈H形。

当前在线束生产过程中,根据线束生产下线工艺要求,存在下线压接完毕的半成品导线长度介于100MM-800MM之间。传统的放置方法是将该类导线下线完毕按25根/捆-50根/捆捆扎后放置在周转箱内。通常情况下,每批次线束的生产套数为100套-1000套,每周转箱放置4种-8种型号的线束短导线半成品。同生产批次线束导线半成品的周转箱排列或堆叠放置。线束导线半成品这种无序的放置方式造成后续生产过程中,找某种型号导线半成品比较困难,浪费大量工时,影响生产进度。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线束放置架,其能够方便线束的摆放和拿取,实现线束的分区放置。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线束放置架,包括支撑架;多个挂线杆,所述多个挂线杆沿竖直方向依次并排固定于所述支撑架上端的不同高度处,且各所述挂线杆上均套接有多个呈间隔排布的分隔盘;多个竖直放置筒,所述多个竖直放置筒沿水平方向依次并排固定于所述支撑架的下端,且各所述竖直放置筒的筒口均朝上;多个第一限位筒,所述多个第一限位筒沿水平方向依次并排固定于所述支撑架的一侧,且位于所述挂线杆和所述竖直放置筒之间;以及多个第二限位筒,所述多个第二限位筒沿水平方向依次并排固定于所述支撑架的另一侧,所述多个第二限位筒与所述多个第一限位筒呈并排设置。

可选地,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支撑架包括支撑架底座和自支撑架底座往上延伸的、呈平行设置的第一支撑杆、第二支撑杆、第三支撑杆和第四支撑杆,所述第一支撑杆与所述第二支撑杆之间分别连接有呈上下平行排布的第一连接杆和第二连接杆,各所述第二限位筒的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一连接杆,另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二连接杆;所述第三支撑杆与所述第四支撑杆之间分别连接有呈上下平行排布的第三连接杆和第四连接杆,各所述第一限位筒的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三连接杆,另一端连接于所述第四连接杆。

可选地,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支撑架还包括连接于所述第一支撑杆的顶端与所述第四支撑杆的顶端之间第一承载杆和连接于所述第二支撑杆的顶端与所述第三支撑杆的顶端之间第二承载杆、底端固定于所述第一承载杆上的第五支撑杆和第六支撑杆以及底端固定于所述第二承载杆上的第七支撑杆和第八支撑杆,一部分所述挂线杆连接于所述第五支撑杆和所述第七支撑杆之间,另一部分所述挂线杆连接于所述第六支撑杆和所述第八支撑杆之间。

可选地,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限位筒的两端分别通过螺钉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三连接杆和所述第四连接杆。

可选地,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二限位筒的两端分别通过螺钉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一连接杆和所述第二连接杆。

可选地,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螺钉的螺帽被胶状物包覆。

可选地,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限位筒的周壁上开设有一贯通所述第一限位筒两端的第一条状豁口;所述第二限位筒的周壁上开设有一贯通所述第二限位筒两端的第二条状豁口。

可选地,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支撑架底座的底端具有多个支脚。

可选地,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竖直放置筒的形状为圆柱形。

可选地,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竖直放置筒为硬质PVC塑料管。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有益效果包括:

本线束放置架在使用时,将线束悬挂放置在挂线杆上,线束的两端分别自然垂落在该放置架的两侧,其中线束的一端经过第一限位筒放置于该放置架下端的竖直放置筒内,另一端经过第二限位筒自然垂落。如果线束种类较多时,可以通过多个呈间隔排布的分隔盘将不同种类的线束进行分隔,其能够方便线束的摆放和拿取,实现线束的分区放置,有效弥补了现有的线束放置架的缺陷。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线束放置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线束放置架拆去分隔盘、第一限位筒、第二限位筒和竖直放置筒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中第二限位筒的结构示意图。

