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锁体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478443发布日期:2019-08-20 23:32阅读:175来源:国知局
一种锁体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锁体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锁体。



背景技术:

目前市面上的防盗门质量参差不齐,锁体是门的防盗安全性能的重要考量指标之一,几乎所有的锁体都是机械式,主锁舌为圆柱或方形,通过外力扭动锁体内的行程块达到开关锁的目的,此类锁体结构复杂,配件繁多,故障率大,且已不能满足和正在兴起的智能锁体相匹配。

而常用的智能锁有区别于传统机械锁,是一种能够在用户识别、安全性、管理型等方面更加智能化的锁体,利用智能遥控方式控制防盗门的开启以及关闭。但是,无论是智能锁还是机械锁,解锁机构复杂,导致锁体体积大,而且设置的斜舌只有预定位的作用,关门状态下容易被外力推动缩入锁体,无法起到防盗作用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提供一种锁体,解决现有智能锁解锁复杂,斜舌无防盗作用的问题。

为解决该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锁体,包括锁体面板、开关舌机构、斜舌机构、主舌机构,所述开关舌机构、斜舌机构以及主舌机构均可伸出和缩回所述锁体面板,还包括与所述主舌机构联动的解锁机构,所述开关舌机构和斜舌机构之间设有联动锁止机构;所述主舌机构缩回锁体面板时可推动解锁机构后移,带动所述联动锁止机构朝向所述开关舌机构移动,解锁伸出锁体面板的斜舌机构。

其中,较佳方案是:所述联动锁止机构包括可朝向开关舌机构或斜舌机构移动的连动片,所述解锁机构上设有解锁凸台,所述连动片上设有抵靠部,所述解锁机构后移时可推动抵靠部由解锁凸台的底部滑移至顶部,所述连动片则朝向开关舌机构方向移动,解锁伸出锁体面板的斜舌机构。

其中,较佳方案是:所述连动片上设有锁片槽,所述解锁机构包括设于所述锁片槽内并可垂直于连动片移动的解锁片,所述解锁凸台设于所述解锁片朝向开关舌机构的一侧,所述抵靠部为所述锁片槽靠近所述开关舌机构的槽壁。

其中,较佳方案是:所述解锁片在解锁凸台的对侧设有解锁凹槽,且所述解锁凹槽包括与所述解锁凸台的顶部位置对应的倾斜槽壁;所述连动片朝向开关舌机构方向移动时,可通过所述倾斜槽壁推动解锁片后移,带动抵靠部滑离解锁凸台顶部。

其中,较佳方案是:所述主舌机构包括至少一个主舌以及用于安装所述主舌的主舌支架,所述主舌支架上设有第一连接部,所述解锁片上设有与所述第一连接部对应的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与第二连接部相配合实现解锁片随主舌机构联动。

其中,较佳方案是:所述第一连接部包括设于所述主舌支架上的前移拉槽以及后移推台,所述第二连接部包括设于所述解锁片上且位于所述前移拉槽内的拉台以及与所述后移推台相适应的缺口。

其中,较佳方案是:所述前移拉槽的宽度大于所述拉台的宽度。

其中,较佳方案是:所述解锁片还设有收窄部,在所述主舌完全伸出锁体面板时,所述收窄部位于锁片槽中。

其中,较佳方案是:所述解锁机构还包括解锁架,所述解锁架内设有与所述解锁片相适应的滑槽,所述解锁片滑动设于所述滑槽内。

其中,较佳方案是:所述联动锁止机构还包括靠近所述开关舌机构设置的蓄能部,所述蓄能部设于所述连动片的一端,所述开关舌机构缩回锁体面板时可推动所述蓄能部运动,以积蓄推动连动片朝向斜舌机构移动的能量;或直接推动所述蓄能部带动连动片朝向所述斜舌机构移动,以锁定伸出锁体面板的斜舌机构。

