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油箱锁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838134发布日期:2019-10-09 06:20阅读:328来源:国知局
汽车油箱锁的制作方法

本申请涉及一种汽车油箱锁。



背景技术:

目前,汽车油箱锁在行车过程中,容易出现无意识按到油箱锁开启键,油箱口盖自动开启的情况,带来安全隐患,损伤油箱盖。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申请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汽车油箱锁,以防止误按油箱锁开启键导致油箱口盖自动开启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提供了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汽车油箱锁,包括:手动开锁结构,所述手动开锁结构包括:第一盖体;推压杆,包括可移动地设置于所述第一盖体上的主体、设置于所述主体底部的锁舌以及设置于所述主体侧面上的第一旋转导向装置;锁止杆,固定于所述第一盖体上;滑块,安装于所述主体的侧壁上;所述主体的外壁上设置有用于引导所述滑块移动的导引部;所述滑块的外壁上设置有轨迹槽,所述锁止杆伸入所述轨迹槽内,所述轨迹槽的下部设置有用于对所述锁止杆进行限位的限位部;第一弹簧,位于所述主体背对所述锁舌的一侧,且所述第一弹簧能与所述主体相抵。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轨迹槽内设置有第一凸起,所述第一凸起的底面与所述轨迹槽的内壁之间形成侧向槽,所述第一凸起的侧面与所述轨迹槽的内壁之间形成竖向槽,所述侧向槽与所述竖向槽相连通;所述限位部设置于所述第一凸起的底面上。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第一凸起的底面上设置有向下倾斜延伸的第一斜面和第二斜面,且所述第一斜面与所述第二斜面之间形成夹角大于0度小于180度的第一弯折部,所述第一弯折部形成所述限位部。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轨迹槽的内壁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一斜面相面对的第三斜面和与所述第二斜面相面对的第四斜面,所述第三斜面与所述第一斜面相平行,所述第四斜面与所述第二斜面相平行,所述第三斜面与所述第四斜面之间形成第二弯折部,所述第二弯折部与所述第一弯折部相正对。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第一凸起的侧面包括相背对的第五斜面和第六斜面,所述第五斜面与所述第六斜面之间形成第三弯折部,所述第三弯折部位于所述第一弯折部背对所述第二弯折部的一侧。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轨迹槽的内壁上设置有面对所述第五斜面的第一弧面和面对所述第六斜面的第二弧面,所述第一弧面和所述第二弧面均自所述第一凸起的上方向下延伸,且所述第一弧面和所述第二弧面均向外弯曲。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导引部为设置于所述主体的侧壁上的沿周向延伸的环槽,所述滑块面对所述主体的一侧设置有第二凸起,所述第二凸起滑设于所述环槽内。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第一盖体上设置有开孔,所述主体可移动地穿设于所述开孔中,所述第一盖体的内壁上设置有沿上下方向延伸的滑槽,所述滑槽与所述开孔相连通,所述滑块滑设于所述滑槽内。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汽车油箱锁还包括:电动开锁结构,所述电动开锁结构包括:电机;电动锁销,所述电动锁销与所述电机的转轴传动连接;锁销卡口,所述锁销卡口设置在所述第一盖体上,所述电动锁销能在所述锁销卡口中移动,并且所述电动锁销的移动方向垂直于所述推压杆的轴向,当所述电动锁销移动到所述锁销卡口中时,所述电动锁销对所述推压杆的顶部进行限位。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其包括:与所述第一盖体相扣合的第二盖体,所述第一弹簧的一端与所述主体相抵,所述第一弹簧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盖体相抵。

借由以上的技术方案,本申请实施方式所述的汽车油箱锁通过设置滑块、锁止杆使得在电动开锁时,由于锁止杆与限位部相抵,使得锁舌无法伸出,只能处于缩回的状态,从而无法实现真正的开锁,因此需要再次按压锁舌,以使得锁止杆与限位部相分开,并从侧向槽移动至竖向槽内。进而使得主体在第一弹簧的作用下带动滑块向上移动,从而对锁舌进行解锁,如此防止了误按油箱开启键导致油箱口盖自动开启的问题,因此,本申请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汽车油箱锁,以防止误按油箱锁开启键导致油箱口盖自动开启的问题。

附图说明

在此描述的附图仅用于解释目的,而不意图以任何方式来限制本申请公开的范围。另外,图中的各部件的形状和比例尺寸等仅为示意性的,用于帮助对本申请的理解,并不是具体限定本申请各部件的形状和比例尺寸。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申请的教导下,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各种可能的形状和比例尺寸来实施本申请。在附图中:

