锁体及其保险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437395发布日期:2019-08-16 21:41阅读:184来源:国知局
锁体及其保险机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门锁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锁体及其保险机构。



背景技术:

目前,门锁大部分都是下压把手开门,上提把手锁门。若在关门的过程中,门还没合上时,误上提把手,则锁体的主锁舌较易与门框发生撞击,较易损坏锁体及门框。

综上所述,如何设计锁体,以避免在关门过程中因误上提把手而损坏锁体和门框,是目前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锁体的保险机构,以避免在关门过程中因误上提把手而损坏锁体和门框。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具有上述保险机构的锁体。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锁体的保险机构,包括:

离合机构,所述离合机构包括:能够由把手驱动的拨块,能够驱动主锁舌运动的离合器座,和能够使所述拨块与所述离合器座结合与分离的离合件;

触发锁舌,所述触发锁舌可移动地设置且与所述离合件相连;

其中,当所述触发锁舌移动时能够带动所述离合件运动以使所述拨块与所述离合器座结合,且当所述触发锁舌移至锁壳内时所述拨块与所述离合器座结合。

优选地,所述拨块与所述离合器座套设相连,且所述触发锁舌移动时能够带动所述离合件沿垂直于所述离合器座轴向的方向移动。

优选地,所述离合器座外套于所述拨块,所述离合件可移动地设置于所述离合器座上,所述拨块具有能够与所述离合件配合的离合孔。

优选地,所述离合器座内设置有能够沿所述离合件的移动方向变形的复位弹性件,所述复位弹性件的一端与所述离合器座相连,所述复位弹性件的另一端与所述离合件相连。

优选地,所述触发锁舌通过传动机构与所述离合件相连。

优选地,所述传动机构为斜锲机构,所述斜锲机构的主动件与所述触发锁舌相连,所述斜锲机构的受力件与所述离合件相连。

优选地,所述主动件为主动杆,所述受力件具有第一导槽以及与所述第一导槽连通且相对倾斜设置的第二导槽;其中,所述第二导槽的长度方向与所述触发锁舌的移动方向相同,所述第二导槽和所述第一导槽均与所述主动杆滑动配合。

优选地,所述触发锁舌与所述离合件固定相连;当所述触发锁舌伸出所述锁壳时,所述触发锁舌带动所述离合件运动以使所述拨块与所述离合器座分离。

优选地,所述触发锁舌位于所述离合器座的下侧。

优选地,所述锁体的保险机构还包括存力弹性件;

当所述拨块处于第一状态时,所述拨块限制所述离合件运动以限制所述拨块与所述离合器座结合,所述存力弹性件存储所述触发锁舌移动时所产生的驱动作用力;

当所述拨块处于第二状态时,所述拨块解除对所述离合件的限制,所述存力弹性件释放所述驱动作用力,所述驱动作用力带动所述离合件运动以使所述拨块与所述离合器座结合。

优选地,所述触发锁舌通过传动机构与所述离合件相连;

所述存力弹性件连接所述传动机构和所述离合件;

或者,所述传动机构包括:与所述触发锁舌相连的第一传动件,与所述离合件相连的第二传动件;所述第二传动件与所述第一传动件能够相对移动,且所述存力弹性件连接所述第一传动件和所述第二传动件。

基于上述提供的锁体的保险机构,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锁体,该锁体包括锁壳以及上述任一项所述的保险机构,所述触发锁舌可移动地设置于所述锁壳。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锁体的保险机构的工作原理:

