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提供身体支撑的汽车维修升降设备及其工作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7400412发布日期:2019-04-13 01:09阅读:172来源:国知局
用于提供身体支撑的汽车维修升降设备及其工作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汽车维修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用于提供身体支撑的汽车维修升降设备及其工作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市面上用于汽车维修的升降台功能单一,在使用时,需要维修人员手动调整升降高度,在维修过程中,若是更换维修人员或是维修部位发生变化,还需要反复进出重新调整升降高度,由此可以看出在一次完整的修理过程中需要多次进行手动调整,升降台的调节过程繁琐;其次,汽车始终处于维修人员头顶上方,因此维修人员在修理过程中需要保持头部以及手臂的抬起,这对维修人员的身体造成过大的负荷,容易产生职业病。



技术实现要素:

发明目的:为了克服背景技术中的缺点,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用于提供身体支撑的汽车维修升降设备及其工作方法,能够有效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涉及的问题。

技术方案:一种用于提供身体支撑的汽车维修升降设备,包括升降机构、载体机构以及控制机构,所述控制机构包括处理器、驱动装置以及存储装置,所述处理器分别与所述驱动装置以及所述存储装置连接,所述存储装置内保存有维修人员的身份信息以及维修记录;

所述升降机构的主体设置为机架,所述机架包括若干梁架以及立柱,所述梁架以及立柱内置有伸缩臂,所述伸缩臂与所述驱动装置连接,所述机架的外侧设置有识别装置,所述识别装置与所述处理器连接,用于识别维修人员的身份信息并将识别结果发送给所述处理器,所述机架的内侧设置有若干平行的举升臂,所述举升臂与所述处理器连接,用于控制汽车升降,所述机架的底部设置有若干架腔,所述架腔与地下连通,且其内置有摄像装置,所述摄像装置与所述处理器连接,用于获取所述机架内的作业情况并将拍摄影像发送给所述处理器;

所述载体机构的主体设置为变形式宽体工具柜,所述工具柜设置于两立柱之间,且下半部分设置为若干均匀排列工具格,所述工具格的外部设置有电动格门,所述电动格门与所述驱动装置连接,所述工具格的内部存储有各式柔性组件,所述柔性组件的线条与人体线条吻合,所述柔性组件的末端设置有柱塞孔,所述柱塞孔的内表面设置有若干凸起颗粒;各工具格之间以及工具格的上方均设置有相互平行的第一直线导轨,所述第一直线导轨内置有第一电动滑块,所述第一电动滑块与伸缩臂相连,所述第一电动滑块与所述驱动装置连接,用于驱动所述伸缩臂沿所述第一直线导轨移动;所述伸缩臂包括若干旋转装置,所述旋转装置均匀地将所述伸缩臂分为若干段,所述旋转装置与所述驱动装置连接,用于调整所述伸缩臂的延伸方向,所述伸缩臂的末端设置有弹簧柱塞,且所述伸缩臂内置有电液推杆,所述弹簧柱塞的直径大于所述柱塞孔的直径,所述电液推杆与所述弹簧柱塞相连,所述电液推杆与所述驱动装置连接,用于分离所述弹簧柱塞与所述柱塞孔,所述电液推杆的长度大于所述柱塞孔的深度;所述柔性组件分为上下两部分,其上部为实心结构,下部呈中空结构,在所述中空结构中内置有一圆形气囊,所述气囊内置有金属滚珠,且气囊表面设置有若干气孔。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方式,所述举升臂内置有矩形腔,且所述矩形腔的外部设置有电动转门,所述电动转门与所述驱动装置连接,所述矩形腔内置有辅助吊臂,所述辅助吊臂与所述驱动装置连接,所述驱动装置驱动所述辅助吊臂向所述矩形腔外部延伸。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方式,所述滑板装置还包括第二连接单元,所述辅助吊臂的末端设置有第一连接装置,所述第一连接装置包括四组扇形滑块以及弹出装置,所述扇形滑块环绕于所述弹出装置,所述弹出装置与所述驱动装置连接,用于收放所述扇形滑块。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方式,所述伸缩臂上设置有第二连接装置,所述第二连接装置的内部呈凸型,所述第二连接装置的上表面设置有通孔,所述通孔竖直向下延伸且在其末端向周围扩展形成一圆腔,所述通孔的直径大于所述扇形滑块收缩时的第一连接装置的直径,且小于所述扇形滑块释放时的第一连接装置的直径,所述圆腔的直径大于所述扇形滑块释放时的第一连接装置的直径。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方式,所述柔性组件包括温度传感器与所述加热装置,所述温度传感器与所述处理器连接,用于检测周围环境温度并将温度值发送给所述处理器,所述加热装置内置于所述柔性组件的上部,且与所述驱动装置连接,用于加热所述柔性组件。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方式,所述工具格内还存储有载物盘,所述载物盘的内部隔有若干分区,用于放置零件以及工具,所述载物板的底部设置有柱塞孔,通过所述柱塞孔与伸缩臂连接,所述载物板的柱塞孔的规格与所述柔性组件的柱塞孔的规格相同。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方式,所述机架所在地面的下方设置有暗格,所述暗格内置有第二直线导轨、第二电动滑块以及辅助支撑臂,所述第二直线导轨与所述第一直线导轨呈空间平行,所述第二电动滑块内嵌于所述第二直线导轨,所述辅助支撑臂设置于所述第二电动滑块的上方,所述辅助支撑臂的末端同样设置有第一连接装置,所述伸缩臂的下部设置有第三连接装置,所述第三连接装置的内部呈倒凸型。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方式,包括以下工作步骤:

所述识别装置识别维修人员的身份信息并将识别结果发送给所述处理器;

所述处理器判断所述识别结果是否存在于所述存储装置中;

若是,所述处理器从所述存储装置中提取出对应的身份信息,所述身份信息包括身高数值;

所述处理器根据所述身高数值提取出对应的升高高度,并向所述驱动装置输出升高信号,所述驱动装置驱动所述举升臂上升所述升高高度;

所述摄像装置获取所述机架内的作业情况并将拍摄影像发送给所述处理器;

所述处理器根据所述拍摄影像分析维修人员的姿势以及位置,根据所述姿势提取出对应的柔性组件,根据所述位置编辑伸缩臂的伸缩行程;

所述处理器向所述驱动装置输出组合信号,所述驱动装置驱动所述伸缩臂与所述柔性组件连接,并控制所述伸缩臂按照上述伸缩行程工作;

所述处理器根据所述拍摄影像判断维修人员的姿势以及位置是否发生变化;

若是,所述处理器根据变化情况对柔性组件的样式以及伸缩臂的伸缩行程进行调整。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方式,还包括:

通过所述辅助吊臂对所述伸缩臂进行加固,所述处理器提取出距离所述伸缩臂最近的举升臂内的辅助吊臂,并向所述驱动装置输出第一连接信号,所述驱动装置驱动所述辅助吊臂上的第一连接装置插入所述第二连接装置;

所述处理器向所述驱动装置输出第一弹出信号,所述驱动装置驱动所述辅助吊臂内的弹出装置启动;

通过所述辅助支撑臂对所述伸缩臂进行加固,所述处理器提取出距离所述伸缩臂最近的辅助支撑臂,并向所述驱动装置输出第二连接信号,所述驱动装置驱动所述辅助支撑臂上的第一连接装置插入所述第二连接装置;

所述处理器向所述驱动装置输出第二弹出信号,所述驱动装置驱动所述辅助支撑臂内的弹出装置启动;

通过所述辅助吊臂以及所述辅助支撑臂对维修人员的身位进行自动转移,所述处理器提取出与所述伸缩臂相连的第一电动滑块以及与所述辅助支撑臂相连的第二电动滑块,调整第一电动滑块以及第二电动滑块在所述第一直线导轨以及所述第二直线导轨上的位置带动维修人员移动。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方式,还包括:

所述温度传感器检测周围环境温度并将温度值发送给所述处理器;

所述处理器判断所述温度值是否小于或等于预设温度值;

若是,所述处理器向所述驱动装置输出加热信号,所述驱动装置驱动所述加热装置启动。

本发明实现以下有益效果:

1、可对维修人员的身体提供柔性支撑以减小其身体负荷;