其中,较佳方案是:所述开关舌机构包括开关舌、设置于所述开关舌后端的开关杆以及推动所述开关舌伸出所述锁体面板的第一弹性装置,所述蓄能部包括位于开关杆后端的扭力台以及在开关杆后移推动扭力台转动时,积蓄能量的储能弹簧。

其中,较佳方案是:所述斜舌机构包括斜舌、用于安装斜舌的斜舌架以及推动所述斜舌伸出所述锁体面板的第二弹性装置,所述斜舌架的后端设有随所述斜舌前后移动的斜舌杆;所述连动片的可移动至斜舌杆后端,在斜舌伸出所述锁体面板后限制斜舌杆后移。

其中,较佳方案是:所述储能弹簧为设于扭力台转轴上的扭簧。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通过设计一种锁体,所述主舌机构运动带动解锁机构运动,所述解锁机构带动联动锁止机构运动,实现斜舌机构的解锁,解锁方式简单巧妙,只需设有一个驱动电机带动主舌机构移动,即可实现斜舌机构的解锁;另外,在斜舌机构伸出锁体面板时,所述开关舌机构带动联动锁止机构移动到斜舌机构的后方,限制斜舌机构缩回,由于所述斜舌机构被牢牢定位,一直处于伸出锁体面板的状态,安全性以及牢靠性高,能够防止被暴力开门。

附图说明

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附图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锁体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锁体的另一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解锁机构的示意图;

图4是图1的局部放大图;

图5是图2的局部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作详细说明。

如图1至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锁体的优选实施例。

具体地,参考图1和图2,一种锁体,所述锁体安装在一防盗门上,所述锁体包括锁体盒2、安装在锁体盒2一侧的锁体面板1、开关舌机构、斜舌机构、主舌机构,所述开关舌机构、斜舌机构以及主舌机构均可伸出和缩回所述锁体面板1。关门时,所述斜舌机构可伸进外部门扣板4的斜舌孔41中,所述锁体还包括与所述主舌机构联动的解锁机构,即是说,所述解锁机构随着主舌机构的运动而运动,所述开关舌机构和斜舌机构之间设有联动锁止机构;以图1为例,设定解锁机构的右下方为后方,所述解锁机构的左上方为前方,在对防盗门进行开门操作时,所述主舌机构缩回锁体面板1,可推动解锁机构朝向后方移动,所述解锁机构带动所述联动锁止机构朝向所述开关舌机构的方向移动,所述联动锁止机构移离斜舌机构的后方,以此解除对斜舌机构的锁定,此时,伸出锁体面板1的斜舌机构得到解锁,可朝向后方移动,所述防盗门得以顺利打开。在对防盗门进行关门操作时,所述主舌机构伸进锁体面板1,可带动解锁机构朝向前方移动,所述开关舌机构缩回锁体面板1,可推动联动锁止机构朝向斜舌机构的方向移动,所述斜舌机构伸进所述斜舌孔41中,所述联动锁止机构移动到斜舌机构的后方,以此限制斜舌机构往锁体面板1缩回,伸出锁体面板1的斜舌机构被锁定。

更具体地,参考图1和图3,所述联动锁止机构包括可朝向开关舌机构或斜舌机构移动的连动片52,所述解锁机构上设有解锁凸台71,所述连动片52在解锁凸台71的后方设有抵靠部,以图1为例,设定解锁凸台71的左上方为解锁凸台71的顶部,所述解锁凸台71的右下方为解锁凸台71的底部,所述解锁机构后移时可推动抵靠部由解锁凸台71的底部滑移至顶部,此时,由于解锁凸台71是做直线运动,所述解锁凸台71可推动抵靠部朝向开关舌机构方向移动,从而推动所述连动片52朝向开关舌机构方向移动,伸出锁体面板1的斜舌机构得到释放后,实现解锁,所述斜舌机构可朝向后方移动。

