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内置网关的智能门锁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048244发布日期:2019-11-06 00:00阅读:470来源:国知局
一种内置网关的智能门锁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门锁,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内置网关的智能门锁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智能系统越来越多的被应用于各行各业,极大地降低了人类的工作量,也为生活带来了不可言状的便捷,智能系统可以将家用电器和手机有机的结合到一块,只需一部手机就能随时随地的掌控家中信息,减少了不必要的担心,智能门锁正是在这种环境下应运而生,并且蓬勃发展。

目前,公告号为CN 107165500 A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识别性智能门锁装置,其技术方案要点是:包括门锁装置主体,所述门锁装置主体的内部设有主控制板,且所述主控制板嵌入设置在门锁装置主体中,所述主控制板的一侧设有电路板,且所述电路板贯穿设置在主控制板中,所述主控制板的内部设有NFC通讯模块,且所述NFC通讯模块与所述主控制板信号连接。

上述方案虽然可以指纹解锁、密码解锁、利用智能手机NFC通讯近距离解锁,多种解锁方式免去了电子锁忘记密码开不了门的尴尬,但是无法做到与用户远距离交互,若用户出门在外则无法获知家门情况。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内置网关的智能门锁系统,具有远距离与用户交互的优点。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内置网关的智能门锁系统,包括门锁本体、设置于门锁本体内的网关、云端服务器以及移动智能终端;

所述门锁本体包括电子锁和供电装置,所述电子锁与供电装置电性连接,所述电子锁与网关电性连接;

所述网关、云端服务器以及移动智能终端之间通过NB-IOT无线通讯方式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NB-IOT无线通讯方式连接可以稳定、远距离实现网关与移动智能终端以及云端服务器的连接,从而控制电子锁的打开和关闭,从而通过移动智能终端可以远距离实现门锁的开闭以及门锁状态的查询。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门锁本体包括处理器、分别与处理器电连接的密码按键和指纹解锁窗,所述处理器分别与电子锁和网关电性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密码按键和指纹均可以打开电子锁,提供多种开锁方式,从而方便用户开锁。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门锁本体还包括语音提示装置,所述语音提示装置与处理器电性连接,用于电子锁打开状态提醒。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在门锁本体上设置的语音提示装置从而用于提醒电子锁的状态,方便用户准确知道门锁的开闭。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门锁本体设置有用于提醒供电装置处于低电量的提醒装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在门锁本体内的提醒装置,提醒用户供电装置电量过低,需要更换电池或者进行充电,避免门锁断电。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提醒装置包括检测电路和提醒电路;所述检测电路,用于检测供电装置处于低电量,以发出低电量检测信号;所述提醒电路与检测电路电性连接,且响应于检测电路的低电量检测信号以发出提醒信号;

所述检测电路包括比较器B、非门电路T以及三极管Q,所述比较器B的同向输入端与供电装置电性连接,所述比较器B的反向输入端输入有低电压值,所述低电压值与预设的供电装置的低电压值相适配,所述比较器B的输出端与非门电路T的一端电性连接,所述非门电路T的另一端与三极管Q的基极电性连接,所述三极管Q的集电极与电源电性连接,所述三极管Q的发射极与提醒电路电性连接;

所述提醒电路包括继电器KM、继电器的第一常开触点开关KM1以及蜂鸣器F,所述三极管Q的发射极与继电器KM的电性连接后接地,所述蜂鸣器F的一端电性连接于三极管Q与继电器KM之间,所述蜂鸣器F的另一端与继电器的第一常开触点开关KM1电性连接后接地。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供电装置的电量过低时,比较器B的同向输入端输入的电压值低于反向输入端输入的低电压值时,比较器B输出低电平,通过非门电路T输出高电平,从而使三极管Q导通,进而使继电器KM得电,继电器的第一常开触点开关KM1闭合,蜂鸣器F工作发出提醒信号。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提醒电路还包括提示灯P和继电器的第二常开触点开关KM2,所述提示灯P的一端电性连接于三极管Q和继电器KM之间,所述提示灯P的另一端与继电器的第二常开触点开关KM2电性连接后接地。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继电器KM得电后,继电器的第二常开触点开关KM2闭合,从而使提示灯P工作,方便用户清楚的知道供电装置电量过低。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继电器KM并联有二极管D。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并联在继电器KM上的二极管D,使继电器KM在断电时具有导通回路,从而提高继电器KM的使用寿命。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移动智能终端包括手机、平板电脑以及笔记本电脑。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手机、平板电脑以及笔记本电脑,方便用户控制以及查询门锁情况。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其一,通过NB-IOT无线通讯方式连接可以稳定、远距离实现网关与移动智能终端以及云端服务器的连接,从而控制电子锁的打开和关闭,从而通过移动智能终端可以远距离实现门锁的开闭以及门锁状态的查询;

