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的菌类切根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678205发布日期:2019-05-17 19:27阅读:263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型的菌类切根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蔬菜加工设备,特别是一种新型的菌类切根机。



背景技术:

随着市场的发展,菌菇越来越瘦欢迎,每年菌菇的需求量都极大。菌菇的养殖已实现自动化,菌菇在养殖完成后需要将其根部切割掉,再输送到相关市场进行售卖,而目前将菌菇的根部切掉都是通过人工手动进行的,切割速度慢,效率低,不适合大规模菌菇根部处理,并且人工切割容易出错,出现少切漏切的现象,人工在切割菌菇时,力道很难把握,非常容易损坏菌菇,每个人切出来的菌菇根部长短也不一致,影响菌菇在市场上的销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新型的菌类切根机,解决人工切根速度慢,效率低的问题,实现菌菇切根自动化、高效率。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本实用新型是一种新型的菌类切根机,包括机壳和传输系统,所述机壳外底部设置有万向轮,机壳顶部设置有入菌口和机盖,所述入菌口还设置有菌菇挡板,机壳侧壁还设置有出菌口,与出菌口相邻的两个侧壁还设置有菌根出口和控制器;所述传输系统设置在机壳内,传输系统包括传输带、驱动电机以及驱动传输带运动的传输轮,所述传输带通过上有孔,传输轮与驱动电机连接,从传输带运动方向依次在传输带上面设置有毛刷,毛刷两端与机壳的正壁连接,传输带下面设置有切割机,紧接着气割机后面设置有起菌板。

传统的菌菇切割采用人工切割,不仅切割速度慢,效率低,还会因为人工切割的差异性,使得菌菇根柄长短不一致,不适合大量的菌菇根部处理。而本实用新型是一种自动化的切根机,将菌菇从入菌口进入机壳后,菌菇到达传输带,因出菌口的传输轮高于入菌口传输轮,传输带倾斜设置,在入菌口还设置有菌菇挡板,防止菌菇向下滑落,在传输轮的带动下运行,因传输轮与驱动电机连接,驱动电机转动而产生振动,同时带动传输带振动,传输带有孔,所以传输带同时也是筛网,菌菇的根部会转向传输带的孔,得到方向一致的菌菇,在菌菇筛选的过程中还会经过毛刷,毛刷可以刷除菌菇上的一些污泥,或者菌菇之间夹带的杂质。当传输带经过切割机的时候,切割机位于传输带下面,刚好可以切割传输带的孔筛选出的菌菇根部,经过切割后的菌菇还有存留了一部分根柄,如果直接通下一个传输轮,菌菇的根部会受到挤压,影响成品,也会在传输轮与传输带之间留下菌渣,影响传输运动,通过起菌板,将菌菇提前脱离传输带的孔后,菌菇从传输带脱离,到达出菌口,而通过切割机切割后的菌菇根部也会从机壳上的菌根出口流出。

优选的,传输带为不锈钢材料制作,其厚度小于1毫米。

优选的,传输带上的孔为方格网孔,传输带上孔率为75%~95%。孔率为孔的面积占养殖板整个面积的比率。

优选的,传输带上有两种规格大小的孔,孔的孔径为20~30mm。根据菌菇的大小,可进行提前筛选,放入合适的传输带部位。

优选的,切割机包括切割刀和切割电机,所述切割刀为圆盘形,切割刀的直径与传输带的宽度相等,可以切割传输带传输过来的所有菌菇。

优选的,菌根出口的挡板设置在切割机的正下方。

优选的,菌菇挡板与传输带的距离小于10mm,可以防止菌菇从入菌口落入机壳内。

优选的,传输带倾斜设置在机壳内,出菌口的传输轮高于入菌口的传输轮。因传输带一直在运动,有时菌菇量多,容易造成堆积后导致部分菌菇无法切根,所以传输带倾斜设置,只有根部进入孔的菌菇才能和传输带一起传输到切割部分。

优选的,机壳、机盖以及菌菇挡板均采用不锈钢材料制作。切割机和传输轮都需要电机带动,在此过程中,会产生振动,为避免机壳的损毁,增加此实用新型的使用年限,优选使用不锈钢材料制作,可以防潮、易清洗。

综上所述,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是一种新型的菌类切根机,采用自动化传输、切割,提高了切割效率。

