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功能消防扳手及消防套装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452127发布日期:2019-04-20 02:47阅读:351来源:国知局
多功能消防扳手及消防套装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消防器械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多功能消防扳手及消防套装。



背景技术:

消防扳手在打开消防工具中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一般常见的消防扳手结构简单,功能单一,只具有上述一项至多两项的功能,在实际操作中需要频繁的更换不同的扳手,非常麻烦,影响工作效率,而且存放的时候占用空间。

现有的消防扳手为一体式结构,当扳口损坏或者扳手柄损坏后,消防扳手失效,影响工作效率,适用性较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多功能消防扳手,扳手本体内可存放消防物品,扳手头与扳手本体可拆卸的连接,便于更换,功能多样,适用范围广,使上述问题得到改善。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消防套装,便于多功能消防扳手的收纳,便于携带,提高工作效率。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多功能消防扳手,包括扳手本体、扳手头及连接头;

所述扳手本体包括相对设置的两个连接端,所述扳手本体开设有用于储存消防物品的储物腔;

所述扳手头与所述连接头分别与所述两个连接端一一对应,所述扳手头与所述扳手本体可拆卸的连接,所述连接头与所述扳手本体可拆卸的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储物腔沿所述扳手本体的长度方向延伸,所述储物腔的开口端设置有用于封闭所述储物腔的盖板,所述盖板与所述扳手本体可拆卸的连接,所述盖板的表面与所述扳手本体的表面匹配。

在本实用新型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两个连接端分别为第一连接端和第二连接端;

所述第一连接端设置有第一连接部,所述扳手头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工作部和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二连接部与所述第一连接部可拆卸的连接;

所述第二连接端设置有第三连接部,所述连接头包括相对设置的第四连接部和第二工作部,所述第四连接部与所述第三连接部可拆卸的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连接部设置有沿所述扳手本体的长度方向延伸的第一连接腔,所述第一连接部的内表面设置有内螺纹,所述第二连接部的表面设置有与所述第一连接部配合的外螺纹,所述第二连接部设置于所述第一连接腔内且所述第二连接部与所述第一连接部螺纹连接;

所述第三连接部设置有沿所述扳手本体的长度方向延伸的第二连接腔,所述第三连接部的内表面设置有内螺纹,所述第四连接部的表面设置有与所述第三连接部配合的外螺纹,所述第四连接部设置于所述第二连接腔内且所述第四连接部与所述第三连接部螺纹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工作部设置有第一扳口,所述扳手头开设有沿厚度方向贯穿所述扳手头的第二扳口,所述第二扳口位于所述第一工作部与所述第二连接部之间,所述扳手头的一侧设置有与所述第二扳口对应的扳手座,所述扳手座开设有与所述第二扳口同轴设置的第三扳口。

在本实用新型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工作部包括第一连接段、第二连接段、第三连接段及第四连接段,所述第一连接段、所述第二连接段、所述第三连接段及所述第四连接段依次连接围成所述第一扳口,所述第一连接段与所述第四连接段平行,所述第二连接段与所述第一连接段的夹角为120°,所述第三连接段与所述第二连接段的夹角为120°,所述第四连接段与所述第三连接段的夹角为120°。

在本实用新型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扳口为正方形,所述第三扳口为正五角形。

在本实用新型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工作部包括锤头和扒钩,所述锤头沿垂直于所述扳手本体的长度方向设置,所述扒钩沿所述扳手本体的长度方向设置。

在本实用新型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多功能消防扳手还包括消防口罩,所述消防口罩塞设于所述储物腔内。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消防套装,包括消防收纳盒和上述的多功能消防扳手,所述消防收纳盒内设置有储物格,所述多功能消防扳手能够收纳于所述储物格内。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该多功能消防扳手,扳手本体内可存放消防物品,扳手头与扳手本体可拆卸的连接,便于更换,功能多样,适用范围广。