其二,通过设置在门锁本体内的提醒装置,提醒用户供电装置电量过低,需要更换电池或者进行充电,避免门锁断电。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施例的中智能门锁系统的原理框图;

图2是本实施例中提醒装置的电路原理图。

图中:1、门锁本体;2、网关;3、云端服务器;4、移动智能终端;5、电子锁;6、供电装置;7、处理器;8、密码按键;9、指纹解锁窗;10、语音提示装置;11、提醒装置;12、检测电路;13、提醒电路。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描述。

一种内置网关的智能门锁系统,如图1所示,包括门锁本体1、设置于门锁本体1内的网关2、云端服务器3以及移动智能终端4;具体的,移动智能终端4包括手机、平板电脑以及笔记本电脑。门锁本体1包括电子锁5和供电装置6,电子锁5与网关2电性连接;电子锁5与供电装置6电性连接,通过供电装置6独立给智能门锁进行供电,且本实施例中的供电装置6为碱性电池。网关2、云端服务器3以及移动智能终端4之间通过NB-IOT无线通讯方式连接,NB-IOT为窄带物联网,支持低功耗设备在广域网的蜂窝数据连接,也被叫作低功耗广域网。NB-IoT支持待机时间长、对网络连接要求较高设备的高效连接。通过NB-IOT无线通讯方式连接可以稳定、远距离实现网关2与移动智能终端4以及云端服务器3的连接,从而控制电子锁5的打开和关闭,从而通过移动智能终端4可以远距离实现门锁的开闭以及门锁状态的查询。

如图1所示,门锁本体1包括处理器7、分别与处理器7电连接的密码按键8和指纹解锁窗9,处理器7分别与电子锁5和网关2电性连接。通过密码按键8和指纹均可以打开电子锁5,提供多种开锁方式,从而方便用户开锁。本实施例中的处理器7型号为MKL16Z128。

如图1所示,门锁本体1还包括语音提示装置10,语音提示装置10与处理器7电性连接,用于电子锁5打开状态提醒。通过在门锁本体1上设置的语音提示装置10从而用于提醒电子锁5的状态,方便用户准确知道门锁的开闭。

如图2所示,门锁本体1设置有用于提醒供电装置6处于低电量的提醒装置11。提醒用户供电装置6电量过低,需要更换电池或者进行充电,避免门锁断电。提醒装置11包括检测电路12和提醒电路13;检测电路12,用于检测供电装置6处于低电量,以发出低电量检测信号;提醒电路13与检测电路12电性连接,且响应于检测电路12的低电量检测信号以发出提醒信号;

如图2所示,检测电路12包括比较器B、非门电路T以及三极管Q,比较器B的同向输入端与供电装置6电性连接,比较器B的反向输入端输入有低电压值,低电压值与预设的供电装置6的低电压值相适配,比较器B的输出端与非门电路T的一端电性连接,非门电路T的另一端与三极管Q的基极电性连接,三极管Q的集电极与电源电性连接,三极管Q的发射极与提醒电路13电性连接;

提醒电路13包括继电器KM、继电器的第一常开触点开关KM1以及蜂鸣器F,三极管Q的发射极与继电器KM的电性连接后接地,所述蜂鸣器F的一端电性连接于三极管Q与继电器KM之间,蜂鸣器F的另一端与继电器的第一常开触点开关KM1电性连接后接地。当供电装置6的电量过低时,比较器B的同向输入端输入的电压值低于反向输入端输入的低电压值时,比较器B输出低电平,通过非门电路T输出高电平,从而使三极管Q导通,进而使继电器KM得电,继电器的第一常开触点开关KM1闭合,蜂鸣器F工作发出提醒信号。

提醒电路13还包括提示灯P和继电器的第二常开触点开关KM2,提示灯P的一端电性连接于三极管Q和继电器KM之间,提示灯P的另一端与继电器的第二常开触点开关KM2电性连接后接地。继电器KM得电后,继电器的第二常开触点开关KM2闭合,从而使提示灯P工作,方便用户清楚的知道供电装置6电量过低。优选的,继电器KM并联有二极管D。使继电器KM在断电时具有导通回路,从而提高继电器KM的使用寿命。

工作过程:通过NB-IOT无线通讯方式连接可以稳定、远距离实现网关2与移动智能终端4以及云端服务器3的连接,从而控制电子锁5的打开和关闭,从而通过移动智能终端4可以远距离实现门锁的开闭以及门锁状态的查询,且通过供电装置6实现门锁的独立供电,避免室内断电的困扰,且通过提醒装置11检测供电装置6处于低电量时提醒用户及时进行电池更换。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实用新型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