再具体地,参考图2至图4,所述连动片52上设有锁片槽,所述锁片槽向内凹陷设置,所述解锁机构包括设于所述锁片槽内并可垂直于连动片52移动的解锁片70,所述解锁凸台71设于所述解锁片70朝向开关舌机构的一侧,所述解锁片70与解锁凸台71一体成型,所述抵靠部为所述锁片槽靠近所述开关舌机构的槽壁。所述解锁片70连接主舌机构,在开门时,所述主舌机构运动,带动解锁片70垂直连动片52运动,即是带动解锁凸台71运动垂直连动片52运动;所述解锁凸台71在运动过程中推动槽壁,可带动连动片52整体朝向开关舌机构的方向移动,从而解锁斜舌机构。

进一步地,参考图3和图4,所述解锁片70在解锁凸台71的对侧设有解锁凹槽72,且所述解锁凹槽72包括与所述解锁凸台71的顶部位置对应的倾斜槽壁721;所述解锁凸台71推动所述抵靠部朝向开关舌机构方向移动,即是带动连动片52的整体朝向开关舌机构方向移动当抵靠部到达解锁凸台71的顶部时,所述解锁凸台71已无法继续推动抵靠部移动,此时,所述斜舌机构得到释放,在斜舌机构朝向后方移动时,可推动连动片的端部,此时锁片槽靠近斜舌机构的槽壁既可推动所述倾斜槽壁721朝向开关舌机构方向移动,所述倾斜槽壁721带动解锁片70继续后移,所述抵靠部得以滑离解锁凸台71顶部,所述抵靠部与解锁凸台71不再相互作用。

当然,所述解锁片70亦可以不设有解锁凹槽72,在所述主舌机构的带动下,所述解锁片70依然可以一直往后方移动,直至所述抵靠部滑离滑离解锁凸台71的顶部。只是通过解锁凹槽72,所述斜舌机构能够同步带动解锁片70往后方移动。

进一步地,参考图1和图2,所述主舌机构包括至少一个主舌81以及用于安装所述主舌81的主舌支架82,所述主舌支架82上设有第一连接部,所述解锁片70上设有与所述第一连接部对应的第二连接部,所述主舌81和主舌支架82同步运动时,在所述第一连接部与第二连接部相互配合下,能够实现解锁片70随主舌机构的联动。

举例而言,参考图3,所述第一连接部包括设于所述主舌支架82上的前移拉槽821以及后移推台822,所述第二连接部包括设于所述解锁片70上且位于所述前移拉槽821内的拉台73以及与所述后移推台822相适应的缺口74。当所述后移推台822朝向后方运动时,所述后移推台822可推动所述缺口74一并运动,带动解锁片70整体朝向后方移动;当所述前移拉槽821朝向前方运动时,所述前移拉槽821的一端可拉动所述拉台73一并运动,带动解锁片70的整体朝向前方运动。优选地,所述前移拉槽821的宽度大于所述拉台73的宽度,如此一来,可提供给拉台73一个更大的活动空间;当所述斜舌机构得到解锁,朝向后方移动时,可对倾斜槽壁721提供一个推力,该推力可推动所述解锁片70整体朝向向后方移动,此时,所述拉台73可在前移拉槽821内活动。若是所述前移拉槽821的宽度恰好等于所述拉台73的宽度,所述斜舌机构提供给倾斜槽壁721的推力需要更大,等于需要多加一个作用力带动主舌机构朝向后方移动,不利于解锁片70的整体运动。

在此,并不限定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的结构,所述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可以有多种实现方式,只需能够相互配合,使主舌机构和解锁机构相互联动即可。

更具体地,参考图3,所述解锁凸台71设在解锁片70上,在解锁凸台71的两侧形成两个凹槽,所述解锁片70还设有收窄部75,优选的,所述收窄部75包括设在解锁片70两对立端面的收窄槽,与解锁凸台71设在同一侧的收窄槽,所述收窄部75的宽度小于解锁片70前端的宽度。开门完毕时,所述主舌81完全伸出锁体面板1,所述收窄部75位于锁片槽中,此时解锁片70不与连动片52作用。