图1为本申请实施方式的汽车油箱锁的装配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方式的推压杆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方式的滑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方式的汽车油箱锁的剖视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方式的汽车油箱锁的锁止杆的第一位置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方式的汽车油箱锁的锁止杆在第一竖向槽中滑动的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实施方式的汽车油箱锁的锁止杆在第二竖向槽中滑动的示意图;

图8为本申请实施方式的汽车油箱锁的锁止杆的第二位置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方式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方式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方式,而不是全部的实施方式。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申请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申请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方式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申请。

请参阅图1至图8,本实施方式所提供的一种汽车油箱锁,包括:手动开锁结构,所述手动开锁结构包括:第一盖体11;推压杆27,所述推压杆27包括可移动地设置于所述第一盖体11上的主体23、设置于所述主体23顶部的锁舌25以及设置于所述主体23侧面上的第一旋转导向装置35;锁止杆21,所述锁止杆21固定于所述第一盖体11上;滑块29,所述滑块29安装于所述主体23的侧壁上;所述主体23的外壁上设置有用于引导所述滑块29移动的导引部96;所述滑块29的外壁上设置有轨迹槽,所述锁止杆21伸入所述轨迹槽内,所述轨迹槽的下部设置有用于对所述锁止杆21进行限位的限位部94;第一弹簧31,所述第一弹簧31位于所述主体23背对所述锁舌25的一侧,且所述第一弹簧31能与所述主体23相抵。

关锁时,按压锁舌25,从而使得推压杆27带动滑块29向上移动,由于锁止杆21固定于第一盖体11上,所以在推压杆27向上移动的过程中,锁止杆21能相对于推压杆27沿竖向槽90向下移动,并在竖向槽90的底部经由侧向槽92到达限位部94,从而使得锁止杆21与限位部94相抵,进而滑块29不能相对于锁止杆21向下移动,也即锁止杆21能限制推压杆27向下移动。同时,在此过程中,主体23侧面上设置有第一旋转导向装置35,通过该第一旋转导向装置35,主体23发生转动,锁舌25在按压的过程中将发生转动,以进行关锁。

本申请实施方式所述的汽车油箱锁在电动开锁时,由于锁止杆21与限位部94相抵,使得锁舌25在发生转动之后无法向下伸出,只能处于缩回的状态,从而无法打开汽车油箱盖。需要再次按压锁舌25,才能使得滑块29相对于锁止杆21向上移动,进而使得锁止杆21与限位部94相分开,并从侧向槽92移动至竖向槽90内。且此时松开锁舌25,主体23在第一弹簧31的作用下带动滑块29向下移动,从而对锁舌25进行解锁,如此防止了误按油箱开启键导致油箱口盖自动开启的问题。

由以上方案可以看出,本申请实施方式所述的汽车油箱锁通过设置滑块29、锁止杆21使得在电动开锁时,由于锁止杆21与限位部94相抵,使得锁舌25无法伸出,只能处于缩回的状态,从而无法实现真正的开锁,因此需要再次按压锁舌25,以使得锁止杆21与限位部94相分开,并从侧向槽92移动至竖向槽90内。进而使得主体23在第一弹簧31的作用下带动滑块29向上移动,从而对锁舌25进行解锁,如此防止了误按油箱开启键导致油箱口盖自动开启的问题。

如图1、图4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盖体11包括顶壁和围设在顶壁上的周侧壁。该顶壁和周侧壁之间形成向下开口的腔室66。进一步地,顶壁上设置有用于供推压杆27的主体23穿设的开孔16,该开孔16与腔室66相连通,以形成供推压杆27移动和转动的空间。优选地,开孔16的内周壁向外延伸,形成扶正凸环45。该扶正凸环45内具有中心孔68,该中心孔68与开孔16相连通。

如图2、图4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推压杆27包括可移动地设置于第一盖体11上的主体23、设置于主体23顶部的锁舌25以及设置于主体23侧面上的第一旋转导向装置35。该柱体整体上呈中空的圆柱体状。该主体23穿设于中心孔68内并向下延伸至开孔16内。该主体23能在中心孔68内作上下方向的移动,且能在上下方向移动的同时进行转动。

