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子与机械开锁结合的全自动锁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048216发布日期:2019-11-06 00:00阅读:614来源:国知局
一种电子与机械开锁结合的全自动锁具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子与机械开锁结合的全自动锁具,属于电子锁技术领域,可适用于智能锁。



背景技术:

目前市面上全自动智能锁在没有电或者开关失灵和发生故障等原因,要用到锁钥来开门,此时需要成年人用很大力才能开启,一般的小孩子是不转不动的,这是因为现有智能锁里面是靠电机、蜗杆和涡轮的原因。用钥匙开启失灵电机转动需要正常10倍力以上,给老人和孩子带来不便。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方便老人和孩子来开锁的一种电子与机械开锁结合的全自动锁具。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电子与机械开锁结合的全自动锁具,包括壳体、转子、电机、中间齿轮、以及与中间齿轮啮合传动的大拨轮,大拨轮上设有推动锁块来回移动的拨头,通过电机控制大拨轮旋转实现电动开锁或关锁;

其特征在于:所述大拨轮中心设有中心孔,中心孔下端向下延伸形成一外凸的套管;

所述中心孔上端枢装有绕中心孔中心转动的小拨轮,小拨轮上设有推动大拨轮旋转的拨片,小拨轮中心设有供钥匙插接连动的拨轮钥匙孔;

所述大拨轮上设有圆弧形滑槽,所述拨片凸装在圆弧形滑槽内绕中心滑动,在拨片滑动至圆弧形滑槽端部时,带动所述大拨轮绕中心孔中心一起转动;

所述转子枢装在壳体内绕中心转动,所述转子一端设有纵向沉孔,转子另一端设有供钥匙插接连动的转子钥匙孔;

所述套管活动套装在纵向沉孔内,所述套管端部与纵向沉孔之间设有相互贴合的斜面结构,在插接钥匙带动转子旋转时,转子能通过所述斜面结构顶起所述套管、大拨轮、小拨轮一起轴向上移,使得大拨轮与所述中间齿轮脱离;

所述壳体与小拨轮之间还装有推动大拨轮、小拨轮一起轴向移动,使大拨轮与中间齿轮处于连动状态的弹簧,在拔出钥匙时,在弹簧张力作用下所述大拨轮复位并与所述中间齿轮再次啮合传动。

如上所述一种电子与机械开锁结合的全自动锁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管顶部设有V形凹槽,所述纵向沉孔底部设有V形端头,所述套管顶部的V形凹槽两侧的斜面与纵向沉孔的V形端头两侧的倾斜槽壁相互配合形成一对所述相互贴合的斜面结构。

如上所述一种电子与机械开锁结合的全自动锁具,其特征在于,所述V形凹槽两侧的倾斜槽壁夹角范围在120°-160°之间。

如上所述一种电子与机械开锁结合的全自动锁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拨轮为扇形齿轮。

如上所述一种电子与机械开锁结合的全自动锁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内活动安装有锁舌,锁舌为双面锁舌,所述机转子上设有用于拨动锁舌进行伸缩运动的拨片。

如上所述一种电子与机械开锁结合的全自动锁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内还设有检测所述锁舌伸缩开关信号的微动开关,微动开关连接有控制器,所述控制器接收微动开关信号,并输出控制信号至所述电机,通过电机控制所述拨轮旋转实现电动开锁或关锁。

如上所述一种电子与机械开锁结合的全自动锁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只开设有一个用于安装转子的锁芯孔,锁芯孔中心至壳体内端面之间的垂直间距为60毫米。

如上所述一种电子与机械开锁结合的全自动锁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锁块连接有传动板,传动板上设有拨头滑槽,所述拨头凸入拨头滑槽内滑动,拨头滑槽一侧设有辅助挡块,辅助推块面向所述拨头一侧为光滑弧面,所述拨头上设有能沿所述光滑弧面滑动并顶推辅助推块、传动板和锁块一起伸缩运动的凸位。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使用时,钥匙穿过转子、大拨轮和小拨轮,钥匙带动转子转动以推动大拨轮和小拨轮一起轴向上移,钥匙在推动小拨轮轴向移动的同时也驱动小拨轮绕中心转动,拨轮中心套管顶端设有V形凹槽,与另一个有V形端头的转子紧密搭配,在转动锁钥的时候可以通过V形斜面结构,把大拨轮向推动提高一点距离,与其他齿轮错开,这样大拨轮没有了其他齿轮的阻力,最后让小拨轮带动轴向上移后的大拨轮旋转开锁,这样就可以轻松转动大拨轮,顺利开锁,从而达到在电子锁没有电的情况下轻松开锁,方便老人和孩子来开锁,防止了在紧急情况下,需要尽快跳出家里的时候而发生意外。