图标:100-线束放置架;1-挂线杆;2-分隔盘;3-竖直放置筒;4-第一限位筒;5-第二限位筒;51-斜开口;6-支撑架;61-支撑架底座;62A-第一支撑杆;62B-第二支撑杆;62C-第三支撑杆;62D-第四支撑杆;63A-第一连接杆;63B-第二连接杆;63C-第三连接杆;63D-第四连接杆;64A-第一承载杆;64B-第二承载杆;65A-第五支撑杆;65B-第六支撑杆;65C-第七支撑杆;65D-第八支撑杆。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实用新型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此外,术语“水平”、“竖直”等术语并不表示要求部件绝对水平或悬垂,而是可以稍微倾斜。如“水平”仅仅是指其方向相对“竖直”而言更加水平,并不是表示该结构一定要完全水平,而是可以稍微倾斜。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线束放置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线束放置架拆去分隔盘、第一限位筒、第二限位筒和竖直放置筒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1中第二限位筒的结构示意图。请结合参照图1至图3,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线束放置架100,其包括支撑架6、多个挂线杆1、多个竖直放置筒3、多个第一限位筒4和多个第二限位筒5。

多个挂线杆1沿竖直方向依次并排固定于支撑架6上端的不同高度处,且各挂线杆1上均套接有多个呈间隔排布的分隔盘2。

多个竖直放置筒3沿水平方向依次并排固定于支撑架6的下端,且各竖直放置筒3的筒口均朝上。其中,竖直放置筒3的形状可为圆柱形。竖直放置筒3可为硬质PVC塑料管。

多个第一限位筒4沿水平方向依次并排固定于支撑架6的一侧,且位于挂线杆1和竖直放置筒3之间。

多个第二限位筒5沿水平方向依次并排固定于支撑架6的另一侧,多个第二限位筒5与多个第一限位筒4呈并排设置。

可选地,支撑架6包括支撑架底座61和自支撑架底座61往上延伸的、呈平行设置的第一支撑杆62A、第二支撑杆62B、第三支撑杆62C和第四支撑杆62D,第一支撑杆62A与第二支撑杆62B之间分别连接有呈上下平行排布的第一连接杆63A和第二连接杆63B,各第二限位筒5的一端连接于第一连接杆63A,另一端连接于第二连接杆63B;第三支撑杆62C与第四支撑杆62D之间分别连接有呈上下平行排布的第三连接杆63C和第四连接杆63D,各第一限位筒4的一端连接于第三连接杆63C,另一端连接于第四连接杆63D。

需要说明的是,支撑架6主要是为了固定连接挂线杆1、竖直放置筒3、第一限位筒4和第二限位筒5而设置的。支撑架底座61的设置是为了防止竖直放置筒3与地面接触,防止线束的一端与地面接触,而使得线束污损或者损坏线束端子。在本实施例中,支撑架底座61为框架式结构,由一些管子组装而成。支撑架底座61也可以做成一体的底座,只要能达到上述效果即可,对支撑架底座61的外形等不做限制。

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第一限位筒4和第二限位筒5的固定设置了上述的第一支撑杆62A、第二支撑杆62B、第三支撑杆62C和第四支撑杆62D,使得第一限位筒4和第二限位筒5固定在这些支撑杆所围合形成的框架中。其中,第一支撑杆62A、第二支撑杆62B、第三支撑杆62C和第四支撑杆62D也可以与支撑架底座61固定连接,也可以与支撑架底座61一体成型。

还需要说明的是,第一连接杆63A和第二连接杆63B的两端分别与第一支撑杆62A和第二支撑杆62B可拆卸连接,从而使得可以根据第二限位筒5的长度调节第一连接杆63A和第二连接杆63B的连接位置。当第二限位筒5较长时,可以适当移动第二连接杆63B的连接位置使得第一连接杆63A与第二连接杆63B的间隔被调大;当第二限位筒5较短时,可以适当移动第二连接杆63B的连接位置使得第一连接杆63A与第二连接杆63B的间隔被调小。