2、通过提前录入维修人员的身份信息,自动为各维修人员匹配合适的升降高度,无需在进行多次手动调整,并且将维修人员的身份信息与机架号绑定,建立责任制;

3、工具柜内存储有各式柔性组件,当伸缩臂与柔性组件相连时,所述伸缩臂可带动所述柔性组件移动至维修人员的躯体下方,弹簧柱塞以及柔性组件内的气囊可容纳小范围的形变,不会影响到维修人员的姿势;

4、内置于举升臂内的辅助吊臂可与伸缩臂连接,内置于暗格内的辅助支撑臂可与伸缩臂连接,辅助吊臂以及辅助支撑臂可对伸缩臂形成上下支撑,增加所述伸缩臂的稳定性;

5、伸缩臂与第一电动滑块以及第二电动滑块相连,通过所述第一电动滑块以及所述第二电动滑块可带动维修人员移动;

6、柔性组件内置有加热装置,可对维修人员躯体加热。

附图说明

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公开的实施例,并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公开的原理。

图1为本发明提供的升降设备的第一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提供的升降设备的第二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提供的升降设备的第三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提供的升降设备的俯视图;

图5为本发明提供的升降设备的侧视图;

图6为本发明提供的梁架以及立柱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提供的工具柜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提供的第一电动滑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提供的伸缩臂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提供的伸缩臂的剖视图;

图11为本发明提供的弹簧柱塞的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发明提供的柔性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3为本发明提供的暗格的结构示意图;

图14为本发明提供的举升臂的结构示意图;

图15为本发明提供的举升臂与伸缩臂的连接示意图;

图16为本发明提供的柔性组件与伸缩臂的连接示意图;

图17为本发明提供的控制机构结构框图;

图18为本发明提供的一种用于提供身体支撑的汽车维修升降设备工作方法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实施例一

如图1-17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用于提供身体支撑的汽车维修升降设备,包括升降机构、载体机构以及控制机构,控制机构包括处理器10、驱动装置18以及存储装置19,处理器10分别与驱动装置18以及存储装置19连接,存储装置19内保存有维修人员的身份信息以及维修记录。

升降机构的主体设置为机架,机架包括若干梁架1以及立柱2,梁架1以及立柱2内置有伸缩臂3,伸缩臂3与驱动装置18连接,机架的外侧设置有识别装置4,识别装置4与处理器10连接,用于识别维修人员的身份信息并将识别结果发送给处理器10,机架的内侧设置有若干平行的举升臂5,举升臂5与处理器10连接,用于控制汽车升降,机架的底部设置有若干架腔6,架腔6与地下连通,且其内置有摄像装置7,摄像装置7与处理器10连接,用于获取机架内的作业情况并将拍摄影像发送给处理器10。

载体机构的主体设置为变形式宽体工具柜8,工具柜8设置于两立柱2之间,且下半部分设置为若干均匀排列工具格9,工具格9的外部设置有电动格门,电动格门与驱动装置18连接,工具格9的内部存储有各式柔性组件11,柔性组件11的线条与人体线条吻合,柔性组件11的末端设置有柱塞孔12,柱塞孔12的内表面设置有若干凸起颗粒;各工具格9之间以及工具格9的上方均设置有相互平行的第一直线导轨13,第一直线导轨13内置有第一电动滑块14,第一电动滑块14与伸缩臂3相连,第一电动滑块14与驱动装置18连接,用于驱动伸缩臂3沿第一直线导轨13移动;伸缩臂3包括若干旋转装置15,旋转装置15均匀地将伸缩臂3分为若干段,旋转装置15与驱动装置18连接,用于调整伸缩臂3的延伸方向,伸缩臂3的末端设置有弹簧柱塞16,且伸缩臂3内置有电液推杆17,弹簧柱塞16的直径大于柱塞孔12的直径,电液推杆17与弹簧柱塞16相连,电液推杆17与驱动装置18连接,用于分离弹簧柱塞16与柱塞孔12,电液推杆17的长度大于柱塞孔12的深度;柔性组件11分为上下两部分,其上部为实心结构,下部呈中空结构,在中空结构中内置有一圆形气囊,气囊18内置有金属滚珠,且气囊18表面设置有若干气孔。

