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通孔内零件取出的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393293发布日期:2019-04-13 00:37阅读:211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通孔内零件取出的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将零件从通孔内取出的装置,特别是对一些通孔与其内部装配零件配合间隙特别小,取件困难的情况。



背景技术:

在航空、航天领域,为了实现产品功能,产品在设计时,会出现很多间隙较小的轴孔配合结构,通孔内零件在正向装入孔内时比较容易,但孔内零件在反向取出时,由于间隙太小,摩擦力大,取件比较困难。

目前,很多产品在进行通孔内零件取出时,采用的操作方式为用工具(如改锥等)顶住孔内零件的一端,然后沿轴向施力,将零件从通孔另一端推出,这样做的缺点如下:

(1)产品表面损伤

改锥等工具为金属材质,头部为尖端,其推动孔内零件时,两者之间为点接触,由于配合间隙太小,摩擦力大,故需要很大的轴向推力才能将通孔内零件推出,因点接触而产生的应力集中,容易使孔内零件表面产生凹坑、划痕等,致使产品受损,进而产生质量问题。

(2)安全隐患

由于推出过程中,需要很大的力气,改锥尖端在运动过程中很容易滑脱,一旦出现滑脱,操作人员会惯性前倾,会有产品及人员受伤的风险。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利用曲柄滑块机构运动原理,实现较小施力即可将通孔内零件取出的操作,提供了一种简易操作,同时不损伤产品外观的通孔内取件装置。

具体装置方案如下:

一种用于通孔内零件取出的装置,该装置(装配示意图如附图1所示)由框架、手柄支架、活动手柄、固定手柄、钩板、套筒、套筒卡板、铜棒、若干销子和若干螺钉组成。各部件结构特点如下:

框架——长方体结构,金属材质,零件表面偏一侧开矩形通槽,用于限制活动手柄运动轨迹,零件表面有若干螺纹通孔,用于连接手柄支架、固定手柄、钩板和套筒卡板,零件中心部位有减重通孔(还可用于观察铜棒运动情况)。

手柄支架——三角体结构,顶角为圆角,金属材质,数量为2件,零件上部有1个与圆角同心的通孔,用于安装销子,零件下部底端有2个螺纹孔,用于连接框架;

活动手柄——变截面长杆,金属材质,零件共3种截面,大端为圆柱体(外部滚花,方便手握),中间为正方体(含长圆通槽,用于穿过2个手柄支架连接的销子),小端为长方体(尾端为圆弧,且含与圆弧同心的通孔,通孔用于穿过销子与铜棒相连);

固定手柄——变截面圆柱体,金属材质,直径较大端圆柱体外部滚花(方便手握),直径较小端为螺纹端,用于连接框架;

钩板——L型结构,金属材质,用于卡住通孔类零件的外侧,零件顶部有2个螺纹沉孔(用于连接框架),中心有通孔(用于孔内零件离开通孔时穿过);

套筒——双头螺柱式变截面圆柱体结构,金属材质,零件两端圆柱体直径较小,中间圆柱体直径较大,零件沿轴向有同轴通孔(用于铜棒运动),上表面有矩形槽(用于限制活动手柄运动轨迹),圆柱体侧面中心含有小型通孔(用于穿过销子,连接活动手柄);

套筒卡板——长方体型结构,金属材质,数量为2件,端面中心有圆形通孔,用于套筒穿过,零件底端正下方有1个螺纹通孔,用于螺钉穿过顶紧套筒,零件上端面有2个螺纹孔,用于连接框架;

铜棒——圆柱体铜棒,上、下表面中间开矩形通槽(用于活动手柄插入),圆柱体侧面中心含有通孔(用于穿过销子,连接活动手柄);

销子——标准件,金属材质,用于活动手柄与手柄支架、铜棒之间的连接;

螺钉——标准件,用于固定零部件。

装置各部分之间配合紧密,以框架为基体,2个手柄支架分布在框架矩形通槽两侧,并通过螺钉安装在框架的上方,固定手柄通过螺纹拧入框架上方,钩板通过螺钉安装在框架下方的一端,2个套筒卡板分别通过螺钉安装在框架下方的另外一端,套筒两端分别穿入2个套筒卡板(套筒与套筒卡板之间为间隙配合,螺钉从套筒卡板底端穿过顶紧套筒,以保证套筒与套筒卡板无相对运动),活动手柄与2个手柄支架通过销子连接(销子与2个手柄支架之间为过盈配合,销子与活动手柄的矩形槽之间为间隙配合),活动手柄依次穿过框架上的矩形槽、套筒上表面的矩形槽和铜棒上表面的矩形槽后,通过销子与铜棒连接(销子与铜棒之间为过盈配合),铜棒在套筒的通孔内运动,两者之间为间隙配合。

此装置的设计是利用曲柄滑块机构运动原理,活动手柄、销子、铜棒和套筒形成曲柄滑块机构,活动手柄绕销子的转动,转化为铜棒在套筒内的往复直线运动。从通孔内将零件取出时,将钩板卡在通孔的一端(孔内零件最终取出的那端),对准通孔,一手握住固定手柄,一手握住活动手柄,通过活动手柄在平面内的转动带动铜棒在套筒内轴向往复直线运动,当铜棒端面接触到通孔内零件时,随着铜棒的进给直线运动,推动孔内零件与通孔产生相对运动,慢慢离开通孔并从钩板圆孔中穿过,此时,通孔内零件即可从通孔内取出。