还需要说明的是,第三连接杆63C和第四连接杆63D的两端分别与第三支撑杆62C和第四支撑杆62D可拆卸连接,从而使得可以根据第一限位筒4的长度调节第三连接杆63C和第四连接杆63D的连接位置。当第一限位筒4较长时,可以适当移动第四连接杆63D的连接位置使得第三连接杆63C与第四连接杆63D的间隔被调大;当第一限位筒4较短时,可以适当移动第四连接杆63D的连接位置使得第三连接杆63C与第四连接杆63D的间隔被调小。

可选地,支撑架6还包括连接于第一支撑杆62A的顶端与第四支撑杆62D的顶端之间第一承载杆64A和连接于第二支撑杆62B的顶端与第三支撑杆62C的顶端之间第二承载杆64B、底端固定于第一承载杆64A上的第五支撑杆65A和第六支撑杆65B以及底端固定于第二承载杆64B上的第七支撑杆65C和第八支撑杆65D,一部分挂线杆1连接于第五支撑杆65A和第七支撑杆65C之间,另一部分挂线杆1连接于第六支撑杆65B和第八支撑杆65D之间。

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挂线杆1的固定设置了上述的第一承载杆64A、第二承载杆64B、第五支撑杆65A、第六支撑杆65B、第七支撑杆65C和第八支撑杆65D,使得挂线杆1固定在这些支撑杆所围合形成的框架中。其中,第一承载杆64A、第二承载杆64B、第五支撑杆65A、第六支撑杆65B、第七支撑杆65C和第八支撑杆65D也可以与支撑架底座61固定连接,也可以与支撑架底座61一体成型。

可选地,第一限位筒4的两端分别通过螺钉固定连接于第三连接杆63C和第四连接杆63D。

可选地,第二限位筒5的两端分别通过螺钉固定连接于第一连接杆63A和第二连接杆63B。

可选地,螺钉的螺帽被胶状物包覆。被胶状物所包覆的螺帽可形成一呈半圆弧形的小突起。

需要说明的是,螺钉的螺帽被胶状物包覆是为了保护经过第一限位筒4和第二限位筒5中的线束,防止线束被螺钉的螺帽所划伤。

可选地,第一限位筒4的周壁上开设有一贯通第一限位筒4两端的第一条状豁口;第二限位筒5的周壁上开设有一贯通第二限位筒5两端的第二条状豁口。

需要说明的是,在限位筒的周壁上开设有贯通限位筒的条状豁口是为了方便在生产加工过程中线束的存取,在本实施例中限位筒的高度更贴合操作人员的身高、符合操作人员的手部高度,操作人员可以通过该条状豁口将所需的线束取出。

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防止线束在第一条状豁口处和第二条状豁口处被划伤损坏,第一条状豁口处和第二条状豁口处需要打磨光滑,以免损伤线束。

还需要说明的是,第二限位筒5连接于第一连接杆63A的一端均开设有一斜开口51。该斜开口51的具体位置可结合参考图1和图3,设置斜开口51是为了便于线束的取放,第二限位筒5的斜开口51的边缘需要打磨光滑,以使斜开口51的边缘呈圆弧面过渡设置,以免开口处损伤线束。

可选地,支撑架底座61的底端具有多个支脚。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支脚的数量为4个,该支脚的具体形状或者位置不做限制。

如上所述,本线束放置架100在使用时,将线束悬挂放置在挂线杆1上,线束的两端分别自然垂落在该放置架的两侧,其中线束的一端经过第一限位筒4放置于该放置架下端的竖直放置筒3内,另一端经过第二限位筒5自然垂落。如果线束种类较多时,可以通过多个呈间隔排布的分隔盘2将不同种类的线束进行分隔。本线束放置架100能够方便线束的摆放和拿取,实现线束的分区放置,有效弥补了现有的线束放置架的缺陷。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