在关门过程中,触发锁舌在门框的作用力下移动,且触发锁舌带动离合件运动;当门关上时,即触发锁舌移至锁壳内,离合件使离合器座与拨块结合,此时,上提把手,即可带动拨块转动,与拨块结合的离合器座随拨块转动,则能够驱动主锁舌伸出锁壳,实现锁门。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锁体的保险机构,通过设置触发锁舌和离合件,保证了在门关上时,才能实现离合器座和拨块的结合,即才能实现上提把手使主锁舌伸出,较现有技术相比,避免了在关门过程中因误上提把手而使主锁舌伸出,即避免了在关门过程中因误上提把手而导致主锁舌与门框发生碰撞,从而避免了在关门过程中因误上提把手而损坏锁体和门框。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锁体的保险机构的爆炸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锁体的保险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锁体的保险机构中拨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锁体的保险机构中离合器座和离合件的装配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锁体的保险机构中离合件处于非工作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5的局部的放大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锁体的保险机构中离合件处于工作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锁体的保险机构中拨块限制离合器件运动时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如图1-8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锁体的保险机构包括:离合机构和触发锁舌9。

上述离合机构包括:能够由把手驱动的拨块3,能够驱动主锁舌运动的离合器座2,和能够使拨块3与离合器座2结合与分离的离合件4。上述触发锁舌9可移动地设置,且上述触发锁舌9与离合件4相连。

当触发锁舌9移动时能够带动离合件4运动以使拨块3与离合器座2结合,且当触发锁舌9移至锁壳内时拨块3与离合器座2结合。

可以理解的是,上述拨块3由把手驱动,拨块3的转动角度为±a,在极限的位置会有限位。a为设定角度,对于a的具体数值,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定,例如a=40°,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定。主锁舌的伸出或收入主要是通过离合器座2来驱动的,所以离合器座2不运动,主锁舌也不会运动。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触发锁舌9与离合件4相连,二者可直接相连,也可间接相连。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对二者的连接结构不做限定,只要能够保证触发锁舌9移动时能够带动离合件4运动以使拨块3与离合器座2结合,且当触发锁舌9移至锁壳内时拨块3与离合器座2结合,即可。上述触发锁舌9与离合件4可通过抵接直接相连、也可通过粘接直接相连。

在门打开时,触发锁舌9伸于锁壳的外侧;在关门过程中,未上提把手,当触发锁舌9接触到门框时,触发锁合9在门框的推动下移动;当门关上时,触发锁舌9移至锁壳内。当拨块3与离合器座2结合时,离合器座2随拨块3转动;当拨块3与离合器座2分离时,离合器座2不会随拨块3转动,即拨块3空转。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锁体的保险机构的工作原理:

在关门过程中,触发锁舌9在门框的作用力下移动,且触发锁舌9带动离合件4运动;当门关上时,即触发锁舌9移至锁壳内,离合件4使离合器座2与拨块3结合,此时,上提把手,即可带动拨块3转动,与拨块3结合的离合器座2随拨块3转动,则能够驱动主锁舌伸出锁壳,实现锁门。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锁体的保险机构,通过设置触发锁舌9和离合件4,保证了在门关上时,才能实现离合器座2和拨块3的结合,即才能实现上提把手使主锁舌伸出,较现有技术相比,避免了在关门过程中因误上提把手而使主锁舌伸出,即避免了在关门过程中因误上提把手而导致主锁舌与门框发生碰撞,从而避免了在关门过程中因误上提把手而损坏锁体和门框。

上述锁体的保险机构中,离合件4实现拨块3与离合器座2结合与分离,存在多种结构。例如,拨块3与离合器座2套设连接,离合件4能够连接拨块3与离合器座2,离合件4也能够与拨块3或离合器座2分离;或者,拨块3与离合器座2并排设置,当离合件4使离合器座2移至结合位置时离合器座2与拨块3结合,离合件4使离合器座2移至分离位置时离合器座2与拨块3分离。为了便于实现结合和分离,以及为了减小占用空间,优先选择前者,具体地,拨块3与离合器座2套设相连,且触发锁舌9移动时能够带动离合件4沿垂直于离合器座2轴向的方向移动。可以理解的是,离合器座2的轴向即为拨块3的轴向。