该消防套装,便于多功能消防扳手的收纳,便于携带,提高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提供的多功能消防扳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扳手本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的扳手头的一种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1的扳手头的另一种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1的连接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标:100-多功能消防扳手;1-扳手本体;11-第一连接端;111-第一连接部;12-第二连接端;121-第三连接部;13-储物腔;14-盖板;15-凹陷部;2-扳手头;21-第一工作部;22-第二连接部;23-第一扳口;231-第一连接段;232-第二连接段;233-第三连接段;234-第四连接段;24-第二扳口;25-扳手座;251-第三扳口;3-连接头;31-第四连接部;32-第二工作部;321-锤头;322-扒钩。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实用新型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第一实施例

请参照图1,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多功能消防扳手100,包括扳手本体1、扳手头2及连接头3。

在本实施例中,扳手本体1包括相对设置的两个连接端,扳手本体1的内部设置有用于容纳消防物品的储物腔13,为消防员提供方便;扳手头2与连接头3分别与扳手本体1的两个连接端可拆卸的连接,提高连接灵活性,便于消防员更换不同的配件,扳手头2包括三种不同的扳口,适用于不同的消防栓,连接头3设置有锤头321和扒钩322,适用于窨井盖的打开和不同的消防环境。该多功能消防扳手100,具有多种不同的功能,能够更换部件,适用范围广,提高了工作效率。

下面对该多功能消防扳手100的各个部件的具体结构和相互之间的位置关系进行详细说明。

在本实施例中,扳手本体1为管状结构,扳手本体1具有一定的强度,能够承受作用力,传递扭矩。扳手本体1包括相对设置的两个连接端,扳手本体1开设有用于储存消防物品的储物腔13。扳手头2与连接头3分别与两个连接端一一对应,扳手头2与扳手本体1(其中一个连接端)可拆卸的连接,连接头3与扳手本体1(另一个连接端)可拆卸的连接。

具体地,储物腔13沿扳手本体1的长度方向延伸,相当于扳手本体1的内部开设了一定的存储空间。储物腔13用于储存消防物品,消防物品可以为消防口罩、毛巾、螺丝刀、刀片等物品,使用者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取。如图1和图2所示,储物腔13的开口端设置有用于封闭储物腔13的盖板14,盖板14与扳手本体1可拆卸的连接,盖板14的表面与扳手本体1的表面匹配。当盖板14相对于扳手本体1分离时,储物腔13打开,消防员可以将所需消防物品(小配件)放置于储物腔13内(或从储物腔13内取出消防物品),操作完成后,将盖板14封闭扳手本体1。

进一步地,扳手本体1设置有凹陷部15,凹陷部15绕储物腔13的开口端设置,凹陷部15用于承接盖板14,使得盖板14封闭储物腔13,并且保证盖板14的表面与扳手本体1的表面匹配。

为了便于盖板14与扳手本体1的装配,盖板14与扳手本体1的连接方式可以采用螺栓连接、卡接或者其他易于拆卸的方式,使用者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取。作为本实施例的可选方式,盖板14开设有通孔,凹陷部15开设有与通孔对应的螺纹孔,盖板14与扳手本体1通过螺栓连接。

可选地,该多功能消防扳手100还包括消防口罩(图中未标出),消防口罩塞设于储物腔13内。当消防员处于火灾现场时,面对不同的消防环境,消防员可以打开盖板14,取出消防口罩,为消防员提供安全防护,或者将消防口罩为受灾群众提供防护,提高火灾救援效率,减少人员伤亡。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两个连接端分别为第一连接端11和第二连接端12,第一连接端11设置有第一连接部111,扳手头2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工作部21和第二连接部22(如图3所示),第一工作部21和第二连接部22沿扳手本体1的长度方向分布,第一工作部21用于打开消防栓的开关(闷盖),第二连接部22用于与第一连接部111可拆卸的连接;第二连接端12设置有第三连接部121,连接头3包括相对设置的第四连接部31和第二工作部32(如图5所示),第四连接部31和第二工作部32沿扳手本体1的长度方向分布,第四连接部31用于与第三连接部121可拆卸的连接,第二工作部32用于打开底下消防栓的窨井盖。