柔性组件11包括温度传感器25与加热装置,温度传感器25与处理器10连接,用于检测周围环境温度并将温度值发送给处理器10,加热装置内置于柔性组件11的上部,且与驱动装置18连接,用于加热柔性组件11。

工具格9内还存储有载物盘,载物盘的内部隔有若干分区,用于放置零件以及工具,载物板的底部设置有柱塞孔12,通过柱塞孔12与伸缩臂3连接,载物板的柱塞孔12的规格与柔性组件11的柱塞孔12的规格相同。

具体地,本发明提供的一种用于提供身体支撑的汽车维修升降设备包括升降机构、载体机构以及控制机构,控制机构包括处理器10、驱动装置18以及存储装置19,升降机构包括机架,机架包括若干梁架1、立柱2、识别装置4、举升臂5、架腔6、摄像装置7以及暗格26,举升臂5包括矩形腔、电动转门以及辅助吊臂20,辅助吊臂20包括第一连接装置21,第一连接装置21包括四组扇形滑块22以及弹出装置23,暗格26包括第二直线导轨27、第二电动滑块28以及辅助支撑臂,辅助支撑臂包括第一连接装置21,梁架1以及立柱2内置有伸缩臂3,载体机构包括变形式宽体工具柜8,工具柜8包括工具格9、柔性组件11、第一直线导轨13、第一电动滑块14以及伸缩臂3,工具格9包括电动格门以及载物盘,柔性组件11包括柱塞孔12、凸起颗粒、圆形气囊、金属滚珠、气孔、温度传感器25与加热装置,伸缩臂3包括若干旋转装置15、弹簧柱塞16、电液推杆17、第二连接装置24以及第三连接装置。

其中,机架设置为四柱龙门式结构,机架的左右两侧各设置两根立柱2,每侧设置一根梁架1连接立柱2,梁架1以及立柱2内设置有若干中空区域,在中空区域内设置有伸缩臂3,在未使用状态下,伸缩臂3收纳于梁架1以及立柱2内;每根立柱2内置有传动系统,传动系统与驱动装置18相连,举升臂5通过传动系统与立柱2连接,所有举升臂5同步由传动系统控制,举升臂5用于托举汽车,每根立柱2在临近地面的底部设置有一架腔6,架腔6通过钢化玻璃与外部隔离,每个架腔6均内置一摄像装置7,四个摄像装置7可获取到机架内完整环境,当维修人员在汽车下方作业时,摄像装置7获取维修人员的360度影像。

在维修人员进入机架之前,需先经过设置于机架外部的识别装置4,识别装置4具备面部识别、虹膜识别以及指纹识别等多种识别方式,维修人员只需通过其中任意一种识别方式,处理器10即可启动举升臂5。

在机架的左右两侧各设置一变形式宽体工具柜8,工具柜8位于两根立柱2之间,且分为上下两部分,其中,下部所占空间大于上部所占空间,在工具柜8的下部空间内设置有若干尺寸的工具格9,工具格9的尺寸以及其内的柔性组件11的大小进行设定,尺寸包括0.4*0.3*0.2m、0.3*0.3*0.2m、2.3*0.3*0.2m等,上述尺寸中的各项依次对应长、宽、高,所有工具格9并非全部相邻,上下层的工具格9通过横向布置的第一直线导轨13隔离,第一直线导轨13的长度与工具柜8的长度相等,第一直线导轨13内嵌有第一电动滑块14,第一电动滑块14的高度小于上下层工具格9的间距。

除了梁架1与立柱2内置伸缩臂3外,工具柜8上也设置有伸缩臂3,伸缩臂3与第一电动滑块14相连,由第一电动滑块14带动沿第一直线导轨13横向移动,伸缩臂3可自身实现伸长或缩短,由旋转装置15实现上、下、左、右摆动,伸缩臂3的前端内置有电液推杆17,前端为远离工具柜8的一端,在电液推杆17的外端设置有与其相连的弹簧柱塞16,弹簧柱塞16与伸缩臂3并不直接连接,弹簧柱塞16由上至下分别由柱塞杆、弹簧柱、柱塞杆组成。