如图1所示,锁舌25包括与主体23相连接的圆形转动部22和连接在圆形转动部22上的片状部24。如图4所示,该圆形转动部22穿过第一盖体11的顶部,以使得片状部24在推压杆27沿上下方向移动的过程中始终露出在第一盖体11之外。片状部24例如为矩形、尤其为长方形,能够根据不同方向实现定位和锁紧。进一步地,锁舌25伸出,汽车油箱锁打开,锁舌25缩回,汽车油箱锁关闭。进一步地,第一盖体11上设置有对第一旋转导向装置35导向的第二旋转导向装置(未示出),以使得推压杆27在下压的过程中还能转动,以实现锁舌25的转动。该第一旋转导向装置35可以为螺旋槽,该第二旋转导向装置为导向凸块,如此方便了制作和安装。当然,该第一旋转导向装置35也可以为导向凸块,该第二旋转导向装置为设置在第一盖体11上的导向槽。

在本实施方式中,锁止杆21用于限制滑块29的移动。具体地,如图2、图5所示,锁止杆21具有竖直延伸段17和位于竖直延伸段17上方的水平延伸段19。如图5所示,该竖直延伸段17固定在第一盖体11上。该固定方式可以是焊接固定。一体成型等,对此本申请不作规定。锁止杆21上套设有第二弹簧33。该第二弹簧33固定连接在第一盖体11上。具体地,该第一盖体11上有一个突起柱,突起柱上设置有方槽,第二弹簧33卡接在方槽内。该第二弹簧33用于限制锁止杆21与滑块29的连接紧密。

如图5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滑块29安装于主体23的侧壁上,从而使得滑块29能随主体23的移动而移动。具体地,第一盖体11的开孔16的内壁上设置有沿上下方向延伸的滑槽53,滑块29滑设于滑槽53内。从而滑块29能在滑槽53内作上下方向的移动。如图2所示,主体23的外壁上设置有用于引导滑块29上下移动的导引部96,从而主体23能带动滑块29上下移动。进一步地,导向部为设置于主体23的侧壁上的沿周向延伸的环槽96,滑块29面对主体23的一侧设置有第二凸起55,第二凸起55滑设于环槽96内。从而当主体23沿上下方向移动的同时进行转动时,主体23通过第二凸起55和环槽96相对于滑块29转动,如此保证滑块29在滑槽53内沿上下方向移动时,不会发生转动。当然导向部也可以为设置于主体23的侧壁上的第二凸起55,而此时,滑块29面对主体23的一侧则设置有沿周向延伸的环槽96,且第二凸起55滑设于环槽96内。对此本申请不作规定。

如图3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滑块29的外壁上设置有轨迹槽,锁止杆21伸入于轨迹槽内。如图5所示,具体地,锁止杆21的水平延伸段19的一端伸入轨迹槽内,并能在滑块29上下移动时,相对于滑块29在轨迹槽内移动。如图3、图6、图8所示,轨迹槽内设置有第一凸起57。如图8所示,第一凸起57的底面与轨迹槽的内壁之间形成侧向槽92,第一凸起57的侧面与轨迹槽的内壁之间形成竖向槽90。也即第一凸起57将轨迹槽分成沿上下方向延伸的竖向槽90和从竖向槽90的底部向上延伸的侧向槽92。侧向槽92与竖向槽90相连通。轨迹槽的下部设置有用于对锁止杆21进行限位的限位部94。具体地,第一凸起57的底面上设置有限位部94,锁止杆21相对于滑块29向下移动时能与限位部94相抵以限制滑块29向上移动。锁止杆21具有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在第一位置时,即未压下状态,如图5所示,锁止杆21的一端位于竖向槽90的顶部,锁舌25处于伸出位置,处于开锁状态(锁舌25不再卡住油箱盖),在第二位置时,如图8所示,锁压杆与限位部94相抵,锁舌25缩回,处于锁紧状态(锁舌25卡住油箱盖)。