2、双面锁舌通过活塞式运动,可以起到平衡锁舌的伸缩作用,从而不会出现锁舌上下左右摆动,而导致锁舌触动微动开关的时候失灵或乱发送信号,通过锁舌一伸一缩的情况下触动微动开关,从而起到信号传输,把信号传输到电机。

3、双门锁舌中间转动连接有辅舌,辅舌作用是每次关门都能保证门缝闭合时,锁舌能准确插入门框上的舌孔内,保证了全自动锁每次关门的准确性。

4、现有壳体需要开设安装转子的锁芯孔和安装门把手的方孔,安装时除了要看锁芯孔到壳体内端面的距离,还要看锁芯孔到方孔之间的距离,而本实用新型安装时从锁芯孔到壳体内端面距离,距离60毫米即可以安装,只需要测量一个间距即可,壳体的加工、安装和使用相比于现有技术更加方便。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转子、大拨轮、小拨轮传动关系原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大拨轮、小拨轮分解开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小拨轮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中V形端头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图2、图3、图4和图5所示,一种电子与机械开锁结合的全自动锁具,包括壳体1、转子6、电机8、中间齿轮5、以及与中间齿轮5啮合传动的大拨轮2,大拨轮2为扇形齿轮,大拨轮2上设有推动锁块11来回移动的拨头202,通过电机8控制大拨轮2旋转实现电动开锁或关锁。

为平稳地来回伸缩锁块11,本申请中,锁块11连接有传动板10,传动板10上设有拨头滑槽101,拨头202凸入拨头滑槽101内滑动,拨头滑槽101一侧设有辅助挡块102,辅助推块102面向拨头202一侧为光滑弧面,拨头202上设有能沿光滑弧面滑动并顶推辅助推块102、传动板10和锁块11一起伸缩运动的凸位2021。

为实现失电状态下快速开锁,本申请中,大拨轮2中心设有中心孔,中心孔下端向下延伸形成一外凸的套管203;

中心孔上端枢装有绕中心孔中心转动的小拨轮3,小拨轮3上设有推动大拨轮旋转的拨片301,小拨轮3中心设有供钥匙插接连动的拨轮钥匙孔302。

大拨轮2上设有圆弧形滑槽201,拨片301凸装在圆弧形滑槽201内绕中心滑动,在拨片301滑动至圆弧形滑槽201端部时,带动大拨轮2绕中心孔中心一起转动开锁。

转子6枢装在壳体2内绕中心转动,转子6一端设有纵向沉孔61,转子6另一端设有供钥匙插接连动的转子钥匙孔62,转子钥匙孔贯穿转子6与纵向沉孔61连通,这样钥匙可以穿过转子6,再经过大拨轮2上的套管203、中心孔后,伸入小拨轮3上的拨轮钥匙孔302内。

套管203活动套装在纵向沉孔61内,套管203端部与纵向沉孔61之间设有相互贴合的斜面结构,在插接钥匙带动转子6旋转时,转子6能通过斜面结构顶起套管203、大拨轮2、小拨轮3一起轴向上移,使得大拨轮2与中间齿轮5脱离.

壳体2与小拨轮3之间还装有推动大拨轮2、小拨轮3一起轴向移动,使大拨轮2与中间齿轮5处于连动状态的弹簧4,在拔出钥匙时,在弹簧4张力作用下大拨轮2复位并与中间齿轮5再次啮合传动。

本申请中,套管203顶部设有V形凹槽2031,纵向沉孔61底部设有V形端头611,套管203顶部的V形凹槽2031两侧的斜面与纵向沉孔的V形端头611两侧的倾斜槽壁相互配合形成一对相互贴合的斜面结构。本申请中,V形凹槽2031两侧的倾斜槽壁夹角范围在120°-160°之间。

本申请中,壳体1内活动安装有锁舌,锁舌为双面锁舌,双门锁舌中间转动连接有辅舌,壳体1内还设有检测锁舌伸缩开关信号的微动开关,微动开关连接有控制器,控制器接收微动开关信号,并输出控制信号至电机8,通过电机8控制大拨轮2旋转实现电动开锁或关锁。

本申请中,壳体1只开设有一个用于安装转子6的锁芯孔,锁芯孔中心至壳体1内端面之间的垂直间距为60毫米。

以上所述,是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细微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