在本实施例中,参考图1,所述解锁机构还包括解锁架76,所述解锁架76内设有与所述解锁片70相适应的滑槽,所述解锁片70滑动设于所述滑槽内,所述解锁架76为解锁片70提供了一个滑动和导向的场合,有利于解锁片70的运动,减少解锁片70受到的摩擦力,同时,所述解锁架76也为解锁片70提供了支撑力。

具体地,参考图1和图2,所述联动锁止机构还包括靠近所述开关舌机构设置的蓄能部,所述开关舌机构缩回时推动所述蓄能部运动,以积蓄推动阻挡部移动的能量,当所述斜舌机构伸入所述斜舌孔41后,所述蓄能部利用已积蓄的能量推动连动片52移动到斜舌机构的后方,以此锁定斜舌机构;或者,所述开关舌机构缩回时直接推动所述蓄能部带动连动片52朝向所述斜舌机构的后方移动,限制伸出所述锁体面板1的斜舌机构往后方缩回。

再具体地,参考图1和图2,所述开关舌机构包括开关舌61、设置于所述开关舌61后端的开关杆62以及推动所述开关舌61伸出所述锁体面板1的第一弹性装置63,所述蓄能部包括位于开关杆62后端的扭力台511以及安装在扭力台511上的储能弹簧512,参考图5,所述扭力台511包括斜面台5111,所述连动片52具有连接斜面台5111的连接端5112,所述扭力台511还包括转动连接所述斜面台5111与连接端5112的转轴5113,所述储能弹簧512的两端分别抵靠连接端5112以及斜面台5111。当关门时,所述开关杆62朝向后方移动,推动所述斜面台5111转动,所述储能弹簧512受到挤压后,即可积蓄能量,当斜舌机构伸入斜舌孔41后,所述储能弹簧512得到释放,积蓄的能量可推动连动片52移动至斜舌机构的后方,限制斜舌机构往后方缩回;所述开关舌机构在完全关门后一直处于静止不动的缩回状态,则一直限制所述斜面台5111往反方向转动,从而在储能弹簧512的作用下,所述连动片52一直处于所述斜舌机构的后方,所述斜舌机构得到锁定。

当然,所述蓄能部也可以为其他结构,例如,所述开关杆62包括直线形状的第一杆体以及沿着杆体呈一定角度延伸设置的第二杆体,所述蓄能部包括与第二杆体抵触的弹簧,以及与弹簧固定连接的第三杆体,所述第三杆体的直径大于弹簧的直径,所述第三杆体的另一端连接连动片52;所述开关杆62移动时,其第二杆体挤压弹簧,所述弹簧可以储存能量,当斜舌机构伸入斜舌孔41后,所述弹簧利用储存的能量推动第三杆体移动到斜舌机构的后方,以此锁定斜舌机构。可得知,所述蓄能部可以有多种实施方式,在与开关舌机构的配合下,只要能够达到相同的目的,亦应当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进一步地,参考图1和图2,所述斜舌机构包括斜舌31、用于安装斜舌31的斜舌架32以及推动所述斜舌31伸出所述锁体面板1的第二弹性装置33,所述斜舌架32的后端设有随所述斜舌31前后移动的斜舌杆34;所述连动片52包括连动片52,所述连动片52的一端可移动至斜舌杆34后端,在斜舌31伸出所述锁体面板1后限制斜舌杆34后移。所述第二弹性装置33为斜舌弹簧,所述斜舌弹簧套设于所述斜舌杆34上。当进行关门时,所述斜舌31抵靠门扣板4,并逐渐扣向门扣板4,所述斜舌杆34带动斜舌架32向后方移动,所述斜舌架32带动所述斜舌31向后方移动;当关上门后,在斜舌弹簧的弹性作用下,所述斜舌杆34带动斜舌架32向前方移动,所述斜舌架32带动斜舌31向前方移动,所述斜舌31伸入斜舌孔41,此时所述连动片52移动到斜舌31的后方,阻挡斜舌31向后缩回,以此锁定斜舌31。

在本实施例中,参考图5,所述扭力台511转动安装于所述连动片52的另一端,所述储能弹簧512为设于扭力台511的转轴5113上的扭簧。

综上所述,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