如图3、图6、图8所示,在一个实施方式中,第一凸起57具有底面和从底面向上延伸的侧面,进一步地,第一凸起57的底面上设置有向下倾斜延伸的第一斜面59和第二斜面61,第一斜面59与第二斜面61之间形成夹角大于0度小于180度的第一弯折部71,第一弯折部71形成限位部94。从而当锁止杆21位于第一弯折部71的下方时,能与第一弯折部71相抵,进而限制滑块29向上移动。第一斜面59和第二斜面61对锁止杆21具有导向作用,以保证锁止杆21能从竖向槽90朝向第一弯折部71滑动,从而使得锁止杆21能卡接于第一弯折部71下。轨迹槽的内壁上设置有向下倾斜延伸的第三斜面63和第四斜面65,第三斜面63与第一斜面59相面对,第四斜面65与第二斜面61相面对,且第三斜面63与第一斜面59相平行,第四斜面65与第二斜面61相平行。因此侧向槽92包括第一斜面59与第三斜面63之间形成的第一侧向槽81和第二斜面61与第四斜面65之间形成的第二侧向槽83。因此锁止杆既能通过第一斜面59与第三斜面63之间的第一侧向槽81卡接于第一弯折部71下,又能通过第二斜面61与第四斜面65之间的第二侧向槽83卡接于第一弯折部71下。因此保证了锁止杆21在相对于滑块29向下移动的过程中能卡接于第一弯折部71下。进一步地,第三斜面63和第四斜面65对锁止杆21具有导向作用,以保证锁止杆21能从第一弯折部71滑动至竖向槽90内。也即开锁时,按压锁舌25,滑块29向上移动,从而锁止杆21能相对于滑块29沿第三斜面63或者第四斜面65向下移动,从而进入竖向槽90内。轨迹槽的内壁上设置有位于第一凸起57相对侧的第一弧面85和第二弧面87,第一弧面85和第二弧面87均自第一凸起57的上方向下延伸,且第一弧面85和第二弧面87均向外弯曲。该第一弧面85和第二弧面87具有导向作用,保证锁止杆21能沿竖向槽90上下移动。第一凸起27的侧面包括相背对的第五斜面67和第六斜面69,第五斜面67与第一弧面85相面对,第六斜面69与第二弧面87相面对。竖向槽90包括第五斜面67与第一弧面85之间形成的第一竖向槽77和第六斜面69与第二弧面87之间形成的第二竖向槽79。该第一竖向槽77位于第二轨迹槽的外侧。该第二竖向槽79位于第一轨迹槽的外侧。由于轨迹槽的侧壁上设置有第一弧面85和第二弧面87,所以当锁止杆21相对于滑块29从第一凸起57的上方向下移动时,能沿第一弧面85进入第一竖向槽77或者沿第二弧面87进入第二竖向槽79。当锁止杆21沿第一竖向槽77移动时,能通过第一斜面59进入第一侧向槽81内并停止于第一弯折部71。当锁止杆21沿第二竖向槽79移动时,能通过第二斜面61进入第二侧向槽83内并停止于第一弯折部71。从而保证了锁止杆21能从竖向槽90移动至第一弯折部71的位置。

如图3所示,优选地,第三斜面63与第四斜面65之间形成第二弯折部73,第二弯折部73与第一弯折部71相正对。从而当锁止杆21处于第一位置时,按下锁舌25,能使得锁止杆21相对于滑块29沿第三斜面63向下移动,从而进入第一竖向槽77内。或者使得锁止杆21相对于滑块29沿第四斜面65向下移动,从而进入第二竖向槽79内。

如图3所示,在一个实施方式中,第五斜面67与第六斜面69之间形成第三弯折部75,且第三弯折部75位于第一弯折部71背对第二弯折部73的一侧。从而使得第一竖向槽77和第二竖向槽79能在第一凸起57的上方相交,并合并成一条竖向槽90。

本申请实施方式所述的汽车油箱锁在关锁时,按下锁舌25,使得滑块29向上移动时,锁止杆21能相对于滑块29在竖向槽90内向下移动,并从第一竖向槽77,如图6所示,(或第二竖向槽79,如图7所示)的底部向上滑动进入向上延伸的第一侧向槽81(或第二侧向槽83)中,以与第一弯折部71相抵,如图8所示。同时,在此过程中,主体23侧面上具有第一旋转导向装置35,通过该第一旋转导向装置35,主体23发生转动,锁舌25在压下的过程中发生转动,锁舌25卡住油箱盖,进行锁紧。即锁止杆21从第一位置移动至第二位置。

本申请实施方式所述的汽车油箱锁在电动开锁时,需要再次按压锁舌25,以使得滑块29向下移动并压缩第一弹簧31,进而锁止杆21能相对于滑块29从第一弯折部71沿第一侧向槽81(或第二侧向槽83)向下移动。接着松开锁舌25使得推压杆27在第一弹簧31的作用力下带动滑块29向下移动,即锁止杆21相对于滑块29从第一侧向槽81(或第二侧向槽83)移动至第一竖向槽77(或第二竖向槽79)内并向上移动,进而移动至第一竖向槽77(或第二竖向槽79)的顶部。在此过程中,主体23侧面上具有第一旋转导向装置35,通过该第一旋转导向装置35,主体23发生转动,锁舌25在向上移动的过程中发生转动,锁舌25不再卡住油箱盖,进行开锁。即锁止杆21从第二位置移动至第一位置。在该第二位置时,若误按了油箱锁的电动开启键,由于锁止杆21与第一弯折部71相抵,滑块29不能向上移动,从而避免油箱口盖自动开启的问题。