此种方法操作简单,利用运动机构传动使操作者更加省力,另外,铜棒与通孔内零件的接触为面接触,能够有效保护零件表面不受损伤,确保产品质量。

附图说明

图1为装配示意图;

图2为框架示意图;

图3a为手柄支架主视图;

图3b为手柄支架侧视图(含局部剖视图);

图4a为活动手柄主视图;

图4b为活动手柄俯视图(放大);

图5为固定手柄示意图;

图6a为钩板主视图;

图6b为钩板侧视图(含局部剖视图);

图7为套筒示意图;

图8a为套筒卡板主视图(含局部剖视图);

图8b为套筒卡板侧视图(含局部剖视图);

图9a为铜棒主视图;

图9b为铜棒侧视图;

图中:1——框架,2——手柄支架,3——活动手柄,4——固定手柄,5——钩板,6——套筒,7——套筒卡板,8——铜棒,9——螺钉,10——销子。

具体实施方式

一种用于通孔内零件取出的装置,该装置(装配示意图如附图1所示)由框架,手柄支架,活动手柄,固定手柄,钩板,套筒,套筒卡板,铜棒,若干销子和若干螺钉组成。各部件结构特点如下:

框架——长方体结构,金属材质,零件表面偏一侧开矩形通槽,用于限制活动手柄运动轨迹,零件表面有若干螺纹通孔,用于连接手柄支架、固定手柄、钩板和套筒卡板,零件中心部位有减重通孔(还可用于观察铜棒运动情况)。

手柄支架——三角体结构,顶角为圆角,金属材质,数量为2件,零件上部有1个与圆角同心的通孔,用于安装销子,零件下部底端有2个螺纹孔,用于连接框架;

活动手柄——变截面长杆,金属材质,零件共3种截面,大端为圆柱体(外部滚花,方便手握),中间为正方体(含长圆通槽,用于穿过2个手柄支架连接的销子),小端为长方体(尾端为圆弧,且含与圆弧同心的通孔,通孔用于穿过销子与铜棒相连);

固定手柄——变截面圆柱体,金属材质,直径较大端圆柱体外部滚花(方便手握),直径较小端为螺纹端,用于连接框架;

钩板——L型结构,金属材质,用于卡住通孔类零件的外侧,零件顶部有2个螺纹沉孔(用于连接框架),中心有通孔(用于孔内零件离开通孔时穿过);

套筒——双头螺柱式变截面圆柱体结构,金属材质,零件两端圆柱体直径较小,中间圆柱体直径较大,零件沿轴向有同轴通孔(用于铜棒运动),上表面有矩形槽(用于限制活动手柄运动轨迹),圆柱体侧面中心含有小型通孔(用于穿过销子,连接活动手柄);

套筒卡板——长方体型结构,金属材质,数量为2件,端面中心有圆形通孔,用于套筒穿过,零件底端正下方有1个螺纹通孔,用于螺钉穿过顶紧套筒,零件上端面有2个螺纹孔,用于连接框架;

铜棒——圆柱体铜棒,上、下表面中间开矩形通槽(用于活动手柄插入),圆柱体侧面中心含有通孔(用于穿过销子,连接活动手柄);

销子——标准件,金属材质,用于活动手柄与手柄支架、铜棒之间的连接;

螺钉——标准件,用于固定零部件。

装置各部分之间配合紧密,以框架为基体,2个手柄支架分布在框架矩形通槽两侧,并通过螺钉安装在框架的上方,固定手柄通过螺纹拧入框架上方,钩板通过螺钉安装在框架下方的一端,2个套筒卡板分别通过螺钉安装在框架下方的另外一端,套筒两端分别穿入2个套筒卡板(套筒与套筒卡板之间为间隙配合,螺钉从套筒卡板底端穿过顶紧套筒,以保证套筒与套筒卡板无相对运动),活动手柄与2个手柄支架通过销子连接(销子与2个手柄支架之间为过盈配合,销子与活动手柄的矩形槽之间为间隙配合),活动手柄依次穿过框架上的矩形槽、套筒上表面的矩形槽和铜棒上表面的矩形槽后,通过销子与铜棒连接(销子与铜棒之间为过盈配合),铜棒在套筒的通孔内运动,两者之间为间隙配合。

此装置的设计是利用曲柄滑块机构运动原理,活动手柄、销子、铜棒和套筒形成曲柄滑块机构,活动手柄绕销子的转动,转化为铜棒在套筒内的往复直线运动。从通孔内将零件取出时,将钩板卡在通孔的一端(孔内零件最终取出的那端),对准通孔,一手握住固定手柄,一手握住活动手柄,通过活动手柄在平面内的转动带动铜棒在套筒内轴向往复直线运动,当铜棒端面接触到通孔内零件时,随着铜棒的进给直线运动,推动孔内零件与通孔产生相对运动,慢慢离开通孔并从钩板圆孔中穿过,此时,通孔内零件即可从通孔内取出。

此种方法操作简单,利用运动机构传动使操作者更加省力,另外,铜棒与通孔内零件的接触为面接触,能够有效保护零件表面不受损伤,确保产品质量。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