上述结构中,离合器座2可外套于拨块3,也可内套于拨块3。为了便于安装,优先选择离合器座2外套于拨块3。

上述离合件4可移动地设置于离合器座2上,拨块3具有能够与离合件4配合的离合孔301。

可以理解的是,在关门过程中,未上提把手时,离合孔301与离合件4相对,以保证离合件4在触发锁舌9的带动下进入离合孔301,以实现离合器座2与拨块3的结合。当离合顶针不在离合孔301内时,则表明离合器座2与拨块3分离。随着触发锁舌9的移动,离合件4在离合器座2内移动。

上述离合器座2具有安装离合件4的安装孔201,离合件4可安装孔201内可滑动。

为了便于离合件4滑动,上述离合件4为离合顶针。当然,也可选择离合件4为其他形状,例如离合板等,并不局限于此。

上述离合孔301可为通孔,也可为盲孔,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定。

门关上后,再次打开门,触发锁舌9伸出锁壳,此时需要离合件4复位,以保证再次关门锁门。该离合件4的复位可通过触发锁舌9的作用力实现,具体地,触发锁舌9与离合件4固定相连,当触发锁舌9伸出锁壳时,触发锁舌9带动离合件4运动以使离合器座2与拨块3分离。

上述触发锁舌9与离合件4固定相连,当触发锁舌9与离合件4直接相连时,触发锁舌9与离合件4直接固定相连;当触发锁舌9与离合件4间接相连时,例如触发锁舌9与离合件4通过传动机构间接相连,则触发锁舌9与离合件4通过传动机构间接固定相连。

当然,也可通过其他方式实现离合件4的复位。具体地,上述离合器座2内设置有复位弹性件,该复位弹性件能够沿离合件4的移动方向变形,具体地,复位弹性件的一端与离合器座2相连,复位弹性件的另一端与离合顶针相连。

当离合件4未进入离合孔301时,复位弹性件保持原状,当离合件4进入离合孔301后,复位弹性件被压缩。当打开门后,触发锁舌9伸出锁壳,离合件4在复位弹性件的回复力下复位,从而方便了复位。

上述结构中,离合件4与触发锁舌9相连,具体地,离合件4与触发锁舌9通过抵接相连。离合件4与触发锁舌9抵接,即离合件4与触发锁舌9直接相连;或者触发锁舌9通过连接部件与离合件4抵接,即触发锁舌9与离合件4通过连接部件间接相连。当触发锁舌9伸出锁壳时,触发锁舌9无法对离合件4施加作用力,离合件4仅靠复位弹性件的回复力复位。

为了便于复位,上述复位弹性件为复位弹簧。

为了提高复位可靠性,优先选择离合件4靠复位弹性件的回复力以及触发锁舌9对离合件4施加的作用力复位。

为了便于触发锁舌9带动离合件4运动,以使离合器座2与拨块3结合。优先选择上述触发锁舌9与离合件4间接相连。具体地,触发锁舌9通过传动机构与离合件4相连。特别是,当离合件4沿垂直于离合器座2轴向的方向移动的情况。

上述离合件4的移动方向与触发锁舌9的移动方向可垂直,也可平行。为了避免触发锁舌9影响主锁舌的设置,优先选择上述离合件4的移动方向与触发锁舌9的移动方向垂直。

当离合件4的移动方向与触发锁舌9的移动方向垂直时,将水平运动转换成垂直运动的传动机构,存在多种,例如为滑块机构、斜锲机构、滑轮机构等,可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计。

为了提高可靠性,优先选择上述传动机构为斜锲机构,具体地,该斜锲机构的主动件11与触发锁舌9相连,斜锲机构的受力件8与离合件4相连。

上述受力件8与离合件4可直接相连,也可间接相连。具体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计。

进一步地,主动件11为主动杆,受力件8具有第一导槽801以及与第一导槽801连通且相对倾斜设置的第二导槽802;其中,第二导槽802的长度方向与触发锁舌9的移动方向相同,第二导槽802和第一导槽801均与主动杆滑动配合。