具体地,第一连接部111设置有沿扳手本体1的长度方向延伸的第一连接腔(图中未标出),第一连接部111的内表面(第一连接腔的侧壁)设置有内螺纹,第二连接部22的表面设置有与第一连接部111(内螺纹)配合的外螺纹,第二连接部22设置于第一连接腔内,并且第二连接部22与第一连接部111螺纹连接。第三连接部121设置有沿扳手本体1的长度方向延伸的第二连接腔(图中未标出),第三连接部121的内表面(第二连接腔的侧壁)设置有内螺纹,第四连接部31的表面设置有与第三连接部121(内螺纹)配合的外螺纹,第四连接部31设置于第二连接腔内,并且第四连接部31与第三连接部121螺纹连接。

扳手头2、连接头3与扳手本体1的螺纹连接,方便使用者(消防员)更换不同的组合方式,便于适用于不同的消防环境(消防设施);当扳手头2、连接头3或者扳手本体1出现损坏时,消防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更换不同的部件,适用范围广,提高了消防员的工作效率。

需要指出的是,扳手头2、连接头3与扳手本体1的连接方式还可以采用其他形式,例如,通过螺栓将扳手头2(或连接头3)与扳手本体1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第一工作部21设置有第一扳口23,第一扳口23用于打开消防栓的出水口闷盖,便于消防员将消防软管与消防栓连接。扳手头2开设有沿厚度方向贯穿扳手头2的第二扳口24,第二扳口24位于第一工作部21与第二连接部22之间,如图1和图4所示,扳手头2的一侧设置有与第二扳口24对应的扳手座25,扳手座25开设有与第二扳口24同轴设置的第三扳口251。

具体地,第一工作部21包括第一连接段231、第二连接段232、第三连接段233及第四连接段234,第一连接段231、第二连接段232、第三连接段233及第四连接段234依次连接围成第一扳口23,第一连接段231与第四连接段234平行,第二连接段232与第一连接段231的夹角为120°,第三连接段233与第二连接段232的夹角为120°,第四连接段234与第三连接段233的夹角为120°。第一扳口23的结构设置,便于卡接消防栓的出水口的闷盖,通过扳手本体1将力矩传递至第一工作部21,实现闷盖的打开。第一扳口23既可以适用于六边形的闷盖,也可以适用于四边形的闷盖,适用范围广。

第二扳口24与第三扳口251为不同的形状,适用于不同的形状的消防栓出水口的开关,可选地,第二扳口24为正方形,第三扳口251为正五角形。当消防员开启不同形状的消防栓的出水口的开关时,消防员选取不同的第二扳口24或第三扳口251,提高了消防员的工作效率。第二扳口24与第三扳口251的形状还可以互换,例如第二扳口24为正五角形,第三扳口251为正方形。

需要指出的是,扳手座25相对于扳手本体1凸出,相当于套筒结构,扳手座25的厚度可以根据实际情况下选取。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第二工作部32包括锤头321和扒钩322,锤头321沿垂直于扳手本体1的长度方向设置,扒钩322沿扳手本体1的长度设置。锤头321可以锤击或击碎妨碍物,便于消防员清理障碍;扒钩322用于打开窨井盖,方便消防员打开底下地下消防栓。

进一步地,锤头321可以分布于扳手本体1轴线的两侧,锤头321的一端可以设置有刃口,便于劈开障碍物,提高破碎效率。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工作原理为:

将扳手头2、连接头3分别与扳手本体1装配组合,根据不同的消防栓的结构,使用第一扳口23、第二扳口24或第三扳口251打开不同的开关,便于消防员操作连接消防软管,实现消防作业;当遭遇障碍物或打开窨井盖地下消防栓时,通过锤头321锤击障碍物,扒钩322钩开窨井盖,扳手头2作用于消防栓,提高了消防员的工作效率。

多次使用或遭遇突发情况,致使扳手头2、扳手本体1或连接头3损坏时,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更换不同的部件,适用性强,便于消防员操作,提高了工作效率。

第二实施例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消防套装,包括消防收纳盒和第一实施例提供的多功能消防扳手100。

在本实施例中,消防收纳盒内设置有储物格,多功能消防扳手100能够收纳于储物格内。多功能扳手可以拆卸后放置于储物格内,也可以装配后放置于储物格内,根据实际需求,还可以放置多余的扳手头2、扳手本体1或连接头3,以应对突发情况,及时更换部件,满足作业需求。该消防套装,便于携带,收纳方便,提高了工作效率。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结合。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