在初始状态下,电液推杆17处于伸长状态,此时,弹簧柱完全处于伸缩臂3的外部,当电液推杆17处于收缩状态时,弹簧柱塞16可完全处于伸缩臂3的内部,在电液推杆17收缩的过程中,逐渐将柱塞杆从柔性组件11的柱塞孔12内抽离,直至电液推杆17收缩至极限,柱塞杆与柱塞孔12完成分离。

其中,柱塞杆与弹簧柱的直径相同,柱塞杆的直径略大于柱塞孔12的直径,柔性组件11具有良好的延伸性,因此,柱塞杆可插入柱塞孔12内,且柱塞孔12内的凸起颗粒可增大与柱塞杆之间的摩擦力,柔性组件11直接作用于维修人员的躯体,例如颈部、手臂、腰部、腿部等位置,对此,柔性组件11具有与上述躯体部位吻合的形状,具体表现为不同尺寸不同弧度的线条。

此外,伸缩臂3由多节伸缩单元构成,多节伸缩单元通过旋转装置15相连,各节伸缩单元可独立完成伸缩工作,并通过旋转装置15调整延伸方向。

实施例二

如图1、9、13、14所示,举升臂5内置有矩形腔,且矩形腔的外部设置有电动转门,电动转门与驱动装置18连接,矩形腔内置有辅助吊臂20,辅助吊臂20与驱动装置18连接,驱动装置18驱动辅助吊臂20向矩形腔外部延伸。

辅助吊臂20的末端设置有第一连接装置21,第一连接装置21包括四组扇形滑块22以及弹出装置23,扇形滑块22环绕于弹出装置23,弹出装置23与驱动装置18连接,用于收放扇形滑块22。

伸缩臂3上设置有第二连接装置24,第二连接装置24的内部呈凸型,第二连接装置24的上表面设置有通孔,通孔竖直向下延伸且在其末端向周围扩展形成一圆腔,通孔的直径大于扇形滑块22收缩时的第一连接装置21的直径,且小于扇形滑块22释放时的第一连接装置21的直径,圆腔的直径大于扇形滑块22释放时的第一连接装置21的直径。

机架所在地面的下方设置有暗格26,暗格26内置有第二直线导轨27、第二电动滑块28以及辅助支撑臂,第二直线导轨27与第一直线导轨13呈空间平行,第二电动滑块28内嵌于第二直线导轨27,辅助支撑臂设置于第二电动滑块28的上方,辅助支撑臂的末端同样设置有第一连接装置21,伸缩臂3的下部设置有第三连接装置,第三连接装置的内部呈倒凸型。

具体地,在工作时,举升臂5位于机架的中间,且位于各伸缩臂3的上方,举升臂5的末端设置有一矩形腔,矩形腔由电动转门控制通闭,电动转门可180度旋转,启动时,电动转门向下旋转180度并贴合于举升臂5的下表面,此时,辅助吊臂20可从矩形腔内伸出,并与其下方的伸缩臂3相连;四根立柱2之间设置于暗格26,暗格26设置为矩形,且其顶部设置有两扇移门,移门与驱动装置18连接,用于控制暗格26的通闭。

当摄像装置7检测到维修人员离开地面时,自动开启移门,当维修人员位于地面时,移门保持关闭状态,移门的下方设置有与第一直线导轨13平行的第二直线导轨27,因此,第二电动滑块28可与第一电动滑块14保持同步运动,第二电动滑块28顶部设置有辅助支撑臂,辅助支撑可从暗格26内伸出,并与其上方的伸缩臂3相连。

其中,伸缩臂3上设置有第二连接装置24以及第三连接装置,第三连接装置设置于第二连接装置24的对立面,第二连接装置24与第三连接装置的结构相同,方向相反,辅助吊臂20以及辅助支撑臂上均设置有第一连接装置21,辅助吊臂20以及辅助支撑臂的结构与伸缩臂3的结构相似,两者均包括伸缩、旋转功能,其中,辅助吊臂20设置于伸缩臂3的上方,辅助支撑臂设置于伸缩臂3的下方,第一连接装置21可与第二连接装置24以及第三连接装置相连,以第一连接装置21以及第二连接装置24为例,当第一连接装置21伸入至第二连接装置24的底部时,弹出装置23将扇形滑块22弹出,扇形滑块22卡入圆腔内,在扇形滑块22收回前,两者无法分离。