可以理解的是,沿第二导槽802的长度方向,第一导槽801和第二导槽802连通。

为了便于安装,第一导槽801的一侧具有供主动杆进入的开口。该第一导槽801的开口所在的平面和第一导槽801的槽口所在的平面相互垂直。

第一导槽801的倾斜方向,需要根据第一导槽801和第二导槽802的相对位置进行设计。具体地,第一导槽801远离第二导槽802的一端为第一端,第一导槽801靠近第二导槽802的一端为第二端。当第一导槽801位于第二导槽802靠近离合器座2的一侧时,第一导槽801自其第二端至其第一端向靠近离合器座2的方向倾斜;当第一导槽801位于第二导槽802远离离合器座2的一侧时,第一导槽801自其第二端至其第一端向远离离合器座2的方向倾斜。

当然,也可选择上述斜锲机构为其他结构,例如,主动件11具有第一斜锲面,受力件8具有与第一斜锲面配合的第二斜锲面,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例。

上述锁体的保险机构中,触发锁舌9可位于离合器座2的下侧,也可位于离合器座2的上侧。为了减少整个锁体的体积,优先选择触发锁舌9位于离合器座2的下侧。

可以理解的是,“上侧”和“下侧”,分别指整个锁体安装于门上后,沿竖直方向的“上侧”和“下侧”。

为了进一步优化上述技术方案,上述锁体的保险机构还包括存力弹性件5。

当拨块3处于第一状态时,拨块3限制离合件4运动以限制拨块3与离合器座2结合,存力弹性件5存储触发锁舌9移动时所产生的驱动作用力;当拨块3处于第二状态时,拨块3解除对离合件4的限制,存力弹性件5释放驱动作用力,驱动作用力带动离合件4运动以使拨块3与离合器座2结合。

可以理解的是,未上提把手时,拨块3处于第二状态;上提把手后,拨块3处于第一状态。

以图5为例,未上提把手时,离合孔301与离合件4相对,拨块3处于第二状态,此时,离合件4能够实现离合器座2与拨块3的结合;以图8为例,上提把手后,离合孔301与离合件4错开,拨块3处于第一状态,此时,离合件4无法实现离合器座2与拨块3的结合。

上述结构中,当上提着把手关门时,由于拨块3处于第一状态,即拨块3旋转了预设角度,拨块3限制离合件4运动以限制离合件4使拨块3与离合器座2结合,则此时上提把手无法使主锁舌伸出,即无法锁门,则主锁舌不会与门框发生碰撞。上提着把手关门时,触发锁舌9移动时所产生的驱动作用力被存力弹性件5存储。关门后,松开把手,把手回到原位,拨块3也随把手回复至原位,此时,拨块3解除了对离合件4的限制,使得离合件4运动,从而使得拨块3与离合器座2结合。再次上提把手,主锁舌伸出,即可完成锁门。

上述锁壳的保险机构,在上提把手关门过程中,避免了损坏锁体内部结构,也避免了主锁舌与门框发生碰撞;而且,上提着把手也能完成关门,提高了可靠性、便捷性。

上述存力弹性件5设置方式,取决于触发锁舌9与离合件4的连接关系。当触发锁舌9与离合件4直接相连时,则存力弹性件5连接触发锁舌9与离合件4,存力弹性件5能够沿离合件4的运动方向发生形变。

当触发锁舌9通过传动机构与离合件4相连时,存力弹性件5连接传动机构和离合件4,存力弹性件5能够沿离合件4的运动方向发生形变。

当然,也可选择上述存力弹性件5设置在传动机构中。具体地,传动机构包括:与触发锁舌9相连的第一传动件,与离合件4相连的第二传动件7;第二传动件7与第一传动件能够相对移动,且存力弹性件5连接第一传动件和第二传动件7。

可以理解的是,沿离合件4的移动方向,存力弹性件5能够变形;沿离合件4的移动方向,第二传动件7与第一传动件能够相对移动。

上述第二传动件7与第一传动件能够相对移动,例如,第一传动件和第二传动件7通过紧固件6连接,第一传动件和第二传动件7设有安装该紧固件6的放置孔,该放置孔呈条形。具体地,该紧固件6为铆钉或者螺钉。当然,也可选择上述第二传动件7与第一传动件通过其他连接结构实现相对移动,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例。

