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家用RO膜修边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150657发布日期:2019-07-13 08:28阅读:422来源:国知局
一种家用RO膜修边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切割修整机械,尤其涉及一种家用RO膜修边机。



背景技术:

RO(Reverse Osmosis)反渗透技术是利用渗透压力差为动力的膜分离过滤技术,源于美国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宇航科技的研究,后逐渐转化为民用,已广泛运用于科研、医药、食品、饮料、海水淡化等领域。RO反渗透膜孔径小至纳米级(1纳米=10*-9米),在一定的压力下,水分子可以通过RO膜,而源水中的无机盐、重金属离子、有机物、胶体、细菌、病毒等杂质无法通过RO膜,从而使可以透过的纯水和无法透过的浓缩水严格区分开来。如图1所示的家用RO膜两端部可能出现参差不齐,一方面影响美观,另一方面影响使用,需要对其端部进行修边。现有的修边装置中,在中国专利公开号为CN204748823U,公开日为2015年11月11日,发明创造名称为一种胶合板修边机,该专利中公开了一种胶合板修边机,包括机架、侧边修边机构、前端修边机构、夹具、液压系统和PLC控制箱;所述机架上设有滑轨,所述侧边修边机构安装于与所述滑轨平行的两侧;所述前端修边机构在所述滑轨的远端;所述夹具可滑动安装于所述滑轨上;所述液压系统驱动所述胶合板修边机的运动;所述PLC控制箱通过控制线与所述液压系统连接。本专利能对胶合板进行修边,但不适用于家用RO膜的修边。而现有的家用RO膜的修边通常都是手持修边刀对其直接修边,由于人工直接操作,不可避免的会产生误差,而且效率也十分低。因此,需要设计一种家用RO膜的修边机,使其能对RO膜进行修边,能够实现自动化操作,减少人工直接操作的误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解决了家用RO膜无法实现自动化修边的问题,提供了一种家用RO膜修边机,能够对家用RO膜两端部进行修边,能够实现自动化操作,减少人工直接操作的误差。

本实用新型的具体技术方案为:

一种家用RO膜修边机,包括装置本体、设置在装置本体上能使RO膜移动的传送装置、与装置本体连接能使RO膜旋转的旋转装置、位于传送装置上方用于修边的切割装置和位于传送装置上方用于清屑的拔料装置;切割装置和拔料装置均可相对于装置本体上下移动和左右移动。传送装置主要用于传送RO膜,使RO膜能在传送装置上移动;旋转装置主要用于顶住RO膜,并使RO膜旋转,通过调节切割装置和拔料装置的上下移动和左右移动,通过RO膜的旋转,实现对RO膜的切削,切割装置主要用于切去RO膜两端的多余量,拔料装置主要用于将切去的多余量去掉,进而使RO膜更加美观更适于应用。

作为上述方案的一种优选方案,装置本体上设置有支撑梁,切割装置和拔料装置均设置在支撑梁上。切割装置和拔料装置与支撑梁相连,当支撑梁移动时,切割装置和拔料装置可随支撑梁的移动而移动,进而实现切割装置和拔料装置的联动。

作为上述方案的一种优选方案,装置本体上设置有左右驱动装置,左右驱动装置与支撑梁相连,左右驱动装置的驱动方式为电机带动丝杆驱动。左右驱动装置主要用于驱动支撑梁,进而实现对支撑梁上切割装置和拔料装置的控制,采用丝杆驱动,简单实用,操作方便。

作为上述方案的一种优选方案,支撑梁上设置有摆动气缸,摆动气缸与切割装置相连,摆动气缸控制切割装置的上下移动。摆动气缸主要用于切割装置的上下移动,进而实现调整RO膜的径向进给量。

作为上述方案的一种优选方案,支撑梁上还设置有上下拔料气缸,上下拔料气缸与拔料装置相连,上下拔料气缸控制拔料装置的上下移动。上下拔料气缸主要用于驱动拔料装置的上下移动。

作为上述方案的一种优选方案,旋转装置包括用于顶住RO膜一端的尾顶、用于顶住RO膜另一端的旋转顶、驱动旋转顶旋转的第三电机和用于驱动尾顶和旋转顶移动夹紧RO膜的拉杆,拉杆一端与尾顶连接,拉杆另外一端与旋转顶连接。旋转装置主要用于顶住RO膜且实现RO膜的旋转,工作时,拉杆驱动尾顶和旋转顶使其相向运动,顶住RO膜的两端,旋转顶卡住RO膜,使RO膜随着旋转顶旋转,进而实现RO膜的旋转。

作为上述方案的一种优选方案,传送装置包括第一同步带、第一同步带轮、驱动第一同步带轮旋转的第一电机和位于第一同步带上用于放置RO膜的V型块工装。V型块工装主要用于放置RO膜且避免RO膜移动。

作为上述方案的一种优选方案,修边机还包括用于将RO膜送到传送装置上的传递机构,传递机构包括料斗、固定在料斗侧壁上的第二同步带轮、第二同步带、驱动第二同步带轮的第二电机,同步带上设置有用于放置RO膜的支撑钉。传递机构主要用于将RO膜传递到传送装置上,支撑钉主要用于放置RO膜,使RO膜随第二同步带的移动而移动。