2、本实用新型是一种新型的菌类切根机,其传输带倾斜设置,出菌口高于如菌口,可以提高菌菇切根的成品率,避免因菌菇传输量多,造成堆积。

3、本实用新型是一种新型的菌类切根机,在机壳底部设置有万向轮,可以轻易移动切根机,使用简单、便捷。

4、本实用新型是一种新型的菌类切根机,在切割机下面设置有菌根出口,可以实时地清理菌根,不会堆积在机壳底部。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将通过例子并参照附图的方式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剖面正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剖面侧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切割机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号说明:1-机壳、2-出菌口、3-万向轮、4-传输轮、5-起菌板、6-菌根出口、7-菌菇挡板、8-毛刷、9-切割机、901-切割电机、902-切割刀、10-传输带、1001-孔、11-机盖、12-入菌口、13-驱动电机、14-控制器。

具体实施方式

本说明书中公开的所有特征,或公开的所有方法或过程中的步骤,除了互相排斥的特征以外,均可以以任何方式组合。

实施例1:如图1~4,本实用新型是一种新型的菌类切根机,包括机壳1和传输系统,所述机壳1外底部设置有万向轮3,机壳1顶部设置有入菌口12和机盖11,所述入菌口12还设置有菌菇挡板7,机壳1侧壁还设置有出菌口2,与出菌口2相邻的两个侧壁还设置有菌根出口6和控制器14;所述传输系统设置在机壳1内,传输系统包括传输带10、驱动电机13以及驱动传输带10运动的传输轮4,所述传输带10通过上有孔1001,传输轮与4驱动电机13连接,从传输带10运动方向依次在传输带10上面设置有毛刷8,毛刷8两端与机壳1的正壁连接,传输带10下面设置有切割机9,紧接着气割机9后面设置有起菌板5。

传统的菌菇切割采用人工切割,不仅切割速度慢,效率低,还会因为人工切割的差异性,使得菌菇根柄长短不一致,不适合大量的菌菇根部处理。而本实用新型是一种新型的菌类切根机,将菌菇从入菌口12进入机壳1后,菌菇到达传输带10,因出菌口2的传输轮4高于入菌口12传输轮4,传输带10倾斜设置,在入菌口12还设置有菌菇挡板7,防止菌菇向下滑落,在传输轮4的带动下运行,因传输轮4与驱动电机13连接,驱动电机13转动而产生振动,同时带动传输带10振动,传输带10有孔1001,所以传输带10同时也是筛网,菌菇的根部会转向传输带10的孔,得到方向一致的菌菇,在菌菇筛选的过程中还会经过毛刷8,毛刷8可以刷除菌菇上的一些污泥,或者菌菇之间夹带的杂质。当传输带10经过切割机9的时候,切割机9位于传输带10下面,刚好可以切割传输带10的孔1001筛选出的菌菇根部,经过切割后的菌菇还有存留了一部分根柄,如果直接通下一个传输轮4,菌菇的根部会受到挤压,影响成品,也会在传输轮4与传输带10之间留下菌渣,影响传输运动,通过起菌板5,将菌菇提前脱离传输带10的孔1001后,菌菇从传输带10脱离,到达出菌口2,而通过切割机9切割后的菌菇根部也会从机壳1上的菌根出口6流出。

实施例2:如图3,本实用新型传输带10上有设置有两种规格的孔1001,孔径大小不一致,大孔的孔径为30mm,小孔的孔为20mm,传输带10上大孔率为75%,小孔的孔率为77%,传输带10为不锈钢材料制作,其厚度小于1毫米。根据菌菇的大小,可进行提前筛选,放入合适的传输带10部位,可在传输带10的大孔小孔分界线上设置与机壳1连接的隔板。传输带10倾斜设置在机壳1内,出菌口2的传输轮4高于入菌口12的传输轮4。菌菇挡板7与传输带10的距离小于10mm,可以防止菌菇从入菌口12入机壳1内。因传输带10一直在运动,有时菌菇量多,容易造成堆积后导致部分菌菇无法切根,所以传输带10倾斜设置,只有根部进入孔的菌菇才能和传输带10一起传输到切割部分。

实施例3:本实施例与实施例2不同之处在于传输带10上的大孔率为85%,小孔的孔率为88%。

实施例4:本实施例与实施例2不同之处在于传输带10上的大孔率为92%,小孔的孔率为95%。

实施例5:切割机9包括切割刀902和切割电机901,所述切割刀902为圆盘形,切割刀902的直径与传输带10的宽度相等,可以切割传输带10传输过来的所有菌菇。

实施例6:本实用新型的机壳1、机盖11以及菌菇挡板7均采用不锈钢材料制作。切割机9和传输轮4都需要电机带动,在此过程中,会产生振动,为避免机壳1的损毁,增加此实用新型的使用年限,优选使用不锈钢材料制作,可以防潮、易清洗。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所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不经过创造性劳动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该以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保护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