当第一传动件在触发锁舌9带动下移动时,由于拨块3限制了分离件4移动,则也限制了第二传动件7移动,第二传动件7保持不动,即第一传动件相对于第二传动件7发生了移动,使得存力弹性件5发生形变,存力弹性件5存储了触发锁舌9对第一传动件的作用力,即触发锁舌9移动时所产生的驱动作用力;当拨块3解除了对分离件4的限制后,分离件4和第二传动件7可移动,在存力弹性件5的回复力作用下,分离件4和第二传动件7移动,从而实现离合器座2与拨块3的结合。

优选地,上述存力弹性件5为存力弹簧。当第一传动件相对于第二传动件7发生移动,该存力弹簧可被压缩,也可被拉伸,具体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置。

为了便于安装存力弹性件5,上述第一传动件设有第一钩脚,第二传动件7设有第二钩脚,存力弹性件5的两端分别钩在第一钩脚和第二钩脚上。

当上述传动机构为斜锲机构,该斜锲机构的主动件11与触发锁舌9相连,斜锲机构的受力件8与离合件4相连时,第一传动件为受力件8。上述斜锲机构还包括第二传动件7。具体地连接结构,请参照上文。

需要说明的是,本文中所描述的“实现锁门”,可为“实现反锁”。

为了更为具体地体现本实用新型,下面结合一种具体地结构来说明上述锁体的保险机构的各个状态:

如图5和图6所示,在开门状态,触发锁舌9是伸出锁壳的,因为第一导槽801的作用,第二传动件7和受力件8向下移动,离合件4通过离合器座2内的复位弹性件的作用向下移动,此时离合件4处于非工作状态,上提把手是无法驱动离合器座2旋转的,只是拨块3在做无用功的旋转。

如图7所示,在关门状态,由于触发锁舌9被迫向锁壳内移动,通过第一导槽801带动第二传动件7和受力件8向上移动,离合件4也被顶上,离合件4处于工作状态,此时可以上提把手,使主锁舌伸出。

第二传动件7和受力件8可以相对移动,当第二传动件7不动时,受力件8可相对于第二传动件7向上移动;当受力件8不动时,第二传动件7可相对于受力件8向下移动,第二传动件7和受力件8的位置关系是通过存力弹性件5复位的。

如图8所示,在一直上提着的状态关门的时候,由于拨块3旋转在40°的位置,即拨块3处于第一状态,拨块3的离合孔301和离合器座2的安装孔201不能对齐,所以此时离合件4是不能通过外力往上顶的,而此时由于需要关门的动作,触发锁舌9被迫向锁壳内移动,就会触发存力弹性件5,进行一个力储蓄,当关门后,松开把手,把手回位到水平位置,拨块3也跟随把手回位到水平位置,即拨块3处于第二状态,拨块3的离合孔301和离合器座2的安装孔201对齐,存力弹性件5存储的驱动作用力使第二传动件7向上顶,离合件4同时往上移动,实现拨块3和离合器座2结合,再次上提把手,就可以完成反锁动作。

基于上述实施例提供的锁体的保险机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锁体,该锁体包括锁壳以及上述实施例提供的锁体的保险机构;其中,触发锁舌9可移动地设置于锁壳。

具体地,上述拨块3可转动地设置于锁壳。当触发锁舌9通过传动机构与离合件4相连,上述传动机构为斜锲机构,该斜锲机构包括主动件11、受力件8和第二传动件7时,受力件8即为第一传动件。此时,第二传动件7可移动地设置于锁壳,受力件8可移动地设置于第二传动件7。

上述锁壳包括锁壳本体1和位于锁壳本体1一侧的侧板10,侧板10具有供主锁舌和触发锁舌9伸出的通孔。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实用新型。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实用新型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