作为上述方案的一种优选方案,料斗的底板倾斜设置。料斗倾斜便于RO膜可顺次到达支撑钉上。

作为上述方案的一种优选方案,料斗的底板与水平面的夹角为30~45度。当料斗底板与水平面的夹角小于30度时,RO膜无法顺次滚动到支撑钉上,当料斗底板与水平面的夹角大于45度时,RO膜滚动太快,容易导致RO膜堆积。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 本实用新型能够对家用RO膜两端部进行有效修边,使其更加美观实用;

2.本实用新型采用传送装置、旋转装置、切割装置和拔料装置配合使用,操作平稳;

3.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操作方便,能实家用RO膜修边的自动化操作。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家用RO膜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修边机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传递机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修边机构上部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修边机构下部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的RO膜、旋转装置和切割装置的安装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的RO膜、旋转装置和切割装置的立体示意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的旋转顶与RO膜的安装位置图。

图中:1、RO膜,2、传递机构,3、修边机构,4、成品料筐,5、传送装置,6、装置本体,7、支撑梁,8、左右驱动装置,9、料斗,10、底板,11、支撑钉,12、第二同步带,13、第二同步带轮,14、第二电机,15、分料气缸,16、摆动气缸,17、上下拨料气缸,18、第一传动带轮,19、切割装置,20、拔料装置,21、第一传送带,22、第一电机,23、V形块工装,24、尾顶气缸,25、第三电机,26、旋转顶,27、尾顶,28、拉杆,29、废料筐,30、旋转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描述。

实施例1:

如图2所示,一种家用RO膜修边机包括传递机构2,修边机构3、成品料筐4和废料筐29。

如图2、图3所示,修边机构3包括传送装置5、装置本体6、支撑梁7、左右驱动装置8、分料气缸15、摆动气缸16、切割装置19、拔料装置20和旋转装置30。装置本体6为框架结构,装置本体6设置有传送装置5。传送装置5包括第一电机22、第一传送带轮18、第一同步带21、第一同步带轮18、驱动第一同步带轮18旋转的第一电机22和位于第一同步带21上用于放置RO膜的V型块工装23。

旋转装置30包括用于顶住RO膜1一端的尾顶27、用于顶住RO膜1另一端的旋转顶26、驱动旋转顶旋转26的第三电机25和用于驱动尾顶27和旋转顶26移动夹紧RO膜1的拉杆28,拉杆28一端与尾顶27连接,拉杆28另外一端与旋转顶26连接。

拉杆28能控制旋转顶26和尾顶27移动夹紧,RO膜1中心管端部开有U形卡槽。当拉杆28控制旋转顶26和尾顶27移动夹紧时,旋转顶26能顶住RO膜1,旋转顶26与RO膜1之间通过销钉限位,销钉贯插旋转钉26且卡在RO膜1的U形卡槽内,进而使RO膜1随旋转顶26一起旋转。尾顶27和旋转顶26分别设置在第一传送带21两侧。传送装置5上方在装置本体6上设置有支撑梁7,切割装置19和拔料装置20均设置在支撑梁7上。切割装置19采用刀片切割的方式切割,拔料装置20为倒U形爪结构实现拔料。装置本体6上设置有左右驱动装置8,左右驱动装置8与支撑梁7相连,左右驱动装置8的驱动方式为电机带动丝杆驱动,进而控制切割装置19和拔料装置20的左右移动。支撑梁7上固定设置有摆动气缸16和上下拔料气缸17,摆动气缸16和上下拔料气缸17分别与切割装置19和拔料装置20相连,进而控制切割装置19和拔料装置20的上下移动。

如图2、图3和图4所示,传递机构2主要用于将RO膜1送到传送装置5上。传递机构2包括料斗9、固定在料斗9侧壁上的第二同步带轮13、第二同步带12、驱动第二同步带轮13的第二电机14,第二同步带13上设置有用于放置RO膜的支撑钉11。料斗9底部为底板10,底板10为倾斜设置,料斗9的底板10与水平面的夹角为30~45度。传递机构2与修边机构3之间通过连接板连接,连接板上设置有分料气缸15,主要用于有序控制,使RO膜达到传送装置5上。传送装置5尾端设置有成品料筐4,传送装置5底部设置有废料筐29。

如图1、图2、图3、图4、图5、图6、图7和图8所示,放置在料斗9内的RO膜1通过第二同步带12的提升,经过分料气缸15的分料到达传送装置5的V形块工装25上,位于V形块工装25上的RO膜可随第一传送带21移动而移动,需要修边时,停止将第一传送带21停止,控制第三电机25使旋转装置30带动RO膜1旋转,通过调节左右驱动装置8控制支撑梁7移动,进而使切割装置19左右移动。摆动气缸16带动切割装置19上的刀片下行切割RO膜1,切割完成后,摆动气缸16带动切割装置19上行,第一传送带21将修好边的RO膜1移动至拨料位置,上下拔料气缸17下行带动拔料装置20的倒U形爪卡进切割缝隙内,RO膜的废边掉入废料筐29内。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限制,凡是根据本实用新型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变更以及等效变换,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