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弹簧31位于主体23背对锁舌25的一侧。如图1、图4所示,第一弹簧31位于锁舌25的上方且第一弹簧31设置在主体23内。该第一弹簧31用于顶起推压杆27,以实现锁止杆21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的切换。进一步地,手动开锁结构还包括:与第一盖体11相扣合的第二盖体13,第一盖体11和第二盖体13形成安装电机37、电动锁销39、推压杆27、锁止杆21、滑块29以及第一弹簧31的密封空间。该第一弹簧31的一端,例如如图4中的下端,与主体23相抵,第一弹簧31的另一端,例如如图4中的上端,与所述第二盖体13相抵。该密封空间用于保护手动开锁结构和电动开锁结构,起到封闭和保护作用。第二盖体13和第一盖体11的上下位置是相对的,使用时也可以第二盖体13在上,第一盖体11在下。进一步地,该第二盖体13上设置有定位杆15第一弹簧31套设于定位杆15上,且定位杆15穿设于主体23内,以使第一弹簧31能抵紧于主体23与第二盖体13之间。

如图1所示,进一步地,汽车油箱锁还包括:电动开锁结构,电动开锁结构可以为手动开锁结构的补充或辅助,能够进一步在手动开锁结构的基础上,加强锁紧的安全性。手动开锁结构可以单独独立进行,也可以手动开锁结构结合电动开锁结构共同完成

如图1、图7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电动开锁结构包括:电机37;电动锁销39,电动锁销39与电机37的转轴传动连接;锁销卡口41,锁销卡口41设置在第一盖体11上,电动锁销39能在锁销卡口41中移动,并且电动锁销39的移动方向垂直于推压杆27的轴向,当电动锁销39移动到锁销卡口41中时,电动锁销39对推压杆27的顶部进行限位。该电机37具有转轴,从而当开启电机37时,转轴能进行转动。进一步地,电机37的转轴与电动锁销39之间还连接有螺杆47或蜗杆,螺杆47连接传动座49,电动锁销39设置在传动座49上。传动座49在螺杆47的螺旋传动下,进行平移,以形成稳定匀速的开锁。电机37受控制可以启停,例如,电机37连接汽车驾驶室内的控制器,在控制器的命令下进行启停,带动螺杆47转动,从而带动电动锁销39伸入到锁销卡口41中时,能够卡在主体23的顶部,使主体23(锁舌25)不能上升或下行,因而,实现了电动锁紧。

当手动开锁结构结合电动开锁结构共同完成开锁过程,工作过程例如为:1、电机37通电带动锁销退出;2、此时,按压锁舌25;滑块29向上移动并压缩第一弹簧31,进而锁止杆21能相对于滑块29从第一弯折部71沿第一侧向槽81(或第二侧向槽83)向下移动;3、松开锁舌25在第一弹簧31的作用下,锁舌25带动滑块29向下运动;4、此过程中,滑块29滑到顶部,为开锁位置。

关锁状态如下,按压锁舌25,同时锁舌25旋转,带动滑块29向上运动,锁止杆21会在滑块29的轨迹槽内运动;当滑块29滑到底部时,锁止杆21会卡接在第一弯折部71,从而锁止住滑块29,此时锁舌25转动90度后,无法伸出,为锁紧位置。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申请的描述中,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和区别类似的对象,两者之间并不存在先后顺序,也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此外,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应该理解,以上描述是为了进行图示说明而不是为了进行限制。通过阅读上述描述,在所提供的示例之外的许多实施方式和许多应用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都将是显而易见的。因此,本教导的范围不应该参照上述描述来确定,而是应该参照前述权利要求以及这些权利要求所拥有的等价物的全部范围来确定。出于全面之目的,所有文章和参考包括专利申请和公告的公开都通过参考结合在本文中。在前述权利要求中省略这里公开的主题的任何方面并不是为了放弃该主体23内容,也不应该认为申请人没有将该主题考虑为所公开的申请主题的一部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