实施例三

如图18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用于提供身体支撑的汽车维修升降设备的工作方法,包括以下工作步骤:

s1:识别装置4识别维修人员的身份信息并将识别结果发送给处理器10;

s2:处理器10判断识别结果是否存在于存储装置19中;

s3:若是,处理器10从存储装置19中提取出对应的身份信息,身份信息包括身高数值;

s4:处理器10根据身高数值提取出对应的升高高度,并向驱动装置18输出升高信号,驱动装置18驱动举升臂5上升升高高度;

s5:摄像装置7获取机架内的作业情况并将拍摄影像发送给处理器10;

s6:处理器10根据拍摄影像分析维修人员的姿势以及位置,根据姿势提取出对应的柔性组件11,根据位置编辑伸缩臂3的伸缩行程;

s7:处理器10向驱动装置18输出组合信号,驱动装置18驱动伸缩臂3与柔性组件11连接,并控制伸缩臂3按照上述伸缩行程工作;

s8:处理器10根据拍摄影像判断维修人员的姿势以及位置是否发生变化;

s9:若是,处理器10根据变化情况对柔性组件11的样式以及伸缩臂3的伸缩行程进行调整。

通过辅助吊臂20对伸缩臂3进行加固,处理器10提取出距离伸缩臂3最近的举升臂5内的辅助吊臂20,并向驱动装置18输出第一连接信号,驱动装置18驱动辅助吊臂20上的第一连接装置21插入第二连接装置24。

处理器10向驱动装置18输出第一弹出信号,驱动装置18驱动辅助吊臂20内的弹出装置23启动。

通过辅助支撑臂对伸缩臂3进行加固,处理器10提取出距离伸缩臂3最近的辅助支撑臂,并向驱动装置18输出第二连接信号,驱动装置18驱动辅助支撑臂上的第一连接装置21插入第二连接装置24。

处理器10向驱动装置18输出第二弹出信号,驱动装置18驱动辅助支撑臂内的弹出装置23启动。

通过辅助吊臂20以及辅助支撑臂对维修人员的身位进行自动转移,处理器10提取出与伸缩臂3相连的第一电动滑块14以及与辅助支撑臂相连的第二电动滑块28,调整第一电动滑块14以及第二电动滑块28在第一直线导轨13以及第二直线导轨27上的位置带动维修人员移动。

其中,温度传感器25检测周围环境温度并将温度值发送给处理器10,处理器10判断温度值是否小于或等于预设温度值,若是,处理器10向驱动装置18输出加热信号,驱动装置18驱动加热装置启动。

具体地,在使用本发明之前,各维修人员先将身份信息录入到识别装置4以及处理器10中,身份信息包括姓名、面部影像、指纹、身高等信息,维修人员在进入车架工作前,举升臂5位于立柱2的最底部,维修人员需先通过识别装置4的检测,识别装置4仅可识别存储装置19中的身份信息,当维修人员通过面部影像或指纹识别中的任意一种识别方式时,举升臂5可自动匹配维修人员的升高。

例如,维修人员将手指按在识别装置4上,识别装置4将识别结果发送给处理器10,处理器10判断指纹是否存在于存储装置19中,若是,处理器10提取出包括指纹的身份信息,并进一步提取出身份信息包括的身高,举升臂5的升高高度与身高匹配,处理器10中存储有身高与升高高度的对应关系表,在本实施例中,身高与升高高度的对应关系为[160,170)对应[180,190)、[170,180)对应[190,200)、[180,190)对应[200,210),以此类推,若维修人员的身高为175,则举升臂5的升高高度设定为195,处理器10向驱动装置18输出升高信号,驱动装置18驱动举升臂5上升195,以上数值单位均为厘米,此时,维修人员可进入机架内展开维修工作。

由于汽车位于维修人员的头顶上方,维修人员在修理时需要保持手臂、头部抬起,修理时间越久对身体负荷越大,摄像装置7将机架内的作业情况通过影像的方式发送给处理器10,处理器10通过四组拍摄影像对举升臂5以下的机架部分及其内的维修人员进行三维建模,并对维修人员的颈部、手臂、腰部、腿部等重点部位进行定位,同时提取出颈部、手臂、腰部、腿部的重点部位的三维坐标,将第一直线导轨13、第一电动滑块14、第二直线导轨27、第二电动滑块28、伸缩臂3同步导入三维模型中,其中包括伸缩臂3上的弹簧柱塞16、第二连接装置24以及第三连接装置的坐标,处理器10依次提取出与颈部、手臂、腰部、腿部对应的第一柔性组件11、第二柔性组件11、第三柔性组件11、第四柔性组件11以及上述柔性组件11所处的工具格9,提取出距离上述工具格9最近的四组伸缩臂3,以及伸缩臂3上弹簧柱塞16的坐标,处理器10根据上述坐标编辑各伸缩臂3至各柔性组件11的第一伸缩行程,驱动装置18驱动各伸缩臂3按照第一伸缩行程工作。

当伸缩臂3伸入工具格9时,再通过拍摄影像微调伸缩臂3的第一伸缩行程,使得弹簧柱塞16插入柔性组件11的柱塞孔12内,此时,处理器10再编辑各柔性组件11至颈部、手臂、腰部、腿部的第二伸缩行程,驱动装置18驱动伸缩臂3按照上述第二伸缩行程工作,柔性组件11通过伸缩臂3对维修人员的躯体提供支撑;弹簧柱塞16具有一定的形变能力,维修人员在倚靠柔性组件11时可通过弹簧柱塞16略微调整姿势。

此外,柔性组件11下部中空,其内置一包括滚珠19的气囊18,这种结构同样用于帮助用户调整姿势,当柔性组件11某一侧受力时,滚珠19朝同侧滚动,柔性组件11受滚珠19压迫朝同侧变形。

当维修人员固定在某一处进行维修时,可启动辅助吊臂20以及辅助支撑臂对伸缩臂3实现上下支撑,处理器10提取出距离伸缩臂3最近的一个辅助吊臂20以及辅助支撑臂,提取出辅助吊臂20上的第一连接装置21的坐标以及辅助支撑臂上的第一连接装置21的坐标,再根据伸缩臂3上第二连接装置24的坐标生成辅助吊臂20的第一工作行程,驱动装置18驱动辅助吊臂20按照第一工作行程运动,直至第一连接装置21插入第二连接装置24,启动弹出装置23;再根据伸缩臂3上第三连接装置的坐标以及辅助支撑臂上的第一连接装置21的坐标生成辅助支撑臂的第二工作行程,驱动装置18驱动辅助支撑臂按照第二工作行程运动,直至第一连接装置21插入第三连接装置,启动弹出装置23。

除了立柱2以及梁架1内的伸缩臂3,其余伸缩臂3均与第一电动滑块14或第二电动滑块28相连,当第一电动滑块14或第二电动滑块28启动时,可平移伸缩臂3,第一电动滑块14以及第二电动滑块28可通过遥控器操控,遥控器与处理器10连接,当维修人员在车下不便走动时,提升腿部以及腰部的伸缩臂3,将维修人员的身体托起直至脚部离开地面,此时,维修人员可通过遥控器前后移动第一电动滑块14以及第二电动滑块28,第一电动滑块14以及第二电动滑块28带动维修人员前后移动。

在气温较低的环境修理时,本发明还可提供加热功能,柔性组件11内置有加热装置,加热装置贴近于维修人员的躯体,加热装置与温度传感器25联动,当温度传感器25检测到的温度值低于预设温度值时,与温度传感器25对应的加热装置自动启动,在本实施例中,预设温度值设定为5度,当温度传感器25检测到的温度值高于15度时,自动关闭加热装置。

此外,维修人员还可自行录入自身的身体状况,只需出示病历卡,扫描装置自动扫描病历卡,自动获取维修人员的身体状态,当躯体出现异常时,本发明可提供防护措施,例如当腿部受伤不便长时间站立时,伸出多根伸缩臂3支撑腿部,当腰部受伤时,伸出多根伸缩臂3环绕于腰部四周。

上述实施例只为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其目的是让熟悉该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了解本发明的内容并据以实施,并不能以此来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凡根据本发明精神实质所作出的等同变换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